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Oneness #34, Oneness Magazine, /预防心灵感冒

预防心灵感冒

文│罗一峰   图│iStock  受访者提供  

一个人身体欠佳,就会发烧咳嗽;若情绪低落,则要注意是否患上“心灵感冒”。情绪是一种能量。正能量可以强化内心,排除人生路上的各种障碍;负能量,好比安置在心中的炸弹,随时会爆炸,不只伤了自己,还累及别人。人有情绪,也是正常。可就是因为这种认知,让人沉浸其中无所察觉,如果没有及时疏导,任由杂草丛生,日子一久,于己于人都不是好事。先从个人的角度说起。读书不顺、工作受挫都会让人产生消极的情绪,例如无力感、孤独、愤怒、羞耻感等,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惊恐症、妄想、急性焦虑,甚至自杀等。个人的消极情绪没有处理好,还会蔓延开来。一旦带进职场,可能影响到其他团队成员,最终演变成群体情绪,拉低工作效率;带进家庭,则将影响夫妻生活,甚至亲子关系,导致整个家庭处在不安的氛围中。所以说,情绪不好,可不是一个人的事。

随着疫情在全球扩散,国际关系紧张,国内经济萎缩,公众的负面情绪有增无减,对维护心灵健康的意识也相应提高。本期专题走访了不同领域的心理咨询师、教练咨询、辅导员与导师,她们分别从个人、两性关系到家庭等不同角度去阐述如何排除阴霾,守护心灵,预防心灵感冒。

个人心理保健

化负能量为力量

赵修晰(新公民,原籍福建,38岁)是一名领导力导师和个人成长教练,持有组织行为学博士学位,目前致力于促进个人潜力的开发,职业与领导力的发展。
赵修晰说,即便没有新冠病毒,生活也是充满着压力与情绪。“在英文里有两个词:pressure和 stress,中文都翻译成‘压力’,可二者其实是不同的。pressure是外在的力量,每个人都要面对;而当一个人面对压力不能舒缓,外在因素就渐渐地内化成stress,如果没有意识到或是意识到了却不处理,日积月累的负面情绪就会愈发严重,甚至演化成depression,严重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她说,懂得化解,就能和压力和平相处,甚至化压力为动力;反之,则会被压力击垮。

先“放下”,后“拿起”

赵修晰强调培养正商会是转化负面情绪的途径之一。

面对负面情绪时,人有两个选择,分别是“放下”(Distancing)与“拿起”(Reappraisal)。“放下”就是一旦负面情绪冒起时,我们要从主观意识抽离出来,让负面想法慢慢地流逝。“拿起”则是当冷静下来时,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原来的负面想法与问题。例如可能因为疫情,没法出国旅行而烦恼。那么不妨换一个角度想,“因为不能旅行,倒是省下不少钱呢!”赵修晰指出,负面想法一般人都会有,但如果不断反复去想(rumination),将问题无限放大,就会延伸出更多问题。“且不说抑郁症这么严重的情况,即便一般的情绪不佳对生理健康也是有影响的,虽然每个人的表征可能不一样,例如胃痛、皮肤长小红点、长疮、便秘、偏头疼等,都可能和心理因素有关。这些‘小毛病’常常被忽略或只是吃点药把症状压下去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健康的心理还会影响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继而影响到工作与家庭,周而复始,问题更多,情绪更糟。”
说到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对另一个人的影响,赵修晰分享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调查,“有研究犯罪问题的学者做的调查发现,许多罪犯都有不幸的童年;另有研究成功人士的学者调查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有不幸的童年。可见起决定性的因素不是外因,而是看个人如何面对这些逆境。”她说,目前业内很重视“正商”(positive intelligence)的概念,即一个人正面地积极去应对生活中各种难题的能力。“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小花,我们要足够的阳光、水分,让它健康成长,开出漂亮的花果,就像上述所说的成功企业家。”

建立自我,掌控生活

拥有积极心理学硕士学位的王雨娟(新公民,原籍山西,27岁)则主张通过自我发现的教练咨询(coaching)更胜于事后的心理咨询,即辅导(counseling)。
王雨娟曾是一名辅导员,目前自组公司,成为协助发展个人潜能的教练。“辅导员面对的是已经出现问题的人,而教练的对象一般是那些对现状不满意,不开心的人。他们没有任何情绪上或精神方面的严重问题,只是固定思维与现在生活有冲突。”“比如说,有人赚了很多钱,可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这可能是爸爸从小灌输给他的一个思维模式,告诉他成功的人就是要赚很多钱,‘赚钱’的概念从小植根于脑海中,可这不一定是他自己的想法,他可能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王雨娟会协助对方探索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的价值观,重新建立自信,提升生活和工作的能量感,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新移民常见的困扰

王雨娟主张主动出击,强化本身优势以减少负面情绪。

王雨娟的客户几乎全是新移民,年龄介于12岁至35岁,他们面对的困扰很多是文化差异导致的,“很多新移民不管是学生还是在职人士,因为英语表达能力欠佳而影响他们的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加上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本地人的想法、观念、背景都不一样,不能互相理解。另外,转业也是一个问题,特别是男生。有不少男生是跟着妻子申请过来的,过来后却面对转业问题,原来是家中经济支柱的他,突然发现自己赚钱不是最多的,心里会很纠结。”

陪读妈妈也是一个需要关注而又常被忽略的群体,“她们不是每一个都有富裕的背景,很多要面对生活、经济、孩子学业压力,先生没过来,她们都要独自面对。有些妈妈很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帮助孩子寻找教练咨询。同时,她们自己也会通过教练咨询受益,帮助她们更积极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不是有问题的人才去教练咨询,通过专业人士发掘自身优势,发展出更好的自己,防范于未然不让心中的郁结越结越紧。

两性关系的心理健康

从“我”到“我们”的关系磨合

婚姻是由“我”进入“我们”的人生阶段,心态上需要有新的设定。两性情感暨婚姻家庭教练王思阳(持长期准证,原籍黑龙江,34岁)说,“很多婚姻产生矛盾,是因为夫妻俩没有调适好心态。在‘我’的阶段,享有一定的自由度,但进入‘我们’的时候,则需要承担更多义务和责任,不可能跟从前完全一样。如果两人没有上述的共识,还保留婚前的心态,那只是两个个体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而不是共同生活。”

吵架是沟通,冷默是暴力

王思阳指出婚后男女要改变单身时的思维模式。

“吵架是免不了的,夫妻间意见不和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做好情绪管理和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沟通时,当事者应该专注谈论事件的本身,而不是小题大做去评判对方的习性。比如说,先生喜欢乱放东西,太太却是一个爱整洁的人,时间一久,太太可能会指责说:你为什么这么邋遢、这么懒,这就是对先生的属性下负面定义,先生肯定不高兴。更好的沟通方式是,太太可以提出自己的请求,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不要用指责或命令式的口吻。例如可以客观描述事实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你把自己的东西随便放在四处,我喜欢家里整洁就要经常收拾,会觉得很辛苦。’,那么先生可能自己就会意识到问题并主动提供解决方案。”

王思阳说,小吵怡情,吵架如果处理得好,可以加深两人的了解,其实比吵架更糟糕的是毫无回应的沉默。

“这是男方比较喜欢采用的方式,不辩不说,他们可能没想到这种沉默的态度会让女方更生气,因为她们会觉得不被尊重。如果当下男方无力沟通,可以这样回应,‘我现在不想谈这个问题,等你情绪好一点或等我心情好一点再谈吧。’相信结果会很不一样。因为这样的回应并不是回避问题,而是选择一个更好的方式更合适的时机去解决问题。”

购物观对婚姻影响大

王思阳指出,消费观也是婚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环。如果两人的消费观很不一致,各有各买,这虽然不是很深的矛盾,可是日常生活会经常发生,如果处理不及时,也是很消耗能量的。

“在婚前,自己赚钱自己花;结婚后要还房贷、车贷,支出突然变多,有了孩子后,还要考虑孩子将来的教育费。如果依然故‘我’,而不是‘我们’一起去理财,矛盾迟早产生。”

她认为夫妻之间应该好好了解对方的消费观,当然没有统一的所谓标准,花多少是好?怎样花才对?但可通过协商找到两人都接受的方案。

关系需要不断磨合

新加坡辅导协会认证会员许海艳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永久居民,原籍河北,37岁),她处理过不少年轻夫妇的辅导个案,她直认辅导和教育很重要。“婚后的两人,是一个独立且相连的个体,因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各自将原生家庭不好的模式带到婚姻生活,生活上的矛盾一定有,处理得不好是因为个人的不成熟,这可以通过辅导和教育去改善。”许海艳表示,辅导和教育可促进个人成长。在互相磨合的新生活模式中,夫妻需要的是更多的沟通,并愿意去了解对方的不同。“性格虽不能改,但相处的方式可以改。夫妻间的磨合不是要求一方压抑自己的情绪去满足另一方,而是在表达看法时不去指责对方。”世上没有量身定做的婚姻,只有不断磨合的感情。

不幸福婚姻影响孩子

许海艳强调夫妻感情需要不断地磨合。

“很多对夫妻碍于‘家丑不可外扬’,宁可‘秘而不宣’,可偏偏就从他们的孩子身上反映出来。”

许海艳曾辅导过一个15岁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通,课业除了英文之外,成绩都不错,这么优秀的孩子竟然想从学校教科楼跳下去。

“孩子说是因为英文成绩不好,怕妈妈骂,在我细问之下,她才透露第一次想杀了自己,是她在12岁时听到妈妈谈离婚。再追问下去,原来孩子的家庭气氛很紧张,爸妈关系不好,妈妈和奶奶关系也很糟,孩子多年来都是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缓和紧张的人际关系,家庭破裂让她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所以才想自杀。”

她表示,孩子其实是可以承受学校压力,她的行为反映的是家庭出现问题。“小孩不会说爸妈有什么问题,而是直接认为自己有问题,所以经营美好的婚姻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孩子的安全感与价值观都是来自这个家。”

现在还是有很多夫妻对于寻求婚姻辅导有羞耻感,许海艳认为,不直面问题,反而是最不健康的心态,因为这就不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成长中孩子的心理健康

避免亲子关系里的战争

从社会的角度,孩子若出现问题,父母要负上责任,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开发与质量控制总监孙娜(永久居民,37岁,原籍北京)认为,父母应该被培训,而不是被谴责。她说:“孩子不听话,那是因为用错方法。既然是错,修正过来就行了。”

权威父母与孩子的抗争

孙娜认为,孩子出现问题,受教育的应是父母。

持有斯坦福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的孙娜说:“亲子关系中最典型的一种做法就是使用‘威权’。短期内可能会使孩子听话,可长期将对孩子身心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轻则会争辩,重则会用极端的自残方法如割手腕、跳楼来对抗,因为他们知道父母最担心孩子的健康与生命。”

再不然,孩子们就选择逃避方式,例如搬到学校宿舍或干脆出国留学。那些年纪小的,没有能力抗争或逃避的,就只有屈服。但也只是一时,等他有能力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去摆脱父母的掌控,或挑战父母的权威。

孙娜指出,长期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孩子,他与同学、同事、亲密友伴也会用上权威方式,与别人的关系会很紧张。

放纵型父母对孩子的无力感

与“威权”相反的是放纵型父母,“有些父母尽他们最大的可能来满足孩子,已经到了溺爱的程度,但也有些父母,面对孩子的反抗产生无力感,因而弃权。让着孩子,表面上是舒缓了家庭的紧张气氛,但父母的焦虑仍在,问题并没有解决。不管是溺爱还是弃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都不好。”孙娜说,父母的负面情绪积压久了也会爆发,而在家被宠惯的孩子,因为没学到一些公平协作的价值观,一般上会比较自私。一旦面对外面世界,他会因为要求很多却难以满足,而变成很难跟同学、同事合作的人。父母最好的做法是尊重、信任孩子,明白孩子的需求但不放纵,同时也会对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

新移民家庭的矛盾

提起新移民家庭,孙娜觉得他们所面对的压力可能不太一样。“第一代的新移民家庭,比如留学生,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经验都会面对很大的冲击,在他们重新建立内心秩序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调适和应对机制,面对的变化与内在的应对机制有冲突的时候,爆发的战场通常是家庭。对于工作人士,他们需要努力维持专业与稳定度,当回到家里,感觉比较安全的时候,就会释放他们的压力和紧张。”孙娜也指出,在两代同堂的新移民家庭,父母与儿女之间可能因文化认同与自我认知而产生矛盾。“因为家庭与学校教授的价值观可能不太一样,当父母还在调整中,儿女可能已经融入学校生活了。矛盾被激化的程度决定于父母和孩子本身的调整与适应能力。”孙娜提醒,保持家庭和谐的两个关键词是“接纳”与“同理”,接受对方的不同,而不是非得把对方变成跟自己一样。

训练孩子抗挫能力要趁早

司言词重视教育

儿童通识营创始人司言词认为父母应该抱着“早发现、早预防、早更正”的态度去处理亲子关系。持有南洋理工大学发展心理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的司言词(永久居民,原籍中国吉林,43岁)结合了教育与心理学的内容,举办了各类有益孩童与家长身心发展的活动,包括学习营、讲座与课程。
“我们主要通过通识教育、体验式教育和探究式学习的营地活动,培育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广博的眼界、独立性格、自我管理技能、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她坦言,团队合作一向是孩子最大的挑战,团队关系是千变万化的,有意见不合、有不贡献力量的等等,尽早让孩子去体验群体社会,独自面对世界、面对风险、教会他和世界相处的能力,也就能训练他抗压抗挫的能力。

父母也需要成长

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沟通,协作与团队精神。

司言词也专为父母设计了一些课程,并与南大客座教授合作推出“给父母的发展心理学”短期课。

“我们曾因为在营地里发现孩子的很多情绪和行为问题,约见父母。从谈话中发现,家长不是不想好好管教孩子,而是不懂得正确方法。”

她说,当家长与孩子产生矛盾时,很多家长直接跳到表面的原因,但可能因为错误的判断原因而无法解决。“我们培训父母,让他们了解孩子成长的体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的个人特质、家庭、学校、朋友、社会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会影响他的成长,他的成长也包括心理、生理、情绪、学习、自我发展等多方面。比如说孩子不做作业,他不是一开始就完全不做作业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慢慢变成这个样子。训练父母从成长的广度与时间的长度来看孩子现在的问题,才能了解根本原因。”

孩子的坏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越小改变越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