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珍藏照片回顾河水山的变迁
黄绍安2023-08-30T16:44:29+08:00翻遍了整本《消失的华校》一书,没看到有关“公立全民学校”的记录或报导,心中有点怅然若失。刚好找到1960年我在公立全民学校念五年级时拍摄的一张黑白照,这也是我念小学时硕果仅存的一张旧照片。 [全 文]
翻遍了整本《消失的华校》一书,没看到有关“公立全民学校”的记录或报导,心中有点怅然若失。刚好找到1960年我在公立全民学校念五年级时拍摄的一张黑白照,这也是我念小学时硕果仅存的一张旧照片。 [全 文]
我在教学过程中(包括教《马来亚史》《东南亚华人史》《东南亚华人社会》)经常面对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华人何时移居到南洋?何时开始“住番”于新加坡?华人“住番”的原因或目的是什么? [全 文]
植物园武吉知马区块划分成几个主题花园:彩叶园、民俗植物园、种子银行和生态湖旁的生态花园。Eco有两个涵义,第一是生态,为到访的大众叙述人类与其所处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是指经济,因为这里的植物依旧是经济作物,也道出许多与这片土地息息相关的故事——殖民地时期的经济花园。 [全 文]
谢琦意是在槟城出生的第三代英籍民,在圣方济各书院接受良好教育,曾与林文庆医生一同参加女皇奖学金考试,以关心公共事务与擅长英文演讲而闻名于海峡华人圈。1917年获封为太平绅士,与他同时获此荣衔的另外四位霹雳州华人,分别是余东旋、郑太平、胡子春、Chan Heang Thoy。 [全 文]
建屋局规划的“大”红山(Bukit Merah)组屋区由中峇鲁、直落布兰雅、丹戎巴葛和红山(Redhill)组成,超过15万居民住在5万多个组屋单位里。红山的命名并不是因为《红山的传说》,而是出自亨德申路(Henderson Road)与麟谷峇鲁(Lengkok Bahru)之间的红土山丘。 [全 文]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的“灵根自植:新加坡中华文化”系列讲座第六讲于2023年2月10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会议室举办。 [全 文]
本文就战前战后两家新加坡华文书局的内部资料作一些收集和疏理,以期让读者能从书局“内幕”中窥视到格局,乃至时局。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