2009年07月19日

宗乡总会主办 种族和谐“心连心”美食大会

2020-10-09T23:07:40+08:00

纳丹总统书写“心”字后与宗乡总会主席黄祖耀合照 早上10时,大巴窑二巷397号里闹哄哄的,络绎不绝的人流连于后面停车场设立的美食摊位,微微吸气,仿佛闻到了浓烈的咖喱味、淡淡的面香、滋补的药材味、油炸的香气……在空气中飘荡。 这是7月19日,一个美丽星期天的早晨,宗乡总会在大巴窑会所举办的种族和谐“心连心”美食大会。配合我国7月的种族和谐月,宗乡总会联同属下各会馆及不同种族组织,希望借此美食大会,促进我国各族群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发扬种族和谐价值观。 添上一字  连成一心 当天早上10时30分,我国总统纳丹先生及总统夫人莅临宗乡总会主持开幕仪式。总会在入口处备好笔墨纸砚,总统提起毛笔,伏案挥毫,在墨纸上添上一个“心”字后,完美了“心连心”美食大会,除了意味着各族人民心连心的寓意外,也表示美食大会正式开幕。 宗乡总会主席黄祖耀及秘书长林方华,偕同多位理事及委员,引领纳丹总统至各会馆、组织的摊位,各组织纷纷介绍他们的食物及特色,并献上食物感谢总统的莅临。之后,纳丹总统移步礼堂,品尝各种风味的美食,也欣赏了台上不同组织及种族所呈献的表演。 会场人头攒动,估计吸引了3、4000人参与出席 多元文化  齐聚一堂 这一次的美食大会,规模比过去更加盛大。参与的摊位接近30 个,售卖70多种不同籍贯、不同种族的风味小吃。除了有独特的潮州粿、金门薄饼、福州鱼圆等各籍贯特色的美食,也有新移民组织天津会的“狗不理包子”、本地马来族、印度族和欧亚族同胞带来的沙爹、印度煎饼和独特糕点等。从上午10时至下午4时的美食大会,获得了会员团体及公众的踊跃支持,估计吸引了三、四千人前来参与。 此次参与美食大会的会馆和组织包括:福建会馆、潮州八邑会馆、广东会馆、福州会馆、三江会馆、福清会馆、金门会馆、茶阳(大埔)会馆、新加坡河婆集团、安溪会馆 、厦门公会、永春会馆、海南协会、广西暨高州会馆、天津会、Harmony Centre、欧亚裔协会、LISHA 及 Singapore Khalsa Association 等共19个单位。 参与的娘惹组织负责人 Christin e对于公众踊跃的反应很出乎意料,她所准备的400个娘惹糕点在上午的一个小时半内就全数售罄。公众对于娘惹特色的物品相当有兴趣,而她所售卖的精致娘惹瓷具也备受青睐。 马来组织的沙爹也是受到热捧。该组织主席 Suratman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和宗乡总会合作举办美食大会,成果令人十分满意。他毫不迟疑的表示,下次若受邀会再度参与。 茶阳(大埔)会馆的酿豆腐、金门会馆的金门薄饼及三江会馆的上海小笼包等,也得到公众很好的反应和好评。 相较于之前总会举办的美食大会,这一次更加多元化,让各族同胞及不同组织集聚一堂,一同品尝各式各样、风味各异的美食大餐,增进彼此的情谊,真正达到“心连心”的目的。

宗乡总会主办 种族和谐“心连心”美食大会2020-10-09T23:07:40+08:00

2009年06月14日

宗乡总会青年事务组 拜访冈州会馆及鹤山会馆

2020-04-30T15:50:52+08:00

青年事务组与冈州会馆代表交流后交换锦旗 2009年6月14日中午,总会青年事务组一行5人来到牛车水,拜访冈州会馆及鹤山会馆,与会馆的青年组进行交流。 此次交流是为了了解会馆的运作情况及青年组的现况和活动。青年事务组主任李伟聪表示,希望借此机会多认识其他的会馆,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互相学习、一起努力,并探讨一起合作的可能性。 冈州会馆  开放包容发挥专长 1840年成立的冈州会馆历史悠久,刚在6月初举办成立169周年的庆典。青年组副组长兼醒狮团副主任梁国权在交流会上表示,去年起开始组织会馆的青年人负责策划一些活动项目,尔后选出了9人组织了青年组。会馆的青年组也设立了部落格进行宣传。 冈州会馆有一个特色,即从1973年起,会馆就开放给不同籍贯、不同种族的人参与成为会员,甚至可以成为会馆的理事或副主任。会馆司理谢永信表示,曾有欧美或其他种族的人参与会馆醒狮或乐剧的活动,也有些不同籍贯的人士在担任该会馆副主任等。 于2003年成立的幼狮团,小会员们都是从会馆的会员做宣传,通过学国术或幼狮,鼓励他们的子女加入。从小就引进的小会员们,长大后对会馆也较有归属感,也许能成为会馆将来的生力军。 年轻人有兴趣的,就让他们发挥专长,他们会更有魄力去做。这样的一个观念,使得冈州会馆现在更有活力。 青年事务组与鹤山会馆青年组进行交流 鹤山会馆    年轻积极无限潜力 年纪轻轻的何振华是鹤山会馆的青年组副主任,本身还是大学生的他,已经在为会馆组织和举办活动,挑起吸引年轻人加入的责任。 会馆青年组成立1年多,从4人开始到现在的20多人,是相当大的鼓舞。交流会上,何振华坦承一路走来,并不容易,通过朋友拉拢,邀请朋友参与青年组举办的活动等,才慢慢邀请到有兴趣的人成为一分子,为会馆尽一份力。 为了改变年轻人对会馆是“老人院”的概念,青年组也利用年轻人对互联网的认识,开设部落格,吸引年轻人,并向大众介绍会馆和醒狮团的悠久历史。不说不知,鹤山会馆醒狮团是新加坡第一支成立的狮团,如今会馆仍保存了一只拥有90年历史的醒狮头。 互相扶持      推动年轻人活动 对于这次交流,李伟聪觉得,会馆不但保留了会馆独特的历史文化,甚至还利用了网络科技,把舞狮、武术介绍给年轻人。此外,会馆也组织了“幼狮团”来吸引更年轻的会员,有时候也组团到国外去表演,加强了会馆活动的吸引力。 他希望在往后通过举办轻松的活动(如一日游等),在平时多来往与交流、互相扶持,一起推动会馆年轻人的活动,把会馆介绍给更多人认识。 (刘宏量报道) 会馆组织“幼狮团”来吸引更多年轻的会员加入

宗乡总会青年事务组 拜访冈州会馆及鹤山会馆2020-04-30T15:50:52+08:00

拜访冈州会馆及鹤山会馆

2020-04-22T11:52:03+08:00

青年事务组与冈州会馆代表交流后交换锦旗 2009年6月14日中午,总会青年事务组一行5人来到牛车水,拜访冈州会馆及鹤山会馆,与会馆的青年组进行交流。 此次交流是为了了解会馆的运作情况及青年组的现况和活动。青年事务组主任李伟聪表示,希望借此机会多认识其他的会馆,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互相学习、一起努力,并探讨一起合作的可能性。 冈州会馆开放包容发挥专长 1840年成立的冈州会馆历史悠久,刚在6月初举办成立169周年的庆典。青年组副组长兼醒狮团副主任梁国权在交流会上表示,去年起开始组织会馆的青年人负责策划一些活动项目,尔后选出了9人组织了青年组。会馆的青年组也设立了部落格进行宣传。 冈州会馆有一个特色,即从1973年起,会馆就开放给不同籍贯、不同种族的人参与成为会员,甚至可以成为会馆的理事或副主任。会馆司理谢永信表示,曾有欧美或其他种族的人参与会馆醒狮或乐剧的活动,也有些不同籍贯的人士在担任该会馆副主任等。 于2003年成立的幼狮团,小会员们都是从会馆的会员做宣传,通过学国术或幼狮,鼓励他们的子女加入。从小就引进的小会员们,长大后对会馆也较有归属感,也许能成为会馆将来的生力军。 年轻人有兴趣的,就让他们发挥专长,他们会更有魄力去做。这样的一个观念,使得冈州会馆现在更有活力。

拜访冈州会馆及鹤山会馆2020-04-22T11:52:03+08:00

2009年05月29日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 到访宗乡总会交流

2020-04-30T15:43:37+08:00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代表团与总会代表进行交流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一行6人,在该会副会长马儒沛的率领下,于5月29日下午3时到访新加坡宗乡总会,进行交流。总会秘书长林方华连同15位理事、荣誉委员及各组代表,欢迎他们的莅临。 在交流前,林方华秘书长带领他们参观总会的文史资料中心。 在交流会上,林方华向海交会介绍总会代表,如财政何国才、理事何侨生及梁庆经等。他表示,宗乡总会在黄祖耀主席的带领下,在这20多年来与时并进,推动华族语文与文化的发展,为新加坡华社,乃至新中友好,做出了贡献。 之后,通过放映了总会20周年庆时所录制的约15分钟的影片,向海交会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总会2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总会现况以及未来展望。海交会副会长马儒沛表示,影片让他们对总会有了更深、更全面以及更客观的了解。 同时,现场也展示了去年总会曾经对中国雪灾、四川地震的募捐,以及参与北京奥运志愿者的图文说明,显示总会与中国一直以来的友好联系。 马儒沛在交流会上表示,海交会是中国政府对海外的交流组织,他们非常愿意和各国的宗乡组织接触,此行访问三个国家,即印尼、新加坡和汶莱,新加坡是第二站。他认为,总会在这20多年来团结各方的志士能人,回报社会,起到凝聚人心、传承华族文化、增进交流的作用,是一个无可替代的组织。他也衷心感谢中国雪灾、地震及奥运时,都有总会支持的力量。 此外,他赞誉总会有很好的宗旨、严密的组织性,及团结与和谐的氛围,同时也凝聚了很多人才,相信总会未来发展会更兴旺。他表示,希望以后双方能加强合作与联系,多交流、多来往。 林方华透露,总会一向来也与本地的新移民组织如天府会、华源会等保持紧密的联系与沟通,相处融洽,目前为促进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而努力。 总会特别订制了一面雕有胡姬花的金盘及一些会史等出版物赠送予海交会,并在纪念盘写上“倾盖如故,友情长存”。海交会也赠送一幅刺绣给总会,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下结束了交流会。 秘书长林方华(右)赠送雕有胡姬花的金牌予海交会副会长马儒沛(左) 宗乡总会代表与海交会代表团合照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 到访宗乡总会交流2020-04-30T15:43:37+08:00

2009年04月16日

嗓音日交流会

2020-05-02T00:18:41+08:00

为了推广文化艺术组活动,配合4月16日世界嗓音日,宗乡总会与新加坡嗓音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二届新加坡世界嗓音日—说唱艺术交流会”。借由联办嗓音日,用嗓音来贯穿各个会馆的活动表演,把会馆聚在一起,进行交流,同时也宣扬保护嗓音的重要性。 身体本身就是乐器 当晚7时半,15间会馆近300人坐满了宗乡总会礼堂。嗓音协会创办人兼主席王素珊博士告诉观众,不管是合唱、卡拉OK歌唱还是吹奏乐器,任何人说话就要用到嗓子;只要发声,都跟嗓音有关,所以保养嗓子特别重要。 那么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王博士通过展示影带,让观众看到喉管里真实的画面—随着内窥镜进到喉咙内部,一睹两片薄薄的白色声带;当我们要发音时,声带会振动闭合,而发出不同层次的声音。 可是正确的发声不只是从我们的嗓子发出而已,王博士解释说,我们整个身体都要配合来发出声音,身体本身就是一个乐器。如果发音方法错误,会使整个身体僵硬;但如果会使用“身体乐器”,其实那些因为发音而紧张造成的压力都不必要。 王博士于是通过如何只施加压力在 “两根手指”上的方法,教导大家如何放松、减压,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感,而提高歌唱的技巧及更好保护自己的嗓子。 最后,再透过唱最平常不过的《生日快乐》歌曲,用轻巧的手法,教导了平实声音的清唱,以及嗓音技巧之间的转换,让观众对歌唱的层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王素珊博士讲解嗓音的运用技巧 用歌声来交流   这次参加交流会表演的会馆包括安溪会馆、南洋客属总会、应和会馆、丰顺会馆、茶阳(大埔)会馆、潮州八邑会馆及海南会馆,另外嗓音协会和芳林公园民众联络所也呈献了多首合唱及独唱。 多数会馆的歌唱团虽然多是年纪稍大的团员,但嘹亮的歌声,十足的中气,丝毫不输给年轻人,因此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只要有一把声音,就能唱出好声音 王博士在最后分享时指出,各会馆及团体的表演没有所谓好或坏,都有各自的特色。因为只要有一把声音,就能唱出好声音。 附注: 世界嗓音日的起源是从1999年巴西举办国内嗓音日开始,接着传播到其他国家纷纷举办,而最后美国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会,于2003年正式将每年的4月16日命名为世界嗓音日,以呼吁要重视和保护嗓音的健康。 宗乡总会秘书长林方华颁发感谢状给王博士

嗓音日交流会2020-05-02T00:18:41+08:00

2009年02月25日

宗乡总会 开办网站空间培训课程

2020-04-30T15:38:45+08:00

培训员罗斌教导大家会馆空间的操作和设置 宗乡总会为了推介新网站,加强会员与总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在2月25日晚上为会员举办免费的网站培训课程,教导会员如何在宗乡总会网站设立会馆空间 (blog) 及其操作方法。 由会员事务组策划的这次培训,获得了会员们踊跃的参与,近20间的会馆代表,共50多人出席,课室里座无虚席。 培训于晚上7时开始,约9时结束。两个小时的培训中,会员们仔细聆听培训员罗斌的讲解,配合着手上拿到的讲义,更简易和快速的吸收及理解空间系统的操作。而会员遇到问题时也积极发问,学习精神可嘉。 会员事务组主任陈英来表示,感谢会员们踊跃的出席,并宣布每个月将至少举办一次培训课程,让会员们更加熟悉经营会馆空间。 下一次培训将在4月1日,时间是晚上7时半,地点同样在宗乡总会。欢迎大家向秘书处余小姐报名。(电话:63544078) 会馆代表们仔细聆听培训员的讲解,并积极发问

宗乡总会 开办网站空间培训课程2020-04-30T15:38:45+08:00

总会青年事务组参与 柔佛五帮会馆游神活动

2020-05-01T16:10:33+08:00

总会青年事务组随队进入柔佛古庙 这一天2月14日,新加坡宗乡总会青年事务组受新山中华公会青年团之邀,一行14人参与一年一度新山最盛大的柔佛古庙游神活动。早上7时半出发,9时抵达中华公会会所进行交流,并在之后亲眼观看和感受社会民俗流传下来的文化震撼—被称为新山文化活化石的“柔佛古庙游神”。 是开始 不是结束 交流会上,本会领队青年事务组主任李伟聪和中华公会青年团团长张俊宜互赠纪念品。李伟聪首先感谢新山青年团的诚挚邀请。他也强调这次交流是一个开始,往后将可探讨在文化、学术、经济上合作的机会。 中华公会资深理事会秘书叶汶鑫在交流会上,介绍新山中华公会和古庙游神的起源及历史。新山早期大多数是潮州人,后来各种籍贯的人也陆续南来,现在的游神即源自于潮州人的“营老爷”民俗。在中华公会前身—义兴公司领导华社期间,当地形成一种特质,即所谓的“一庙、一山、一校”。所有籍贯的人共同供奉柔佛古庙的五尊神明,共同使用绵裕亭义山,共同扶持宽柔学校的发展,一概没有明显的分帮立派,形成这种跨方言群的本土化整合的民间社会。而从前延续下来的这种特质,称为“五帮共和”精神,也成了百余年来新山华社秉持之传统。 至今已有135年历史的柔佛古庙游神是由五个会馆共同举办,新山中华公会只是作为一个协调的身份。五个会馆分别是潮州、福建、客家、广肇和海南,俗称“五帮”,五尊神明都在柔佛古庙里。游神的目的是为了感谢神恩保佑,庆祝丰收。   在柔佛州还属于港主制度的时代,游神是请印度人来抬神,灯光也不足,而随着时代的推进,到今天新山古庙游神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山人最重要的年度盛事,不仅人潮汹涌,节目丰富,而且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总会代表与新山中华公会青年团进行交流后合照

总会青年事务组参与 柔佛五帮会馆游神活动2020-05-01T16:10:33+08:00

2008年11月22日

第五届宗乡杯全国学生象棋锦标赛落幕

2020-04-30T15:19:22+08:00

“两军对垒,谁能逐鹿问鼎?”300多个象棋能者聚集在宗乡总会,一连两天面对着一副副棋盘进行了激烈的脑力激荡与智慧的较量,互较棋艺,看谁能更技高一筹,捧走象棋大赛的桂冠。 由宗乡总会主办、象棋总会协办以及26间会馆联办的“第五届宗乡杯全国学生象棋锦标赛”于11月22日下午在宗乡总会大礼堂拉来序幕,宗乡总会副秘书长李秉萱主持了开幕仪式。参与开幕的还有亚洲象棋总会总秘书、新加坡象棋总会会长林关浩及各会馆代表。 这次大赛吸引了来自本地40多所大学、初级学院、理工学院以及中小学学生参赛,其中包括3名非华族学生。为了让更多人领略象棋文化的精粹,主办单位也特别增设大专及青年组组别,首次开放给未满 28岁的年轻人参与。 “只要有机会,都会鼓励与支持孩子们参加各种象棋比赛,通过实战经验,提高他们的棋艺。”育有三个子女的陈爸爸受访时笑得开心极了,他的三个孩子不负众望,在这次比赛中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大儿子陈靖龙 (华中) 获得中学组第二名,二儿子陈靖麟 (思励小学) 获得小学组第二名,而他最小的女儿陈靖萱 (8岁)首次参赛也获得小学特别奖。 德行小学成了这次比赛的大赢家,除卫冕冠军宝座之外,共捧走7座奖杯。 比赛于11月23日傍晚落下帷幕,丹戎巴葛集选区国会议员陈振泉受邀主持了颁奖仪式。他在致词时也鼓励选手们继续努力,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来自德行小学的廖以良、裕廊景中学的廖铭濠、实龙岗初级学院的洪福阳以及青年梁文杰分别在这次比赛中获得小学组、中学组、高中组、大专及青年组的冠军。除颁奖嘉宾外,宗乡总会副主席陈健立、副秘书长李秉萱以及会员事务组主任陈英来也分别为优胜者、联办会馆颁发奖金奖杯或纪念状。 主办活动的会员事务组主任陈英来受访时表示,该活动已经举办了几届,由于副主任杨亚生以前在青年组时就主要推动这项活动,因此再办也比较得心应手。 随着“宗乡杯”象棋赛的声势逐渐壮大,参与联办的会馆也逐届增加,今年就得到26间会馆的鼎力支持,而且活动也在958城市频道广为宣传。 杨亚生受访时表示,除水晶奖杯的美观设计普获好评外,更多学校已把这项全国性活动看作考核学生象棋水平的重要大赛。他希望,今后进一步提高规模,把它变成一种品牌活动,吸引更多学生与年轻人的参与。 26间联办会馆: 广东会馆、三江会馆、广西暨高州会馆、丰永大公会、南洋方氏总会、冈州会馆、永春会馆、安溪会馆、应和会馆、林氏大宗祠九龙堂家族自治会、武吉班让客属公会、金门会馆、南洋施氏公会、茶阳(大埔)会馆、南安会馆、南洋客属总会、晋江会馆、海南会馆、南洋黄氏总会、厦门公会、番禺会馆、福州会馆、福建会馆、福清会馆、潮州八邑会馆、潮安会馆

第五届宗乡杯全国学生象棋锦标赛落幕2020-04-30T15:19:22+08:00

参与会馆对年轻人的人生与思维有帮助吗?

2020-04-30T14:41:08+08:00

“五脚基”,本地福建人称作“Gho Kha Ki”的历史性建筑物,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也不难在中国闽南一带发现,充分显示了南洋华人与祖籍地的密切联系与相互影响。赖涯桥副教授在受邀主讲题为“参与会馆与年轻人的人生转型和思维增值”时,畅谈了他11月在泉州参加世界赖罗傅恳亲大会的感想。 他说,与来自世界各地、操着不同方言的赖罗傅宗亲的交往中,不仅开拓了视野,也让他这个客家人在古色古香的泉州体会闽南文化、感受血缘亲情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所处的社会架构、发展历史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深了对不同文化与历史的认识。 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例,除了讲述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与会馆事务间取得平衡外,赖涯桥副教授也进一步向与会者畅谈了自己怎样通过参与会馆活动,体会文化的感染力,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以促进了解、加强联系为目的“会馆青年交流会”于11月16日下午在宗乡总会会议厅举行,并邀请了应和会馆会长赖涯桥副教授作了专题主讲。宗乡总会副主席陈健立受邀出席活动,并代表宗乡总会向主讲嘉宾赠送纪念品。 这个由宗乡总会青年事务组主办的讲座与交流会,吸引了近80人来自各会馆、中国留学生联合总会及学校教师代表参与。超过40间会馆派代表出席了交流会,这包括福州会馆小龙队及华乐团、鹤山会馆醒狮团、晋江会馆青年团等。交流会上,晋江会馆青年团团长柯鸿景、中国留学生联合总会主席周锦也分别就会馆青年组织所面对的问题、会馆青年组织与基层青年团的认知差异、留学生如何融入本地文化等提出看法,并交换意见。 对于此次交流活动,青年组两位负责人受访时都肯定了所取得的成效,并不约而同地感谢了组员们的鼎力支持。他们表示,由于活动消息发出后,反应欠佳,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完全靠着组员们的团结合作才达到预期目的。对于参与的会馆数目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他们也稍表遗憾。 因为在工作中感到使用华语力不从心,英文源流出身的青年组主任李伟聪四年前在父亲的引导下加入会馆。 他在受访时说,会馆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地方,参与会馆活动除了提高自身的华语表达能力外,也使他在东西文化价值观的碰撞中不断寻找自我,改变思维方式和策略,让他受益匪浅。 李伟聪表示,他很喜欢看“易中天品三国”节目,在了解中国历史、领悟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更加明白做人的道理与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性。 对于受华文教育的青年组副主任黄诗评来说,算是会馆的“老会员”了。他表示,会馆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与爱,也让他在这个大熔炉中磨炼意志,不断成长。 人生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投身会馆10多年的时间里,让黄诗评学会懂得如何相互尊重,如何凝聚力量面对困境,把事情办得更好。他说,忙中抽空参与会馆活动,在感受乡情与宗情可贵的同时,也为他提供了互通讯息与文化交流的渠道,不仅有益加深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无形中也为他带来生意商机。 在政府大力吸引新移民,鼓励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的同时,邀请中国留学生参与活动无疑能增加他们对本地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为了鼓励更多学生走进会馆,青年组也邀请学校老师参与,藉此希望为会馆与学校间搭起沟通的平台。 两位负责人表示,在相互认识与沟通的基础上,他们接下来除了“走街串巷”拜访各会馆青年组织,扩大联系外,也将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邀请留学生或本地学生的参与。  选自《宗乡简讯》第40期(11/2008)消息

参与会馆对年轻人的人生与思维有帮助吗?2020-04-30T14:41:08+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