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er

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
So far user has created 1406 blog entries.

2021年04月15日

《源》杂志“2020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颁奖典礼

2021-04-21T01:36:08+08:00

2021年4月15日下午,《源》杂志“2020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颁奖典礼在宗乡总会二楼礼堂顺利举行。因疫情影响,本次颁奖典礼邀请了入围“2020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的6篇小说的作者,宗乡总会理事及《源》杂志编委会成员出席,宗乡总会会长陈奕福担任颁奖嘉宾。 “2020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自2019年底开始接受投稿后,《源》杂志编委会收到多篇小说作品,最终有6篇作品入围,它们分别是《星空下的爱情》(周雪儀)、《多出来的一程路》(黄嘉一)、《林太太家的洋房》(齐亚蓉)、《爱情诗篇》(黄华)、《一片冰心在玉壶》(陈芷婷)、《蝶豆花开》(厉菁)。《源》杂志特邀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松建、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伍燕翎,以及本地知名媒体人、《源》杂志编委主任严孟达担任评审。经过评审们细致的评选,《一片冰心在玉壶》以最高分荣获“2020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一片冰心在玉壶》获得“2020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左为《源》杂志编委主任严孟达,中为获奖作品作者陈芷婷、右为宗乡总会会长陈奕福 获奖作品《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作者陈芷婷是一名学生,目前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她从小爱好华文写作,高中时就出版了一本书。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拿到这个奖项对自己是一种鼓励,希望以后能继续写作。 《源》杂志优秀文学作品奖创设于2016年,其目的是为了鼓励本土文学创作,按年度征集小说、散文、诗歌三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入选的作品按期刊登在《源》杂志上,每年从这些入选的作品中评出优胜者。除了稿费之外,优胜者还会获得奖牌和2000元奖金。 2021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征集的是散文,目前已经开始接收投稿,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具体详情请参考以下海报:

《源》杂志“2020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颁奖典礼2021-04-21T01:36:08+08:00

2021年03月20日

“青年交流会”之“新加坡妇女发展对话会”

2021-03-27T10:32:33+08:00

宗乡总会为了响应政府推出的“新加坡妇女发展对话会”,于2021年3月20日连同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在宗乡总会1楼礼堂举办了“青年交流会”之“新加坡妇女发展对话会”,以“何谓男女平等?我们做到了吗?”此课题作为讨论,吸引了约50名来自会员团体的成员参与。 活动邀请了教育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孙雪玲担任主宾,而民情联系组(REACH)是这项活动的支持单位。参与者分成了数个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妇女在家庭、工作场所、社区如网络空间所遇到的问题,之后再作集体的交流分享。 孙雪玲部长(中)在宗乡总会会长陈奕福(右)的陪同下出席了“新加坡妇女发展对话会”,左为宗乡总会青年委员会主任李伟聪 出席者分成小组进行交流 不少人表示女性在社会上扮演着多种角色,在家庭方面不仅承担着需要做好家务的责任,更会面对生小孩的重担、子女学习问题、婆媳问题等,种种状况造成了压力,甚至影响了心理健康。 对此,出席者也想出了一些方法改善,包括与家人规划、分配好家庭任务,减轻做家务的负担,同时也须时刻关注心理健康,夫妻间彼此给予精神扶持,透过良好的沟通解决家庭问题。 出席者踊跃发表意见 如今的社会虽然不再主张“男主外、女主内”的想法,许多女性也踏入职场奋斗,然而依然会在工作场所遇到性别的待遇差异。一些参与者表示,部分职场还是会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一旦有高层职位的空缺,晋升的普遍为男性居多,女性少有可以表现的机会。对于需要兼顾家庭与工作的女性,某些工作场所的包容度仍不够高,有者甚至提出了女性因放产假而遭到辞退的例子。 参与者通过脑力激荡讨论了达到职场性别平权的方案,他们认为职场管理层应设定固定的男女比例,让女性也有发挥所长的空间。女士们也必须自我提升,才能够担任工作岗位上的重责。另一方面,公司也需要包容兼顾家庭的妇女,如允许灵活工作时间等。 参与者整理出妇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建议解决方案 在社区内,尤其是包罗万象的网络空间,人们对女性还是保有刻板印象。某些网络平台的内容甚至会贬低女性的价值,例如用金钱来衡量女性,将女性物质化,或是带有性别歧视成分的黄色广告、梗图或视频等,从而引起关注。 出席者认为,要改变大众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必须从教育开始,让年轻一辈了解性别平权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学习男女之间的互相尊重。女士们也应该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若因性别而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应勇于发声,透过沟通来改善这类现象。 经过这次的对话会,参与者们对妇女在社会及家庭所面对的难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且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交流的内容让彼此获益良多。

“青年交流会”之“新加坡妇女发展对话会”2021-03-27T10:32:33+08:00

2021年02月20日

春到河畔2021

2021-02-24T10:02:21+08:00

“春到河畔2021”移师到新场地滨海湾花园举行,同时结合了实体与虚拟元素,长达11天的活动共吸引了逾百万人次共襄盛举,其中约6万3千人到访现场参观,其余大部分人则通过线上方式参与。 今年的“春到河畔”在小年夜(2月10日)由李显龙总理主持了开幕仪式,于滨海湾花园揭开序幕。这项年度新春盛事原定为期7天,随后主办单位徇众要求多延长了4天,于2月20日落下帷幕。 李显龙总理(中)与夫人何晶(右)出席“春到河畔2021”开幕仪式,左为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 在严谨的安全管理措施及人潮管控下,“春到河畔2021”现场的访客每晚通过巨型屏幕观看预录的主题之夜节目,欣赏24个巨型春节灯饰,并且参观由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策划的“醒狮纳福迎新春:新加坡的舞狮文化”展览等。 具有新年气氛的灯饰与擎天树相映成辉 公众通过现场的大屏幕观赏预录的特备节目 文化展览展示了本地舞狮文化 在官方网站上播放的导览视频 “春到河畔”的官方网站目前已有超过 33万人次登入,而通过面簿播放的主题之夜预录节目则每晚平均达到 6万7千的观看次数。观看人次最多的节目当属两晚的“歌台之夜”,由王雷、刘心玲等约 40名本地知名歌台艺人组成的演出阵容,吸引了超过 20万次的浏览量。 另一方面,“春到河畔2021”也推出数个结合社交互动元素的有奖线上游戏和竞赛,吸引不少年轻人的参与。其中包括“金币满堂”迷你游戏、由储蓄银行(POSB)推出的“生肖猎奇”、以及主办单位首次推出的“春到河畔 TikTok 挑战”,该挑战已累计1万4千次互动。此外,供大众下载的 Instagram 和WhatsApp 贴图浏览量已超过115万次,反应热烈。 “春到河畔”的活动现场也备有“花灯祈福”筹款活动,供公众购买 LED 花灯放入蜻蜓湖,为新的一年祈愿。这项活动获得了逾30个本地社团的踊跃响应,成功筹得约15万的善款,所有的善款将分别捐献给新加坡脑性麻痹联盟(Cerebral Palsy Alliance Singapore)以及慈善机构彩虹俱乐部(Club Rainbow)。 访客购买LED花灯放入蜻蜓湖中,为新年祈福之余,也为慈善献力 早前在“丰树-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春到河畔编程马拉松2021”中胜出的三组优胜队伍,也在春到河畔上售卖自创商品,把收入所得的百分之七十捐作慈善用途。这群青年企业家所销售的产品包括 3D 打印商品、用环保纸盒包装的手工香皂纸片,以及 STEM(科技工数)教学材料包。 唐振辉部长(左二)走访“春到河畔编程马拉松”获奖得主 Stick ‘Em 团队(左一)的摊位,右起为宗乡总会会长兼春到河畔2021工委会主席陈奕福,以及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费绍尔副教授 “春到河畔2021”在各单位的积极合作,以及访客对防疫工作的配合下圆满落幕!我们明年再会!

春到河畔20212021-02-24T10:02:21+08:00

2021年新春团拜

2021-02-16T13:40:09+08:00

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举办的“新春团拜”,于2021年2月14日首次移师线上举行,同时在主办单位的官方面簿进行直播,吸引了近1500人在线上参与,一同迎接牛年。 嘉宾们首次齐聚线上平台进行团拜,互道祝福 在辞旧迎新之际,回顾2020这极不平凡的一年,主宾贸工部长陈振声在活动中通过预录视频致辞时透露,他感谢宗乡总会和属下会员在疫情期间集合资源一同抗疫。谈及展望未来,陈振声也强调我国与国际社会保持紧密联系的重要性。 他表示:“像宗乡总会等社团组织,在确保新加坡与世界接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社团组织主要是为促进双边关系而扮演搭建“桥梁”的角色,如今,它们更像是把我们与全球各地连接起来的“枢纽”,以开放的姿态与其他国家展开跨文化交流。” “新春团拜2021”主宾陈振声部长透过预录视频向公众拜年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在出任华社联络组主席后首次参与“新春团拜”,透过预录视频送上新年祝福,并表扬参与的表演团体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呈现演出。 唐振辉部长在预录视频中送上新年祝福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名誉会长兼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主席蔡天宝致辞时也提及今年线上版的新春团拜。他说:“冠病疫情当前,我们很高兴能够在今年举办首个线上版的新春团拜。过去的一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打乱了大家的生活和计划,而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也不例外。然而,我们积极把这一次的挑战转化成机遇,让华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不受疫情影响。我们会继续结合传统与创新、善用科技与新媒体、并加强本地文艺生态。” 宗乡总会名誉会长兼华族文化中心主席蔡天宝送上新年祝贺 宗乡总会会长陈奕福在致辞时也对此作出呼应:“疫情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宗乡团体也须与时俱进,才能更有效地弘扬本地华族文化与价值观。总会呼吁各会员团体积极运用数码科技来展开会务,应对新常态。”他也透露,宗乡总会除了在去年初带头,将其会务转向线上操作、把活动移师线上外,接下来也会为会员提供相关协助,带领他们踏上转型之路。 宗乡总会会长陈奕福透过预录视频致辞 线上的观众也透过直播观赏了由主办方精心准备的新春特备节目——新晋乐团“FENG 鼓”的开场演出、Urban Terrain Groovers结合街舞和武术元素的表演以及本地音乐演奏者以中西乐器演绎传统新年歌曲等精彩节目。 新晋乐团“FENG 鼓”呈现气势澎湃的开场演出 Urban Terrain Groovers带来融合街舞与武术的表演,展现青春活力 由华乐乐器二胡及西方乐器吉他演绎的贺年歌曲别有一番韵味 出席团拜的贵宾包括颜金勇部长、王乙康部长、徐芳达高级政务部长、沈颖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高级政务部长、刘燕玲政务部长、孙雪玲政务部长、陈国明政务部长、陈杰豪政务部长、马炎庆高级政务次长和蔡瑞隆政务次长。 此外,多位议员、外交使节、本地会馆代表、文化与艺术团体代表,以及各族群代表也出席了活动。 错过了直播吗?请点击 www.facebook.com/SG.SFCCA/videos/192708432607805 观赏完整视频。 媒体报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HM8F_kL4M&ab_channel=8world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10215-1124011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significant-progress-made-against-covid-19-but-challenges-ahead-no-less-daunting-chan-chun https://www.8world.com/news/singapore/article/sfcca-sccc-spring-reception-1393011

2021年新春团拜2021-02-16T13:40:09+08:00

2021年01月30日

“揭开AI‘魔法’探索大众化应用”线上讲座

2021-04-26T23:15:31+08:00

由宗乡总会主办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揭开AI‘魔法’探索大众化应用”线上讲座,于2021年1月30日通过Zoom视讯平台圆满举行,吸引了62人参与,同时也在宗乡总会面簿进行了线上直播。本次的讲座由现任职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吴龑博士担任主讲嘉宾,带领各位出席者探索人工智能(AI)的奥秘之处。 参与者在活动开始前截图留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AI已逐渐走入大众生活,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本次的讲座中,吴龑博士主要从AI的发展进程、应用实例、还有AI是如何改善大众生活,以及如何在2030年前实现全国AI策略愿景等方面,向大家讲述并剖析了AI的重要价值。 诞生于1956年,AI概念是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John McCarthy首次提出,用于泛指创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学。作为一门技术科学,它涵盖了电脑系统的学习能力、推理能力和自我矫正能力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吴龑博士指出,在70年的发展进程中,AI经历了约三次的跌宕起伏,直到2006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并进入发展热潮期。他也表示,AI的发展起伏主要取决于资金的投入以及大环境的影响。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的跌宕起伏 随着AI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大众可能会担心未来的日常工作逐渐被取代,导致就业危机。针对此课题,吴龑博士在线也为大家解答疑惑。以工业革命的历史来分析,每次的工业革命都造就了全世界的生产总值大幅提升,可见AI技术每次的进步都能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了大众生活质量,催生更多新兴产业,释放出更多就业岗位。因此,吴龑博士表示大众无需太过担忧岗位被人工智能给取代。 AI将创造更多岗位 随后,他也列出了AI的几项应用实例,其中包括AI 在社会服务中的应用,如:本地地方法院(State Court)目前运用的自动笔录,正是采用AI技能协助梳理与记录法院审理流程中的对谈内容。此外,还有A*STAR所开发的安保机器人,也同样采用AI技能为公共安全提供了支持,协助本地警方部队于疫情期间在劳工宿舍进行巡逻工作。 AI社会服务应用实例 吴龑博士也在讲座尾声提到,为实现人工智能策略所设的全国AI策略愿景,成为开发与使用AI的领导者,并在各个应用场景为大众与企业提供便利,AI Singapore也于近期成立了“100个实验”(100 Experiments)项目,向企业发出邀请,希望帮助企业解决数据痛点。 全国AI策略愿景 通过本次讲座,出席者对AI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开阔了自身的眼界。

“揭开AI‘魔法’探索大众化应用”线上讲座2021-04-26T23:15:31+08:00

春到河畔编程马拉松2021

2021-01-27T21:13:07+08:00

由春到河畔举办、丰树集团赞助、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支持的“春到河畔编程马拉松2021”(RHBHacks 2021)创业竞赛已于2021年1月7日在丰树商业城(Mapletree Business City)圆满举行,获奖成绩也于活动当天正式出炉。 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女士莅临“春到河畔编程马拉松2021”担任主宾 3支优胜队伍分别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组成的“E-Duo”团队、义安理工学院和共和理工学院组成的“Oreo Crush with Pearls ”,以及新加坡理工学院和诺雅初级学院组成的“Stick ‘Em ”团队。他们所开发的产品展现了崭新的创意,融入了环境可持续性及社会企业元素,成功在赛事中脱颖而出,获得2000元的现金奖以及5000元的启动资金,开发并销售各自的商品。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学生组成的“E-Duo”,为家庭园艺爱好者打造了一款可自然分解的3D印刷花盆,设计即环保又富有美感,获得了评审的一致的肯定。 丰树集团主席郑维荣先生(左起)与新加坡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女士及宗乡总会会长兼春到河畔工委会主席陈奕福先生(右一)颁发奖项给前三甲优胜组之一的“E-Duo”团队(中) 另一个获奖队伍则是义安理工学院和共和理工学院组成的“Oreo Crush with Pearls ”,他们制作的手工香皂纸片以环保纸盒包装,从内到外都提倡环保的理念获得了评审们的青睐。 “Oreo Crush with Pearls ”团队代表(左三)从主宾手中接获奖项,并与主办单位代表合影 由新加坡理工学院和诺雅初级学院学生组成的四人队伍“Stick ’Em ”,利用环保材质设计了实惠的STEM(科技工数)教学材料包,教材包括免洗筷、3D打印的连接部件,以及一个物联网盒子。这组教材包能够鼓励学生动手学习,培养理工思维,巧妙的构思使得“Stick ’Em ”团队不仅成为优胜奖得主之一,更摘下最具创新奖,成为本次赛事的双料得主。 双料得主“Stick ’Em ”团队(中)凭新颖创意取胜,与活动主宾及主办单位分享获奖喜悦   获奖学生的创意商业作品 团队:E-Duo 产品:为家庭园制艺爱好者打造制的3D打印花盆 团队:Oreo Crush with Pearls 产品:用环保纸盒包装的手工香皂纸片 团队:Stick 'Em 产品:利用环保材质设计的实惠STEM(科技工数)教学材料包,包括免洗筷、3D打印的连接部件 第三届的创业竞赛以“打造更美好的未来”(Forging a Brighter Future)为主题,让参赛者展现新加坡的“新常态精神”。本次的赛事吸引了来自11所本地和私立大专院校的学生参与,每队皆由2至5名成员组成,年龄介于18至29岁。成功晋级决赛的共有10支队伍。 在历年的赛事中,优胜队伍都会获得到春到河畔活动现场经营摊位的机会。今年因受到了疫情影响,主办单位仍在安排相关事宜,以便让优胜者在适当的安全管理措施下顺利开业。

春到河畔编程马拉松20212021-01-27T21:13:07+08:00

2020年12月26日

“Singlish & 新加坡式华语,你真的都会吗~”线上讲座

2021-01-27T16:08:03+08:00

由宗乡总会主办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Singlish & 新加坡式华语,你真的都会吗~”线上讲座,于2020年12月26日通过Zoom视讯平台圆满举行,吸引了87人参与,同时也在宗乡总会面簿进行了线上直播。主讲嘉宾吕霖轩和魏俐瑞博士与大家一起探讨了新加坡式的英语和华语。 讲座的首位主讲嘉宾为958城市频道主持人吕霖轩,他在讲座中分享了从剧场演员到电台主持人的职业身份所经历的有趣故事,让他逐渐适应了新加坡式的语言。他认为,语言的主要目的是沟通,只要能够更好地进行表达,就算新加坡式华语掺杂了其他语言,依然能够达到沟通的目的。他也鼓励观众要对自己说的语言有自信,不要害怕出错,就算犯下口误也能够从错误中成长,学习不同的文化。 新加坡式华语词汇 分享中,他也列出了传统新加坡华语的几种构成规则,例如由不同方言杂糅及演变而成的词汇,如“鸡婆”一词源于福建方言,意指碎碎念、多嘴。另外还有借鉴英文和马来文而产生的词汇,如“巴士”源自于英文的“Bus”,意指公共汽车;名词“巴刹”源于马来文的“Pasar”,意思即是市集、市场。从吕霖轩分享的不同例子中,见证了新加坡多元文化融合的象征,体现出具有生命力的新加坡华语。 新加坡华语的构成原则 随后,本地诗人作家兼文学评论家魏俐瑞博士也表达了对Singlish(新加坡式英语)的看法。他指出,Singlish并非是英语不好的人所说出的英语,而是独具一格的语言。新加坡拥有的殖民地历史以及多元种族的文化背景,所衍生出的Singlish是包容性极强的一种语言。 魏博士举出了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会遇到的Singlish例子,如“Makan”一词源自马来语,指“吃”的意思;形容词如“Shiok”则表示很爽;“Sabo King”意指工作中的害群之马;而由福建话的“不行”及马来语“承受”所组成的“Buay Tahan”,则是受不了的意思。他也提到了Singlish中趣味十足的语助词,如“lah”“leh”“loh”等,短短一个单词就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意思和态度,成为Singlish以及新加坡式华语的特色之一。 工作场合中的Singlish例子 Singlish中的语气助词 另外,魏俐瑞博士也特别分享了他将知名法国故事书《小王子》翻译成新加坡式英语版本的“The Leeter Tunku”部分桥段,并且邀请出席者一起朗读,感受Singlish的美妙之处。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中,两位主讲者以及讲座主持人运佳博士都不约而同表示,能够说出标准的华语和英语固然重要,但学习新加坡式语言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同时也有助于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而这项讲座也为出席者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促进本地人与新移民的理解与交流。

“Singlish & 新加坡式华语,你真的都会吗~”线上讲座2021-01-27T16:08:03+08:00

第八届宗乡青年体育节:电子竞技(竞技赛)

2020-12-09T10:11:05+08:00

由宗乡总会青年委员会举办的第八届“宗乡青年体育节”之电子竞技(竞技赛),于2020年12月6日在Zoom视讯平台圆满举行,共吸引了90人,分为16个组别参与。本次的竞技赛同步在宗乡总会面簿进行线上直播。  参与者在活动开始前截图留念 面簿直播 宗乡总会青年委员会为增进各社团青年的交流和友谊,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以及鼓励会馆青年团共同开展活动,自2013年起主办“宗乡青年体育节”,每年都获得会馆青年团的踊跃支持,以及吸引不少新移民和各族同胞热烈响应。 今年迈入第八届的“宗乡青年体育节”一改以往的传统赛事模式,以电子竞技(e-sports)的形式进行。深受时下年轻人青睐的电子竞技十分考验参赛者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同时需要团队的合作精神才能获取胜利。比赛过程中体现出不懈奋斗的体育精神,且能够凝聚各族青年,正契合宗乡总会举办青年体育节的宗旨。 续友谊赛后,竞技赛的难度也大幅提升,参与者组成5人小组,在著名电竞游戏“反恐精英:全球攻势”(Counter-Strike: Global Offensive)中斗智斗勇,协力对抗及打败敌队才能取得游戏胜利。 反恐精英:全球攻势游戏 宗乡总会面簿同步直播 经过了四轮比赛的激烈对决,“SGSECURE”团队技压群雄,成功摘下首奖,“Illusive” 及“HomatSAF”团队则分别夺下二奖和三奖,来自新加坡黄氏总会的“Feetlickers”团体夺得第四奖。胜出的队伍赢得了总值1000元的奖金礼券。 比赛成绩 第八届宗乡青年体育节圆满落幕,我们明年再见!

第八届宗乡青年体育节:电子竞技(竞技赛)2020-12-09T10:11:05+08:00

2020年11月15日

第八届宗乡青年体育节:电子竞技(友谊赛)

2020-11-18T18:18:14+08:00

由宗乡总会青年委员会举办的第八届“宗乡青年体育节”之电子竞技(友谊赛),于2020年11月15日在Zoom视频平台圆满举行,共吸引了90人,分为40个组别参与。 宗乡总会青年委员会为增进各社团青年的交流和友谊,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以及鼓励会馆青年团共同开展活动,自2013年起主办“宗乡青年体育节”,每年都获得会馆青年团的踊跃支持,以及吸引不少新移民和各族同胞热烈响应。 今年迈入第八届的“宗乡青年体育节”一改以往的传统赛事模式,以电子竞技(e-sports)的形式进行,并分为友谊赛和竞技赛,借此吸引非专业及专业玩家依据实力参赛。青年委员会副主任符策智在友谊赛开场致辞时表示,虽然比赛形式不同于往年,但相信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电子竞技能够促进各族青年之间的联系及交流。 参赛者须组成双人队伍完成两项知名游戏Fun Run 3 及 Fruit Ninja。经过4个小时的对决,新加坡广东会馆的“Xiaolongbao”及“AQ x ZQ”团队分别夺得Fun Run 3游戏的首奖和三奖,二奖则由“Kengsters”获得。Fruit Ninja游戏由“Team 1st”摘下首奖,“BAOYING!”及“Kengsters”团队则分别获得二奖和三奖。胜出的队伍获得了总值600元的奖金礼券。 Fun Run 3游戏 Fruit Ninja游戏 电子竞技虽然考验个人技能,但比赛过程依旧须要团队之间的合作及互助精神才能突围而出。来临的12月6日,讲求团队合作和体育精神的竞技型电竞赛事将会隆重登场!有意挑战的朋友请点击 https://sfcca.sg/events/counterstrike 以了解更多!

第八届宗乡青年体育节:电子竞技(友谊赛)2020-11-18T18:18:14+08:00

2020年10月31日

“黄埔河畔的多元文化印记” 线上文化之旅

2020-11-03T21:46:25+08:00

由宗乡总会举办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黄埔河畔的多元文化印记”线上文化之旅,于2020年10月31日通过Zoom 视讯平台进行,吸引了58人参与。 参与者在活动开始前截图留念 本次活动由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委员许亚送代表致辞,他表示,出席者可透过这场线上活动认识黄埔一带,并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多元文化事迹。这场线上文化之旅也是宗乡总会首次运用360度全景技术,让出席者仿佛身历其境于黄浦河畔一带参观导览。 活动特别邀请了本地文史工作者李国樑担任导览员,介绍黄埔区沿岸的多个文化遗产景点,如:南生花园、蒙哥马利桥、前新中国汽水公司、加冷河、宏文学校等,让参与者一窥黄埔河畔的历史变迁。 “黄埔河畔的多元文化印记” 导览路线 其中,李国樑也分享了许多相关的历史文化趣事。比如早期的文庆一带,也可被称为“芒加脚”(Mangka-ka)。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与南生花园息息相关。相传以前的南生花园种植了大量的菠萝蜜(马来文称Nangka),因此这一带便从中得名。据李国樑解释,“Nangka” 的念法对于当时的先辈来说有些困难,所以他们便称为 “Mangka”。 文庆一带 另外,导览中值得一提的景点还包括了回教圣人哈比诺后人之墓。据李国樑介绍,政府在去年原要重建这个外观看似普通的货仓,但却意外发现旁边的小屋藏有坟墓。经调查,才发现是传奇人物哈比诺的后代。 回教圣人哈比诺后人之墓 出席者可在活动中参与选项作答,测试自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 在整个导览过程中,李国樑都以轻松欢快的方式进行讲解。每当完成一个介绍环节后,主办单位都会穿插与讲解有关的提问让参与者选项作答,让他们更了解活动内容。即便透过线上的方式参与文化之旅,参与者仍然感受到了黄埔河畔的多元文化色彩,同时深化了对新加坡文化历史街区的认识,获益不浅。 https://youtu.be/IaCdStTpimc #SingapoRediscovers #重新探索新加坡

“黄埔河畔的多元文化印记” 线上文化之旅2020-11-03T21:46:25+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