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

“凝聚共识 促进融合”对话会

2022-11-24T14:42:02+08:00

“凝聚共识 促进融合”对话会的主宾为种族和谐资源中心的主席普杰立医生(左) 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与种族和谐资源中心(OnePeople.sg)联办的“凝聚共识 促进融合”对话会于11月12日(星期六)进行。种族和谐资源中心的主席普杰立医生以主宾的身份出席,并与80名与会者一起探讨影响种族、国籍和宗教间关系的关键问题,有关新加坡人与移民关系的相关课题。同时,对话会也强调了跨越界线,通过分享经验增加彼此的共同点以促进融合的重要性。 “凝聚共识 促进融合”对话会活动现场 “凝聚共识 促进融合”对话会活动现场 “凝聚共识 促进融合”对话会活动现场 问答环节 普杰立医生与公众交谈 “凝聚共识,促进融合”对话会成功举办!

“凝聚共识 促进融合”对话会2022-11-24T14:42:02+08:00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科技农业之旅”

2022-12-23T11:22:36+08:00

今年6月份,宗乡总会举办了第一场“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科技农业之旅”,获得了热烈反响。时隔不到半年,宗乡总会迎来了第二场“科技农业之旅”,并于上个星期六(11月5日)在国华科艺农场 (Kok Fah Technology Farm) 圆满举办。此次活动吸引了90名公众参与,同样受到公众热烈的反应。此活动旨在响应我国政府为了加强食品供应安全保障而推出的“30·30愿景”(即到2030年本地的农产品可满足国人30%的营养需求),并通过这个活动提高大家对本地农业运作和维持方式的了解。 导览员带领参与者参观水耕农场 水耕农场 导览员示范如何提取芦荟胶并用在肌肤上 参与者购买水耕农场所种植的新鲜蔬菜 农场里除了种植蔬菜,也饲养家禽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科技农业之旅2”参与者的大合照!活动圆满成功! 精彩回顾“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科技农业之旅”!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科技农业之旅”2022-12-23T11:22:36+08:00

2022年10月16日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我的智慧城市与元宇宙”讲座

2022-12-23T10:16:39+08:00

(左起)主持人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委员王华磊先生、新加坡科技工商协会智慧国分会主席王瑞隆先生以及元宇宙3D通讯技术开发者刘俊峰先生 上个星期日(10月16日),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于一楼礼堂举办了“新移民和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我的智慧城市与元宇宙”讲座,共吸引了接近90名公众参加。讲座的主讲人分别为新加坡科技工商协会智慧国分会主席王瑞隆先生和元宇宙3D通讯技术开发者刘俊峰先生,并由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委员王华磊先生主持。 新加坡科技工商协会智慧国分会主席王瑞隆先生分享中 王瑞隆先生提到新加坡连续三年(2019年-2021年)被评为世界上最智慧的城市。作为一个智慧城市,智慧新加坡的愿景便是以技术为人民带来便利,通过科技建设新加坡的未来。同时,他也指出新加坡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那便是科技远超乐龄人士所能理解和掌握,并表示这会是政府致力于去改善和努力的方向,以及解决的社会问题。王瑞隆先生也强调若要实施智慧国之面貌,便要为环境而设,以科技为社会带来便利,让企业造福人民。 元宇宙3D通讯技术开发者刘俊峰先生分享中 刘俊峰先生则探讨了元宇宙如何能够成为新加坡通往智慧城市的辅助。他首先以智慧机场的例子作为元宇宙介绍的切入点。他强调了数据是未来智慧城市里最重要的信息流,因此大数据追踪将为全新智慧机场实现全局感知、业务可视,让员工可以实时解决任何危机,这便是元宇宙技术能够带来的便利。只要带上3D眼镜,便可“穿越”到元宇宙空间(虚拟空间),真正实现元宇宙和现实世界的沉浸式实时互联,虚拟与现实的结合。 两位主讲人在回答企业和公众该如何为转型做准备时,王瑞隆先生提到企业应实时关注政府发布的措施和消息以掌握最新消息。公众则不应畏惧新科技,可以试着通过不同的渠道去了解如何使用它们。刘俊峰先生补充,政府和企业有更大的职责去提供更好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和提供更好的服务。 问答环节时,公众踊跃提问 现场气氛轻松愉快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主任陈展鹏先生(右)分别为(左起)王瑞隆先生、刘俊峰先生和王华磊先生颁发奖状,表示感谢 讲座结束后,参与者们戴上3D眼镜体验进入虚拟世界 “我的智慧城市与元宇宙”讲座圆满结束!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我的智慧城市与元宇宙”讲座2022-12-23T10:16:39+08:00

2022年08月06日

第16届爱国歌曲大家唱

2022-08-13T07:55:22+08:00

8月6日傍晚,约1,200名观众在大巴窑建屋局中心广场参与了第16届“爱国歌曲大家唱”,一同欢唱庆祝我国57岁生日。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晓芳女士也以主宾身份莅临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也进行现场直播,让无法出席实体活动的民众,可以在线上与观众一起参与。所有直播平台共取得2万次观看率,获得热烈反响。 现场的观众手里挥舞着国旗,与本地歌手和合唱团一起高唱多首脍炙人口的爱国曲目,为国家献上祝福。CAPITAL958电台的 DJ们则与观众热情互动,让现场气氛变得高涨。歌手们演唱如《属于》、《家》和《一起走到》等耳熟能详的经典爱国歌曲,并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本次活动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联合主办,旨在团结新加坡群众,激发身为新加坡人的自豪感。活动也获得国民融合理事会与中区社区发展理事会的支持。 主宾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晓芳与民众热情地打招呼 CAPITAL958 DJ吴韦莹(左)与观众热情互动 观众兴致高昂,时而挥舞手中的小国旗 本地合唱团 The A Cappella Society's Children's Pop Choir & Youth Voices为现场观众带来一连串的爱国歌曲串烧 (左起)本地歌手王顺达、Idah、阿Win和张祚恩精彩演绎了多首脍炙人口的爱国歌曲

第16届爱国歌曲大家唱2022-08-13T07:55:22+08:00

2022年05月20日

关怀乐龄计划2022

2022-05-30T19:36:17+08:00

随着冠病疫情趋缓和防疫措施放宽后,由宗乡总会和华社自助理事会联办的“关怀乐龄计划” 活动再次恢复了实体户外活动。今年的“关怀乐龄计划”于5月20日至5月27日之间分五天进行。80名来自华社自助理事会及宗乡总会的义工参与了此次活动,并在不同时段分批带领340名年长者到万礼河川生态园游玩。西北区市长暨华助会董事任梓銘先生也参与 了5月21日的活动,并陪同年长者一同游园。 西北区市长任梓銘先生(戴红色口罩)与年长者一同近距离观看河川生态园的海洋生物。右为华助会时任执行理事长卜清鍾先生。 义工带领年长者到大熊猫竹林看大熊猫宝宝叻叻。 大家都迫不及待拿出手机拍下大熊猫宝宝叻叻可爱的一面! 许多年长者都是首次到河川生态园参观。 义工与年长者们的大合照!前排右四为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副会长暨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主任陈展鹏先生。

关怀乐龄计划20222022-05-30T19:36:17+08:00

2022年04月25日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 —“国际时事局势对新加坡的冲击”对话会

2022-04-27T09:30:17+08:00

宗乡总会于2022年4月25日(星期一)晚上7时30分,在1楼礼堂举行了“国际时事局势对新加坡的冲击”闭门对话会。这也是自疫情开始以来,宗乡总会的第一场较大型的纯线下活动。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作为活动主宾,与参与者就近期的国际局势如乌克兰和能源危机、新冠疫情等课题进行交流。此外,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也受邀担任了主持人。接近120位参与者出席了本次的对话会,其中就包括52个宗乡团体的领导代表。为了确保信息能够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出席者,当晚也安排了口译员进行同声传译。 国务资政张志贤(右)与参与者进行交流,左为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女士。 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先生在致词时提到,在政府和民众,宗乡总会一直是有效的沟通桥梁,而这种有效沟通也是社会凝聚力的体现,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动荡时期,强大的社会凝聚力是新加坡赖以生存的基础。 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先生致辞 在活动的交流中,有许多参与者提到对我国所面临的挑战并表示关注,他们也向国务资政提问了关于目前国际局势的一些问题与看法。 参与者踊跃发表看法 通过此次的对话会,出席者受益良多,也同时对我国就目前国际局势下的立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国际时事局势对新加坡的冲击”对话会圆满落幕!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 —“国际时事局势对新加坡的冲击”对话会2022-04-27T09:30:17+08:00

2021年12月18日

甘榜格南线上文化之旅

2021-12-22T20:57:11+08:00

由宗乡总会举办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甘榜格南线上文化之旅”,已于2021年12月18日通过Zoom视讯平台圆满举行。 文化之旅参与者的合影截图 本次活动由导览员亲临甘榜格南,以实况直播的方式进行导览,带领参与者走访巴梭拉街(Bussorah Street)、阿尔萨革夫阿拉伯学校(Alsagoff Arab School)、苏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甘榜格南苏丹王宫(Istana Kampong Glam)等地标,感受这个地区的多元文化气息。 在介绍沿路的地标时,导览员也分享了许多相关历史、文化、习俗和有趣的小知识。比如现为马来文化馆(Malay Heritage Centre)的甘榜格南苏丹王宫(Istana Kampong Glam),曾是马来苏丹在新加坡时的皇宫,而“Istana”在马来语就是“宫殿”的意思。 前身为甘榜格南苏丹王宫,现已改造成马来文化馆 导览中值得一提的景点还包括了新加坡著名的回教堂——苏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其金光闪闪的圆顶设计是这座宗教建筑的标志之一。导览员解释,苏丹回教堂之所以面向特定的角度而建造,是为了直面朝向伊斯兰教第一圣城的方向——麦加。除此之外,在显眼的金色圆顶底座都饰有一圈玻璃瓶底,这些瓶底都是由清贫的回教徒在支持兴建回教堂时所捐赠的。这是为了确保所有的回教徒,无论富贵或贫穷,都能为回教堂的重建献出一份力量。 苏丹回教堂金色圆顶底座的黑色部分为回教徒捐赠的玻璃瓶底 除了介绍苏丹回教堂的建筑特点外,导览员也播放了一则短片,让参与者认识回教徒每日必行的礼拜和祈祷。 回教徒男孩所做的礼拜步骤 在前往阿尔萨革夫阿拉伯学校(Alsagoff Arab School)的路上,导览员向参与者透露了在回教小学就读的学生需要修习10个科目。除了新加坡教育必修的4门主课,还要额外再学阿拉伯语以及5门宗教课程,让导览员直呼钦佩。 阿尔萨革夫阿拉伯学校 除此之外,导览员还向参与者介绍了许多甘榜格南的马来美食,从深受本地人欢迎的餐馆到仅在这片区域可见的小街美食,都让参与者垂涎三尺。导览员表示甘榜格南的马来美食汇聚了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风味,像是马来菜饭(Nasi Padang)、牛肉仁当咖喱(Beef Rendang)、蛋松炸豆腐(Tahu Telur)、椰浆煮海螺(Lemak Siput Sedut)等。 图中为椰浆煮海螺,是马来西亚和印尼菜式融合一体的结晶 每当完成一个介绍环节后,主持人都会准备有关题目,让参与者选项作答,这使他们更了解甘榜格南的历史文化。强先答对题目的参与者能够参加幸运转盘环节,得奖者还可获得精品好礼。 主办方带参与者回顾巴梭拉街的旧称,使他们更了解甘榜格南的历史文化 即使透过线上的方式参与文化之旅,参与者在导览员提供的丰富信息以及精彩讲解下,仍然感受到了甘榜格南的文化色彩,同时对新加坡的历史街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获益不浅。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自2011年推出“文化之旅”活动,带领民众先后走访了多个文化历史地标和街区,让大家领略新加坡多姿多彩的多元种族与文化。宗乡总会将“文化之旅”的游览路线整理成册出版,其中一册是有关“甘榜格南”的内容噢!有兴趣的朋友可在宗乡总会网站下载电子版本。

甘榜格南线上文化之旅2021-12-22T20:57:11+08:00

2021年11月21日

“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分享会

2021-12-01T23:36:19+08:00

配合“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大赛而举办的两场分享会,已分别于2021年11月14日和11月21日在线上平台Zoom圆满举行。 11月14日的首场分享会以英语进行,邀请了新加坡知识产权局(IPOS)的法律顾问长夏佳萍担任主讲者,向与会者介绍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 左为新加坡知识产权局(IPOS)的法律顾问长夏佳萍,右为分享会主持人、“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大赛筹委会委员黄子琛   她解释在一部作品里,有许多构成它的基础创作,如背景音乐或剧本本身等,皆有单独的版权类型。除此之外,她也着重介绍了不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了想法与概念。她表示虽然它们不受版权保护,但若第三方在知晓其内容为机密资料的情况下仍引用了有关想法和概念,可面临违反保密协议的提诉。 构成一部影视作品的基本元素 不受版权保护的内容   夏佳萍也解释,法律保护的是思想的表达,而不是思想本身。在介绍侵权行为时,她表示我们常听说的“只要相似部分超过多少巴仙便会构成抄袭”似是而非,因为评断其相似的内容重质多于量,若整体作品内容的相似度越多,甚至让公众想起了原作,抄袭的嫌疑也就越高。 夏佳萍向参与者介绍常见的侵权行为以及后果   谈及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品牌商标是否会构成侵犯专用权,夏佳萍向参与者解释,若将某品牌的商标用于同类产品上作为售卖用途,才有可能构成侵犯商标的专用权。因此,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品牌商标,一般不会构成侵权。   夏佳萍举出了例子,并与出席者进行讨论   夏佳萍通过案例分析,解释并复习了不同情况下的知识产权问题,加深了参与者对知识产权的领悟。 另一方面,于11月21日举行的第二场分享会邀请了知名电影人邓宝翠,以及上一届赛事的公开组金奖得主刘奕宏和学生组铜奖得主郑立国分享他们制作微电影的知识与心得。 邓宝翠导演曾执导过多部短片,当被问及拍摄短片如何影响她的电影创作时,她指出多数的电影制作人一定有拍摄短片的经验,而短片的篇幅虽然比电影小,但能让制作人学会如何以精简的方式说故事。   邓宝翠导演(右)向出席者分享拍摄微电影的知识   邓宝翠特别推荐了法国导演罗伯特·布列松所撰写的《电影书写札记》,她表示布列松导演所写的一些感悟一直影响着她。 她表示电影人刚开始创作时总会遇到缺乏资源的问题,便想通过布列松导演的著作,鼓励参与者以更细腻的目光观察自己的周围,感受与领悟自己拥有和缺乏的事物,从而发挥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目前受疫情的影响,拍摄影视作品有一定的挑战。 邓宝翠在分享会上播放了曾参与制作的短片和纪录片片段,并讲解了当初拍摄时所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相关难题,借此启发与会者。她也在活动中分享了去年在阻断措施期间拍摄作品的经历,以及疫情带给她的创作灵感。 第二位主讲嘉宾是曾在“我的新加坡派”微电影大赛公开组中勇夺金奖的刘奕宏,他在活动上分享了制作获奖作品《邻里之间》时的感想。他也表示在疫情期间透过观察理解到了许多以前忽略的事情,并从中获得了创作灵感,制作了更多视频作品。   上届赛事公开组金奖得主刘奕宏(右)与出席者谈制作微电影的心得   第三位主讲人郑立国,凭借作品《首善》在“我的新加坡派”微电影大赛学生组中获得了铜奖,这部作品也拿下了“最佳演员”的奖项。郑立国提到在学生时期曾参与过多项比赛,他从这些比赛中累积了经验,并拟定了一套制作流程,尤其着重在微电影的剧本。因此,他鼓励微电影大赛的参赛者必须做好相关准备,才能拍摄出好作品。   上届赛事学生组铜奖得主郑立国(右)与出席者谈制作微电影的心得 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和《联合早报》携手举办的“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大赛,诚邀公众运用影像描绘分享对于疫情新常态下的观察、认知和感悟,借此展示新加坡人坚韧不拔、乐观进取和积极应变的态度。 “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大赛现公开报名截止至今年12月20日,作品呈交截止日期为2022年2月1日,总值近3万元的丰厚奖金等待赢取。 欲知更多详情,请浏览大赛官网:http://microfilm.zaobao.com/2021/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联系宗乡总会张镜(电话:6643 6479或电邮:abbyzhang@sfcca.sg)

“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分享会2021-12-01T23:36:19+08:00

2021年10月16日

“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大赛工作坊

2021-10-21T05:43:43+08:00

配合“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大赛而举办的最后两场工作坊,已分别于2021年10月9日和10月16日圆满举行。 10月9日的中文工作坊参与者合影截图 10月16日的英文工作坊参与者合影截图 10月9日的中文工作坊导师为本地监制洪益兴,他曾从事纪录片的编导工作,曾为国家地理频道执导两部得奖作品:《中国行走学校》和《监狱拳击风云》。洪益兴在工作坊中分享了创作与剧本开发的技巧,同时也在活动上播放了8分钟的微电影《外卖》,教导参与者如何通过镜头说故事。 洪益兴在活动上播放微电影,并和出席者进行讨论 洪益兴分析了微电影的内容与架构,以及介绍如何通过镜头构图来“说故事”,让出席者更加理解其中所应用的理论知识和拍摄技巧。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拍好一部微电影,拍摄器材和剪辑软件是十分重要的。洪益兴在工作坊中也介绍了简易的拍摄器材,并推荐了几个剪辑软件供参考,让参与者获益良多。 最后一场的工作坊以英语进行,再次邀请了著名编剧兼导演巫培双分享拍摄微电影的流程和诀窍,以及如何撰写剧本。巫培双拥有超过20年的影视制作经验,其代表作包括《敢敢做个开心人》、《小孩不笨》和《我在政府部门的日子》等。 巫培双在活动上播放了多个影视片段,并分析其中的基础元素,增加参与者对微电影制作的理解。此外,他也建议以不同的镜头角度来呈现故事情节,并强调要排除多余的镜头,使内容达到短小精悍,创作出简洁有力的微电影。 巫培双导演为参与者讲解理论知识 巫培双导演着重讲解了镜头的作用 你是否也想尝试拍一部与众不同的微电影作品呢?机会来了!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和《联合早报》携手举办的“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大赛,诚邀公众运用影像分享对于新常态的观察、认知和感悟,借此展示新加坡人坚韧不拔、乐观进取和积极应变的态度。 “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大赛现公开报名至今年12月20日,作品呈交截止日期为2022年2月1日,总值近3万元的丰厚奖金等待赢取,赶快行动吧! 有意参赛的朋友请点击 www.sfcca.sg/microfilm 到宗乡总会网站了解更多详情。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联系宗乡总会张镜(电话:6643 6479; 电邮:abbyzhang@sfcca.sg)

“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大赛工作坊2021-10-21T05:43:43+08:00

2021年09月25日

“国民服役:当兵须知哪些事”线上分享会

2022-03-15T10:25:06+08:00

为了让公众更了解国民服役,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主办,国民融合理事会、国防社区关系咨询委员会(ACCORD)和新加坡国际旗袍协会为支持单位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国民服役:当兵须知哪些事”线上分享会,已于2021年9月25日在线上平台Zoom举行。 分享会邀请了国防社区关系咨询委员会的代表介绍了入伍前的须知,以及播放了一段约14分钟的视频介绍基本军训中心(Basic Military Training Centre)。活动也邀请了战备军人和战备军人的母亲分享对国民服役的感受。 于2021年2月份退伍的战备军人曾靖杰分享了从基本军训(Basic Military Training,简称 BMT)到士官学校(Specialist Cadet School,简称SCS)的心路历程。期间,曾靖杰因为膝盖受了伤而无法继续在士官学校受训,转而担任内部文职人员。虽然如此,他强调这段时期是他最难忘的体验。 在2020年疫情初期,他曾为冠病疫情行动(COVID OPs)提供支援,协助追踪密切接触者,每天须拨通800通电话来询问人民的健康状况。曾靖杰提到这是第一次觉得自己正在保卫国家,为国家作出贡献,为此感到非常骄傲。此外,他也曾参与过2020年国庆庆典的机动队伍(Mobile Column),并表示那是非常特别的经验。最后,曾靖杰也提供一些小贴士给将入伍的男士们参考,以做好入伍的准备工作。 士官学校 Specialist Cadet School(SCS)学员(图片取自网络) 履行国民服役也是永久居民的一项公民义务,本次活动邀请了两位新移民母亲分享心得。 其中一名战备军人的母亲戴凯在分享会上提到,她的儿子是在2012年8月参与国民服役。在儿子入伍之前,她和许多母亲一样,会担心当兵会有危险,但儿子到了军营后却让她刮目相看,经过受训后变得更坚强勇敢,生活能力也更强。儿子在士官学校毕业时,曾向戴凯表示在军营里学习到的知识,比过去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这让戴凯感到很光荣。 另一名新移民新兵母亲月华在分享会上表示,对于今年2月份刚入伍的儿子能够加入国民服役而感到十分欣慰。在分享会中,月华女士提到儿子在刚入伍时,起初不是很适应新环境和训练,心情也有些恐惧和担忧。但是,随着儿子慢慢适应入伍的生活后,月华在与儿子通话时也明显感到他的心情逐渐开朗,儿子也向她表示学到了很多技能,如:野外训练、射击等。 此外,儿子在部队中也结识了很多真挚的战友,“充实而丰富”是儿子对于部队生活的感受。月华女士也藉此安慰妈妈们不要过于担心即将入伍的孩子,因为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强大且能够克服困难的。 野外训练场景(图片取自网络) 这项线上分享会让参与者对国民服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提供了很多入伍前的知识,帮助即将入伍的新兵们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挑战,让与会者获益不浅。

“国民服役:当兵须知哪些事”线上分享会2022-03-15T10:25:06+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