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Oneness #46, Oneness Magazine,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 晚清时代那些事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 晚清时代那些事

富商大宅当会所,董事就职要三跪九叩?

文│区如柏 图│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珍藏

1906年中华总商会首届董事合影。

中华总商会于1906年成立时,清政府颁发此枚关防给总商会。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成立于1906年时,正是光绪三十二年,五年之后,满清王朝结束。

本文梳理了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简称总商会)在晚清最后那五个年头(1906年至1911年)的往事。

因血缘地缘业缘结社
先从先辈过番说起。当年为了互助与生存,最早结社的是以血缘和地缘为主的宗乡会馆。如曹姓族人成立的星洲谯园堂曹家馆,便是由最早登陆新加坡的广东台山人曹亚志创立的,始于1819年,与新加坡开埠是同一年。又如惠州会馆是由广东省惠州府10多个县的乡亲组织起来的,成立于1870年。

较迟成立的是业缘性质的团体如汽车商会、面包西菓商公会、酒楼商公会、书商公会、中药公会等。

还有一种是由事业有成的先辈为了交换资讯,联络感情以及聚会消闲的团体如1845年潮籍商人陈成宝倡组的醉花林俱乐部,以及粤籍商人成立的海天游艺会等。

早年南渡的华人多数投靠自己的亲戚或同乡,先在亲戚或同乡的店里或园坵工作,稍有积蓄后另起炉灶,自己发展。他们都以自己熟悉的行业开始,这一来便形成了各个方言群的行业特色。比如福建人从事入口贸易(即九八行);广东人从事酱园和杂货行业;潮州人从事米粮生果蔬菜行业;客家人从事典当及药材行业;海南人和福州人开设咖啡店等等。

这种地缘与业缘联系在一起的特色,奠下了总商会成立后的分帮选举制度。

满清为何向海外侨商招手?
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鸦片战争结束。随着列强不断地与中国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势一蹶不起,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于是那些在海外有亲戚或同乡的人不断地向海外求助,海外华人因“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汇款接济家乡。这一来,满清朝廷认识到与海外侨民建立关系的重要性,便设法促进海外侨胞有组织性地支援祖国。

在总商会成立之前,1896年闽商李清渊和潮商佘连城以及百多名华商就有意组织一个“华商公所”。他们组织了一个40人的筹备委员会,成员包括吴寿珍、蔡子庸、林维芳等。但是由于大家对章程等事项的意见分歧,最终“华商公所”未能成立。

与此同时,满清朝廷也意识到振兴工商业的重要性,因而设立农工商部,任命载振为尚书,制定商会法,谋求工商业兴国。

1905年农工商部委任曾担任新加坡和槟城总领事的张振勋(字弼士,1840-1916)为考察南洋商务大臣,到南洋各地劝请商人组织商会,促进华侨团结。

清廷大臣捐了多少钱?
张振勋是一名实业家,曾协助槟城成立槟城中华总商会。他也劝请新加坡商人吴寿珍以槟城商人为榜样,在新加坡成立商会,为新加坡的华商谋福利。吴寿珍在林贵荣、曾兆南和王会仪的协助下,起草了一份成立商会的章程草案。

吴寿珍等邀请许多商人开会讨论章程草案,张振勋也在同济医院与主要的华商会面,鼓励他们组织商会。同时,张振勋也捐献3000元(当时是一笔巨款)作为创会基金。

在张振勋的大力支持下,中华商务总会(后来改名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于1906年4月6日(阴历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在哇央街(今日余东璇街)的旧同济医院举行成立典礼。后来为了方便,总商会以阳历3月15日作为“会庆日”。

中华总商会董事佩章(1908年)。

买“大夫第”当会所,花了多少钱?

1912年1月,总商会买下坐落在禧街47号的“大夫第”作为永久会所。图为摄于1950年代的总商会会所正门(左图)全貌和主楼(右图)的外观。

总商会是在社团法令下豁免注册,创立之初,租用旧同济医院的一个房间作为会所。

由于总商会得到许多商人的支持,筹募不少的创会基金,不久便租下禧街(Hill Street)47号的“大夫第”为会所。1912年(恰是满清朝廷被推翻,建立中华民国的元年),总商会以5万5000元从黄亚佛的儿子黄江勇的手里,购置“大夫第”为永久会所。

“大夫第”是古代中国高级官吏修建府邸的一种通称,常见于皇帝题赐的匾额。总商会买下的大夫第建于1878年,是潮籍巨富亚佛的住宅,是典型大宅院的建筑风格。当年它与陈成宝、佘有进的宅院,以及陈旭年的“资政第”合称为“四大厝”。在福建与潮州话中,“厝”的意思是房屋或家。

董事就职为何要三跪九叩?
中华商务总会筹备完毕向清廷呈报,获得农工商部寄来的官方印行,并由其转发给福建和广东两省备案,以及向新加坡殖民地政府要求豁免注册。此后,殖民地政府视总商会为华人的最高领导机构。

在满清年代,每届总商会的董事宣誓就职时要遵守一个流程,在一面大玻璃镜中写一“阙”(皇帝居所)字,恭置于礼堂之北的桌上,跟着身穿清朝袍带,戴顶带翎,向玻璃镜所在的北方行三跪九叩首大礼,向皇帝谢恩。直到1912年满清皇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才免除跪拜礼,改穿长衫马褂,接印时仅一鞠躬。再后来穿西装或唐装,无硬性规定。

福帮广帮,总商会分帮选举了多少年?
总商会自1906年至1992年是根据各籍贯会员人数的比例进行分帮选举,到了1993年才打破分帮选举的制度。

成立初期总商会由一名会长、一名副会长、10名常务董事(各组的主任)和40名董事共52人组成。章程规定会长和副会长必须由福帮和广帮轮流担任。广帮包括粤语方言群、潮州帮、客家帮、海南帮以及其他广东省人。由于广帮当中以潮州人会员最多,指定的广帮人选由潮州人担任。

吴寿珍是中华总商会第一届总理(会长),在任内协调帮 群纠纷、资助学校、募捐救灾、招商引资,曾向英殖民地政府提出废除中国旅客裸体检疫的不合理规定。

首任会长是吴寿珍。10名常务董事当中,四人是福帮,六人是广帮。40名董事中,16人是福帮,24人是广帮。秘书长职位则从董事当中选出,第一位是曾兆南,三年后由林贵荣继任。

总商会成立初期,董事会每年选举一次。1915年修改章程,董事会改为每两年选举一次。

当时的董事都是新加坡有名的商人和华社名人,包括陈若锦(陈金声的孙子)、陆佑(陆运涛的父亲)、林秉祥、黄亚福、陈永锡、蔡子庸、林文庆医生、林露(林谋盛的父亲)、林推迁、廖正兴、陈若愚、陈仙精和张善庆等。

1906年至1911年
总商会在晚清时期做了哪些事?

1. 1906年9月至10月间,福建与潮州两帮工人发生殴斗,总商会鼎力周旋,协助平息纠纷。
2. 从前鸦片是公开买卖,并有鸦片馆提供给烟客抽鸦片。1907年总商会建议10个戒烟办法,要求英国殖民地政府帮助染上烟瘾者戒烟。
3. 总商会既然被认同为华人的最高领导机构以及商家的领导机构,因此在商人发生贸易纠纷时,总商会便充当仲裁人协助解决纠纷。即使是非华人商家与华人商家发生纠纷,总商会依然会出面调解。
4. 在华人反日示威引发骚乱时,总商会努力缓和华人的激昂情绪,减少破坏事件,因此日本社会领袖还特向总商会致谢。
5. 以前华人移民抵达新加坡,必须先到棋樟山(新加坡的离岛),不论男女都要接受裸体检疫。1910年总商会向总督请命要求改善获准,维护了华人移民的尊严。企业家陆佑则出资改善棋樟山的设施。
6. 举凡贫病交迫、年老体弱的华人有意回返中国家乡,总商会都会拨款资助他们回乡。
7. 每次中国发生灾难,总商会都会筹款赈灾。1906年11月,江苏洪水泛滥,400多万人失去家园,饥寒交迫。总商会会员在协理林文庆的建议下,每人至少捐出10元(当年一名文员的月薪大约10元),同时也分帮筹款接济灾区。接着1908年发生漳州水灾,总商会也用同样方法筹款救济灾民。

此外,总商会也协助殖民地政府向华人解释政策,并且下情上达,向政府反映华人的意见和期望,成为政府与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下期预告:死亡威胁下成立的华侨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