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Oneness #47, Oneness Magazine, /发挥“役”技之长

发挥“役”技之长

将服役经验与专业知识结合,自我增值之余,造福社会。

文│吴晓君整理    资料来源│FRONTLINE电子杂志

国民服役经历与个人事业发展有何关联?看两名新加坡民防部队战备军人如何将服役经验与个人专长结合,拓展个人专业,让事业和国民义务相得益彰。

故事一

用科技抢救更多生命

喜爱钻研科技的Lee You Jun,希望将更多科技结合到医学工作,提高医疗效率。

CPT(Dr)(NS)Lee You Jun上尉(军医,战备军人)相信科技能让医疗发挥更大效用,在服役期间参与新医疗数码系统的开发,并在进入医院工作后继续钻研科技,造福大众。

这名28岁的上尉在2022年2月完成国民服役,成为国立大学医学组织集团(NUHS)放射科住院医生。

就在他被派到民防部队服役期间,民防部队、卫生部和国防科技局联合开发了一个医疗网络信息综合系统(Operational Medical Networks Informatics Integrator,简称OMNII),而他正好是参与开发的团队成员之一。

什么是OMNII?不妨想象一下,一名病人刚刚心脏病发作,在救护车争分夺秒地将她送往医院途中,车上的救护人员已在第一时间把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迹象,以及患者是否药物过敏等关键资料传送到院方,以便急诊室准备好抢救患者所需的设备和药物,把握住黄金治疗时间。这种实时协调,就归功于OMNII。

该系统在2021年8月推出,它将救护车病例记录数码化,并与医院急诊室的病例记录整合。Lee You Jun对于能参与这个整合过程,引以为豪。当然,这在很大程度有赖于团队的努力。

他在职责是监察系统运作的情况,收集各方反馈,改进流程。他说:”我接受的医学培训,加上自修的一些科技知识,让我能够衔接两个领域推进工作。”

“作为医生,我看过很多分秒必争的场面,即使只差一秒,结果也可能不同。能够参与这项系统的开发,提高救人的效率,我很自豪。”

事实上,Lee You Jun从小就被科技所吸引,他说:”当年在游戏机或诺基亚手机上玩游戏时,就对一个小小的机身可以存储如此多的信息而深深着迷,至于现在的科技更是今非昔比了。”

身为放射科住院医生,他对科技在医疗上的应用有深切体会,”机器操作和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日益发挥作用,但机器毕竟是机器,医疗中仍然非常需要人性化的一面。”

他喜欢放射科广泛的接触面,这意味着这一刻送来的可能是个脑出血患者,下一刻来的可能是个胃痛的孩童。他形容”工作一点也不刻板”,并希望在完成住院医生培训后,将来能协助督导放射科医生团队的新人。

他坚信把科技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能让我们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与时并进,不会脱节。但他同时也认为绝不可盲目追求科技化,”有一个误解是,技术只会给组织带来积极变化。事实上,如果不能明智或合理地应用科技,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案,这不但对工作没什么帮助,还会浪费资源。”

故事二

学习国际搜救知识

从民防救援工程师到工程研究生,Wang Mingkang 持续发展自己的专长,贡献社会。

LTA(NS)Wang Mingkang中尉(战备军人)是民防救援工程师,隶属民防部队第41拯救单位,负责在救灾现场为拯救人员撑起“保护伞”。

所谓“保护伞”,是指工程师在救援人员正式开始搜救前,先深入建筑倒塌的事故现场检查结构的安全性,并在必要时搭建支撑架,最大程度地确保拯救人员的安全。

作为救援工程师,Wang Mingkang了解建筑结构以及建筑在不胜负荷的压力下,常见的倒塌模式和形态。他也能够制定应对计划,监测和评估建筑物的结构支撑,以确保其稳定性。

为了深入了解救灾现场的援救工作,他曾参加为期一周的救援工程师课程,深入学习国际城市搜救(Urban Search and Rescue,简称USAR)的相关知识。课程的其中一个环节是进入一个倒塌事故的模拟场景,在断垣残壁之中冷静观察,制定对策,确保拯救人员能顾安全地抢救伤员。

他说:“在有进一步倒塌风险的灾场,救援工程师的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尽可能确保安全,才能给出开始搜救的指示。”

他认为,这样的模拟实战经验非常有用。通过课程,他也学到如何运用国际搜救咨询团(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简称INSARAG)的通讯系统,与来自其他国家的救援队进行有效的沟通。

卸下民防部队的制服后,29岁的Wang Mingkang是一名工程研究员。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室埋头进行各种试验和数值模拟,深入探索与结构倒塌相关的知识,希望以此研究获得博士学位。

Wang Mingkang与队友搭建的三级垂直支撑架,可在灾场中暂时稳住受损的混凝土结构。

在国大,他也参与了一项由国大土木与环境工程部和内政科技局(HTX)防护性保安与安全专业中心合作的研究计划,内容涉及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评估,以预防倒塌。

他说:“我在民防部队取得重要的经验,能更好地确保救援人员在救灾现场的安全。”

他也提到与队友搭建三级垂直支撑架(Class 3 Vertical Laced Post Shore)的经验。那是能够稳住倒塌结构的最强系统之一,承重量高达3万6000公斤。在分秒必争的事故现场,他和队友必须准确并快速地搭建起该系统,而经过多次练习,他们能做到在半小时内完成任务。

同心协力,全面防卫

你是否知道新加坡在1984年,把每年的2月15日定为全面防卫日(Total Defence Day),至今已进入第40个年头。这是为了纪念新加坡于1942年2月15日沦陷及被日军占领。

全面防卫有六大支柱:军事防卫、民防、经济防卫、社会防卫、心理防卫和数码防卫。Lee You Jun上尉和Wang Mingkang中尉展现的是民防和数码防卫,只要你愿意花一点时间掌握防卫知识,或多留心周遭,也能和他们一样出一分力。

民防:学习救生知识,如急救技巧、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或灭火。

社会防卫:留意周围需要帮助的弱势人士,在必要时提供协助。

数码防卫:收到信息时先判断其真伪,并停止传播不实信息。

下期继续介绍妈妈参与全面防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