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28日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

2020-04-21T13:45:19+08:00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化,加上国人的寿命因药物的进步而延长,因此国人对医疗保健信息的需求普遍增加, 而大量增加的新移民更需要对我国的医疗保健制度有所了解和认识。 4月28日下午,由宗乡总会主办、华侨银行协办、国家融合理事会赞助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以新加坡医疗和保健制度为主题,邀请了康威医疗集团总裁兼执行董事蓝秉汶医生,以及新加坡癌症中心的黄淑仪女士主讲。 新加坡的医疗体制 蓝医生首先介绍了我国的医疗政策,他表示,新加坡的全国医疗支出仅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4%,相较于其他欧美国家来得低,这是因为新加坡政府采取“责任分担”的原则,希望政府、雇主及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医疗费用,并按照个人收入来鉴定补贴的程度,以此教育人民适当求医。 医疗体制共分为社区医疗、医院治疗及护理治疗,社区医疗为私人诊所及政府的综合诊所(polyclinic);医院治疗则分为公立医院和私人医院,公立医院有政府补助因此收费较为低廉;护理治疗可分为中期和长期,比如老人院、家庭医疗护理服务机构,多数为志愿福利机构,少数是私营机构。 政府在2012年新推出的社保援助计划,为40岁以上及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士提供医疗津贴,蓝医生鼓励大家申请此计划的补助,为自己谋求福利。 保健制度 黄淑仪女士则讲解新加坡的三大保健制度-- 保健储蓄(Mediasave),健保双全 (Medishield) 和 保健基金 (MediFund)。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都能享受保健储蓄和健保双全的配套,唯保健基金仅开放给本地公民,这是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为国民提供负担得起得的医药费,并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帮助而设立的医疗津贴制度。保健储蓄是从工作人士的薪资中,每个月扣除6.5%-9%,自动储蓄至保健户口,来支付其医疗开支或家人的住院费用。它可以提供住院病人每天最高450元的医疗津贴,或最高300元的手术费用津贴。 健保双全是用来支付长期住院治疗费,但病人须先支付部分费用,健保双全将补贴80-90%的余额。保健基金则为那些即使获得政府津贴、保健储蓄、健保双全和乐龄健保后,还是负担不起医药费的国人提供了一个安全网。 发言人说,无法支付医药费的病人,可向公共医院、医疗机构和获保健基金认可的中长期护理机构的医疗社工求助。这些机构的保健基金委员会,将决定个别申请者可获得的援助金额。 近150位本地公民及新移民出席了讲座,并在问答时间积极的提问。有者询问永久公民和公民在医疗津贴上的区别,蓝医生表示,永久居民只享有公民一半的津贴,而持工作准证的外国人,则无法享受政府的津贴,但可依靠工作保险补贴。 当天出席的公众也获得华侨银行赞助的礼包,以及由康威医疗集团提供的3份医疗的幸运抽奖奖品。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2020-04-21T13:45:19+08:00

四大名楼 重启石叻坡记忆

2020-04-22T10:59:40+08:00

4位主讲人讲解4大名楼的历史故事。左起为吴庆辉、柯木林、李叶明(大会主席)、潘宣辉、陈继廉及陈丁辉(特邀翻译) 新加坡是个传奇的岛国。先辈们胼手胝足,几经风霜方能在这里扎根,安居乐业。追溯新加坡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先贤,我们都不难发现他们在发迹后都爱置产。这些建筑风格迥异,装潢别出心裁,突显出主人家的喜好及气质。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于4月7日联合举办《石叻坡记忆》活动系列之一:新加坡四大历史名楼座谈会,回首我国四座风雨名楼,聆听个中故事。活动有幸请到四位历史学者,柯木林、吴庆辉、潘宣辉及陈继廉,分别将南生花园、振裕园、晚晴园和金钟大厦的历史娓娓道来。 消失的南生花园与振裕园 首先登场的名楼为南生花园。根据主讲人柯木林的推测,南生花园原址就在在黄埔西路第34座组屋的位置上。南生花园是一座大花园,里面有假山、池塘、果园、珍禽、花草树木等。其主人是胡亚基,人称“黄埔先生”。胡亚基祖籍广州,是一名成功商人,为英国舰队提供食水与煤。他也是中国、日本和俄国驻新加坡领事,是历史上的“外交达人”。胡亚基飞黄腾达后,便在实龙岗路买了一座洋房,取名“南生花园”。 胡亚基故于1880年,其子胡亚业7年后也去世,南生花园易主。佘连城买下南生花园后将它改名为明丽园(Bendemeer House)。佘连城逝世后,南生花园自此便凋零、荒芜,最后还被夷为平地,后人再也无法一窥它的风采。 第二座已消失的历史建筑为振裕园。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吴庆辉表示,我国共有两座振裕园,一座是东陵振裕园(Magenta Cottage);另一座是加东振裕园(Mandalay Villa)。建于1882年的东陵振裕园是富商李清渊的故居。这栋洋房曾经是满清亲王和北洋水师的行邸,风光一时。加东安柏路的另一栋振裕园(Mandalay Villa)是其子李浚源的居所。李浚源是本地响当当的侨领,夫人陈德娘是活跃于本地上层社会的名流,热衷公益慈善,曾在此渡过其传奇性的一生。 现存的晚晴园和金钟大厦  马里士他的晚晴园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名建筑。晚晴园馆长潘宣辉在座谈会上除了为来宾讲解洋房的历史,也和大家分享了研究心得。晚晴园原名 “明珍庐” (Bin Chan House),第一任主人为广东商人梅泉宝。梅泉宝是爱马人士,明珍庐侧边还设有马房。1902年,明珍庐转卖给柔佛义兴成员之一林亚相。林亚相待在明珍庐的时间不长,接着房子就辗转落到张永福手中。 晚晴园因孙中山曾于20世纪初几次入住,并在此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进行其革命活动,从此与近代中国革命和民国创立有所连结。2011年10月,晚晴园内部整修并重新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地同步庆祝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最后一栋历史名楼是现为丹麦教堂的金钟大厦,主讲人为陈继廉。金钟大厦由陈笃生的后裔陈武烈所建,1910年竣工。这栋建筑充满了新古典主义风格,还夹带了浓郁的土生华人气息,中西合璧,尽显气派。 这栋洋房曾接待不少显要人物,其中一位便是孙中山。1911年孙中山乘船抵达新加坡,谣传有人要行刺他,于是同盟会的支持者便安排他下榻于地处隐秘位置的金钟大厦。另外一位名人则是泰国王子卡拉邦思。陈家与泰国皇室来往密切,当年王子在新加坡染病,最后病逝于此。 座谈会得到公众的热烈支持与响应,当天吸引了将近200人出席。与会者对本次活动评价颇高,甚至还有观众要求加场演讲。宗乡总会将于今年9月再次与国家图书馆携手举办《石叻坡记忆》系列活动之二,届时将展出珍贵的侨批文物及史料。

四大名楼 重启石叻坡记忆2020-04-22T10:59:40+08:00

2012年03月31日

会馆走透透2 潮州八邑会馆之旅

2020-05-01T17:00:08+08:00

为了促进新移民对本地会馆的认识,加强新移民团体与本地会馆的交流,继2011年10月首次参观南安会馆及凤山寺之后,宗乡总会社会事务组举办第二次的“会馆走透透”活动,于2012年3月31日组织了约30位来自不同团体及地区的新移民,参观位于登路(Tank Road)的潮州八邑会馆。   潮州八邑会馆是本地历史悠久的会馆之一,成立于1929年。它是联系和团结新加坡潮州同乡及潮州乡团的最高机构。当天,潮州八邑会馆会长吴南祥亲自带领新移民参观义安文物馆,介绍义安公司和潮州八邑会馆千丝万缕的关系和渊源。参观者方知道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联手在扶助乡亲和推动本地社会发展方面一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伙在之后观看了潮州八邑会馆2009年制作的十年回顾片段,介绍了会馆10年来举办的各大活动、庆典、里程碑等大事记。此外,当天也播放“国际潮商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经过和远大计划的影像,吴南祥表示,此组织计划在2013年举办成立大典,届时将掀开潮商经贸的崭新一页。 吴南祥会长为新移民介绍义安公司与潮州八邑会馆的历史渊源 欢迎新移民参加会馆活动    在问答环节时段,来自山西的邱波询问有什么活动或课程能够让新移民参与?吴南祥表示,会馆不时有经济座谈会以及潮语课程等,青年团也会举办一些活动,有兴趣者可留意网站或报章。 来自福建省莆田市的林益民认为,“凝聚乡情亲情,实现共赢发展”正是宗乡团体的核心所在。他对于参加会馆的活动有兴趣,并询问像他这样来自其他籍贯或地区的新移民是否能参加潮州八邑会馆的活动?吴南祥表示,基本会员仍须为潮籍人士,但潮州八邑会馆的活动则不设限地区,欢迎新移民参加。 当天的新移民队伍中,王颖刚好是来自潮州汕头澄海。去年8月份才到新加坡的她,第一次在异国他乡吃到了如此地道的潮州小吃。她兴奋的说,“找到属于自己的会馆,是我此次活动最大收获。” 除了浏览潮州八邑会馆的文物馆,了解潮州八邑会馆的起源,会馆也特别安排了富有潮州特色的灯谜游戏,新移民积极的参与竞猜,猜中者还有小礼物赢取,让气氛更加活跃愉快。同时,各种美味的潮州小吃也让新移民赞不绝口,更为此行增添了美好的印象。

会馆走透透2 潮州八邑会馆之旅2020-05-01T17:00:08+08:00

2012年02月25日

“跨国婚恋”讲座

2020-05-01T17:01:27+08:00

(左起)张润芝和周琼媛为150位出席者分享了跨国婚恋的案例 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教育背景的恋人在审美价值取向上会有多大的差异?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传统遇上了会产生怎样的冲突?跨国婚姻的家庭内部如何调整双方的文化视角,互相借鉴学习?怎样迁就彼此的生活习惯?如何确立对子女的国家认同和教育的方向?如何让不同的文化在下一代身上自然地融合?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宗乡总会社会事务组于2月25日(六)下午2时半,在总会礼堂举办“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之二,以“跨国婚恋”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媒学院的周琼媛助理研究员,以及企业家张润芝女士,从实例分析研究和个人亲身经验的角度,为大家分析跨国婚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整的建议。 周琼媛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其硕士论文课题聚焦中新跨国婚姻。当天的讲座中,她从中国新娘的角度,分析跨国婚姻发生的过程,以及跨国婚姻对婚姻移民、新加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她也举了许多受访者的案例,提出中新婚姻遇到的状况和问题,如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并提供一些受访者融入本地家庭的相处之道。 出生在上海的张润芝,分享了她嫁到新加坡后面对的婆媳问题,从矛盾冲突到多年后的关系改善、和睦相处的过程。她也通过周围一些中国新娘的真人真事,让大家了解她们不同的一面。她澄清大众对于中国新娘贪求钱财的刻板印象,并表示许多她认识的中国新娘还协助夫家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且婚姻美满。 近150名本地公民及新移民出席了讲座,并在问答时间积极提问和发言,有身处跨国恋情者询问相处之道,也有者分享本身嫁到新加坡的美满经历。

“跨国婚恋”讲座2020-05-01T17:01:27+08:00

2012年度杰出会馆奖

2020-05-01T17:02:02+08:00

宗乡总会于2011年宣布设立“年度杰出会馆奖”,鼓励宗乡团体举办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在弘扬华族文化及促进社会、国家和谐方面做出积极贡献。2011年度杰出会馆奖除颁发了5个杰出奖奖项之外,也增设4个优秀奖,以鼓励会馆的热衷参与及在活动推动上的积极努力。 2012年的赛事获得30间会馆团体的参与,角逐2012年度杰出会馆奖的荣衔。评委团仍然依据上一届的评选规则作出多番讨论及筛选,最终选出了五个“杰出会馆奖”和五个“优秀会馆奖”。宗乡总会已于2月15日所举办的“宗乡之夜”,由教育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次长沈颖女士颁发奖座给10间得奖会馆。 荣获杰出会馆奖的会馆包括:九龙会、苏氏公会、新加坡六桂堂、新加坡晋江会馆以及新加坡福建会馆。而5间获得优秀奖的会馆分别为雷州会馆、新加坡广东会馆、新加坡龙溪会馆、新加坡惠安公会以及茶阳(大埔)会馆。

2012年度杰出会馆奖2020-05-01T17:02:02+08:00

2012年01月25日

2012年新春团拜

2020-05-01T17:02:32+08:00

宗乡总会与通商中国于2012年1月25日连续第二年携手举办新春团拜。出席团拜的贵宾除了李显龙总理,还包括林瑞生部长、颜金勇部长、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魏苇、黄根成前副总理、陈振声代部长、李奕贤政务部长以及多位国会议员。超过500位嘉宾、会馆领导、通商中国会员以及各界人士齐聚总会礼堂,喜迎祥龙降临。 宗乡总会会长蔡天宝在团拜上宣布,为了更加紧密地凝聚华社各个群体,宗乡总会正在探讨设立一个华社文化中心,作为华族社群交流、活动,以及吸引和促进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的平台。 “这个中心将推广华族文化和艺术、传统习俗以及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特色;并呈献优质演出、提供实用的展览和活动空间,在普及和推广本地华族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不同族群的互动,为新加坡创造一个更加优雅包容的和谐社会。” 蔡天宝希望这个任重道远构想能够得到政府和各界的鼎力支持,以便付诸实践,为社会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 四大功能  兼容英语为主的华人社群   蔡天宝在接受报章访问时透露,中心预计将耗资好几千万元兴建,他希望经费方面能得到政府大力支持,还希望社青体部和新闻通讯及艺术部能参与中心的设立。他表示构思可在两三年内成熟,到时将有个发展蓝图,希望中心能在四五年后建好。 华社文化中心将具有四大功能,它既是文化中心、也是活动中心、交往中心和融合中心。蔡天宝表示,中心将以活动和项目为基础,其规模会比目前的宗乡总会来得大,完成时将设有剧场,可供戏剧、曲艺、武术和娱乐表演,也会有展览和活动空间,可办各种交流会、讲座、演讲会、辩论赛、节庆活动等。 华社文化中心的活动除了凝聚华社,包括以英语为主的华人社群,促进新移民的融入外,也应能兼顾跨种族文化的融和,增进多元种族的和谐共处。 在构思华社文化中心的过程中,总会欢迎公众提供意见。 李总理:政府将给予配合与帮助 主宾李显龙总理表示,政府欢迎总会提出华社文化中心的构想。政府向来鼓励和支持各个族群保留和发扬各自的文化和传统,对于这个华社文化中心,政府乐见其成,并且将给予配合和帮助。 总理也赞扬了总会在协助新移民融入举办的活动,如“中元习俗之旅”和“会馆走透透”,让新移民了解本地的民俗。政府欢迎宗乡团体展开这些计划,并且将继续给予一切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李总理指出,宗乡会馆仍可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包括帮助新移民融入社会,以及继续在会馆开办的学校协助推动品德教育等。 当天现场也由李显龙总理颁发了“年度杰出会馆奖”予5间得奖会馆。它们是南洋客属总会,符氏社(祖祠),厦门公会,福州会馆以及福建会馆。

2012年新春团拜2020-05-01T17:02:32+08:00

春到河畔2012

2020-05-01T17:02:38+08:00

由宗乡总会、新加坡报业控股、新加坡旅游局、中华总商会及人民协会五大机构联合主办的“春到河畔”,从2012年1月21日至1月29日,在滨海湾浮动舞台隆重举行,9天的活动吸引了近100万名公众到访。 此次的主题为“合家共欢、乐学民俗、传承文化”,主办方希望国人在欢庆新春佳节时,也能认识和了解华人传统民俗文化,使华族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并发扬光大。 今年的春到河畔首次迎来“武财神赵公明”坐镇,希望能护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工委会也首次与广西合作,将新一代的“刘三姐”请到狮城,让本地民众重温“刘三姐”动听的山歌。此外,来自广西的表演艺术家们呈献多支民族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歌舞。活动现场也搭建了广西传统民居——吊脚楼模型,让访客参观精美的壮锦纺织、蜡染工艺、绣球制作等独具特色的广西传统手工艺;其他的还包括四川成都的特色传统工艺如糖画、泥人、皮影戏、剪纸、米上刻字等。 为迎接龙年的到来,此次灯展以祥龙造型为主,并由四川成都灯饰工匠打造,现场有60多件造型各异的璀璨灯饰闪亮河畔。今年“春到河畔”也带来了历年来规模最大的美食街,40多个摊位售卖70多种本地美食及最地道的广西风味,如著名的桂林米粉、竹筒饭、玉林肉蛋等,让老饕尽兴享用。 主办方也首次与教育部合作,将“春到河畔”的相关活动融入母语双周,邀请学生到“春到河畔”表演、参观,组织学生导览,并在网站举办与活动有关的问答比赛,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华人春节习俗,激发他们学习母语的兴趣。现场也设立新加坡华文教育历史展,以丰富的历史资料重现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历史。 滨海湾浮动舞台则每晚呈献不同主题的精彩节目,1月21日由李显龙总理主持亮灯仪式,22日除夕之夜,陈庆炎总统也到场与众人一同迎接龙年的到来,多位部长、政务次长等皆分别出席了每日的活动,欣赏来自广西歌舞团、台湾艺人、本地团体、艺人以及学府青年等带来的精彩表演。 工委会主席连荣华表示,春到河畔的成功离不开义工的努力和付出,工委会花了八个月时间筹备,动员了280名义工。

春到河畔20122020-05-01T17:02:38+08:00

“年度杰出会馆奖”得奖名单出炉

2020-05-01T17:03:39+08:00

获得优秀会馆奖的4间会馆 - 龙溪会馆,天府会,广西暨高州会馆,同安会馆 宗乡总会于去年9月宣布设立“年度杰出会馆奖”,鼓励宗乡团体举办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在弘扬华族文化及促进社会、国家和谐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经过1个多月的评选,得奖名单已经出炉,宗乡总会在1月14日举办记者会暨颁奖礼,隆重宣布获奖会馆名单,并颁发奖状予所有的参与会馆。而5个杰出会馆奖项则将在“宗乡总会-通商中国新春团拜”上,由李显龙总理颁发。 蔡天宝会长表示,首次推出的“杰出会馆奖”获得了众多会馆的热烈回响,共有38间报名参与,其中25家是乡团组织,13家是宗亲组织。蔡天宝希望明年有更多会员团体参选。 增设优秀会馆奖 除了原有的5个奖项之外,总会也增设4个优秀奖,以鼓励会馆的热衷参与及在活动推动上的积极努力。评审团主席郭振羽教授指出,由于收到的报名会馆众多,而 且也相当优秀,因此,为了避免遗珠之憾,评审团经过讨论,并获得宗乡总会的同意,于是决定增设四个“优秀会馆奖”以资鼓励。 郭振羽表示,评审团经过三轮认真讨论,分析并求证资料,以7大标准如衡量各项活动的意义、创新度、影响度、团体的规模、人力、财力以及项目的可持续性之后,才得出杰出奖及优秀奖的会馆名单。 荣获杰出会馆奖的会馆包括:南洋客属总会、新加坡厦门公会、新加坡福建会馆、新加坡福州会馆、符氏社。而4间获得优秀奖的会馆分别为广西暨高州会馆、天府会、龙溪会馆以及同安会馆。 获得杰出会馆奖的5间会馆 - 福州会馆,福建会馆,厦门公会,符氏社,南洋客属总会;其奖座将在新春团拜上由总理颁发

“年度杰出会馆奖”得奖名单出炉2020-05-01T17:03:39+08:00

2011年12月11日

第二届宗乡杯全国围棋锦标赛

2020-05-01T17:09:27+08:00

由宗乡总会主办,18间会馆联办,围棋协会协办的“第二届宗乡杯全国围棋锦标赛”于2011年12月11日正式落幕。当晚,三巴旺集选区国会议员李玉云莅临宗乡总会礼堂,颁发奖杯给获奖的棋手。 李玉云律师在颁奖礼上指出,围棋是华族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一部分,需要深厚的造诣和心思以掌握全局,而间接培养棋手在面对生活难题时能更冷静应对,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她也对宗乡总会多年来积极推动和推广华族文化方面的活动表示赞赏和鼓励。 这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继多年后,再次与新加坡围棋协会合作,举办围棋锦标赛。12月10日开幕当天,宗乡总会会员事务组主任蔡成宗表示,为了更好的传承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推广有益身心的智力活动,总会计划在往后每一年轮流举办围棋及象棋比赛,让更多学子感受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此次比赛分为大学/公开组、中学组、小学一组、小学二组,近200位学生参与角逐10名个人奖项。比赛也特设学校团体奖,此奖项的分数取自参赛学校的前3名棋手,所有组别的前4名学校各获得奖杯1座,得奖棋手获颁奖牌。 比赛也有来自日本及德国的棋手--今井百合女士 (Imai Yurika) 和德国的彼得 (Peter Marx) 加入战局,显示了围棋文化在华族中广为流传,也深深吸引了外国人士。 当天,张晋嘉以7岁之龄夺得了小学二组(小一至小三)的冠军,而公开组则由毕业生谢傥赢走。为了让参赛同学都不至于空手而归,颁奖礼上也特别设立幸运抽奖,抽中的同学皆获得精美棋盘。

第二届宗乡杯全国围棋锦标赛2020-05-01T17:09:27+08:00

宗乡会馆青年达人秀 比拼青年才艺 展现会馆活力

2020-04-26T22:13:35+08:00

晋江会馆代表-Shaca人声乐队夺得“宗乡会馆青年达人秀”冠军 宗乡总会青年事务组于2011年12月4日在乌节路青年公园举办“宗乡会馆青年达人秀”,让各会馆的青年比拼才艺,发挥创意,展现会馆的活力。 这是宗乡总会首次举办“达人秀”的活动,活动获得10多间宗乡会馆、全国青年理事会及通商中国的支持。活动也得到多间新移民组织的参与,如天府会、山西会馆、新加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等。 当天下午3时,主宾社青体部代部长陈振声少将及连荣华议员抵达,在蔡天宝会长及各理事的陪同下参观了12间会馆的展览摊位,以会馆活动及文艺特色来介绍会馆,另外,现场也设立了图片走廊,以说故事的方式展出早期南来移民的历史,颇富趣味和教育性。 达人秀节目精彩连连 比赛在嘉宾入座后随即展开。首先由摇滚乐团以歌曲《王妃》开场,气势磅礴的音乐炒热了现场的气氛。 来自多间会馆及新移民组织的16支参赛队伍随后开始了多元化的精彩表演,有华族文化的民族舞蹈、琵琶独奏、武术表演,同时也汇聚了不同文化的新颖演出,包括肚皮舞、人声乐队(Acappella)、萨士风演奏、流行歌曲等,节目精彩连连,让人惊叹会馆青年人的多才多艺和青春活力。 达人秀的参赛者皆为45岁以下的青年人,而其中最年轻的参赛者是来自厦门公会年仅11岁的许慧姿,她演唱蔡依林的歌曲《爱无赦》,在舞台上展现出青少年的自信和魅力,获得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办单位邀请了前美姐兼礼仪学院私人有限公司创办人张思丽,新传媒华文综艺节目制作部副总裁李仪文,以及宗乡总会理事李秉萱担任活动的评审团。经过评审团一番的评选后,最终由晋江会馆6人组成的人声乐队Shaca拔得头筹,获得冠军!亚军及季军则是来自九龙会的廖永谊及山西会馆的李永楠和徐伟中夺得,他们分别呈献南拳武术的现代爵士舞。优胜者将在2012年的《春到河畔》舞台上表演。 此外,为配合Facebook宣传,此次比赛也增设“最高人气奖”,让各参赛队伍的支持者及公众上网参与投选出心目中最喜爱的表演者。经过2个星期的投选,武吉班让福建公会的郭迈霞得到400多票的支持,拿下此奖。 与时并进 展现宗乡青年风采 青年事务组主任白毅柏表示,年轻人是宗乡团体未来发展的希望,总会此次将活动的地点定在年轻人比较集中的乌节路,就是要向外界展示宗乡会馆的活力及宗乡青年风采,也让更多的本地及新移民年轻人了解和认识宗乡组织,吸引他们参与会馆的活动。 陈振声代部长致辞时赞扬活动深具意义。他表示,很高兴总会一直与时并进,把新颖的概念加入活动中,并协助融入新移民。

宗乡会馆青年达人秀 比拼青年才艺 展现会馆活力2020-04-26T22:13:35+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