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0日

《幸福之歌》大型春节晚会

2020-05-01T17:17:09+08:00

自2006年起,学联每两年都会举办“大型春节晚会”,为离乡的中国留学生营造新春佳节的气氛。今年是学联与宗乡总会首次联袂举办,并得到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教育处及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支持,也邀请了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黄循财出席观看。 2013年1月20日晚上,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以及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 (简称“学联”)共同为近2000名观众,呈献一场用幸福打造的“幸福之歌”大型春节晚会。当晚的16个节目内容精彩纷呈,包含歌曲、舞蹈、朗诵、魔术、少林功夫等多种艺术形式。 一开场的舞蹈就营造了欢乐的气氛,魔术表演也让所有观众全神贯注在魔术师身上,企图看穿他的手法,还有藏族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轻盈的舞姿令人陶醉。 中华文化当然少不了华乐和诗歌,以古筝弹奏《春江花月夜》搭配双人舞,令人沉浸在优美的氛围中,还有诗歌朗诵《春》的抑扬顿挫,声声入 耳,仿佛春天已到。而街舞《最炫民族风+Gangnam style》把近两年来红遍亚洲的歌曲与舞蹈组合起来,再融入一段机械舞和溜溜球的表演,更是把全场气氛带到了高潮。 此次春晚的特别之处,除了由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呈献节目,也邀请了福建会馆、晋江会馆及永定会馆参与,为活动增添更多本地元素及特色,并结合了多元文化色彩,体现新加坡多元的社会面貌。 《新闹五更》 其中,永定会馆带来的《新闹五更》,这一首由传统客家小调改编而成的歌曲,生动描述了客家农村的趣味生活,以及丰收后的一片欢快景象, 并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勤劳刻苦的传统和乐观向上的精神。7名表演者随着音乐摆动身体,配合歌词做动作,诙谐滑稽,让全场笑翻天,逗趣十足,别具一格。 此外,晋江会馆派出了纯人声合唱,选唱“Dobbin's Flowery Vale”,这首仅有旋律无歌词的西方经典作品,在不同高低音的默契演绎下,时而幽静,时而起伏,让观众屏气静听。 福建会馆舞蹈团的《扬尘》舞蹈及南侨中 学带来的彝族舞蹈,也是其中的特邀节目。《扬尘》柔和流畅的舞姿像是水中一团激动的漩涡,如身体里奔流着生命的律动,充满动势和力量。彝族舞蹈展现了彝族 女子的纤巧,活泼开朗的性格及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 流行歌曲串烧及经典老歌串烧,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新中两地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我的歌声里》、《那些年》等,还有老歌《万水千山总是情》、《爱拼才会赢》等方言歌曲,有的振奋激昂,有的低沉婉转,但都余音绕梁,为现场观众串起了共同的记忆和美好。 两年一度的“大型春节晚会” 潮州八邑会馆青年团的周燕云认为,整场晚会的节目衔接自然流畅,舞蹈很有气势,传统民族舞蹈和时下流行的街舞各照顾不同观众群的口味。舞台的灯光、表演者的服装、节目排场等,呈现出的吉祥喜庆气氛也很切合春晚的主题。

《幸福之歌》大型春节晚会2020-05-01T17:17:09+08:00

2013 集思营

2020-05-01T17:17:39+08:00

宗乡总会于2013年1月12日至13日在马六甲惠胜酒店(Hatten Hotel)举行集思营活动,集思广益为总会的未来发展制定目标和策略方针。 此次集思营是继2011年2月19日至20日在印尼民丹岛度假村的集思营之后,宗乡总会再次举行集思营。这两年来,总会以之前所讨论的愿景和宗旨为最终目标,筹办了多项活动。总会属下执行委员会也从五个小组增加至六个。 集思营出席者重温了宗乡总会的愿景和宗旨,并为2014年及之后总会的发展制定策略方针和行动计划。共有35名理事和委员出席了此次活动。活动首日也邀请了资深报人林任君先生分析社会的大气候与华社动态。 蔡天宝会长致辞 资深报人林任君分析社会的大气候和华社动态 秘书长李国基为大家报告工作进度 第一天4 位小组发言人(左上:周兆呈、右上:李叶明、左下:柯木林、右下:严孟达)陈述策略方针 第二天4 位小组发言人(左上:李佩銮、右上:张振兴、左下:杨建伟、右下:王华磊)陈述行动计划

2013 集思营2020-05-01T17:17:39+08:00

“我们的新加坡”对话会

2020-05-01T17:18:37+08:00

2013年1月5日上午,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在会所大礼堂举行了“我们的新加坡”对话会。 自政府于去年9月份宣布设立“我们的新加坡”对话会委员会,委员会就如火如荼地和我国各阶层人士进行对话,广泛地收集国民对2030年新加坡的愿景与期望。宗乡总会为了积极响应这项全民对话的活动,特举办这场对话会,让华社成员利用这个机会,踊跃发言,构画出我国未来发展的美景,创造出有利于华社和各个族群和谐共处的社会,为国家的发展继续作出贡献。 对话会当天迎来了100多名华社代表,其中包括宗乡总会理事和会员团体代表,针对语言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经济、人口和社团六大课题进行讨论。 负责领导对话会委员会的教育部长王瑞杰先生也到场听取与会者的意见,并首次用华语在全国对话会上发表感言。

“我们的新加坡”对话会2020-05-01T17:18:37+08:00

2012年11月24日

善用新加坡市场投资理财工具

2020-04-21T13:36:59+08:00

宗乡总会于2012年11月24日举办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系列讲座之投资理财共吸引了为140多人。 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于11月24日(星期六)下午二时半,在总会会议厅举办讲座以《善用新加坡市场投资理财工具》为主题,邀请《联合早报》特约财经记者陈士铭先生和华侨银行财富咨询顾问、特许金融分析师胡婷媺小姐,分析新加坡股市汇市的基本情况以及投资基金组合的回报与风险 ,让出席者能够了解新加坡各类投资理财的工具,并善用以获得良好的回报。出席者都希望从主讲者身上取经,获得投资理财的资讯。 观众在问答时间时踊跃发问,提出有关风险收益的权衡取舍和财务分析过程等相关问题。通过此次研讨会,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新移民了解适合他们需要的投资产品,如果投资产品与他们的风险偏好相符,将能协助赋予他们有能力在投资理财方面作出正确的决定。

善用新加坡市场投资理财工具2020-04-21T13:36:59+08:00

第七届宗乡杯全国学生象棋锦标赛

2020-05-01T17:19:01+08:00

经过两天激烈的赛事,第七届宗乡杯全国学生象棋锦标赛于2012年11月18日圆满举行。 近300名棋手聚集一堂,交流棋艺。宗乡总会更是邀请到刘燕玲议员担任颁奖主宾,颁发4个组别的15个奖项。 主宾刘燕玲台上致辞 小学组更是增添4个优秀奖,以资鼓励全场年纪最小的4位棋手。 观众观看激烈棋赛

第七届宗乡杯全国学生象棋锦标赛2020-05-01T17:19:01+08:00

宗乡文化行

2020-04-26T22:01:47+08:00

2000多人共赴一趟文化与历史交融的道路 为了让更多本地公民、新移民以及年轻一代认识新加坡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提倡健康生活,宗乡总会青年委员会在2012年11月11日(星期天),上午7时45分至中午12时在牛车水区成功举办“宗乡文化行”竞走活动,带领2000人共赴一趟文化与历史交融的时光道路。竞走起点和终点均在大华银行总部,行程约一小时。 活动前的热身运动 参与对象 这是青年委员会首次举办文化竞走活动,成功吸引超过2000人报名,远超出主办方的预先目标。这次活动获得全国青年理事会、市区重建发展局、人民协会、通商中国、新加坡学者学生联合会等机构及多间学校的大力支持。近300个学生担任义工及500位参与竞走,各民众俱乐部及联络所纷纷号召居民参加,会馆、新移民团体的会员也热烈响应,还有马来及印度友族团体和各外籍人士也报名参与,让主办单位非常鼓舞。 活动主宾为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陈振声代部长,当天也率同众人步行了一段路。 活动路线 此次竞走以“薪火相传,迈向未来;走出健康,活出精彩”为口号,全长4公里的路段,从新加坡河畔的大华银行大厦出发,途经直落亚逸街、麦士威路、新桥路等,沿途经过会馆、庙宇、古迹等多座百年以上的保留建筑,其中包括190年的应和会馆、天福宫、印度回教文化遗产中心、前交警总部、冈州会馆、前同济医院等等。参与者依循着先贤的脚步,探索他们踏过的足迹,了解他们奋斗的事迹和贡献,感受那互相扶持的精神和价值观。 在市区重建发展局的协助下,主办单位设计了精美路线图标出了27间历史建筑,并附上中英文简介,让参与者对途经的历史建筑有深一层的认识。为了鼓励参加者阅读这份资料,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主办单位也准备了一份问卷,让参加者回答几道简单的问题,三位答对的幸运儿将在事后通过抽签方式获取神秘奖品,名单已在总会青年委员会的面簿上公布(www.facebook.com/Youth.SFCCA)。 活动宣传 为了宣传此次活动,青年委员会利用现代科技,把信息推广至年轻人的圈子,并在宗乡总会革新网站上推出微型网站 (www.sfcca.sg/walkathon),作为活动介绍和报名平台,获得各方正面的反映。面簿 (www.facebook.com/youth.sfcca) 也在活动前的一个月期间,陆续更新27间建筑的简介及相关活动讯息,让活动持续升温。在短短一个月内,面簿的粉丝增长超过120%! 主办单位也为参与者准备了丰富的礼包,以及30份幸运抽奖奖品,其中包括惠普的手提电脑及打印机,还有礼篮、真空盒及购物礼券等等。

宗乡文化行2020-04-26T22:01:47+08:00

再续会馆走透透 – 海南、应和探史迹

2020-04-21T14:02:23+08:00

为协助新移民更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华团华社,继去年参观南安会馆、凤山寺,以及今年的潮州八邑会馆之行后,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再接再厉,于11月3日(星期六)举办第三次的“会馆走透透”活动。 为了让活动更精彩丰富,宗乡总会有别于以往,在行程上安排公众参观两间会馆,即海南会馆及应和会馆。除此之外,此次活动的阵容较前两次扩大,参与者约六十多人。活动获得新移民的热烈响应,与此同时也吸引不少本地民众参加,反应令人鼓舞。 走透透”第一站,海南会馆 “海南会馆”题字由来 星期六上午,“会馆走透透”一行团员浩浩荡荡地从宗乡总会出发,前往活动的第一站——海南会馆。海南会馆坐落于美芝路 (Beach Road) 上,设计新颖的大楼搭配中国风格的拱门,别具一格。海南会馆会长潘家海热情地接待来宾,并向大家介绍会馆未来发展与展望。 海南会馆会长潘家海介绍社团未来发展 海南会馆的前身为琼州会馆,会所内设有天后宫。资深报人王振春在活动上“讲古”,为与会者讲述海南会馆的事迹。1994年,琼州会馆为配合海南建省,将会名易为“海南会馆”。王振春解释,“海南会馆”四字采用的是海瑞字体。王振春说:“我们分别找到了‘海’、‘南’和‘会’三个字,但就是找不到‘馆’。最后只好把他写的‘食’和‘官’拼在一起,组成‘馆’字。” 活动当天,海南会馆还特别准备驰名美食——海南鸡饭招待“走透透”团员,品尝过的人都对此赞不绝口。此外,大家也对设于会内的天后宫很感兴趣。在海南会馆之行结束之前,大家纷纷移步到天后宫参观、祈福。 古意盎然的应和会馆 告别海南会馆后,紧接着大家又续程前往下一站——应和会馆。坐落于直落亚逸街 (Telok Ayer Street) 的应和会馆是本地历史悠久的华人社团,创办至今已有190年的历史。应和会馆又名应和馆,会所外是车水马龙的街道,与其古朴的外观呈现鲜明的对比。应和会馆是我国少数保存良好的历史建筑,1998年被列入保留古迹。参与者饶有兴致地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内探索岁月的痕迹,令这间老会馆霎时热闹起来。 散发古意的长廊 应和会馆董事梁端向团员们介绍应和会馆的历史及会务。她表示,应和会馆有两个特点。第一,该会是我国唯一一间自创立以来就未搬迁的会馆。第二,该会创办的应新学校是我国第一个以华语教学的新式学堂。应新学校因人数递减,于1970年停办。学校的“灵魂文物”——校钟至今仍屹立于馆内,钟声铿锵依旧。 应新校钟,钟声依旧 参与者获益良多 天府会的执行秘书吴禧竑是“会馆走透透”的“忠实粉丝”,每次活动都全力支持。“我对许多会馆还不是非常了解,譬如说应和会馆拥有190年历史,这点就令我十分惊讶!借着这项活动,我能加深对本地社团的认识。此外还能观摩不同的会馆,向他们取经,把经验运用在自己的社团内,取长补短。” 德士司机廖先生来自中国福建,他应朋友的邀请前来参加活动。已落户狮城多年的他平日开着德士穿街走巷,对本地街道、建筑等了如指掌。虽然如此,到会馆内“走透透”还是他的头一遭。他觉得以轻松自在的方式认识本地华社历史文化,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这次的活动让他获益良多,还结交了不少新朋友。他表示,如有机会下次一定会再加入“走透透”的行列。 翁女士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她在报章上获悉这项活动,觉得很有意思,便带着孩子前来参与。她对会馆文化及运作感到很新奇,并打算加入自己所属的会馆。翁女士在活动中也认识了不少新移民朋友。能探寻本地历史,又能扩大社交圈子,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士互相交流,对翁女士来说是一举两得。她表示下次一定会再支持这项有意义的活动。

再续会馆走透透 – 海南、应和探史迹2020-04-21T14:02:23+08:00

2012年10月13日

宗乡总会健康嘉年华会

2020-04-20T00:28:36+08:00

健康是无价之宝,这也是人人都追求的财富。但要如何养生有道、延年益寿,又是一项学问了。有鉴于此,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会员事务组于10月13日(星期六),在总会大礼堂举办第一届“宗乡总会健康嘉年华会”。透过医师现场讲解、交流以及保健操示范,教导大家如何保健身心,恢复活力。 活动有幸邀请到本地著名医师,张磊前来主讲。在此次嘉年华会上,张医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和与会者们分享中西结合抗衰老的秘诀。张医师表示,中医养生主张养好“精、气、神”,如此一来可延缓衰老,“越活越年轻”。为此他强调,保养肾功能、补肾填精是抗衰老的关键之一。张医师针对抗衰老的课题提出不少见解,会后的交流时间也吸引了许多人踊跃提问。张医师笑言与会者的问题都相当“专业”,虽然自己不想“上课”,但最后还是细心地解答,解决了与会者们诸多的“疑难杂症”。 要保健养生,除了要聆听医师的专业意见,当然也要活动筋骨。主办单位特邀保健操导师赖美荣女士到现场示范保健操。在导师的带动下,与会者们毫不扭捏地跟着导师的步骤和口令做伸展运动,不亦乐乎。 节目结束后,与会者还可凭固本换取礼包。参与的赞助商有余仁生、梁介福药业有限公司、科艺有限公司以及Hi-Beau。本次活动得到会员团体及公众的热烈支持,出席人数达200人,现场座无虚席。 健康嘉年华会获得宗乡总会属下15个会馆团体的支持。主办单位希望下次能与更多会员团体联办活动,让社团更为活跃,活动内容更充实丰富。

宗乡总会健康嘉年华会2020-04-20T00:28:36+08:00

2012年09月22日

2012 乡情乡韵

2020-04-22T03:04:46+08:00

为推广华族传统音乐,发扬多姿多彩的宗乡文化,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于9月22日(星期六)晚上7时30分,在芳林公园举办乡情乡韵2012音乐晚会活动。今年“乡情乡韵”荣幸受邀成为“华族文化节”亮点项目之一,为听众呈献充满宗乡特色的音乐飨宴。 当晚共有5间会馆参与。南洋客属总会华乐团会为听众带来五首动人的曲子,分别有《普天同庆》、《苏堤漫步》、《旧曲难忘之一》、《长城》和《水乡风情》;茶阳(大埔)会馆合唱团及丰顺会馆合唱团则会呈献富有浓浓客家风情的歌谣,如:《客家迎客来》、《猜谜歌》、《客家茶青》、《客家情》等。优美动听的旋律震慑人心,把当晚的演出推向高潮!此外也有由安溪会馆古筝组献上的曲子:《幸福渠水到俺村》、《山西调》及《蝴蝶泉边》。 当晚的压轴节目是由应和会馆华乐团和合唱团联合呈献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加上华乐团的现场配乐,为这个美妙的夜晚画上完美的休止符。希望明年大家能够再次聚在一起,再次欣赏到华族传统音乐!

2012 乡情乡韵2020-04-22T03:04:46+08:00

家书抵万金 –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

2020-04-22T11:08:31+08:00

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以及泉州市综合档案馆联合主办的“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于2012年9月13日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7楼展厅展出(展出日期将一直到2013年1月27日)。 “侨批”是海外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国内家属的书信及汇款的合称。这种特殊的民间文献,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将“侨批档案”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鉴于“侨批”是研究海外华人家族史、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以及移民史的珍贵文献,具有很高学术研究价值,因此主办机构极为重视这次展览,还呈献了相关的讲座。 2012年9月15日,国家图书馆5楼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新加坡历史学者柯木林、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志贤、来自中国泉州华侨历史学会的学者黄清海以及泉州市档案馆副馆长叶芬蓉分别为大家讲述了有关“侨批”的研究心得。 本地著名的历史学者柯木林指出: “侨批以一种风格独特的“银信”方式,填补了官方档案中对基层史料记录的某些空白片段,是研究近百年中国社会史的珍贵文献。伴随侨批研究而衍生出来的诸多课题,如其运作方式、传递线路、汇兑民信等,足以窥视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的历史图景,及基层人民的生活样相。这种特殊的民间文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实属独一无二,值得铭记与研究。”

家书抵万金 – 新加坡侨批文化展2020-04-22T11:08:31+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