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11日

第六届“爱国歌曲大家唱”国庆晚会

2020-04-22T00:25:52+08:00

为了欢庆新加坡独立47周年,宗乡总会于8月11日(星期六)举办第六届“爱国歌曲大家唱”国庆晚会。 这是总会第二次与中区社理会和国民融合理事会合作,将此活动带入社区,让各会馆及中区居民在热闹的大巴窑建屋发展局中心广场,以美妙的歌声祝贺我国建国47周年。在节目尚未正式开始之前,彩排的歌声已经吸引不少在场的公众停下脚步,向工作人员询问节目几时开始。 今年的晚会共有14间会馆参与,呈献多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金曲。南安会馆更是为了配合国庆气氛,修改他们所演唱的《夜来香》的歌词。6点30分节目开始前,台下已经坐满了各会馆代表以及公众。许多在场的公众更是随着熟悉的音律,看着打在荧幕上的歌词,摇着当场分发的小旗子,跟着表演者哼起歌来。 当晚,总会也安排了摄影展,展出65张2012年端午节嘉年华会摄影比赛的作品,并由宗乡总会会长蔡天宝先生颁发奖品给8位优胜者。 随着晚会主宾林瑞生部长的莅临,带领群众唱起国歌和宣读信约,更是进一步带动现场的国庆气氛。压轴的大合唱也邀请了部长以及总会的理事及执委上台与大家欢唱《童谣》和《传灯》。晚会在一片轻快的歌声中画下句点,希望明年大家能够再次聚在一起,以歌声为国家庆生!

第六届“爱国歌曲大家唱”国庆晚会2020-04-22T00:25:52+08:00

2012年07月28日

如何更好地安家置业-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

2020-04-21T13:53:27+08:00

居者有其屋,是每个人的梦想,也是最基本的需求,但应该如何利用本身的条件在新加坡安家置业呢?为了协助新移民及本国公民对本地房屋买卖有进一步的认识,宗乡总会于7月28日(星期六)下午2时30分,在总会二楼会议厅举办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之四:“如何更好地安家置业”,为公众解答我国各种房屋买卖制度及手续,吸引了150人出席。 华侨银行零售抵押贷款部副总裁陈乐勤首先讲解了本地购屋的基本知识、买房重要的考虑因素、贷款利率等。他表示,首期付款能够用现金或部分公积金支付,第一间房产的贷款顶限为80%,第二间只能最多贷款60%,各银行有其不同的借贷额度。另外,房屋在购买的4年内转售都要支付4%至16%的印花税及各项费用。他强调,要依据本身的支付能力来选购房屋,因为利率更动、贷款年限等因素将影响每月的偿还额。 另一位主讲者为钟庭辉律师。在本地法律界经常处理房屋纠纷诉讼的他在这方面非常有经验,为出席者剖析了房屋的买卖程序及租房等问题。他指出,一般买房子最快也需要8至10个星期才能办妥买卖手续,并签署以英文撰写的房屋合同。他吁请新移民若不理解内容最好多请教他人,因为一旦签约就已生效,不能以英文能力差作为争辩的论据。 钟律师表示,租赁房屋或房间的租约条款一般都会列明租金、租期及按柜金等,需要注意的是,按柜金并不能作为最后居住月份的租金,因为屋主有权在检查房子时,在按柜金中扣除损坏部分的维修费用。至于组屋买卖方面,建屋发展局将会协助处理各类手续,若经由房屋经纪,他也将安排和跟进购买程序。 出席者对于此课题十分感兴趣,在问答环节中纷纷提问房屋贷款年限、法律费用、购买二手组屋的收入上限、房贷保险等问题,反应热烈。活动在4时半结束。 下次的系列讲座将在11月24日举行,主题为“投资与理财”。

如何更好地安家置业-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2020-04-21T13:53:27+08:00

2012年06月17日

2012年端午节嘉年华会

2020-04-21T02:32:56+08:00

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及大巴窑中民众咨询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12年端午节嘉年华会于6月17日(星期天)圆满落幕。 这项活动在大巴窑图书馆前广场盛大登场。出席者起了个大早,在烈日下与来自新加坡各个角落的民众一同提早庆祝端午节。活动成功吸引了超过5000人出席,现场观众热情洋溢,场面热闹非凡。 当天活动包括儿童绘画比赛、摄影比赛、端午典故展览,还有精彩的文娱表演等。近20个方言群会馆也售卖“古早味”华族传统小吃。 “趣味旱龙舟竞技比赛”可说是今年嘉年华会的主轴和亮点。旱龙舟采用源自中国四川省的飞龙造型,参赛者把脚“穿进”特制的“龙舟”上,一致起步让“龙舟”前进。 踩着木板,通过别具一格的旱龙舟竞技比赛庆祝端午节,无论是参赛者或观众都感到趣味盎然。比赛后大汗淋漓的一名参赛者说:“旱龙舟不但趣味十足,而且富挑战性。它让我进一步了解端午节背后的意义。” 除了广场上的竞技赛,舞台上也亮点不断,惊喜连连。四川精粹变脸就博得满堂彩,令观众拍案叫绝。 2012年端午嘉年华会在不绝于耳的喧闹、欢笑声中划上完美的句点,期待来年再聚,同庆端午!

2012年端午节嘉年华会2020-04-21T02:32:56+08:00

2012年05月26日

青年领袖齐聚 共议会馆青年活动

2020-04-26T22:07:46+08:00

2012年5月26日上午9点,宗乡总会青年事务组联合全国青年理事会,在乌节路青年社区中心 (*SCAPE) 的会议厅举办“青年领袖集思营”。当天聚集了90名来自各个会馆、新移民组织、中华总商会青企网、通商中国、中国留学生组织等,年龄介于16岁至45岁的青年,为会馆未来的活动进行思考,分享彼此的经验,探讨举办适合青年人的活动。 总会青年事务组主任白毅柏在致辞时表示,青年事务组一直在寻找适合青年人的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建立一个平台,让青年领袖聚集起来,共同研究和探讨本身对于会馆活动的想法。他希望青年领袖在集思讨论之后,能把这些想法带回各自的会馆分享,并加以落实,举办更多新颖的活动,让会馆更有活力,充满朝气。 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上午参与者分组针对不同课题进行讨论之后,下午则提呈各自的表述和想法。90位参与者按照“艺术、体育、孩童、青年、乐龄、环保”的主题分为6组,进行了2个小时的热烈讨论。在上午的讨论结束后,全国青年理事会及国家融合理事会也分别介绍各项活动资助金的相关讯息,包括3000元的青年活动基金及多达20万元的社会融合基金。参与者对于资金申请相当感兴趣,纷纷提问以了解资金的申请方法和相关要求。  按照6个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6个主题    不同的活动建议 午餐后,6组分别派出代表提出讨论后的活动建议。艺术组提出以微电影的形式,来记录历史印记、民俗文化、生活点滴等,并运用社交媒体传播至年轻人的圈子,借此让更多年轻人认识传统文化。 体育组则提出让10-20个会馆成立一个共同的体育兴趣小组(如篮球),除了能互相交流、比赛,也能从中组织100-200位义工来筹划活动。孩童组则提议举办“小小企业家比赛”,让小学生进行义卖,从中学习各种经验,并了解回馈社会的道理,其所得将捐给慈善机构。青年组则表示希望能举办青年团定期的聚餐或会议,除了能相互认识及借鉴彼此成功经验,也能讨论联办活动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乐龄组计划举办一系列的医药讲座、展览及中医义诊,鼓励乐龄人士参加。环保组则认为可鼓励会馆设立环境小组,提倡环保概念(省水、电),并定期聚集以促进各个会馆之间的交流。 90位来自会馆及其他机构的青年领袖参与了集思营 沈颖与参与者对话 当天也邀请了教育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次长沈颖出席了下午的环节,在聆听各小组讲述他们的讨论结果后,她也与参与者进行对话并分享意见。宗乡总会蔡天宝会长、李国基秘书长、方百成副秘书长等也拨冗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沈颖对青年领袖以华语来沟通,探讨会馆未来的活动发展表示肯定。她表示,参与者提出的各种活动设想都具有建设性,是一个好的开始,尤其重要的是活动的可持续性。 在一个半小时的对话中,参与者除了询问教育部的一些方针如扩大课外活动分数的活动范围,也针对华族文化中心、传统文化等课题与沈颖进行了讨论和提出建议。活动在下午4时正式圆满落幕。

青年领袖齐聚 共议会馆青年活动2020-04-26T22:07:46+08:00

2012年04月28日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

2020-04-21T13:45:19+08:00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化,加上国人的寿命因药物的进步而延长,因此国人对医疗保健信息的需求普遍增加, 而大量增加的新移民更需要对我国的医疗保健制度有所了解和认识。 4月28日下午,由宗乡总会主办、华侨银行协办、国家融合理事会赞助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以新加坡医疗和保健制度为主题,邀请了康威医疗集团总裁兼执行董事蓝秉汶医生,以及新加坡癌症中心的黄淑仪女士主讲。 新加坡的医疗体制 蓝医生首先介绍了我国的医疗政策,他表示,新加坡的全国医疗支出仅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相较于其他欧美国家来得低,这是因为新加坡政府采取“责任分担”的原则,希望政府、雇主及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医疗费用,并按照个人收入来鉴定补贴的程度,以此教育人民适当求医。 医疗体制共分为社区医疗、医院治疗及护理治疗,社区医疗为私人诊所及政府的综合诊所(polyclinic);医院治疗则分为公立医院和私人医院,公立医院有政府补助因此收费较为低廉;护理治疗可分为中期和长期,比如老人院、家庭医疗护理服务机构,多数为志愿福利机构,少数是私营机构。 政府在2012年新推出的社保援助计划,为40岁以上及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士提供医疗津贴,蓝医生鼓励大家申请此计划的补助,为自己谋求福利。 保健制度 黄淑仪女士则讲解新加坡的三大保健制度-- 保健储蓄(Mediasave),健保双全 (Medishield) 和 保健基金 (MediFund)。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都能享受保健储蓄和健保双全的配套,唯保健基金仅开放给本地公民,这是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为国民提供负担得起得的医药费,并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帮助而设立的医疗津贴制度。保健储蓄是从工作人士的薪资中,每个月扣除6.5%-9%,自动储蓄至保健户口,来支付其医疗开支或家人的住院费用。它可以提供住院病人每天最高450元的医疗津贴,或最高300元的手术费用津贴。 健保双全是用来支付长期住院治疗费,但病人须先支付部分费用,健保双全将补贴80-90%的余额。保健基金则为那些即使获得政府津贴、保健储蓄、健保双全和乐龄健保后,还是负担不起医药费的国人提供了一个安全网。 发言人说,无法支付医药费的病人,可向公共医院、医疗机构和获保健基金认可的中长期护理机构的医疗社工求助。这些机构的保健基金委员会,将决定个别申请者可获得的援助金额。 近150位本地公民及新移民出席了讲座,并在问答时间积极的提问。有者询问永久公民和公民在医疗津贴上的区别,蓝医生表示,永久居民只享有公民一半的津贴,而持工作准证的外国人,则无法享受政府的津贴,但可依靠工作保险补贴。 当天出席的公众也获得华侨银行赞助的礼包,以及由康威医疗集团提供的3份医疗的幸运抽奖奖品。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2020-04-21T13:45:19+08:00

四大名楼 重启石叻坡记忆

2020-04-22T10:59:40+08:00

4位主讲人讲解4大名楼的历史故事。左起为吴庆辉、柯木林、李叶明(大会主席)、潘宣辉、陈继廉及陈丁辉(特邀翻译) 新加坡是个传奇的岛国。先辈们胼手胝足,几经风霜方能在这里扎根,安居乐业。追溯新加坡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先贤,我们都不难发现他们在发迹后都爱置产。这些建筑风格迥异,装潢别出心裁,突显出主人家的喜好及气质。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于4月7日联合举办《石叻坡记忆》活动系列之一:新加坡四大历史名楼座谈会,回首我国四座风雨名楼,聆听个中故事。活动有幸请到四位历史学者,柯木林、吴庆辉、潘宣辉及陈继廉,分别将南生花园、振裕园、晚晴园和金钟大厦的历史娓娓道来。 消失的南生花园与振裕园 首先登场的名楼为南生花园。根据主讲人柯木林的推测,南生花园原址就在在黄埔西路第34座组屋的位置上。南生花园是一座大花园,里面有假山、池塘、果园、珍禽、花草树木等。其主人是胡亚基,人称“黄埔先生”。胡亚基祖籍广州,是一名成功商人,为英国舰队提供食水与煤。他也是中国、日本和俄国驻新加坡领事,是历史上的“外交达人”。胡亚基飞黄腾达后,便在实龙岗路买了一座洋房,取名“南生花园”。 胡亚基故于1880年,其子胡亚业7年后也去世,南生花园易主。佘连城买下南生花园后将它改名为明丽园(Bendemeer House)。佘连城逝世后,南生花园自此便凋零、荒芜,最后还被夷为平地,后人再也无法一窥它的风采。 第二座已消失的历史建筑为振裕园。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吴庆辉表示,我国共有两座振裕园,一座是东陵振裕园(Magenta Cottage);另一座是加东振裕园(Mandalay Villa)。建于1882年的东陵振裕园是富商李清渊的故居。这栋洋房曾经是满清亲王和北洋水师的行邸,风光一时。加东安柏路的另一栋振裕园(Mandalay Villa)是其子李浚源的居所。李浚源是本地响当当的侨领,夫人陈德娘是活跃于本地上层社会的名流,热衷公益慈善,曾在此渡过其传奇性的一生。 现存的晚晴园和金钟大厦  马里士他的晚晴园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名建筑。晚晴园馆长潘宣辉在座谈会上除了为来宾讲解洋房的历史,也和大家分享了研究心得。晚晴园原名 “明珍庐” (Bin Chan House),第一任主人为广东商人梅泉宝。梅泉宝是爱马人士,明珍庐侧边还设有马房。1902年,明珍庐转卖给柔佛义兴成员之一林亚相。林亚相待在明珍庐的时间不长,接着房子就辗转落到张永福手中。 晚晴园因孙中山曾于20世纪初几次入住,并在此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进行其革命活动,从此与近代中国革命和民国创立有所连结。2011年10月,晚晴园内部整修并重新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地同步庆祝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最后一栋历史名楼是现为丹麦教堂的金钟大厦,主讲人为陈继廉。金钟大厦由陈笃生的后裔陈武烈所建,1910年竣工。这栋建筑充满了新古典主义风格,还夹带了浓郁的土生华人气息,中西合璧,尽显气派。 这栋洋房曾接待不少显要人物,其中一位便是孙中山。1911年孙中山乘船抵达新加坡,谣传有人要行刺他,于是同盟会的支持者便安排他下榻于地处隐秘位置的金钟大厦。另外一位名人则是泰国王子卡拉邦思。陈家与泰国皇室来往密切,当年王子在新加坡染病,最后病逝于此。 座谈会得到公众的热烈支持与响应,当天吸引了将近200人出席。与会者对本次活动评价颇高,甚至还有观众要求加场演讲。宗乡总会将于今年9月再次与国家图书馆携手举办《石叻坡记忆》系列活动之二,届时将展出珍贵的侨批文物及史料。

四大名楼 重启石叻坡记忆2020-04-22T10:59:40+08:00

2012年03月31日

会馆走透透2 潮州八邑会馆之旅

2020-05-01T17:00:08+08:00

为了促进新移民对本地会馆的认识,加强新移民团体与本地会馆的交流,继2011年10月首次参观南安会馆及凤山寺之后,宗乡总会社会事务组举办第二次的“会馆走透透”活动,于2012年3月31日组织了约30位来自不同团体及地区的新移民,参观位于登路(Tank Road)的潮州八邑会馆。   潮州八邑会馆是本地历史悠久的会馆之一,成立于1929年。它是联系和团结新加坡潮州同乡及潮州乡团的最高机构。当天,潮州八邑会馆会长吴南祥亲自带领新移民参观义安文物馆,介绍义安公司和潮州八邑会馆千丝万缕的关系和渊源。参观者方知道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联手在扶助乡亲和推动本地社会发展方面一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伙在之后观看了潮州八邑会馆2009年制作的十年回顾片段,介绍了会馆10年来举办的各大活动、庆典、里程碑等大事记。此外,当天也播放“国际潮商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经过和远大计划的影像,吴南祥表示,此组织计划在2013年举办成立大典,届时将掀开潮商经贸的崭新一页。 吴南祥会长为新移民介绍义安公司与潮州八邑会馆的历史渊源 欢迎新移民参加会馆活动    在问答环节时段,来自山西的邱波询问有什么活动或课程能够让新移民参与?吴南祥表示,会馆不时有经济座谈会以及潮语课程等,青年团也会举办一些活动,有兴趣者可留意网站或报章。 来自福建省莆田市的林益民认为,“凝聚乡情亲情,实现共赢发展”正是宗乡团体的核心所在。他对于参加会馆的活动有兴趣,并询问像他这样来自其他籍贯或地区的新移民是否能参加潮州八邑会馆的活动?吴南祥表示,基本会员仍须为潮籍人士,但潮州八邑会馆的活动则不设限地区,欢迎新移民参加。 当天的新移民队伍中,王颖刚好是来自潮州汕头澄海。去年8月份才到新加坡的她,第一次在异国他乡吃到了如此地道的潮州小吃。她兴奋的说,“找到属于自己的会馆,是我此次活动最大收获。” 除了浏览潮州八邑会馆的文物馆,了解潮州八邑会馆的起源,会馆也特别安排了富有潮州特色的灯谜游戏,新移民积极的参与竞猜,猜中者还有小礼物赢取,让气氛更加活跃愉快。同时,各种美味的潮州小吃也让新移民赞不绝口,更为此行增添了美好的印象。

会馆走透透2 潮州八邑会馆之旅2020-05-01T17:00:08+08:00

2012年02月25日

“跨国婚恋”讲座

2020-05-01T17:01:27+08:00

(左起)张润芝和周琼媛为150位出席者分享了跨国婚恋的案例 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教育背景的恋人在审美价值取向上会有多大的差异?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传统遇上了会产生怎样的冲突?跨国婚姻的家庭内部如何调整双方的文化视角,互相借鉴学习?怎样迁就彼此的生活习惯?如何确立对子女的国家认同和教育的方向?如何让不同的文化在下一代身上自然地融合?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宗乡总会社会事务组于2月25日(六)下午2时半,在总会礼堂举办“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之二,以“跨国婚恋”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媒学院的周琼媛助理研究员,以及企业家张润芝女士,从实例分析研究和个人亲身经验的角度,为大家分析跨国婚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整的建议。 周琼媛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其硕士论文课题聚焦中新跨国婚姻。当天的讲座中,她从中国新娘的角度,分析跨国婚姻发生的过程,以及跨国婚姻对婚姻移民、新加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她也举了许多受访者的案例,提出中新婚姻遇到的状况和问题,如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并提供一些受访者融入本地家庭的相处之道。 出生在上海的张润芝,分享了她嫁到新加坡后面对的婆媳问题,从矛盾冲突到多年后的关系改善、和睦相处的过程。她也通过周围一些中国新娘的真人真事,让大家了解她们不同的一面。她澄清大众对于中国新娘贪求钱财的刻板印象,并表示许多她认识的中国新娘还协助夫家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且婚姻美满。 近150名本地公民及新移民出席了讲座,并在问答时间积极提问和发言,有身处跨国恋情者询问相处之道,也有者分享本身嫁到新加坡的美满经历。

“跨国婚恋”讲座2020-05-01T17:01:27+08:00

2012年度杰出会馆奖

2020-05-01T17:02:02+08:00

宗乡总会于2011年宣布设立“年度杰出会馆奖”,鼓励宗乡团体举办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在弘扬华族文化及促进社会、国家和谐方面做出积极贡献。2011年度杰出会馆奖除颁发了5个杰出奖奖项之外,也增设4个优秀奖,以鼓励会馆的热衷参与及在活动推动上的积极努力。 2012年的赛事获得30间会馆团体的参与,角逐2012年度杰出会馆奖的荣衔。评委团仍然依据上一届的评选规则作出多番讨论及筛选,最终选出了五个“杰出会馆奖”和五个“优秀会馆奖”。宗乡总会已于2月15日所举办的“宗乡之夜”,由教育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次长沈颖女士颁发奖座给10间得奖会馆。 荣获杰出会馆奖的会馆包括:九龙会、苏氏公会、新加坡六桂堂、新加坡晋江会馆以及新加坡福建会馆。而5间获得优秀奖的会馆分别为雷州会馆、新加坡广东会馆、新加坡龙溪会馆、新加坡惠安公会以及茶阳(大埔)会馆。

2012年度杰出会馆奖2020-05-01T17:02:02+08:00

2012年01月25日

2012年新春团拜

2020-05-01T17:02:32+08:00

宗乡总会与通商中国于2012年1月25日连续第二年携手举办新春团拜。出席团拜的贵宾除了李显龙总理,还包括林瑞生部长、颜金勇部长、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魏苇、黄根成前副总理、陈振声代部长、李奕贤政务部长以及多位国会议员。超过500位嘉宾、会馆领导、通商中国会员以及各界人士齐聚总会礼堂,喜迎祥龙降临。 宗乡总会会长蔡天宝在团拜上宣布,为了更加紧密地凝聚华社各个群体,宗乡总会正在探讨设立一个华社文化中心,作为华族社群交流、活动,以及吸引和促进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的平台。 “这个中心将推广华族文化和艺术、传统习俗以及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特色;并呈献优质演出、提供实用的展览和活动空间,在普及和推广本地华族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不同族群的互动,为新加坡创造一个更加优雅包容的和谐社会。” 蔡天宝希望这个任重道远构想能够得到政府和各界的鼎力支持,以便付诸实践,为社会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 四大功能  兼容英语为主的华人社群   蔡天宝在接受报章访问时透露,中心预计将耗资好几千万元兴建,他希望经费方面能得到政府大力支持,还希望社青体部和新闻通讯及艺术部能参与中心的设立。他表示构思可在两三年内成熟,到时将有个发展蓝图,希望中心能在四五年后建好。 华社文化中心将具有四大功能,它既是文化中心、也是活动中心、交往中心和融合中心。蔡天宝表示,中心将以活动和项目为基础,其规模会比目前的宗乡总会来得大,完成时将设有剧场,可供戏剧、曲艺、武术和娱乐表演,也会有展览和活动空间,可办各种交流会、讲座、演讲会、辩论赛、节庆活动等。 华社文化中心的活动除了凝聚华社,包括以英语为主的华人社群,促进新移民的融入外,也应能兼顾跨种族文化的融和,增进多元种族的和谐共处。 在构思华社文化中心的过程中,总会欢迎公众提供意见。 李总理:政府将给予配合与帮助 主宾李显龙总理表示,政府欢迎总会提出华社文化中心的构想。政府向来鼓励和支持各个族群保留和发扬各自的文化和传统,对于这个华社文化中心,政府乐见其成,并且将给予配合和帮助。 总理也赞扬了总会在协助新移民融入举办的活动,如“中元习俗之旅”和“会馆走透透”,让新移民了解本地的民俗。政府欢迎宗乡团体展开这些计划,并且将继续给予一切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李总理指出,宗乡会馆仍可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包括帮助新移民融入社会,以及继续在会馆开办的学校协助推动品德教育等。 当天现场也由李显龙总理颁发了“年度杰出会馆奖”予5间得奖会馆。它们是南洋客属总会,符氏社(祖祠),厦门公会,福州会馆以及福建会馆。

2012年新春团拜2020-05-01T17:02:32+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