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Yuan #147, Yuan Magazine, , , /非凡的蜡染画家——杜亚

非凡的蜡染画家——杜亚

文·赵宏

杜亚与他的母亲

杜亚与他的母亲

提到本区域内的蜡染艺术,一般人会很自然地想到印尼的日惹, 从事艺术史研究的则可能想到马来西亚的蔡天定, 不过,也许还应该记住有可能忽略的一个低调的名字——杜亚。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与传统的蜡染作品非常不同,与其他一些当代蜡染艺术家的作品也大相径庭,是最“不像蜡染的蜡染作品”。除了在上个世纪70年代起曾在世界各地连续多次成功举办个人展览和受邀讲学之外,他的作品也在1994年被国际顶尖拍卖行佳士得公司纳入拍卖会目录,同行艺术家们一时无出其右。

杜亚, 英文名Toya, 华文名林坤福(Lim Khoon Hock),194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的亚依淡(Ayer Itam)。他家境贫寒,12岁起在村里的橡胶种植园里做工,挣钱养家并攒学费读书,后毕业于钟灵中学。此后,为维持生计,他先后还在万浓和雪兰莪做过割胶工人。艰苦的劳作令杜亚立誓要跳出龙门,改变人生。

杜亚的内心对艺术一直有着一种神奇的向往,在学校的时候即显露出艺术上的天赋,但据他自己后来公开表示,他并不喜欢上美术课,不愿意听老师教来教去,而是喜欢自己琢磨。他先后自学过水彩、油画和中国水墨,最终选择了蜡染,在花了半年多的时间专门向马来西亚著名蜡染艺术家蔡天定学习之后,决定开始自己的创作。他曾说,他的人生从20岁开始。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染色术,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叫做Batik,在日本称为蜡缬染。根据出土文物和有据可查的历史纪录,印度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有从草本植物中提取靛蓝印染棉织品的记录,因此棉织品的印染术很可能是发源于印度,从出土的蜡染棉织物可以佐证印度曾拥有高度发达的蜡染文化。中国的蜡染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即大约2000年前后,多为苗人所作。隋唐时代的宫廷似乎对这种手工艺品尤其钟爱,日本就是在这个时期引进蜡染的。至于印尼,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最早记录蜡染实物出现的时间是1677年,未经证实的记录甚至更早,可能在12世纪与埃及的商品贸易中就已经有蜡染制品了。南美、西非、以及泰国北部,还有中部苏拉维西等地似乎也有零星的记载,这些或多或少与早期的印度文化以及明代郑和船队的中华文化影响有关,但仍需要历史学者考证才能下结论。荷兰殖民者将印尼的蜡染制品和技术介绍到欧洲,称蜡防印花工艺,英国和德国甚至有专门的工厂进行工业化生产。

但杜亚追求的不是这种一般意义上的蜡染作品,这些传统的蜡染作品通常只是被当作手工艺品,是用来装饰和实用的,杜亚是要把蜡染提升为纯艺术的境界,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当他有机会看到法国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如乔治·修拉(1859-1891)、保罗·希涅克(1863-1935)和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杜亚立下雄心,要用蜡染创作具有同样光影效果和明暗效果的作品,而不是通常所见的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

法的蜡染。他要去掉线条,看到“不像蜡染”的艺术效果,把和工匠划等号的手工技艺发展成真正意义的纯美术范畴的高尚艺术品。

蜡染的创作工具,在中国贵州地区,主要是用一种斧子形状的、中空的小型钢质刀具,将蜡熔化后滴在布上。印尼则使用一种锡制的小壶,有细长的尖嘴和长长的竹制手把。在越南,据说是用小巧的竹刀沾上熔化的蜡液。为了保证蜡液的自由流动,需要不时用炉火加热。当熔化的蜡滴在布上之后,就可以印染了。以前都是使用靛蓝,是用野生植物榨出的汁液经处理后形成的一种深蓝色,后来慢慢的也有人尝试红色、赭黄和黑色等颜色,但基本上都是单色的,也可以由浅至深,层层印染。有蜡的地方就是白色,没有蜡的地方就可以染色,用温水洗掉蜡之后,还可以再滴蜡,再染,从而形成多种颜色和图案的叠加。杜亚在材料和工具上都有创新,形成他自己的独特技艺和表现手法。据说他在蜡里加上了菜油,有时也使用毛笔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

蜡染作品《田间劳作的女人》(1998)

杜亚回到故乡,在远离城市和喧嚣的乡村,在他喜欢的林木葱郁的田园诗般的大自然中,安静地探索,尝试和创作。没有人知道这里住着一位心怀梦想的艺术家,他的门都不需要上锁,连小偷都不知道这里还有人居住。功夫不负有心人,27岁的时候,杜亚在曼谷举办了他的第一次个人展览,为期一周,引起轰动。

杜亚的作品很快引起了国际艺术界的关注。他一边创作,一边在世界各地巡回举办个人展览,也接受很多大学的邀请,发表学术演讲和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他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技巧,使他成为蜡染革命的第一人,也是最成功的一个人。西方学者曾撰文说,杜亚的蜡染作品是唯一的,在他之后,很难会有第二个人,他是不可复制的。

蜡染作品《海外野餐》(1968)

杜亚的作品大多采用以黄色为主基调, 层次繁杂,色彩变化随光线变化,一般人第一眼都可能会误认为是油画作品。他热爱自然,作品以表现热带的甘榜风情为主:劳作的乡村妇女、可爱的儿童、牛只、草棚,体现的是祥和安静的气息,唯美自然。由于蜡染特有的繁琐技术,杜亚的创作速度很慢,一年至多只有8-10幅作品问世,因此他的作品售价也远远高出一般的蜡染手工艺品。不少喜欢收藏的艺术赞助人,尤其是来

自西方的洋人,宁愿长时间等待。有些国家级的美术馆也以收藏杜亚作品为荣。

蜡染作品《收集干草》(1975)

2006年,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为杜亚举办了个人展览,在本地引起轰动。几年后,杜亚在马来西亚去世。就在他过世前一个月,杜亚在新加坡的朋友还给他汇钱, 资助他的生活和创作。

参考文献:

[1] Idyllic Canting,Toya’s Batik Art,Nanyang Academy of Fine Arts,ISBN 981-05-5744-2.

[2] International Batik Artist Toya Retrospective,The Art Gallery Penang.

Home/Yuan #147, Yuan Magazine, , , /非凡的蜡染画家——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