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记

——百年新马水管溯源

文图· 刘家明

现代的新加坡人真是幸运,只要转转水龙头,清澈的食水就会涌出来。人类的生存条件里,食水比食物重要,为城市居民提供食水,是千百年来的战略工程。罗马人早在公元前为城市浴场、喷泉和私宅输水而建的高架“引水道”(Aqueduct),在欧洲的许多地方还保存完好,是游客打卡的热点。

自从新加坡成为殖民地后,人口逐年激增,对食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当时人民的食水来源主要是井水、河水和雨水,加上发展中有些水源开始受到污染,食水供应迅速成为民生问题。殖民当局早年就开始多方筹钱建造储水库(service reservoir),后来得到陈金声的捐款和推动,才在1876年建成了汤申路蓄水池,也就是麦里芝蓄水池的前身。

从柔佛到市中心的供水管

1924年新柔长堤开始通车,殖民政府在同期也开始策划在柔佛的普莱山(Gunong Pulai)建造蓄水池。后来通过了水供协议,于1929年12月31日开始把过滤水经过长堤的水管输送到新加坡。普莱山距离新加坡大约32公里,蓄水由重力作用过了长堤,再经过约21公里的水管,从北流向南方的储水库。

这条长长的“水龙”算起来已为我们服务了将近100年,可算是劳苦功高!但大家注意到这条水龙了吗?知道水龙吐水的终点储水库又在哪里呢?

岛国寻“龙”

为了方便为水龙溯源,就得把长长的水龙分成北部的龙尾,南部的龙身和市区的龙头三大部分来追踪。过去寻龙靠的是地图和指南针,有点难度。现在有了各种导航新科技就容易多了。目前虽然几乎整条水管都已埋在地下,但是因为所有的建设和园林植树等都在水管的两旁,所以如果通过卫星地图来看,还是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整条水龙的端倪和走向。

水龙摆尾舞兀兰

水龙尾:北部森林部分的水管

三条水管经过了长堤先到兀兰,两条水管在兀兰处理站与其他水管会合后一路向南齐奔,另外那条则是把处理过的水运回柔佛州。水管从兀兰到武吉知马路,全长约13.5公里。这“龙尾”时而在地面,偶尔埋在地下,南北交通大道基本上也沿着它而建,所以从地面或空中都很容易辨认出来。如果要徒步循行的话,因为其间有些设施阻道,绕道时要涉水过溪,也有些沼泽地,先要有心理准备。从万礼南下那段,是国人爱徒步和脚车活动的地方。水管经过的射靶场路的储水库,就是以当时负责这“水龙工程”的爱尔兰籍的市政水务局长默南(Murnane)命名的。

潜龙蓄锐卧陵丘

水龙身:南部丘陵部分的水管

水龙穿过了武吉知马路,从第六道经过南利(Namly)住宅区,从地下通过加冕路(Coronation Road)丘陵地带,直奔过荷兰路、花拉路和女皇大道的交界口。一般上循着大概的方向,有时要或左或右稍微绕开一些私人住宅或设施的篱笆围栏,就可以在“龙身”上徒步前行。唯一的不便是在京士路(King’s Road)附近需要绕走一个特大的圈,绕过丽敦(Leedon)私人公寓,因为公寓把埋在地下的水管也包括在其公寓范围里。接着通过贝雅士和登布西山区直到继祥路(Kay Siang Road),龙身全长约4.5公里。

水龙冲天戏珍珠

水龙头:市区部分的水管

接下来南部的龙头由于要经过高度发展的市中心,几乎全被埋在地下,所以追踪起来会有些挑战性。还好水龙不甘寂寞,在某些地方还是会秀点肌肉让人看看,尤其是在闹市之中,更要夺点眼球。水龙到了继祥路,过了东陵路后从泽维士(Jervois)区南下切过新加坡河。沿河走了一段后突然冲出地面,露出了龙脊和龙鳍,又再潜入地下。最后水龙向着欧南山,一起一伏后直飞上珍珠山,把源源不绝的河水,灌满珍珠山储水库。

根据1932年的旧地图,其实水龙露出龙脊的地方曾是新加坡河的一条大支流。虽然大部分水管在市区重建时已被埋在地下,一路上还是可以找到蛛丝马迹。它从陈文烈大厦前切过欧南路上了山坡,经过陈笃生和其夫人的坟墓,过了山后再穿过中央快速公路,不过这一段路都已被建设和建筑物所阻,必须绕路才能在上珍珠山的路上再跟踪它,这段龙头只长约3公里。

珍珠山Pearl’s Hill趣史

Pearl是珍珠,但山上不产珍珠,也没有与珍珠有关的活动,它的美丽译名来自庄主詹姆斯·柏尔(James Pearl)。英文名Pearl’s Hill的意思是“柏尔的山”,而早在1822年被命名前就已经有华人在垦荒了。除了现在的储水库,那里曾经有过医院、军营、监狱、警察指挥部、公寓住宅等等。珍珠山也曾因为阻挡了福康宁山的防御被削平了几米,多姿多彩的历史,要说起来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柏尔的山”的命名也是趣事一单。莱佛士在1819年从槟城到新加坡时,他乘坐的“印第安纳号”的船主和船长就是柏尔。过后柏尔在新加坡发展船务发迹后,逐步买下了珍珠山的华人甘蜜胡椒园。为了讨好莱佛士,柏尔把它命名为“史丹福山”。哪里知道莱佛士得知后却指控柏尔没得到他的批准就私下买卖土地,派警察接管山庄还把柏尔驱赶下山。风波平息后,柏尔才气呼呼地把山庄改名为“柏尔的山”,也可算是一场“献媚不着蚀把米”的闹剧。

我国独立后,致力于解决食水问题。目前虽已有蓄水池、新生水和淡化海水,还是需要这“百年水管”成为供水的四大“水龙头”之一,继续为我们服务。

(作者为本地电子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