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08日

2012年第十四届理事选举结果

2020-05-01T17:12:38+08:00

宗乡总会于9月8日召开第二十七届会员大会,并进行了第十四届的理事选举。获选的14名新理事如下: 会馆 代表人 南洋方氏总会 方百成 新加坡安溪会馆 刘国华 金门会馆 陈笃汉 新加坡晋江会馆 林光景 冈州会馆 李国基 新加坡李氏总会 李笃从 新加坡福清会馆 林伟民 新加坡南安会馆 陈奕福 新加坡天府会 杜志强 白氏公会 白敬平 永定会馆 曾宪民 新加坡高氏公会 高允裕 新加坡张氏总会 张仰兴 符氏社 (祖祠) 符敦珏

2012年第十四届理事选举结果2020-05-01T17:12:38+08:00

第二届宗乡杯高尔夫球赛

2020-05-01T17:15:59+08:00

第2届宗乡杯高尔夫球赛已于2012年9月6日圆满举行。今年的活动获得各会馆的热烈支持,共有36组会员球队,144名球员参与比赛。 经过一个下午的球艺切磋,参赛队伍终于分出高低。在颁奖典礼上,晚宴主宾颜金勇部长亲自将宗乡杯颁发给冠军得主九龙会、亚军延陵吴氏公会及季军永春会馆。 部长更是在晚宴的致辞当中提到宗乡总会在扮演弘扬文化与促进各宗乡团体的凝聚力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更是赞同总会利用不同的形式,例如举办高尔夫球赛,以达成此目。 当晚的颁奖典礼还包括了17份个人奖、4份最近旗杆奖及30份幸运抽奖。

第二届宗乡杯高尔夫球赛2020-05-01T17:15:59+08:00

2012年08月25日

4名学生荣获“2012年度宗乡总会奖学金”

2021-05-20T02:24:38+08:00

8月25日下午,宗乡总会在会所举行了“2012年宗乡总会奖学金颁奖仪式”。今年共有4位学生荣获宗乡总会奖学金,当天蔡天宝会长为3位奖学金得主颁发了奖学金证书。 4位奖学金得主分别是来自南洋初级学院的郑迪心,华侨中学的刘庭芝、许良洲,以及来自立化中学的傅一嘉。傅一嘉同学因已飞往中国,未能出席当天的颁奖仪式。4位奖学金得主将于今年9月开始在中国顶尖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攻读本科学位。 今年是宗乡总会第二年颁发宗乡总会奖学金。去年有5位同学荣获此奖学金,其中有2位同学已经在中国学习生活了一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在假期回国期间履行奖学金合约的义务,在宗乡总会服务了两周。宗乡总会也邀请去年的3位奖学金得主参与颁奖仪式,让他们与2012年奖学金得主认识交流,分享经验。

4名学生荣获“2012年度宗乡总会奖学金”2021-05-20T02:24:38+08:00

第三届亚洲青年华语论坛海内外师生到访宗乡总会

2020-05-01T17:13:59+08:00

宗乡总会副秘书长方百成先生和研究与出版组主任柯木林先生于2012年8月24日在宗乡总会二楼会议厅接待了第三届亚洲青年华语论坛海内外师生。柯木林主任为来访的师生主讲了课题《蜕变与转型:新加坡的会馆文化》。 柯主任的讲解为在场的师生描绘了一幅早期中国人下南洋的画面,通过例举各方言群的特色、所经营的行业和创办的学校、医院等,生动的描述本地会馆先贤对社会的贡献。师生们也在观看了纪录片《抚今追昔》后,积极向柯主任提出疑问,如针对会馆运作资金来源、儒商结合、与其他种族的和谐共处等问题。 在场的华侨中学(第三届亚洲青年华语论坛的主办方)王达坤老师也在结束前,向这批双语双文化的学生强调这次的青年华语论坛的重点:共创和谐,包容新社会,并认为宗乡总会在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外来移民的融入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很符合此次青年华语论坛的主题。

第三届亚洲青年华语论坛海内外师生到访宗乡总会2020-05-01T17:13:59+08:00

第六届“爱国歌曲大家唱”国庆晚会

2020-04-22T00:25:52+08:00

为了欢庆新加坡独立47周年,宗乡总会于8月11日(星期六)举办第六届“爱国歌曲大家唱”国庆晚会。 这是总会第二次与中区社理会和国民融合理事会合作,将此活动带入社区,让各会馆及中区居民在热闹的大巴窑建屋发展局中心广场,以美妙的歌声祝贺我国建国47周年。在节目尚未正式开始之前,彩排的歌声已经吸引不少在场的公众停下脚步,向工作人员询问节目几时开始。 今年的晚会共有14间会馆参与,呈献多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金曲。南安会馆更是为了配合国庆气氛,修改他们所演唱的《夜来香》的歌词。6点30分节目开始前,台下已经坐满了各会馆代表以及公众。许多在场的公众更是随着熟悉的音律,看着打在荧幕上的歌词,摇着当场分发的小旗子,跟着表演者哼起歌来。 当晚,总会也安排了摄影展,展出65张2012年端午节嘉年华会摄影比赛的作品,并由宗乡总会会长蔡天宝先生颁发奖品给8位优胜者。 随着晚会主宾林瑞生部长的莅临,带领群众唱起国歌和宣读信约,更是进一步带动现场的国庆气氛。压轴的大合唱也邀请了部长以及总会的理事及执委上台与大家欢唱《童谣》和《传灯》。晚会在一片轻快的歌声中画下句点,希望明年大家能够再次聚在一起,以歌声为国家庆生!

第六届“爱国歌曲大家唱”国庆晚会2020-04-22T00:25:52+08:00

2012年07月28日

如何更好地安家置业-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

2020-04-21T13:53:27+08:00

居者有其屋,是每个人的梦想,也是最基本的需求,但应该如何利用本身的条件在新加坡安家置业呢?为了协助新移民及本国公民对本地房屋买卖有进一步的认识,宗乡总会于7月28日(星期六)下午2时30分,在总会二楼会议厅举办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之四:“如何更好地安家置业”,为公众解答我国各种房屋买卖制度及手续,吸引了150人出席。 华侨银行零售抵押贷款部副总裁陈乐勤首先讲解了本地购屋的基本知识、买房重要的考虑因素、贷款利率等。他表示,首期付款能够用现金或部分公积金支付,第一间房产的贷款顶限为80%,第二间只能最多贷款60%,各银行有其不同的借贷额度。另外,房屋在购买的4年内转售都要支付4%至16%的印花税及各项费用。他强调,要依据本身的支付能力来选购房屋,因为利率更动、贷款年限等因素将影响每月的偿还额。 另一位主讲者为钟庭辉律师。在本地法律界经常处理房屋纠纷诉讼的他在这方面非常有经验,为出席者剖析了房屋的买卖程序及租房等问题。他指出,一般买房子最快也需要8至10个星期才能办妥买卖手续,并签署以英文撰写的房屋合同。他吁请新移民若不理解内容最好多请教他人,因为一旦签约就已生效,不能以英文能力差作为争辩的论据。 钟律师表示,租赁房屋或房间的租约条款一般都会列明租金、租期及按柜金等,需要注意的是,按柜金并不能作为最后居住月份的租金,因为屋主有权在检查房子时,在按柜金中扣除损坏部分的维修费用。至于组屋买卖方面,建屋发展局将会协助处理各类手续,若经由房屋经纪,他也将安排和跟进购买程序。 出席者对于此课题十分感兴趣,在问答环节中纷纷提问房屋贷款年限、法律费用、购买二手组屋的收入上限、房贷保险等问题,反应热烈。活动在4时半结束。 下次的系列讲座将在11月24日举行,主题为“投资与理财”。

如何更好地安家置业-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2020-04-21T13:53:27+08:00

2012年06月17日

2012年端午节嘉年华会

2020-04-21T02:32:56+08:00

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及大巴窑中民众咨询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12年端午节嘉年华会于6月17日(星期天)圆满落幕。 这项活动在大巴窑图书馆前广场盛大登场。出席者起了个大早,在烈日下与来自新加坡各个角落的民众一同提早庆祝端午节。活动成功吸引了超过5000人出席,现场观众热情洋溢,场面热闹非凡。 当天活动包括儿童绘画比赛、摄影比赛、端午典故展览,还有精彩的文娱表演等。近20个方言群会馆也售卖“古早味”华族传统小吃。 “趣味旱龙舟竞技比赛”可说是今年嘉年华会的主轴和亮点。旱龙舟采用源自中国四川省的飞龙造型,参赛者把脚“穿进”特制的“龙舟”上,一致起步让“龙舟”前进。 踩着木板,通过别具一格的旱龙舟竞技比赛庆祝端午节,无论是参赛者或观众都感到趣味盎然。比赛后大汗淋漓的一名参赛者说:“旱龙舟不但趣味十足,而且富挑战性。它让我进一步了解端午节背后的意义。” 除了广场上的竞技赛,舞台上也亮点不断,惊喜连连。四川精粹变脸就博得满堂彩,令观众拍案叫绝。 2012年端午嘉年华会在不绝于耳的喧闹、欢笑声中划上完美的句点,期待来年再聚,同庆端午!

2012年端午节嘉年华会2020-04-21T02:32:56+08:00

2012年05月26日

青年领袖齐聚 共议会馆青年活动

2020-04-26T22:07:46+08:00

2012年5月26日上午9点,宗乡总会青年事务组联合全国青年理事会,在乌节路青年社区中心 (*SCAPE) 的会议厅举办“青年领袖集思营”。当天聚集了90名来自各个会馆、新移民组织、中华总商会青企网、通商中国、中国留学生组织等,年龄介于16岁至45岁的青年,为会馆未来的活动进行思考,分享彼此的经验,探讨举办适合青年人的活动。 总会青年事务组主任白毅柏在致辞时表示,青年事务组一直在寻找适合青年人的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一个平台,让青年领袖聚集起来,共同研究和探讨本身对于会馆活动的想法。他希望青年领袖在集思讨论之后,能把这些想法带回各自的会馆分享,并加以落实,举办更多新颖的活动,让会馆更有活力,充满朝气。 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上午参与者分组针对不同课题进行讨论之后,下午则提呈各自的表述和想法。90位参与者按照“艺术、体育、孩童、青年、乐龄、环保”的主题分为6组,进行了2个小时的热烈讨论。在上午的讨论结束后,全国青年理事会及国家融合理事会也分别介绍各项活动资助金的相关讯息,包括3000元的青年活动基金及多达20万元的社会融合基金。参与者对于资金申请相当感兴趣,纷纷提问以了解资金的申请方法和相关要求。  按照6个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6个主题    不同的活动建议 午餐后,6组分别派出代表提出讨论后的活动建议。艺术组提出以微电影的形式,来记录历史印记、民俗文化、生活点滴等,并运用社交媒体传播至年轻人的圈子,借此让更多年轻人认识传统文化。 体育组则提出让10-20个会馆成立一个共同的体育兴趣小组(如篮球),除了能互相交流、比赛,也能从中组织100-200位义工来筹划活动。孩童组则提议举办“小小企业家比赛”,让小学生进行义卖,从中学习各种经验,并了解回馈社会的道理,其所得将捐给慈善机构。青年组则表示希望能举办青年团定期的聚餐或会议,除了能相互认识及借鉴彼此成功经验,也能讨论联办活动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乐龄组计划举办一系列的医药讲座、展览及中医义诊,鼓励乐龄人士参加。环保组则认为可鼓励会馆设立环境小组,提倡环保概念(省水、电),并定期聚集以促进各个会馆之间的交流。 90位来自会馆及其他机构的青年领袖参与了集思营 沈颖与参与者对话 当天也邀请了教育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次长沈颖出席了下午的环节,在聆听各小组讲述他们的讨论结果后,她也与参与者进行对话并分享意见。宗乡总会蔡天宝会长、李国基秘书长、方百成副秘书长等也拨冗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沈颖对青年领袖以华语来沟通,探讨会馆未来的活动发展表示肯定。她表示,参与者提出的各种活动设想都具有建设性,是一个好的开始,尤其重要的是活动的可持续性。 在一个半小时的对话中,参与者除了询问教育部的一些方针如扩大课外活动分数的活动范围,也针对华族文化中心、传统文化等课题与沈颖进行了讨论和提出建议。活动在下午4时正式圆满落幕。

青年领袖齐聚 共议会馆青年活动2020-04-26T22:07:46+08:00

2012年04月28日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

2020-04-21T13:45:19+08:00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化,加上国人的寿命因药物的进步而延长,因此国人对医疗保健信息的需求普遍增加, 而大量增加的新移民更需要对我国的医疗保健制度有所了解和认识。 4月28日下午,由宗乡总会主办、华侨银行协办、国家融合理事会赞助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以新加坡医疗和保健制度为主题,邀请了康威医疗集团总裁兼执行董事蓝秉汶医生,以及新加坡癌症中心的黄淑仪女士主讲。 新加坡的医疗体制 蓝医生首先介绍了我国的医疗政策,他表示,新加坡的全国医疗支出仅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相较于其他欧美国家来得低,这是因为新加坡政府采取“责任分担”的原则,希望政府、雇主及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医疗费用,并按照个人收入来鉴定补贴的程度,以此教育人民适当求医。 医疗体制共分为社区医疗、医院治疗及护理治疗,社区医疗为私人诊所及政府的综合诊所(polyclinic);医院治疗则分为公立医院和私人医院,公立医院有政府补助因此收费较为低廉;护理治疗可分为中期和长期,比如老人院、家庭医疗护理服务机构,多数为志愿福利机构,少数是私营机构。 政府在2012年新推出的社保援助计划,为40岁以上及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士提供医疗津贴,蓝医生鼓励大家申请此计划的补助,为自己谋求福利。 保健制度 黄淑仪女士则讲解新加坡的三大保健制度-- 保健储蓄(Mediasave),健保双全 (Medishield) 和 保健基金 (MediFund)。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都能享受保健储蓄和健保双全的配套,唯保健基金仅开放给本地公民,这是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为国民提供负担得起得的医药费,并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帮助而设立的医疗津贴制度。保健储蓄是从工作人士的薪资中,每个月扣除6.5%-9%,自动储蓄至保健户口,来支付其医疗开支或家人的住院费用。它可以提供住院病人每天最高450元的医疗津贴,或最高300元的手术费用津贴。 健保双全是用来支付长期住院治疗费,但病人须先支付部分费用,健保双全将补贴80-90%的余额。保健基金则为那些即使获得政府津贴、保健储蓄、健保双全和乐龄健保后,还是负担不起医药费的国人提供了一个安全网。 发言人说,无法支付医药费的病人,可向公共医院、医疗机构和获保健基金认可的中长期护理机构的医疗社工求助。这些机构的保健基金委员会,将决定个别申请者可获得的援助金额。 近150位本地公民及新移民出席了讲座,并在问答时间积极的提问。有者询问永久公民和公民在医疗津贴上的区别,蓝医生表示,永久居民只享有公民一半的津贴,而持工作准证的外国人,则无法享受政府的津贴,但可依靠工作保险补贴。 当天出席的公众也获得华侨银行赞助的礼包,以及由康威医疗集团提供的3份医疗的幸运抽奖奖品。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2020-04-21T13:45:19+08:00

四大名楼 重启石叻坡记忆

2020-04-22T10:59:40+08:00

4位主讲人讲解4大名楼的历史故事。左起为吴庆辉、柯木林、李叶明(大会主席)、潘宣辉、陈继廉及陈丁辉(特邀翻译) 新加坡是个传奇的岛国。先辈们胼手胝足,几经风霜方能在这里扎根,安居乐业。追溯新加坡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先贤,我们都不难发现他们在发迹后都爱置产。这些建筑风格迥异,装潢别出心裁,突显出主人家的喜好及气质。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于4月7日联合举办《石叻坡记忆》活动系列之一:新加坡四大历史名楼座谈会,回首我国四座风雨名楼,聆听个中故事。活动有幸请到四位历史学者,柯木林、吴庆辉、潘宣辉及陈继廉,分别将南生花园、振裕园、晚晴园和金钟大厦的历史娓娓道来。 消失的南生花园与振裕园 首先登场的名楼为南生花园。根据主讲人柯木林的推测,南生花园原址就在在黄埔西路第34座组屋的位置上。南生花园是一座大花园,里面有假山、池塘、果园、珍禽、花草树木等。其主人是胡亚基,人称“黄埔先生”。胡亚基祖籍广州,是一名成功商人,为英国舰队提供食水与煤。他也是中国、日本和俄国驻新加坡领事,是历史上的“外交达人”。胡亚基飞黄腾达后,便在实龙岗路买了一座洋房,取名“南生花园”。 胡亚基故于1880年,其子胡亚业7年后也去世,南生花园易主。佘连城买下南生花园后将它改名为明丽园(Bendemeer House)。佘连城逝世后,南生花园自此便凋零、荒芜,最后还被夷为平地,后人再也无法一窥它的风采。 第二座已消失的历史建筑为振裕园。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吴庆辉表示,我国共有两座振裕园,一座是东陵振裕园(Magenta Cottage);另一座是加东振裕园(Mandalay Villa)。建于1882年的东陵振裕园是富商李清渊的故居。这栋洋房曾经是满清亲王和北洋水师的行邸,风光一时。加东安柏路的另一栋振裕园(Mandalay Villa)是其子李浚源的居所。李浚源是本地响当当的侨领,夫人陈德娘是活跃于本地上层社会的名流,热衷公益慈善,曾在此渡过其传奇性的一生。 现存的晚晴园和金钟大厦  马里士他的晚晴园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名建筑。晚晴园馆长潘宣辉在座谈会上除了为来宾讲解洋房的历史,也和大家分享了研究心得。晚晴园原名 “明珍庐” (Bin Chan House),第一任主人为广东商人梅泉宝。梅泉宝是爱马人士,明珍庐侧边还设有马房。1902年,明珍庐转卖给柔佛义兴成员之一林亚相。林亚相待在明珍庐的时间不长,接着房子就辗转落到张永福手中。 晚晴园因孙中山曾于20世纪初几次入住,并在此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进行其革命活动,从此与近代中国革命和民国创立有所连结。2011年10月,晚晴园内部整修并重新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地同步庆祝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最后一栋历史名楼是现为丹麦教堂的金钟大厦,主讲人为陈继廉。金钟大厦由陈笃生的后裔陈武烈所建,1910年竣工。这栋建筑充满了新古典主义风格,还夹带了浓郁的土生华人气息,中西合璧,尽显气派。 这栋洋房曾接待不少显要人物,其中一位便是孙中山。1911年孙中山乘船抵达新加坡,谣传有人要行刺他,于是同盟会的支持者便安排他下榻于地处隐秘位置的金钟大厦。另外一位名人则是泰国王子卡拉邦思。陈家与泰国皇室来往密切,当年王子在新加坡染病,最后病逝于此。 座谈会得到公众的热烈支持与响应,当天吸引了将近200人出席。与会者对本次活动评价颇高,甚至还有观众要求加场演讲。宗乡总会将于今年9月再次与国家图书馆携手举办《石叻坡记忆》系列活动之二,届时将展出珍贵的侨批文物及史料。

四大名楼 重启石叻坡记忆2020-04-22T10:59:40+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