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28日

颁发首批宗乡总会奖学金予 五位赴中国大学就读的优异生

2021-05-20T02:24:50+08:00

2011年8月28日,宗乡总会在“宗乡之夜:乡情乡韵”音乐晚会上为首批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举行奖学金颁发仪式。五位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与代表,从主宾傅海燕高级政务部长的手中接过了奖学金证书。 五名奖学金得主是来自华侨中学的卢泓胜,郭丹、庄颖瀚、梅富强,以及德明政府中学的薛意珩。他们是宗乡总会今年首次推出宗乡总会奖学金后的第一批奖学金得主,将赴中国顶尖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攻读本科学位。 五名奖学金得主将每人获得每学年1万5千新元的资助,用来支付他们在中国学习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等。奖学金得主在学校假期间将会到宗乡团体服务,让他们能更深入了解宗乡总会以及宗乡团体。 宗乡总会奖学金不设服务合约,总会计划推出一些项目,以供奖学金得主在服务期间更深入地了解华社团体的运作,并在学成之后能以义工的形式为华社团体服务,为华社引入新生力量。 宗乡总会奖学金是宗乡总会在2011年初庆祝总会成立25周年之际推出,目的是鼓励本地年轻人到中国顶尖大学修读本科学位,为我国培养双语双文化优秀人才。

颁发首批宗乡总会奖学金予 五位赴中国大学就读的优异生2021-05-20T02:24:50+08:00

宗乡之夜: 乡情乡韵

2020-04-30T18:05:39+08:00

8月28日晚上,宗乡总会在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呈献了一场声乐曼妙的 “宗乡之夜:乡情乡韵” 音乐会。 有鉴于宗乡组织是保存华族文化最集中和最完整的地方,宗乡总会决定通过音乐演出,汇集客属总会华乐团、应和会馆华乐团、惠安公会华乐团、安溪会馆古筝组、安溪会馆南音社及同美社南音社的力量,举办这场音乐会。除了传承宗乡音乐文化,同时也希望通过这场音乐会向大众普及、推广和展示我国多姿多彩的宗乡文化。 当晚,6间宗乡会馆华乐团及南音社为听众呈献了一首首独特的宗乡音乐,其中包括耳熟能详的“传灯”、乡味十足的“汉乐欢歌”等悦耳曲目,让听众大饱耳福,仿佛置身于一场音乐之旅。 音乐之旅的终站是由参与的宗乡团体组成一个联合乐队,并由黄歆峰先生(新加坡青年文化奖得主)担任指挥,呈献“乡韵”大合奏。这首富有宗乡特色的作品是由本地著名作曲家沈文友先生,根据各籍贯的经典曲子所编写而成,专门为此音乐会制作的。 音乐晚会主宾为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兼环境及水源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女士,与中国大使馆龚春森参赞、高级政务次长沈颖、各国会议员、蔡天宝主席、总会理事及各会馆代表,共700多位来宾一同体验这场精彩的宗乡音乐之旅,并为宗乡组织及演奏者对于保存华族文化的毅力和努力给予肯定及支持。

宗乡之夜: 乡情乡韵2020-04-30T18:05:39+08:00

首届全国华语演讲公开赛圆满落幕

2020-05-01T16:48:44+08:00

参赛者在活动结束后合照 为提升国人华语水平,推广华语与文化,宗乡总会、新加坡管理学院讲演会,以及联合早报联办“首届新加坡华语演讲公开赛”。 在“我是演讲王,等你来称王”的口号下,比赛共吸引了超过120名各国籍的参赛者角逐青年组(18岁至45岁)与长青组(45岁以上)奖项,争夺“我是讲演王”的头衔。经过三场比赛-7月31日的初赛, 8月21日的复赛,以及9月11日在新加坡管理学院举行的大决赛,冠军得主终于诞生。 决赛主宾为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和环境及水源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女士。 经过激烈的竞争,得奖者名单如下: 青年组 常青组 冠军 张瀚 朱宁 亚军 王宇飞 鲁爱民明 季军 滕宇婧 蔡光发 优胜奖 李红梅 康振清 姜力军 翁婉芬 高凡凡 张津墚 (右二起)傅海燕政务部长颁发纪念盾牌予宗乡总会秘书长李国基与文化艺术组主任尹崇明

首届全国华语演讲公开赛圆满落幕2020-05-01T16:48:44+08:00

新移民中元习俗之旅

2020-05-01T16:47:39+08:00

新移民在晚宴前也参观了韭菜芭城隍庙 为促进新移民对本地民俗的认识,趁农历七月中元节之际,宗乡总会社会事务组在8月14日(星期日)下午4点至晚上10点,举办了一场“新移民中元习俗之旅”,邀请了7间新移民组织,包括天府会、山西会馆、华源会、天津会、九龙会、新加坡学者学生联合会以及新加坡高校校友联合会,组成30多人的团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元节的热闹气氛。 活动获得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的支持,不仅安排了专人在三清宫讲解中元节的习俗,还在韭菜芭城隍庙的中元节晚会预备宴席让新移民享用晚宴,并一睹福物投标的盛况。 当天下午4时,30多人在宗乡总会会所集合后,乘巴士前往三清宫。参与者来自浙江、四川、山西、辽宁等诸多省份,在互相介绍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同乡,让这一次的旅程更添欢喜。 新移民对福物投标盛况体验深刻 在三清宫,道教总会青年团财政龙仕庚讲解了中元节的缘由和习俗仪式。此外,现场也播放了关于中元节歌台、充分体现新加坡本土文化的电影《881》。30多名参加者在经过讲解后,饶有兴致的纷纷提问,对于本地中元节的习俗和发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晚宴上气氛热烈,新移民对于福物喊标的过程印象深刻。来自辽宁的翁康表示,他虽来新加坡好几年但从没亲身经历过,喊标的盛况让他见识到新加坡人为善不落人后的义举。他感谢宗乡总会办的这次活动,让他对本地习俗和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而不仅是停留在表面。他表示会想要参加更多了解本地文化的活动。 负责组织这项活动的宗乡总会社会事务组主任周兆呈说,这是总会协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的活动,对于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民间文化和习俗,只有走进去才能了解,打破一些隔阂,也能够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明年宗乡总会将继续举办这类活动,并邀请本地人和新移民一起参与,增加互动。 此外,8月20日(星期六),宗乡总会社会事务组也组织了另一场习俗之旅,邀请中山大学新加坡校友会的十名代表参观应和会馆双龙山,并参与中元节晚宴。 作为协助新移民融入活动的重要一环,这项由宗乡总会发起的活动,获得众人的良好反应,预计明年将再举办,甚至邀请本地人参与。此外,宗乡总会将在近期推出更多协助新移民了解本地的活动,包括参观会馆及举办系列讲座,继续搭建帮助新移民融入的桥梁。

新移民中元习俗之旅2020-05-01T16:47:39+08:00

李总理成为总会赞助人 爱国歌曲大家唱走入邻里

2020-04-22T00:20:01+08:00

2011年8月7日,为庆祝新加坡46岁生日,新加坡宗乡总会呈献了第五届“爱国歌曲大家唱”国庆晚会。 会上宣布了晚会贵宾李显龙总理,成为宗乡总会的赞助人。李总理是宗乡总会成立25年来的第一位赞助人,这一次和华社共同携手,不仅能加强华社和政府的交流与合作,也能够更有效地推动本地华人社群的团结和发展,推动华族文化,并加强社会凝聚力。 大会上总理李显龙也率领了包括卫生部长颜金勇,高级政务次长陈振泉,高级政务次长沈颖,国会议员,以及宗乡总会众理事们组成的队伍,在会上领唱了一首“相信我吧!新加坡!” 从2007年开始举办的“爱国歌曲大家唱”已经来到第5届。这次活动共获得19间会馆支持,派出代表参与演出;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新移民团体天府会、天津会,以及福建会馆属下2所学校(南侨学校及光华学校)的学生,近400位表演者共同参与。晚会除了演出多首爱国歌曲和本地华社耳熟能详的歌曲,不少会馆将以各自的方言演唱,为国家献上祝福。 过去的活动分别在宗乡总会,以及牛车水珍珠坊举办,这是总会第一次走入邻里举办此活动。 活动也获得中区社理会和国庆筹委会作为支持单位。

李总理成为总会赞助人 爱国歌曲大家唱走入邻里2020-04-22T00:20:01+08:00

2011年06月27日

分区交流会

2020-04-30T17:55:24+08:00

继宗乡总会在会所与各会馆进行长达一年的品粥聚会后,宗乡总会这次走出大巴窑,到各会馆聚集的地区举办“分区交流会”,与会馆领导交流联谊。 第一站的分区交流会在会馆遍及的武吉巴梳区。6月27日,宗乡总会召集了周围的20间会馆(会员及非会员),在林氏大宗祠九龙堂自治会礼堂举行。希望借此促进同区会馆领导间的情谊,进而探讨合作组织大型节庆与文化活动。 蔡天宝主席表示,宗乡总会有两百多个会员团体,其中大部分会员团体集中在新加坡的几个区域,如武吉巴梳、丹戎巴葛、芽笼、牛车水等。继之前与各会员团体品粥聚餐之后,宗乡总会决定采用“走出总会”的方式,到各团体集中的区域,与各团体进行交流。目的是希望把各集中区域的力量整合起来,加强区域团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希望同一区域的团体能够互帮互助,共同促进会务发展。 为联系各会员团体之间的情谊,协助各团体发展会务,总会各工作小组接下来会举办一系列的活动,邀请会员参与。同时,为鼓励属下宗乡会馆积极展开会务活动、宣扬传统文化,总会也将设立“杰出会馆奖”,以表扬表现优异的会馆。 当晚也得到卫生部部长颜金勇、高级政务次长沈颖和国会议员谢世儒医生的支持和参与,与近百位会馆代表会面,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宗乡会馆的关系,增加政府与民间的交流。 第二场分区交流会,将邀请芽笼区会馆领导参加,地点在芽笼32巷的丰顺会馆。

分区交流会2020-04-30T17:55:24+08:00

青年事务组15周年庆典暨青年论坛

2020-04-26T22:22:43+08:00

成立15年的宗乡总会青年事务组,在6月25日上午10点半举办“青年事务组15周年庆典暨青年论坛”,希望借此机会重新定位,打造新形象。活动邀请到贸工部政务部长张思乐担任主宾,教育部兼律政部政务次长沈颖也出席了活动。近400人聚集在宗乡总会大礼堂,现场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 这是青年事务组准备展开多方面尝试,吸引青年加入会馆的第一项活动。除了邀请各会员团体派代表或青年团成员参与之外,总会也获得中华总商会青年企业家联系网、通商中国、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以及新加坡中国高校校友联合会作为支持单位,并委派众多会员出席。此举是希望借此平台,让年轻的新移民和本地的老移民以及新加坡青年有接触和认识的机会,增加彼此的交流与互动。 15周年庆典:承先启后,共创未来 宗乡总会主席蔡天宝在致辞中指出,15年是一个发展的历程,在总结过去成绩的同时,也要放眼未来。青年是国家的栋梁,也是宗乡团体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既是华族文化和价值观的继承者,也是传承人。总会将通过不同的渠道,举办各种适合年轻人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会馆,了解会馆,并加入会馆,让会馆薪火相传,持续发展。 张思乐政务部长表示,之前他在社青体部时和很多年轻人接触过,他们热情、好奇、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他们善用新媒体,生活离不开网络,Facebook、Twitter等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认为,宗乡总会青年事务组今天所做,是一个好的开始,运用新媒体将更容易把讯息推广和宣传到年轻人的圈子里,有助于青年了解本地的宗乡团体。 同时,他也呼吁会馆应以更开放的胸怀,鼓励年轻人在会馆发挥所长,相信将为会馆吸引青年,并带来更多的新血。 借着15周年庆典,青年事务组以“承先启后,共创未来”的口号,传达重新定位的愿景。为打造新颖、创意、专业的形象,会上也推介青年事务组的网站及面簿 (Facebook),由张思乐政务部长、蔡天宝主席、李国基秘书长及白毅柏主任共同启动。 青年领袖,宗乡之情 随后,活动正式进入当天的主轴—青年论坛。以“青年领袖,宗乡之情”为主题的论坛,邀请了4位杰出的会馆青年,畅谈和分享他们如何加入会馆、在会馆的发展、在会馆所见、所学、所闻、所感,以及他们在事业、家庭及会馆方面如何兼顾、平衡,旨在将会馆和年轻人结合起来,反映出会馆仍然有青年人参与的价值。 福建会馆蔡添荣医生,现为福建会馆教育股副主任,负责协助福建会馆属下6间学校事宜,让孩子进入会馆学习华文和华族文化;同安会馆刘道炜律师,年仅28岁却参与会馆近20年,把会馆的人视为朋友,参加活动更像是和朋友聚会;梁国权自小通过武术、醒狮接触冈州会馆,参与会馆30年左右,会馆已俨然成为他“大展武艺”的平台,现为国术醒狮团副主任;柯鸿景为来新10多年的中国新移民,是颇为成功的企业家,从成立福建留学生组织进而加入晋江会馆,与青年团成员一同为会馆策划和举办活动,现为副会长及青年团团长。 4位主讲者的精彩分享,让来宾对会馆及会馆青年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来宾纷纷积极提问,有者也分享本身对论坛内容的延伸想法。在随后的自助午餐中,会馆领导和青年与新移民青年互相认识和交流,在热闹的气氛下,活动圆满的落幕。

青年事务组15周年庆典暨青年论坛2020-04-26T22:22:43+08:00

青年事务组网站和面簿

2020-04-30T23:33:57+08:00

宗乡总会青年事务组于6月25日举办“青年事务组15周年庆典暨青年论坛”,吸引了近400人参与。 活动上除了提出口号“承先启后,共创未来”,传达青年事务组的愿景,也通过推出网站和facebook, 以新颖、专业、创意的形象,重新出发,同时也邀请了4位杰出会馆青年分享他们参与会馆的心得和经历。 我们欢迎您浏览青年事务组的网站 (http://youth.sfcca.sg),以及加入青年事务组的面簿 (Facebook),网址是http://www.facebook.com/Youth.SFCCA

青年事务组网站和面簿2020-04-30T23:33:57+08:00

2011年端午节嘉年华会

2020-05-01T16:57:11+08:00

(右)陈振泉高级政务次长在蔡天宝主席(中)的陪同下,享用不同籍贯的美食 6月5日,宗乡总会联合15间会馆,以及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在大巴窑图书馆前的广场举办“2011年端午节嘉年华会”,吸引了超过1500人出席。 这是宗乡总会首次举办端午节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弘扬爱国精神、强调社会融合及发扬中华优良传统家庭价值观,并希望借此活动推广传统节日。活动邀请到外交部兼社会发展、青年与体育部高级政务次长陈振泉担任主宾。 活动从上午10时开始至下午3时。蔡天宝主席在致辞中表示,弘扬华族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是总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让会馆活动走进民间,更贴近生活,总会与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携手联办,将活动的场地设在开放的户外,让会馆、社区、公众、新移民、文化艺术爱好者以及前来参与的各阶层人士,在一个融洽的文化氛围中,共同享用传统文化的盛宴,感染中华文化的魅力 。 他表示,宗乡总会愿与会员团体共同努力,通过各个华族传统节日,并采用文化性强、趣味性高的活动,去吸引民众的关注和参与,达到传承华族文化,传统价值观的目的,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陈振泉次长致辞时表示,宗乡总会及各会馆一直是本地华族文化的重要推手。在每个华族重要的节日,宗乡团体都会举办多姿多彩的活动来庆祝,不仅丰富了本地的文化生态,也向国人传达这些传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我国社会、家庭有着积极的影响,而这种热爱并维护族群文化的精神也令人敬佩。 一系列的精彩活动 早上10时,虽然下着雨,筹委会及各会馆工作人员纷纷踩着湿滑的地,布置会场摆设摊位,迎接大巴窑图书馆前广场上开始出现的人潮。会场也准备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公众轻松愉快地度过一个丰盛的端午节。 风味美食大会串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这嘉年华会绝对少不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特别的是,各大方言群会馆提供“古早”味的华族传统小吃,新移民组织九龙会也为食客带来港味十足的小吃。10多个摊位,近50种的风味小吃集聚一堂,让公众有机会在同一地点,品尝经典的风味美食。 此次的美食是由福建会馆、潮州八邑会馆、广东会馆、南洋客属总会、海南会馆、福州会馆、三江会馆、永春会馆、茶阳(大埔)会馆、九龙会及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妇女组等11个单位共同呈献。参与者旨在宣传及推广各自的美食,因此美食均以大众化的价格销售。 多姿多彩过端午 会场的舞台准备了丰富的节目供来宾观赏,其中包括李氏总会的合唱、天津会的独唱、海南会馆的口琴演出、南洋黄氏总会的醒狮表演、中正中学(义顺)的24节令鼓、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及中国高校校友会艺术团的舞蹈和Dikir Barat等,为来宾和公众呈献丰富多彩的文娱表演。 创意能丰富生活,为培养及提高未来主人翁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宗乡总会和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联合更生美术研究会,共同为全国中小学生举办一项现场绘画比赛。比赛按照年龄分成4组,在3个小时内让参赛的学生以现场的画面或端午节为绘画主题。许多家长一早就带着孩子前来报名,索取画纸参赛。比赛成绩在下午出炉,得奖的学生喜悦的从总会理事李秉萱手中接过奖杯,家长们在一旁也为自己的孩子骄傲,场面温馨。 “不一样”的龙舟赛 这次嘉年华会的主轴活动之一是“趣味旱龙舟竞技比赛”。这是让因地理环境无法进行水上赛龙舟的人士,为延续传统水上龙舟赛而衍生出来的陆地趣味竞技比赛。当天采用的是延自四川省的方式,前头为飞龙造型,参赛者把脚穿进木板上,一致起步来让“龙舟”前进。 旱龙舟比赛注重的是众人齐心协力的合作精神,而非一味地强调力量的趣味竞赛。旱龙舟在中国民间相传多年,在本地却是非常罕见,主办单位希望能带起一股热潮,让公众享受这番“不一样”的乐趣。 当天虽然大雨连绵,但却浇不息参赛者的热情,10多支来自不同会馆、组织的队伍冒着雨,合力踩着龙舟的木板,在广场内一步步的协力前进。参赛者中有年轻人、成年人、妇女,也包括新移民的朋友及友族同胞。比赛中,大家互相合作,为彼此加油打气,除了展现出团队精神,也加深了彼此的默契和感情。

2011年端午节嘉年华会2020-05-01T16:57:11+08:00

《从历史文化角度谈在华经商》

2020-05-01T16:57:26+08:00

柯木林(左一)以本身经历,从历史文化角度分享在中国经商的经验;右为南大孔子学院院长许福吉 宗乡总会和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在6月4日下午3时,于孔子学院讲堂联办《从历史文化角度谈在华经商》讲座,吸引了100名会馆人士及公众出席聆听。 此次讲座是由宗乡总会研究与出版组主任柯木林主讲。近30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华投资、经商、工作,不仅是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媒体聚焦的重点。在中国经商投资的成败,其因素当然是复杂的。中国是历史文化大国,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肯定对在华经商或工作都大有裨益。 也是本地著名历史学者的柯木林,曾长期在中国工作。以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造诣,再加上在华的实际经验,对历史文化与在华经商两者之间的联系, 深有体会。因此柯木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以及他本身在中国工作的点滴感受,通过幽默的言语,运用不同的例子、故事、图像等,向听众讲述这既枯燥又有趣的老问题。譬如说话的方式、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等,都有文化的差异。最为人所知的就是“潜规则”的存在以及“关系”的奥妙。 很多听众对在中国投资或就业有兴趣,纷纷提出发问。柯木林指出,在中国大城市投资需要大笔资金,如果是小资生意,建议到其他二、三线城市,并找出市场的需求。 南大孔子学院院长许福吉表示,虽然南洋理工大学和宗乡总会曾在多方面合作过,但这次联办活动是第一次。他感谢总会秘书长李国基的出席,也感谢柯木林为双方的合作牵线,同时也为听众带来精彩的演讲。

《从历史文化角度谈在华经商》2020-05-01T16:57:26+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