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er

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
So far user has created 1549 blog entries.

2025年07月07日

Yuan Magazine #175

2025-07-07T15:14:44+08:00

第175期 点击阅读电子书   炊烟岁月 茄子的故事 尤今 艺术长廊 在时间的缝隙中把守 —— 当代文献艺术家许元豪 赵宏 文坛掠影 柳川漫漫 其叶蓁蓁 —— 蓁蓁专访 齐亚蓉 宗乡文化 用笔守护记忆 以心传承文化—— 柯木林 章秋燕 余音缭绕 集各种艺术于一身的音乐奇才——易有伍 郭永秀 戏如人生 从吴素琴的艺术人生看新加坡芭蕾舞的发展 蔡曙鹏 文化传灯 新谣的传播与新加坡文化记忆 周秀杰 吾乡吾族 海峡华人知识分子的培育:林汉河医生 陈煜 最爱书房 南洋画家印尼之旅的真相 ——谈新书《峇厘1952:通过刘抗的镜头——四位新加坡先驱画家的峇厘与爪哇之行》 张夏帏 坡上人家 岁月如歌 ——回顾六十年音乐之旅 郭振羽 学海拾珠 民间守护与文化共融:新加坡文物保护观念的演进 先贤黄亚福“墓志铭”释读 张森林 庾潍诚 旧貌新颜 光明山下的新民:早期工业与宗教文化的交汇点 李国樑 星洲回眸 [...]

Yuan Magazine #1752025-07-07T15:14:44+08:00

Oneness Magazine #52

2025-07-07T00:37:41+08:00

第52期 点击阅读电子书  目录 专题报道 在电影中找到共鸣 人物专访 徐荣 - 一碗牛肉面的世界梦 新鲜人物 陈月娥-从腥味中打捞梦想 新地新情 坚毅与荣耀 法律速递 跨国婚姻的法律红线 宗亲乡情 镜头下的家园情 你说我说 在新加坡买车是否必要? 生活新趋 巴士酒店 - 住进回忆,也住进创意 城市回眸 余东璇街百年风华 文化拼盘 庙学共荣,山水传情  诱人寻味 粽子文化大变身 保健养生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收藏记忆 紫砂壶的古香微澜

Oneness Magazine #522025-07-07T00:37:41+08:00

2025年06月17日

“新加坡文化通行证”助推文化参与迈出重要一步

2025-06-20T17:11:12+08:00

6月17日,60多位参与者出席了由总会与文化、社区及青年部联合主办的“新加坡文化通行证”华语介绍会。会上详细说明了该计划如何促进本地文化活动的发展,增强社区的参与与联系。参与者通过本次介绍会,对该计划的申请流程及其所带来的实际益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计划也标志着推动国人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一步。欲知更多详情,请浏览以下网址:https://prelaunch.sgculturepass.gov.sg/?lang=zh

“新加坡文化通行证”助推文化参与迈出重要一步2025-06-20T17:11:12+08:00

与华社联络组主席徐芳达部长的午餐交流会

2025-06-16T14:20:57+08:00

非常感谢华社联络组主席徐芳达部长拨冗出席6月13日的午餐交流会。我们期待继续与政府紧密合作,共同培育具韧性的领导层、推动具影响力的项目,共建更团结和谐的社会。

与华社联络组主席徐芳达部长的午餐交流会2025-06-16T14:20:57+08:00

从码头出发,走入历史深处——文化之旅带领公众追溯早期移民足迹

2025-06-03T10:52:55+08:00

为庆祝新加坡建国60周年(SG60)及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简称“宗乡总会”)成立40周年,宗乡总会于6月1日举办“码头记忆”文化之旅,吸引约150名来自不同背景的居民、新移民、外籍人士及亲子家庭踊跃参与。活动结合徒步导览与驳船游河,让公众沉浸式体验早期移民南来的奋斗历程,深入了解新加坡从港口城市发展为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  公众沿着新加坡河观看高楼林立的大厦 本次活动是宗乡总会“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活动之一,旨在以轻松易懂的方式,加强公众尤其是新移民与年轻一代,对本地多元文化与社会结构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归属感与认同感。  活动分为两大环节。第一部分为徒步导览,由专业导览员带领参与者走访新加坡河与福康宁一带,包括Tank Station、潮州大厦、丹达乌他帕尼印度庙(Sri Thendayuthapani Temple)、齐智人(Chettiar)店屋、莫罕默苏丹路店屋群及福康宁山等多个历史地标,深入了解早期社群生活与本地多元文化的交汇。  公众参观丹达乌他帕尼印度庙 第二部分为驳船游河之旅,沿途经过莱佛士登陆点、鱼尾狮公园、滨海艺术中心及滨海湾金沙等标志性地标,让参与者从水路视角感受新旧交融的城市风貌。这段旅程寓教于乐,激发参与者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思考。 公众观看富丽敦酒店,感受新加坡发展之迅速 宗乡总会特地选择新加坡河与福康宁一带作为路线主轴,正因为该区曾是本地早期经济命脉与殖民政府的权力中心,承载着新加坡从殖民地走向独立国家的关键历史。希望通过实地踏访,引发公众对国家发展历程的共鸣与思考。 公众通过雕塑直观感受早期新加坡人民的生活面貌 本次活动获得国民融合理事会、新加坡宗乡会馆基金、文化捐献配对基金及Singapore River Cruise公司的支持。 

从码头出发,走入历史深处——文化之旅带领公众追溯早期移民足迹2025-06-03T10:52:55+08:00

2025年05月25日

2025端午嘉年华 弘扬文化聚民心 精彩多元庆三喜

2025-05-27T15:45:44+08:00

2025 “端午嘉年华”于5月25日在宗乡总会会所举行,旨在庆祝新加坡建国60周年、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宗乡总会)成立40周年,以及弘扬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活动吸引了超过1000人到场参与,现场热闹非凡,洋溢着浓厚的节庆氛围。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蔡引舟先生也受邀担任主宾,与公众共度佳节。  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蔡引舟先生担任本届“端午嘉年华”的主宾 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致词 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希望这些节目能够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增进亲子、祖孙之间的情谊,与宗亲、乡亲共享欢乐时光。”    本届嘉年华以凝聚多元社区、弘扬中华文化以及庆贺双周年为主轴,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彰显全民共庆的精神。活动亮点包括备受欢迎的“夹粽子”与全新推出的“品粽子”竞赛,吸引将近50组踊跃参与。现场参与者来自多元背景,体现了端午节庆所传递的融合与共享精神。今年的“夹粽子”竞赛特别融入了新加坡建国60周年及宗乡总会成立40周年的元素,让参与者在趣味互动中加深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及对多元文化身份的认同。“品粽子”竞赛则考验参赛者的味蕾与知识,促进民众对端午节传统与各籍贯粽子的认识与了解。  参与“品粽子”竞赛的朋友,一边比拼味觉,一边享受粽子的美味 参赛者需要在“夹粽子”竞赛中夹起与宗乡总会40周年有关的标志 孩子们也积极参与“夹粽子”竞赛 今年共有10个由宗乡和民族团体设立的美食摊位,售卖各式各样的传统粽子与节庆小吃,呈现各个籍贯的饮食风味。为营造轻松欢乐的节庆氛围,主办单位也邀请了多位街头艺人现场献艺,带来精彩的歌唱与器乐演出。其中包括来自其他族群的表演者,以及年仅9岁的钢琴小演奏家,展现了跨文化、跨年龄层的艺术交流。 售卖各式传统粽子与节庆小吃的美食摊位 街头艺人的表演让公众都乐在其中 今年是主办方首次与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合作,集合资源推出更多适合一家大小参与的端午节活动,均广受公众欢迎。  议员蔡引舟先生(左三)与主办单位代表合影留念 “儿童及青年线上绘画比赛”颁奖典礼也在活动当天举行。本届比赛共收到近390件参赛作品,参赛者年龄介于4至16岁。比赛以“童绘狮城60载 · 共庆总会40年”为主题,鼓励小画家们描绘新加坡家园之美,并描绘华族文化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端午嘉年华”作为宗乡总会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每年举办的节庆活动,旨在与广大社群一同欢庆端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理解。这场节庆庆典,汇聚了来自不同背景的民众,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共同体验端午习俗,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欣赏,同时促进与彼此的交流与连结,为新加坡多元和谐的社会注入更多温暖与活力。  “端午嘉年华”圆满成功! 2025“端午嘉年华”也获得国民融合理事会、宗乡基金、文化捐献配对基金、更生美术研究会、新加坡厦门公会以及知识报的鼎力支持。

2025端午嘉年华 弘扬文化聚民心 精彩多元庆三喜2025-05-27T15:45:44+08:00

追逐梦想,点亮未来: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畅谈在华留学经验

2025-06-03T09:26:13+08:00

5月17日(星期六),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奖学金得主交流网络”(SFCCA Scholars Network,简称SSN)通过Zoom线上平台举办了“中国留学经验分享会”,为有意赴华留学的学生提供第一手的经验分享与实用建议。活动吸引近50名有意赴华深造的学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交流踊跃。  本次活动已是“奖学金得主交流网络”连续第五年举办,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复旦大学就读的奖学金得主担任主讲嘉宾,分享他们的求学心路,同时介绍宗乡总会奖学金的独特优势。  中国留学经验分享会 勇敢逐梦:为何选择中国留学  三位主讲者分别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大二生苏琳莉、复旦汉语文学大一生陈炯睿,以及清华大学经济学学士剑桥大学金融经济硕士在读生白宁萱。  苏琳莉表示,她希望走出舒适圈,体验不同文化与生活方式。她曾修读H2翻译课程,因此在申请中国大学时,无需通过新汉语水平考试(HSK),申请流程也因此更加便利。她也指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促使她更想深入了解中国的政治视角与社会发展,因此选择北京大学作为她的求学起点。  陈炯睿则对中国古代文学兴趣颇深,选择修读中文专业,并指出复旦大学在人文学科上的深厚底蕴与优越资源。他也提到,留学期间学习独立自主,大大提升了他的个人能力。上海这座兼容并蓄的繁华城市也让他更容易适应与融入。  白宁萱则表示,自己从小在与中文息息相关的环境中成长,也曾获双文化课程奖学金,并在高中选修H2翻译与H2中国通史。她分享了清华大学丰富多元的课程与社团活动带来的成长与收获,也希望在文化差异中挑战自我,拓展视野。  苏琳莉分享自己为何选择在北京大学修读国际关系学 陈炯睿分享中国留学的好处 在华求学的独特体验  三位分享者一致认为,中国的大学生活别具一格。苏琳莉提到,中国大学课程密集、时间长,教学语言完全为中文,对于习惯英文教学的新加坡学生而言,初期需要时间适应。不仅如此,中国就读特有的四季变化,校园文化和“早八晚九”节奏,都是新奇而宝贵的体验。陈炯睿和白宁萱也提到了中国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为留学生提供了许多便利。  在问答环节中,观众积极发问,主讲者们也分享了各自遇到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陈炯睿提到,在中国留学的挑战大致分为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适应,以及学习上的挑战。他提到,面对“内卷”现象,留学生需要清晰认识自身优势,坚定自我定位,并多与其他留学生交流、设立实际目标。  苏琳莉提到,她所修读的国际关系课程采用大班授课型,每节课长达三小时,学习节奏紧凑,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起初颇具挑战。尽管初期难以适应,但同学们在共同经历中彼此扶持、互相鼓励,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白宁萱则表示,顶尖大学的学生常被社会赋予高度期望,留学生必须自我要求、保持竞争力。她鼓励大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因为压力无处不在,重要的是迎难而上。  白宁萱分享清华大学的多彩课程 宗乡总会奖学金的优势  谈及为何选择申请宗乡总会奖学金,三位奖学金得主都提到了奖学金的灵活度与交流网络。  苏琳莉表示,该奖学金在实习安排上具有高度灵活性,无强制服务期要求。她在总会实习期间学习到了与编辑相关的新技能,同时也指出奖学金得主们也有机会参与“春到河畔”大规模活动的策划,有助于获得宝贵的经验。苏琳莉也说自己和总会的目标一致,着重于培养双语双文化的能力,并希望自己日后成为新中之间沟通的桥梁。  谈及交流网络,炯睿则指出,通过交流网络得到许多学长姐的实际建议与指导,对他的学业与日后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他也希望借助总会的资源,拓展人脉,进一步推动本地华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白宁萱也表示,交流网络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学长姐们给予她提供许多帮助与支持,让她获益匪浅。实习期间,她也积极参与活动策划,深入了解了本地华社的运作方式,增广见闻。  此外,两位奖学金得主王韵洁与唐筱彤也在分享会上为观众答疑解惑,并简要介绍了她们在宗乡总会的实习经历,让与会者对实习内容与体验有更具体的了解。  王韵洁表示,她在线上实习期间,负责视频剪辑,线下则协助处理活动报名,并在“春到河畔” 的大型活动中参与现场协调。她表示,这些经验显著提升了她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唐筱彤也提到,自己曾协助筹办奖学金分享会与“新春团拜”等活动,在实作中深入了解本地华社活动的运作流程。 宗乡总会奖学金的细节与申请条件 双语优势,拓展就业前景  白宁萱特别指出,在中国大学求学的留学生普遍具备双语、双文化优势。尽管课程主要以中文授课,但不少专业术语以英文呈现,同时也常需读英文文献,与来自各国的留学生交流时也会使用英语。这种双语环境不仅提升语言能力,也为未来的就业发展更具竞争力。  分享会最后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参与者可根据感兴趣的中国大学选择相应讨论室,与奖学金得主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请教。互动气氛热烈,许多与会者表示收获良多,对赴华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与准备。  本年度的奖学金现已开放申请,有意者可在7月10日前提交表格。

追逐梦想,点亮未来: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畅谈在华留学经验2025-06-03T09:26:13+08:00

Yuan Magazine #174

2025-07-07T12:15:48+08:00

第174期 点击阅读电子书   炊烟岁月 炒一锅跌宕的岁月 尤今 艺术长廊 在南洋的坚守与回望 ——画家项永昌 赵宏 文坛掠影 春来草自青 —— 贺兰宁专访 齐亚蓉 宗乡文化 方百成:用行动诠释文化传承与守护 章秋燕 余音缭绕 夫妻双双把家还 ——写陈有才蔡瑞芳夫妇 郭永秀 吾乡吾厝 南洋大学的专任建筑师:黄庆祥 陈煜 坡上人家 留在记忆中的波东巴西 陈春花 总会专递 思维激荡聚槟城 共绘宗乡新蓝图 ——宗乡总会第十八届理事会集思营纪实 谭瑞荣 星洲回眸 学霸美琪·林陈美仪 ——我国的先驱妇科医生 刘家明 学海拾珠 旧时代广帮总坟的“墓联”用词和特点 华文书刊关键信息双语化刍议 庾潍诚 张森林 旧貌新颜 万国的侠骨仁心:让特需群体实现生命价值 李国樑 异族翘楚 马来三剑客致力于保护“邦沙旺” 蔡曙鹏 文化百科 独树一格的新加坡篆刻艺术 陈咏峻 [...]

Yuan Magazine #1742025-07-07T12:15:48+08:00

2025年04月26日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