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er

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
So far user has created 580 blog entries.

2023年05月13日

Studying in China —Perspectives from SFCCA Scholars

2023-05-31T15:34:30+08:00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奖学金得主交流网络(SFCCA Scholars Network,简称SSN)于5月13日(星期六)下午3点,通过Zoom线上平台举办了“留学中国: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经验”分享会。此次的分享会有约60名学生参与,不难看出同学们对中国留学的兴趣和热情。 奖学金得主叶婷(左二)、王韵洁(右二)以及杨欣泽(右一)受邀分享他们在中国的留学经历;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黄丽晶(左一)则担任活动主持人 分享会邀请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复旦大学就读的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分享他们在中国学习的经历,以及他们为什么选择申请宗乡总会奖学金。分享会希望让想去中国留学的学生获得在中国大学留学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宗乡总会奖学金提供的独特机会与益处。此外,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分享会让参与者自由进出代表三所大学的线上会议室,并与三位主讲者以及已经毕业的的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不同大学的特点和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来自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大四学生黄丽晶担任了此次分享会的主持人,她对宗乡总会奖学金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其中包括奖学金得主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丽晶透露,奖学金目前有53名受惠学生,其中30名以上的奖学金得主已经顺利毕业并在不同领域均取得亮眼成绩,目前已毕业的奖学金得主分别在私人企业领域或政府机构领域发展,也有人决定自行创业,还有一部分选择继续深造。 在之后的奖学金得主中国留学经分享环节中,三位嘉宾分别通过自己拍摄的图片与与会者分享自己如何与宗乡总会结缘成为奖学金得主、为什么选择现在就读的大学、选择专业时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在中国生活的点点滴滴。 到中国求学是否对华文水平有要求?竞争压力是否会很大? 语言障碍是很多同学关心的问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大二的叶婷认为生活方面并不需要很高的中文水平,因为上海是一座非常国际化的都市,可以日常沟通的华文水平足以。另外,国际政治专业里很多文献和课程都是以英文为主,不必太过担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三的杨欣泽建议,如果希望在中国生活和学习的经历,那么还是要付出努力,消除语言的壁垒,多用华语和中国本地人沟通交流,这对未来求职也会有很大帮助。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中文专业大二的王韵洁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中文系留学生并不会特意去跟中国本地学生做比较,重要的确保自己在每一个方面做到最好,只要认真记笔记、写作业、准备考试,那么就可以保证自己有一个不错的成绩。 叶婷分享复旦国际关系课程特有的学术资源 韵洁分享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课外活动 是否会有交不到朋友的情况? 回应社交方面的担忧,叶婷分享了她参加学院的全球治理设计大赛的经历,负责筹备比赛的大多是中国本地的学生,她认为参与社团活动是在课外结交朋友的途径之一。同学们其实是非常友善,只是面对国际学生不免害羞,所以叶婷建议同学们主动聊天,并相信一定能收获美好的友谊。 欣泽补充道,寻找校内的国际学生组织也是一个认识中国本地学生和国际学生的好机会,因为选择参与这些组织的人已经做出实际行动表达了想认识彼此的希望。 欣泽分享清华大学的校园生活 拥有什么样的特质可以获得宗乡总会奖学金? 丽晶提到,宗乡总会所期待看到的基本特质其实与其他奖学金一样,会综合考虑成绩、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等等。和其他奖学金最大的不同在于,宗乡总会希望培养具有双文化视野和能力,可以进行跨文化沟通、搭建跨文化桥梁的双语人才。并且,宗乡总会希望看到奖学金得主可以有一颗回馈华社的心,通过宗乡总会的实习,奖学金得主也能更好地了解新加坡本地的宗乡组织。 分组会议室问答环节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分组会议邀请到了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郭亭利,在被问及在中国生活的便利性和使用无现金支付的情况,她告诉同学们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在中国生活的问题,到了中国可以通过护照对微信和支付宝进行实名认证,使用中国的银行卡同样能绑定微信支付和支付宝。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的分组会议除了有主持人黄丽晶和主讲者叶婷的参与,同时也邀请到了毕业于广播电视专业,目前在新传媒8视界新闻网就职的林映慧,以及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的陈芷婷为同学们答疑解惑。陈芷婷目前在清华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并计划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作为复旦大学历史系的第一个新加坡留学生,她在分组讨论会中提到了在上海和北京生活学习的区别,也以自身角度出发,分享中国大学文凭申请国外研究生的经历。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分组会议也邀请到了两位已经毕业的学长,分别是曾就读于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卢泓胜和就读于工商管理会计的黄政燊。他们耐心为同学们解释为什么到中国学习是一种优势,在中国大学学习金融如何帮助他们在新加坡求职。卢泓胜目前任职于瑞士数码银行,他认为毕业后求职最重要的是找到欣赏这段到中国留学经历的雇主,到中国留学意味着对中国资本市场和人文社会的了解与兴趣,契合这一点的才算是适合的工作。     线上分组讨论会议室的精彩交流情况 宗乡总会奖学金目前已开放申请,截止日期为7月15日。欲知更多详情,请浏览 https://sfcca.sg/en/sfccascholarship/ 还想了解更多有关奖学金得主到中国留学的经验吗?点击以下链接,观看由“奖学金得主交流网络”(SFCCA Scholars Network简称SSN)呈现的“中国留学那些事”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73aVlx-P9M&list=PLbvGmBHoO3cLCVlG8PX7zSag7rcFGQBB8    

Studying in China —Perspectives from SFCCA Scholars2023-05-31T15:34:30+08:00

2023年04月29日

Gaining insights of National Service from the “National Service: What you need to know” Sharing Session

2023-05-26T14:25:50+08:00

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主办,国防社区咨询委员会(ACCORD)之全面防卫与联系署(Nexus)参与策划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国民服役:当兵须知哪些事?”分享会,于4月29日(星期六)在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2楼礼堂顺利举行,共有60人出席。这也是宗乡总会继去年的“国民服役:当兵须知哪些事?”分享会后,再次举办的活动。 本次分享会邀请到全面防卫与联系署社区联系处司长,柳文凯高级中校和中央人力局(Central Manpower Base,简称CMPB)的两位经理张咏恩和沈俐君分享国民服役相关的信息。此外,另外两位受邀主讲人包括战备军人陈姚光华中尉以及全职服役人员的母亲于宏凌。陈姚光华中尉主要谈有关他在国民服役的宝贵经验,而于宏凌则以家人的角度分享她对国民服役的心得。 “国民服役:当兵须知哪些事?”分享会现场 全职服役人员的母亲于宏凌是一位本地的新移民,她的儿子目前也正在服兵役。她在分享会提到,她得知儿子入伍的时候被分配到了海军潜水单位(Naval Diving Unit,简称NDU)时,为了解更多有关海军潜水单位,便通过网上搜索观看相关电影,从中了解其具体的训练内容,这也帮助她能更好地排解儿子的身心的压力。她也认为,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在正确的引导,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看待国民服役这一件事。 全职服役人员的母亲于宏凌(右)建议可以从小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进行体能训练,为日后的军训做准备。左为活动主持人王华磊 2022年7月退役的战备军人陈姚光华中尉分享了他从基本军训(Basic Military Training,简称 BMT)到见习军官学府(Officer Cadet School, 简称OCS)的军旅历程。在新兵训练营做排长期间,他会陪伴刚入伍的新兵进行每日的体能训练,他相信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得到彼此的信任与尊重。 战备军人陈姚光华中尉(左)分享了他从基本军训到见习军官学府的军旅历程。右为中央人力局经理张咏恩 陈中尉也提到,饮水思源是他的一大收获。在野外训练的时候常常十分炎热,还需要背不少的装备,这时候的他才发现家里拥有用之不尽自来水和空调是一种 “奢侈“, 他很感激国民服役使他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关于很多父母关注的 “在新兵期间如果遇到‘不讲理’的长官,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在这次的分享会也获得了解答。陈中尉回答到在新兵入伍当天,新兵都会收到联系方式和二维码,可以让他们直接联系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也一定会重视并进行调解。 观众向主讲人提问有关国民服役的相关问题 本次的“国民服役:当兵须知哪些事?”分享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解答了很多父母对国民服役的疑惑,进一步帮助即将步入国民服役的年轻人做好入伍前的准备。 “国民服役:当兵须知哪些事?”分享会圆满成功!

Gaining insights of National Service from the “National Service: What you need to know” Sharing Session2023-05-26T14:25:50+08:00

Close to 100 participants attended the “Rules of Survival in the co-existence of human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sing ChatGPT to improve our work efficiency” Seminar

2023-05-11T17:16:46+08:00

4月23日(星期日),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于2楼礼堂举办了“一季一谈·青年论坛“之”人机共存时代的生存法则:如何使用ChatGPT提高工作效率“讲座,共吸引了近100人参加,反应十分热烈。 讲座的主讲人分别为新跃社科大学科技学院数字媒体项目主任的戴慧敏副教授、麦子钱包 (Mathwallet)首席技术官的于江南,以及新跃社科大学工商管理博士项目学术主任的王玥博士。 宗乡总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周兆呈博士致辞 在活动开始之前,宗乡总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周兆呈博士在致辞时提到,虽然宗乡会馆或华社团体出现老化,以及年轻人不愿参与的社会现象,但核心还是在于会馆如何借助新的科技条件,让大众能够更好地参与,以发挥他们在活动的价值和专业能力,尤其是年轻人。 新跃社科大学科技学院数字媒体项目主任——戴慧敏副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的历史进程 新跃社科大学科技学院数字媒体项目主任戴慧敏副教授主要谈了有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历史进程。在分享的过程中,她也提到了ChatGPT的表现取决于数据、参数等,然而数据存在各种观点和潜在的偏见仍是一个问题。 麦子钱包 (Mathwallet)首席技术官于江南(中)分享了人工智能的概念 麦子钱包 (Mathwallet)首席技术官于江南与观众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的心得,也向观众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即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其概念包括三种类型:如何提问、创造性思考和特定性技巧。 新跃社科大学工商管理博士项目学术主任的王玥博士分享了她对ChatGPT的看法 新跃社科大学工商管理博士项目学术主任王玥博士首先通过投票方式了解观众对ChatGPT的感想和认知,随后分享了自己对ChatGPT 的看法,并提到了AI发展的态度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领域的应用。 在问答环节时,观众也向三位主讲人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数据版权的保护、未来教育方向和翻译系统等问题 “一季一谈·青年论坛“之”人机共存时代的生存法则:如何使用ChatGPT提高工作效率“讲座圆满成功!

Close to 100 participants attended the “Rules of Survival in the co-existence of human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sing ChatGPT to improve our work efficiency” Seminar2023-05-11T17:16:46+08:00

42 Outstanding Works Honoured at “Heartstrings of Singapore”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Awards Ceremony

2023-05-08T14:52:21+08:00

Jointly organised by Singapore Federation of Chinese Clan Associations (SFCCA) and Singapore Chinese Cultural Centre (SCCC), the 3rd "Heartstrings of Singapore"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capped off with an awards ceremony today at SCCC, which was attended by some 200 guests. Minister of State for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 Ministry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Youth, [全文]

42 Outstanding Works Honoured at “Heartstrings of Singapore”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Awards Ceremony2023-05-08T14:52:21+08:00

More than 400 Seniors and Families Enjoy Scenic Spots Around Singapore River on a Bumboat Cruise

2023-04-26T16:55:39+08:00

4月15日(星期六),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以及华社自助理事会联合举办了“关怀乐龄计划“2023。活动当天,来自13个乐龄机构的400多名来年长者以及他们的家人,在60多名义工的陪同下,乘坐驳船畅游新加坡河。 今年的“关怀乐龄计划”首次邀请年长者的家人参与,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一家老小共享愉悦时光。除了乘坐驳船,参与者也参观了沿途的许多景点,包括爱琴桥(Elgin Bridge)、驳船码头(Boat Quay)、新加坡艺术之家 (The Arts House)、加文纳桥 (Cavenagh Bridge)、富丽敦酒店 (Fullerton Hotel)以及维多利亚剧院与音乐厅 (Victoria Theatre and Victoria Concert Hall)。 出发前,义工们帮忙分点心给参与者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主任陈展鹏(右三)以及副主任方耀明(左一)陪同年长者与家人一同乘坐驳船 导游带领参与者参观河畔景点 年长者们开心乘坐驳船畅游新加坡河 “关怀乐龄计划“2023圆满成功! 关于“关怀乐龄计划” “关怀乐龄计划”于2007年由华助会的义工发起,后于2013年与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合作,通过召集更多义工,为更多年长者送暖。这项活动也为义工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以及分享他们义工经验的平台。

More than 400 Seniors and Families Enjoy Scenic Spots Around Singapore River on a Bumboat Cruise2023-04-26T16:55:39+08:00

2023年03月25日

Results of the Yuan Magazine “Outstanding Literary Award 2022” Award Ceremony

2023-03-30T15:09:08+08:00

3月25日上午,《源》杂志“2022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颁奖典礼在宗乡总会二楼礼堂顺利举行。本次颁奖典礼邀请了入围“2022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的6首诗歌的作者,宗乡总会理事及《源》杂志编委会成员出席,宗乡总会副会长    曾建权担任颁奖嘉宾。 “2022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自2021年底开始接受投稿后,《源》杂志编委会收到多首诗歌作品,最终有6首作品入围,它们分别是《酒曲回肠》(蔡家樑)《星岛时光》(齐亚蓉)《诗六帖》(怀鹰)《吟哦南洋》(舒然)《融入融合的未来》(孙宽)《梦回世代》(李龙)。《源》杂志特邀法国国家文学暨艺术骑士级勋章得主、诗人、作家潘正镭、新加坡文化奖得主兼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兼任高级讲师林高,以及新跃社科大学中文部罗福腾副教授担任评审。经过评审们细致的评选,《酒曲回肠》以最高分荣获“2022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酒曲回肠》获得“2022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左为《源》杂志编委主任严孟达,中为获奖作品作者蔡家樑、右为宗乡总会副会长曾建权。   获奖作品《酒曲回肠》的作者蔡家樑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这首作品主要是谈及下南洋的祖父卖酒为生,因此家族几代皆与酒结下渊源,故把祖辈的原乡、爱情以及文化等元素融入诗歌。同时,他也感谢评审团的青睐,并提及拿到这个奖项对自己是一种肯定。 ▲入围作者齐亚蓉、评审林高、评审潘正镭、《源》杂志编委主任严孟达、获奖者蔡家樑、宗乡总会副会长曾建权、入围作者舒然、李龙、孙宽,前排坐轮椅者为入围作者怀鹰。 《源》杂志优秀文学作品奖创设于2016年,其目的是为了鼓励本土文学创作,按年度征集小说、散文、诗歌三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入选的作品按期刊登在《源》杂志上,每年从这些入选的作品中评出优胜者。除了稿费之外,优胜者还会获得奖牌和2000元奖金。 2023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征集的是小说,目前已经开始接收投稿,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具体详情请参考以下海报:

Results of the Yuan Magazine “Outstanding Literary Award 2022” Award Ceremony2023-03-30T15:09:08+08:00

“Budget 2023” Dialogue Session with Leaders of Member Associations and Minister Chan Chun Sing

2023-03-28T15:08:07+08:00

2月14日,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宣布了2023年财政预算案,以“携手前进时代”为主题,围绕家庭、生活费、退休保障、经济发展、员工培训,以及税率调整六大板块,并阐述我国如何保障未来,帮助国人把握新机遇和加强社会契约。 借此课题,宗乡总会于2023年3月23日(星期四)晚上7时30分,在二楼礼堂举办了“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2023年财政预算案”闭门对话会。教育部长陈振声作为对话嘉宾,与参与者一同探讨“2023年财政预算案”的相关课题。共有90位参与者出席了本次对话会,其中就包括62个宗乡总会会员团体的领导代表。 对话会嘉宾教育部长陈振声 在对话会开始之前,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发表了致辞。致辞中,他提到了政府需要密切关注两个趋势。第一个是缓解通胀压力,协助新加坡家庭对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另一个则是鼓励生育,号召年轻人多生小孩。   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致辞   教育部长陈振声也与参与者探讨我国在未来所面临的挑战 “2023年财政预算案“对话会圆满落幕! 通过此次的对话会,与会者获益良多,也对我国的财政预算案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Budget 2023” Dialogue Session with Leaders of Member Associations and Minister Chan Chun Sing2023-03-28T15:08:07+08:00

2023年02月11日

SFCCA Scholars’ Get-Together

2023-02-21T09:56:06+08:00

新年伊始,在各地求学或工作的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们回新与家人团聚过年,宗乡总会奖学金交流网络趁此机会于2月11日晚举办了一场聚餐活动。宗乡总会副秘书长兼奖学金管委会委员卜清锺、宗乡总会执行总秘书马进强,以及近20位奖学金得主共聚一堂,庆祝农历新年的同时,也分享彼此在留学和工作中积累的人生经验。 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新年首聚,中立者左为宗乡总会副秘书长兼奖学金管委会委员卜清锺,右为宗乡总会执行总秘书马进强 已经踏入社会,在职场历练过的学长学姐们追忆各自在中国留学期间的趣事,以及这段留学经历对他们人生产生的影响。同时,他们也分享了不同的职场经验,为还在求学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一些职业发展的建议。经历了三年疫情的在读奖学金得主们有着和师兄师姐们不同的留学体验。因为疫情的阻隔,他们经历了在新加坡上网课,也有人经历过为了回校上课在酒店隔离近一个月,还有人经历了中国国内疫情爆发的时期……2020年奖学金得主郭佩妤至今还未到北大上过线下课,但她利用疫情这两年申请到欧洲、美国知名大学交换,获得了不一样的留学体验,扩大了视野。2018年奖学金得主黄丽晶因为疫情延迟毕业一年,在延毕的这一年里,她回到复旦校园,成功申请到中国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实习机会,又到北京实习,经历了上海和北京疫情爆发的时期,对中国社会又多了一份不同寻常的体验。 2018年奖学金得主黄丽晶(右三)分享疫情期间在中国的见闻 相聚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不管是已毕业的学长学姐,还是仍在求学的学弟学妹,大家都在宗乡总会奖学金交流网络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温暖,相似的中国留学经历也让大家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透过不同的人生经历,给彼此带来启发。奖学金管委会委员卜清锺也勉励他们要好好珍惜这段留学的时光。想要了解更多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在中国留学的趣事,请观看“奖学金得主交流网络”(SFCCA Scholars Network,简称SSN)呈现的视频《中国留学那些事》。https://youtube.com/watch?v=B73aVlx-P9M&feature=shares 了解更多宗乡总会详情,请点击 https://sfcca.sg/宗乡总会奖学金/

SFCCA Scholars’ Get-Together2023-02-21T09:56:06+08:00

2023年01月28日

River Hongbao 2023 Draws Over 450000 Visitors

2023-02-02T17:59:44+08:00

“春到河畔2023”于1月20日起在滨海湾花园举行。尽管连日下雨,但民众出游的兴致不减,为期九天的春节活动成功吸引了超过 45万人到访。 主宾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左)为“春到河畔”主持了亮灯仪式。右为文化、社区及⻘年部⻓兼律政部第二部⻓唐振辉 现场的活动丰富多彩,除了巨型花灯和本地艺术团和艺人呈现的歌舞表演,其他活动还包括激光灯光秀、“年年贺卡岁岁新”特展、美食街以及供全家大小一起玩乐的游乐设施。 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这场盛大的春节活动,由春到河畔主办的“丰树-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春到河畔编程马拉松”(RHBHacks 2023) 中脱颖而出的四支学生队伍也在“春到河畔”贩售自创商品。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改造并创造出可以持续使用的创意商品,如使用旧布料制作包包等。不仅如此,“春到河畔”特展“年年贺卡岁岁新”也安排了多名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的学生为公众进行免费的导览活动,NPS国际学校学生也参与电子贺卡的设计。 卫生部长王乙康与“春到河畔编程马拉松”的获奖得主之一 Kapaw&Co 合影 学生导览员为教育部长陈振声和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会长蔡其生讲解“年年贺卡岁岁新”的展区内容 今年“春到河畔”的线上活动也颇受许多公众欢迎,尤其是年轻人。虚拟游戏 “福寿之途” 和 “双兔送宝” 除了应景,公众也以新颖活泼的方式接触到春节文化。其他在线节目还包括舞台表演直播、虚拟特展、线上猜灯谜等等,共累计超过114万的点击与浏览率。 “春到河畔”也不忘与公众一起回馈社会,与储蓄银行合作的项目成功筹得了5万元,而这笔善款也将帮助受惠家庭应付生活开销以及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压力。此外,许多公众也到了“感恩之心”许愿井投币许愿,所筹得的善款也将捐赠给斯瑞拿拉耶那养老院(Sree Narayana Mission (Singapore))。 “感恩之心”许愿井 春到河畔2023工委会主席兼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会长蔡其生说:“春到河畔与国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也在海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今年防疫措施进一步松绑,人潮回流,我们投入了更多心思和资源,力争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在节目安排上除了尊重传统习俗,也力求多元、包容和创新。” "春到河畔2023” 在各单位和访客的支持与合作下圆满落幕!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明年再见! 关于春到河畔 自1987年举办以来,这项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报业媒体有限公司华文媒体集团、新加坡旅游局及人民协会联合主办的盛大春节活动,已成为新加坡人庆祝农历新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欲了解更多详情,请浏览 www.riverhongbao.sg 以及https://www.facebook.com/riverhongbaosg/

River Hongbao 2023 Draws Over 450000 Visitors2023-02-02T17:59:44+08:00

The Spectacular River Hongbao Nightly Festive Shows!

2023-01-25T17:25:58+08:00

为期8天的春到河畔已过半,第一场歌台表演也于昨日圆满举行,让观众们大饱眼福和耳福。不想错过的公众,锁定今晚最后一场歌台表演。而接下来几天还有备受公众喜爱及令人期待的新谣之夜以及新加坡派表演!感兴趣的公众,我们滨海湾花园见~当然,若您无法来到现场观看,也可以通过春到河畔的面簿收看直播~ 歌台之夜 “歌台之夜”于今晚7点30分至10点进行 歌台之夜汇集知名歌台艺人于滨海湾花园呈现本地特色的歌台文化,喜爱歌台表演的朋友们万勿错过哦~   新谣之夜 1月26日(星期四)晚上8点至10点进行 你是否在海报上看到了熟悉的面孔呢?作为新加坡特有的歌唱文化——新谣,主办方邀请了4位歌手来表演,与公众一同重温经典新谣,伴大家度过美好的夜晚。 新加坡派 1月27日(星期五)和 1月28日(星期六)晚上8点至10点进行 由春到河畔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联合呈献的“春到河畔2023 - 新加坡派”是一场结合多名新传媒艺人、本地歌手及表演团体打造的特备节目,他们将呈现传统华族舞、打击乐、山歌短剧、暖心金曲等精彩表演!感兴趣的朋友们,我们现场见! 欲了解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 https://riverhongbao.sg/

The Spectacular River Hongbao Nightly Festive Shows!2023-01-25T17:25:58+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