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25日

“跨国婚恋”讲座

2020-05-01T17:01:27+08:00

(左起)张润芝和周琼媛为150位出席者分享了跨国婚恋的案例 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教育背景的恋人在审美价值取向上会有多大的差异?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传统遇上了会产生怎样的冲突?跨国婚姻的家庭内部如何调整双方的文化视角,互相借鉴学习?怎样迁就彼此的生活习惯?如何确立对子女的国家认同和教育的方向?如何让不同的文化在下一代身上自然地融合?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宗乡总会社会事务组于2月25日(六)下午2时半,在总会礼堂举办“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之二,以“跨国婚恋”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媒学院的周琼媛助理研究员,以及企业家张润芝女士,从实例分析研究和个人亲身经验的角度,为大家分析跨国婚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整的建议。 周琼媛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其硕士论文课题聚焦中新跨国婚姻。当天的讲座中,她从中国新娘的角度,分析跨国婚姻发生的过程,以及跨国婚姻对婚姻移民、新加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她也举了许多受访者的案例,提出中新婚姻遇到的状况和问题,如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并提供一些受访者融入本地家庭的相处之道。 出生在上海的张润芝,分享了她嫁到新加坡后面对的婆媳问题,从矛盾冲突到多年后的关系改善、和睦相处的过程。她也通过周围一些中国新娘的真人真事,让大家了解她们不同的一面。她澄清大众对于中国新娘贪求钱财的刻板印象,并表示许多她认识的中国新娘还协助夫家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且婚姻美满。 近150名本地公民及新移民出席了讲座,并在问答时间积极提问和发言,有身处跨国恋情者询问相处之道,也有者分享本身嫁到新加坡的美满经历。

“跨国婚恋”讲座2020-05-01T17:01:27+08:00

2011年10月30日

会馆走透透 带领新移民了解本地会馆

2020-04-21T02:28:18+08:00

会馆是本地重要的文化资产,但会馆这个名词,初来乍到的新移民是否了解?对于会馆的宗旨和历史是否知晓? 有鉴于会馆作为协助新移民融入的一环,宗乡总会社会事务组在2011年10月30日首次举办“会馆走透透”系列活动,邀请了天府会、华源会、新加坡学者学生联合会、新加坡高校校友联合会(筹)等,组织了10余位新移民参观新加坡南安会馆及凤山寺,让新移民走入会馆,促进他们对本地会馆的认识,及加强新移民团体与本地会馆的交流。 当天下午2时半,一行人抵达南安会馆,首先参观南安会馆历史走廊,由南安会馆南安艺文社社长李成利博士讲解。李博士介绍了南安人从事的行业,南安的杰出先贤对新加坡作出的卓越贡献,南安会馆的历史、发展、文化等。之后,南安会馆监察委员陈建存则介绍会馆的组织结构以及活动;而洪毅翰则讲述了凤山寺的传统闽南建筑风格,以及雕刻背后隐藏的历史故事。 南安会馆为了增加趣味性,特别为参观者准备了“寻宝游戏”,以5个线索,让参观者在浏览凤山寺的时候找出其中的答案,答对者将获得神秘礼物。线索包括藏在寺内的红布条,以西游记的故事为题材的雕刻等。众人都很喜欢这样的安排,进入凤山寺后就积极的寻找,抓到先机者开心,未找到者也在寻觅中获得乐趣。 来自福建省福清市的吴禧竑认为不虚此行。她说:“如果要对整体印象打分的话,我会打90分。这一趟补充了自己的历史知识,学到很多新事物,不仅了解了会馆的历史文化,也觉得会馆有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陈东城则认为这是属于某个特定地区,拥有地方性特色的文化习俗。这一趟下来让他长见识了,了解了南安会馆及南安文化。他觉得,会馆的运作、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等,对外来者甚至是本地人士都是一种珍贵的知识。 南安会馆常务主席陈奕福对于新移民的参观表示欢迎。他说,总会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一个好的开始,能让新移民了解会馆的意义和文化,认识到从前南来移民的情形,对他们帮助融入本地将起作用。

会馆走透透 带领新移民了解本地会馆2020-04-21T02:28:18+08:00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讲座

2020-04-30T18:15:04+08:00

宗乡总会于2011年10月23日在会所礼堂首次举办“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以“新马民俗的传承”为主题,邀请了本地著名马来族汉语学者耶亚华,以及宗乡总会社会事务组副主任韩进元为主讲人,分别介绍新加坡马来族群的文化及华人的民俗文化。 这场由总会社会事务组组织的活动,目的是希望通过此系列讲座,为新移民提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讯息和知识,从而加深新移民对本地文化习俗和社会制度的了解,让新移民更好的融入本地社会。当天成功的吸引了约100人出席聆听,除了新移民,也有不少的本地公民前来。 耶亚华从历史观点谈马来族群的来源、社会结构以及他们的语言与文字。他解释了马来族群和穆斯林或者回教徒(Muslims) 的不同,并介绍回教的最基本信念。另外,他也说明马来族群如何通过每年所庆祝的节日来保留自己文化价值,以及提到马来族群主要的礼俗和禁忌。 韩进元则介绍新马一带的华人在各种不同节日庆典的民俗风情,及其与中国国内庆祝方式的差异,包括春节、清明、端午、中元、乞巧、中秋等节日。他也提及各宗乡会馆及民间团体如何维护和发扬这些节日与民俗文化。 出席者对于马来族群文化相当感兴趣,纷纷在问答时间提出询问,也有不少人做笔记,记录下这些本地的文化知识。出席者皆认为收获颇丰,对新加坡民俗有更深一层认识。 此系列讲座将定期举办,预计每两个月一次。其他系列的讲座内容将涵盖文化习俗、法律知识、房屋就业政策、基层组织结构、婚姻课题及医疗制度等,从多方面帮忙新移民深入了解和探索新加坡社会风貌。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讲座2020-04-30T18:15:04+08:00

2011年08月14日

新移民中元习俗之旅

2020-05-01T16:47:39+08:00

新移民在晚宴前也参观了韭菜芭城隍庙 为促进新移民对本地民俗的认识,趁农历七月中元节之际,宗乡总会社会事务组在8月14日(星期日)下午4点至晚上10点,举办了一场“新移民中元习俗之旅”,邀请了7间新移民组织,包括天府会、山西会馆、华源会、天津会、九龙会、新加坡学者学生联合会以及新加坡高校校友联合会,组成30多人的团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元节的热闹气氛。 活动获得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的支持,不仅安排了专人在三清宫讲解中元节的习俗,还在韭菜芭城隍庙的中元节晚会预备宴席让新移民享用晚宴,并一睹福物投标的盛况。 当天下午4时,30多人在宗乡总会会所集合后,乘巴士前往三清宫。参与者来自浙江、四川、山西、辽宁等诸多省份,在互相介绍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同乡,让这一次的旅程更添欢喜。 新移民对福物投标盛况体验深刻 在三清宫,道教总会青年团财政龙仕庚讲解了中元节的缘由和习俗仪式。此外,现场也播放了关于中元节歌台、充分体现新加坡本土文化的电影《881》。30多名参加者在经过讲解后,饶有兴致的纷纷提问,对于本地中元节的习俗和发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晚宴上气氛热烈,新移民对于福物喊标的过程印象深刻。来自辽宁的翁康表示,他虽来新加坡好几年但从没亲身经历过,喊标的盛况让他见识到新加坡人为善不落人后的义举。他感谢宗乡总会办的这次活动,让他对本地习俗和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而不仅是停留在表面。他表示会想要参加更多了解本地文化的活动。 负责组织这项活动的宗乡总会社会事务组主任周兆呈说,这是总会协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的活动,对于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民间文化和习俗,只有走进去才能了解,打破一些隔阂,也能够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明年宗乡总会将继续举办这类活动,并邀请本地人和新移民一起参与,增加互动。 此外,8月20日(星期六),宗乡总会社会事务组也组织了另一场习俗之旅,邀请中山大学新加坡校友会的十名代表参观应和会馆双龙山,并参与中元节晚宴。 作为协助新移民融入活动的重要一环,这项由宗乡总会发起的活动,获得众人的良好反应,预计明年将再举办,甚至邀请本地人参与。此外,宗乡总会将在近期推出更多协助新移民了解本地的活动,包括参观会馆及举办系列讲座,继续搭建帮助新移民融入的桥梁。

新移民中元习俗之旅2020-05-01T16:47:39+08:00

2011年06月05日

2011年端午节嘉年华会

2020-05-01T16:57:11+08:00

(右)陈振泉高级政务次长在蔡天宝主席(中)的陪同下,享用不同籍贯的美食 6月5日,宗乡总会联合15间会馆,以及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在大巴窑图书馆前的广场举办“2011年端午节嘉年华会”,吸引了超过1500人出席。 这是宗乡总会首次举办端午节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弘扬爱国精神、强调社会融合及发扬中华优良传统家庭价值观,并希望借此活动推广传统节日。活动邀请到外交部兼社会发展、青年与体育部高级政务次长陈振泉担任主宾。 活动从上午10时开始至下午3时。蔡天宝主席在致辞中表示,弘扬华族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是总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让会馆活动走进民间,更贴近生活,总会与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携手联办,将活动的场地设在开放的户外,让会馆、社区、公众、新移民、文化艺术爱好者以及前来参与的各阶层人士,在一个融洽的文化氛围中,共同享用传统文化的盛宴,感染中华文化的魅力 。 他表示,宗乡总会愿与会员团体共同努力,通过各个华族传统节日,并采用文化性强、趣味性高的活动,去吸引民众的关注和参与,达到传承华族文化,传统价值观的目的,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陈振泉次长致辞时表示,宗乡总会及各会馆一直是本地华族文化的重要推手。在每个华族重要的节日,宗乡团体都会举办多姿多彩的活动来庆祝,不仅丰富了本地的文化生态,也向国人传达这些传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我国社会、家庭有着积极的影响,而这种热爱并维护族群文化的精神也令人敬佩。 一系列的精彩活动 早上10时,虽然下着雨,筹委会及各会馆工作人员纷纷踩着湿滑的地,布置会场摆设摊位,迎接大巴窑图书馆前广场上开始出现的人潮。会场也准备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公众轻松愉快地度过一个丰盛的端午节。 风味美食大会串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这嘉年华会绝对少不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特别的是,各大方言群会馆提供“古早”味的华族传统小吃,新移民组织九龙会也为食客带来港味十足的小吃。10多个摊位,近50种的风味小吃集聚一堂,让公众有机会在同一地点,品尝经典的风味美食。 此次的美食是由福建会馆、潮州八邑会馆、广东会馆、南洋客属总会、海南会馆、福州会馆、三江会馆、永春会馆、茶阳(大埔)会馆、九龙会及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妇女组等11个单位共同呈献。参与者旨在宣传及推广各自的美食,因此美食均以大众化的价格销售。 多姿多彩过端午 会场的舞台准备了丰富的节目供来宾观赏,其中包括李氏总会的合唱、天津会的独唱、海南会馆的口琴演出、南洋黄氏总会的醒狮表演、中正中学(义顺)的24节令鼓、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及中国高校校友会艺术团的舞蹈和Dikir Barat等,为来宾和公众呈献丰富多彩的文娱表演。 创意能丰富生活,为培养及提高未来主人翁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宗乡总会和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联合更生美术研究会,共同为全国中小学生举办一项现场绘画比赛。比赛按照年龄分成4组,在3个小时内让参赛的学生以现场的画面或端午节为绘画主题。许多家长一早就带着孩子前来报名,索取画纸参赛。比赛成绩在下午出炉,得奖的学生喜悦的从总会理事李秉萱手中接过奖杯,家长们在一旁也为自己的孩子骄傲,场面温馨。 “不一样”的龙舟赛 这次嘉年华会的主轴活动之一是“趣味旱龙舟竞技比赛”。这是让因地理环境无法进行水上赛龙舟的人士,为延续传统水上龙舟赛而衍生出来的陆地趣味竞技比赛。当天采用的是延自四川省的方式,前头为飞龙造型,参赛者把脚穿进木板上,一致起步来让“龙舟”前进。 旱龙舟比赛注重的是众人齐心协力的合作精神,而非一味地强调力量的趣味竞赛。旱龙舟在中国民间相传多年,在本地却是非常罕见,主办单位希望能带起一股热潮,让公众享受这番“不一样”的乐趣。 当天虽然大雨连绵,但却浇不息参赛者的热情,10多支来自不同会馆、组织的队伍冒着雨,合力踩着龙舟的木板,在广场内一步步的协力前进。参赛者中有年轻人、成年人、妇女,也包括新移民的朋友及友族同胞。比赛中,大家互相合作,为彼此加油打气,除了展现出团队精神,也加深了彼此的默契和感情。

2011年端午节嘉年华会2020-05-01T16:57:11+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