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2日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之 “用生命影响生命”

2020-04-20T01:07:11+08:00

“没有人天生就一直充满勇气,是在一张张的照片中,一次次的采访中,一个个的故事中,给我力量与勇气。”新生代摄影师张弦于11月2日出席宗乡总会主办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之“用生命影响生命”时,如此阐述她的创作理念。这场讲座吸引了约80人出席。 毕业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电脑系博士的张弦,在2012年成立了ASquare摄影工作室,3年后成立了爱与梦想工作室,至今出版了《爱与梦想·新加坡》、《42.195 & Beyond》、《1045追梦的距离》摄影集,也举办了多项相关摄影展,作品广受好评。 新移民摄影师张弦带着她这些年的摄影集,出席“用生命影响生命”讲座 不少听众在交流环节上积极询问主讲者的创作理念 张弦在讲座中表示,她打造的“爱与梦想工作室”创作团队,一直以“唯爱与梦想不可辜负”为座右铭,希望以爱为信念,传递为梦想打拼的力量。在她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她擅长利用摄影镜头讲述每个鲜活生命的故事。 张弦在2015年参与三江会馆发行的《爱与梦想·新加坡》摄影集时,记录了50位新加坡人追梦的故事,作为当时庆祝新加坡建国50周年的献礼,其中包括前“飞虎队”飞行人员何永道先生、已故本地华社领袖水铭漳先生、新加坡第一代木雕师傅葛敦义先生,还有其他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普通民众,他们为追求梦想的生活面貌。 张弦也透露,2018年她参加了世界马拉松挑战赛的极限之旅,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拍摄。除了拍摄大自然美景,更多的是记录马拉松跑者奔跑在世界各地的历程,以及从他们内心散发出来“永不放弃”的信念与力量,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这股与生俱来的生命力。这股动力也让她和创作团队参加了之后的“台湾环岛超级马拉松”以及“第十四届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等,开创了记录极限运动与梦想的摄影之路。 讲座结束时,张弦(右一)从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主任周兆呈(中)手中接获纪念奖状后,也回赠一套摄影集予主办单位,左一为委员兼讲座主持人运佳博士 活动照片:   FB.com/pg/SG.SFCCA/photos/?tab=album&album_id=2765096116843075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之 “用生命影响生命”2020-04-20T01:07:11+08:00

2019年10月12日

无名英雄系列之”新加坡建设者”文化之旅 – 红头巾

2020-04-20T01:27:13+08:00

宗乡总会“新加坡建设者”文化之旅带领百人探索红头巾建设的文化地标 配合我国开埠两百周年,宗乡总会举办的“新加坡文化之旅”今年特以“新加坡建设者”为题,带领公众走访本地19至20世纪的标志性建筑与文化地标,了解建筑背后的建设者故事,借此向这些无私奉献的先贤致敬,鼓励年轻国人学习先辈的精神。 继首场活动介绍印度劳工的贡献后,第二场“新加坡建设者”文化之旅已于10月12日举行,率领110名公众走访新加坡河和牛车水一带,参观红头巾建造的建筑。 红头巾俗称“三水婆”,主要是中国广东三水县籍妇女。上世纪初,她们漂洋过海来到南洋谋生,大多进入建筑行业,用扁担跳着畚箕搬运沙石、水泥和砖块,为新加坡的早期建筑贡献良多。她们在工作时身穿蓝衣黑裤,脚穿以旧轮胎制成的胶屐,头戴用红布折成的方帽,“红头巾”因此而得名。 导览员以中英双语作导览,介绍了由红头巾建造的建筑,包括国家美术馆(前高等法院)、中国银行大厦、前亚洲保险大厦,以及附近的景点如:艺术之家(前国会大厦)、亚洲文明博物馆等,以及红头巾聚居的南京街、珍珠街、宝塔街等。 前身为高等法院的国家美术馆外由红头巾建造,参与者在参观的过程中听导览员讲解这栋建筑的历史 中国银行大厦历史悠久,50年代建立时以17层楼之姿成为当时著名的高楼和地标性建筑,门前的两座石狮子更成为了这栋大厦的标志 如今中国银行大厦里设有历史长廊,让民众更了解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这80年来的历史足迹 同样由红头巾一砖一瓦建造的前亚洲保险大厦,是战后的建筑遗产,如今门前的柱子上依然保留了大厦开幕时的纪念石碑 文化之旅也路径位于新加坡河上历史悠久的加文纳桥 已有百年历史的海唇福德祠,在以前是一座靠海的大伯公庙,如今已成为一间博物馆,里面摆设了一座模型重现早年景象 活动结束前,导览员以一身红头巾的穿着,为出席者阐述早期红头巾的工作情况,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照片: FB.com/pg/SG.SFCCA/photos/?tab=album&album_id=2707356862617001

无名英雄系列之”新加坡建设者”文化之旅 – 红头巾2020-04-20T01:27:13+08:00

2019年09月15日

“数码后期修图”摄影工作坊

2020-04-20T01:38:31+08:00

约200人参与"数码后期修图"摄影工作坊,为第二届“心系新加坡”摄影比赛做准备  宗乡总会于9月15日在新加坡南安会馆举办了“数码后期修图”摄影工作坊,邀请了新加坡彩色摄影协会副会长张荣刚担任主讲嘉宾,分享数码修图的诀窍。这场配合第二届“心系新加坡”摄影比赛而办的工作坊,吸引了约200名摄影爱好者出席。 主办单位也邀请了身穿汉服的模特,并准备太极武术场景,让参与者进行现场拍摄。在拍摄过程中,参与者也获得了专业摄影老师的指导,学习各种拍摄技巧,将场景拍出不同的效果。 身穿各式汉服的模特配搭凤山寺古朴的场景,成为参与者学习拍摄的教材 除了外景拍摄环节,由张荣刚主讲的摄影讲座也让出席者获益不浅。张荣刚早期擅长于彩色相片放大製作及暗房特技 (darkroom colour processing),更善于案头摄影 (still photography) 及室内灯光人像创作 (model studio shooting),近年来特别钟爱数码创意摄影 (digital imaging)。他在讲座中推荐了一些简易又好用的数码修图软件,并分享了多年来的摄影和修图心得。 摄影及修图经验丰富的张荣刚在工作坊中分享数码修图的诀窍 "数码后期修图" 摄影工作坊获得约200人参与 由宗乡总会及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联合主办,三江会馆、新加坡厦门公会和新加坡南安会馆协办的第二届“心系新加坡”摄影比赛现已开放报名,截止呈交作品日期为2020年1月31日。比赛设有三组类别,分别为“心系中华文化”、“心系多元文化”及“心系特选系列”。这项比赛鼓励公众透过摄影镜头,记录华族文化以及捕捉新加坡的多元社会风貌,并获得了国民融合理事会及新加坡彩色摄影协会的支持。

“数码后期修图”摄影工作坊2020-04-20T01:38:31+08:00

2019年08月24日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之 “我的新加坡情缘”

2020-04-20T01:47:41+08:00

与新加坡结下的不解情缘!狮城日本媳妇佐藤澪分享新移民生活 由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主办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之"我的新加坡情缘" 已于8月24日举行,这次讲座邀请了来自日本的新加坡媳妇佐藤澪女士分享她扎根狮城的故事,并吸引了100多人出席。 "我的新加坡情缘" 讲座吸引了100多人出席 曾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佐藤澪,对于定居在新加坡有不一样的见解 佐藤澪出生于日本东京,曾留学于韩国与中国,并且获得了日本早稻田大学学士学位和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这些独特的经历使她精通中、英、日、韩四种语言。 她在北京大学修读国际关系时认识了新加坡籍的丈夫。毕业后,两人曾考虑过在日本或中国落地生根,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佐藤澪选择了跟随丈夫回到新加坡生活。 佐藤澪表示,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社会,人们能够包容与尊重多种文化,因此要融入本地并不困难。目前,她在本地一家日本通信社担任记者和翻译员,她也经常出席教会的活动,同时也是足球队里的活跃成员,这些社交经历使她在新加坡的生活多姿多彩。佐藤澪的兴趣是唱歌,曾参与第二季“中国新歌声”新加坡海选,并且成功晋级12强。 曾在日本、韩国和中国生活的佐藤澪表示,来到新加坡后最不习惯的,是常年闷热的天气,且她也认为政府的制度经常更新,让她觉得有些跟不上步伐。虽然如此,佐藤澪依然觉得新加坡是非常适合居住的城市,尤其这里的交通十分方便,而且教育制度也很好,其培养逻辑思考的教育方式是值得许多国家学习的地方。 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主任周兆呈(左)颁发感谢奖状予佐藤澪(右)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之 “我的新加坡情缘”2020-04-20T01:47:41+08:00

2019年06月01日

2019年端午节嘉年华

2020-10-29T23:10:37+08:00

2019年端午节嘉年华:赋予传统节日新意义,打造本土特色社区活动 端午将至,粽子飘香。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及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联合举办的“2019年端午节嘉年华”,于6月1日在大巴窑图书馆前广场热闹登场。人力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女士受邀担任活动主宾,与民众提早庆祝端午节。 为弘扬爱国精神及华族优良传统价值观,主办单位已连续九年在邻里举办端午节嘉年华。这个节庆活动融入了独特的本土特色,透过大家熟悉的传统美食、文化表演、趣味游戏等,年年吸引不同族群人士一同欢庆华族传统佳节。宗乡总会会长陈奕福先生在致辞时表示,在现代社会若传统节日要得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有所创新,与时俱进。因此,主办单位自2011年开始将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带入社区,以崭新的嘉年华形式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节庆活动,希望借此凝聚社区,增进族群间的相互了解。 陈会长也表示,宗乡总会将本着再续传统的精神,以“温故·传承·创新”为明年35周年庆的主题,举办一系列的活动项目,以创新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 陈奕福会长宣布,宗乡总会将在明年推出以“温故·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华族传统节日吸引各族群人士参与  今年的嘉年华增添了不少新的项目,并成功吸引了各族群人士的参与。配合新加坡开埠200周年,主办单位特别召集近100位来自不同族群的表演者,并邀请现场观众加入演出阵容,凑成一个200人的打击乐队,共同呈献气势磅礴、振奋人心的“鼓舞狮城”鼓乐节目,充分体现了新加坡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携手共创包容社会的信念。 由不同民族的表演者以及现场观众组成的乐队呈献声势浩大的“鼓舞狮城”,成为全场瞩目的表演 现场也设置了精华版的“落地生根,开拓新家园”展览,展示开埠先贤南下落地生根的旅程,让公众对我国历史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杨莉明部长(左二)在华族文化中心主席兼宗乡总会名誉会长蔡天宝(左一)以及宗乡总会会长陈奕福(右一)的陪同下参观精华版“落地生根,开拓新家园”展览,右二为导览员林美美 嘉年华的招牌项目--旱龙舟竞技比赛也获得各民族的踊跃参与,约20支来自宗乡团体和民间组织的参赛队伍一同角逐冠军荣衔,紧张刺激的赛事让现场热火朝天、欢呼声不断!比赛最终由狮城乐善义工团夺得冠军,亚军由永春会馆获得,以及李氏总会赢得季军。 参赛者们卯足全力冲向终点 狮城乐善义工团勇夺旱龙舟竞技比赛冠军,队员从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管理委员会主席李树彬(前排左一)手中接过奖杯 永春会馆荣获亚军后,队员一同分享喜悦 旱龙舟竞技比赛季军由李氏总会获得 多年来,这项深受喜爱的项目广获好评,也吸引不少孩童跃跃欲试,主办单位便以此为基础,增设了“儿童趣味旱龙舟比赛”,让孩子们坐上充气龙舟进行比赛,鼓励他们透过玩乐学习团结合作的精神,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杨莉明部长为“儿童趣味旱龙舟比赛”鸣笛开赛 主办单位也将科技元素融入嘉年华中,研发端午手机游戏、推行趣味实时图片分享等,为传统节日增添趣味及互动性,借此吸引年轻人来认识传统文化。其他精彩的节目如传统美食展销、全国中小学美术现场比赛等,同样获得了公众的热烈响应,现场人潮不断,热闹非凡。

2019年端午节嘉年华2020-10-29T23:10:37+08:00

2019年03月17日

“抓住一瞬间, 成就好作品”摄影工作坊

2020-04-20T13:12:11+08:00

为第二届“心系新加坡”摄影比赛做准备,150人参与“抓住一瞬间,成就好作品”摄影工作坊 宗乡总会于上周日(3月17日)举办了“抓住一瞬间,成就好作品”摄影工作坊,吸引了150名摄影爱好者相互交流,并邀请了第二届“心系新加坡”摄影比赛顾问——新加坡彩色摄影协会会长吴伟承先生作为主讲嘉宾,分享摄影心得及拍摄诀窍。 主办单位也准备了三个拍摄场景让参与者进行现场拍摄,分别是挥春场景、模特配搭古董车场景和工人切割铁器时火花四射的场景。在拍摄过程中,参与者也获得了专业摄影老师的指导,学习各种拍摄技巧,将场景拍出不同的效果。   打扮复古的模特与古董车成为出席者练习拍摄的场景 多变的拍摄技巧可带出不同的效果 挥春也是外景拍摄的场景之一 主办方也准备了工人切割铁器时的情形,让参与者拍摄火花四射的画面 除了外景拍摄环节,由吴伟承主讲的摄影讲座也让出席者收益良多。吴伟承自1992年起开始担任新加坡彩色摄影学会会长,是许多本地及海外摄影团体的顾问、委员或导师等。拥有40年摄影经验的他,在讲座上展示了数个获奖作品,并解说其中的拍摄手法,启发了不少准备参加摄影比赛的朋友。 第二届“心系新加坡”摄影比赛顾问兼新加坡彩色摄影协会会长吴伟承先生在工作坊上分享摄影心得 “抓住一瞬间,成就好作品”摄影工作坊获得150人参与 由宗乡总会及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联合主办,三江会馆、新加坡厦门公会和新加坡南安会馆协办的第二届“心系新加坡”摄影比赛现已开放报名,截止呈交作品日期为2020年1月31日。比赛设有三组类别,分别为“心系中华文化”、“心系多元文化”及“心系特选系列”。这项比赛鼓励公众透过摄影镜头,记录华族文化以及捕捉新加坡的多元社会风貌,并获得了国民融合理事会及新加坡彩色摄影协会的支持。

“抓住一瞬间, 成就好作品”摄影工作坊2020-04-20T13:12:11+08:00

“新加坡建设者” 文化之旅正式开跑!

2020-04-20T12:49:31+08:00

宗乡总会“新加坡建设者”文化之旅正式开跑!首场活动吸引90名公众走访印度劳工建设的文化地标 配合我国开埠两百周年,宗乡总会举办的“新加坡文化之旅”今年特以“新加坡建设者”为题,带领公众走访本地19至20世纪的标志性建筑与文化地标,了解建筑背后的建设者故事,借此向这些无私奉献的先贤致敬,鼓励年轻国人学习先辈的精神。 首场“新加坡建设者”文化之旅已于3月16日进行,带领90名公众走访新加坡市政区(Civic District),参观由印度劳工建造的建筑,使参与者重新认识和了解建设我们美丽家园的无名英雄。 导览员带领出席者参观了圣安德烈教堂,了解这座新哥德式建筑风格的美丽教堂。此外,公众也到访了本地历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具有百年历史的善牧主教座堂(The Cathedral of the Good Shepherd),通过走访国家古迹领略早期新加坡建设者的艰辛与贡献。 宽敞明亮的圣安德烈教堂内部 教堂里的义务导览员向参与者介绍深具历史彩绘玻璃 善牧主教座堂外观 参与者在导览员的解说下了解善牧主教座堂历史 公众在走访总统府历史展馆(Istana Heritage Gallery)和新加坡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时,在导览员的解说下对新加坡的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尤其在19世纪时,新加坡的社区基础设施多由印度劳工建立,其中就包括圣安德烈教堂(St. Andrew’s Cathedral)和总统府。 出席者在参观总统府历史展馆和国家博物馆时,对展示的古物颇感兴趣 “新加坡建设者”文化之旅的第二场活动将在来临的10月进行,届时将带大家了解红头巾的故事。

“新加坡建设者” 文化之旅正式开跑!2020-04-20T12:49:31+08:00

2018年12月15日

“我的新加坡派”微电影大赛分享会

2020-04-20T13:25:49+08:00

本地著名导演巫俊锋、资深律师萧丁明、上届“我的新加坡未来”微电影大赛获奖得主姚詠豪及郑建龙于上周六(12月15日)受邀出席“我的新加坡派”微电影大赛分享会,与出席者们畅谈微电影的创作道路,吸引了超过110人出席。 110名公众参与了“我的新加坡派”微电影大赛分享会 荣获第二届微电影大赛最佳导演奖及公开组金奖的姚詠豪表示,他在制作得奖作10名公众参与了“我的新加坡派”微电影大赛分享会品《纸品店》时,为了寻找合适的场景而吃了不少苦头,大部分店主因担心生意受影响而不愿借出场地。 身兼影片制作讲师的姚詠豪分享去年参赛的经历 他坦言,“因《纸品店》讲述的是年轻一代不愿接手传统家族生意的故事,因此作为主要摄场景的纸品香烛店十分重要,拍摄团队为了寻找适合的地点而吃了20多次闭门羹。” 姚詠豪认为,拍摄影片要学会变通,不要局限于一种呈献手法,必要时得修改剧本,最重要的是突显要向观众传达的信息。 知名导演巫俊锋在分享会中讲述了自己的影视创作心得,其间也播放了他的作品,包括曾入围第69届法国康城电影展的《门徒 Apprentice》,以及最新微电影作品 《瘟疫 Plague》 。 巫俊锋分享微电影制作技巧,让本届参赛者作为参考 在与观众互动的问答环节中,巫俊锋发表了对拍摄影片的一番见解,他认为主要视题材而定,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在制作微电影上,有些影片可以使用手机摄影,找素人演绎。 主办单位也邀请了知识产权专家萧丁明律师为参赛者解除有关法律的疑惑,尤其是在微电影中少不了的背景音乐或流行歌曲的版权问题,让出席者大开眼界。 萧丁明律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让民众了解有关法律知识 主办单位代表颁发感谢奖状予4位嘉宾,左起为微电影大赛联合主席周兆呈博士、萧丁明律师、导演巫俊锋、上届公开组金奖与最佳导演奖得主姚詠豪、最佳创意奖得主郑建龙,以及《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 “我的新加坡派”微电影大赛是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和《联合早报》共同举办。只需拍摄一段不超过10分钟的短片,并在2019年2月1日之前提交,就有机会赢取丰富奖金。有兴趣者可浏览microfilm.zaobao.com/2018 获取更多详情。

“我的新加坡派”微电影大赛分享会2020-04-20T13:25:49+08:00

2018年11月04日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馨新生活

2020-04-20T14:09:55+08:00

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主办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于11月4日请来了知名艺人庞蕾馨讲述她移民新加坡的故事,此讲座了吸引了近百人出席。

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系列讲座:馨新生活2020-04-20T14:09:55+08:00

2018年10月28日

手机微电影拍摄工作坊

2020-04-20T14:14:06+08:00

配合“我的新加坡派”微电影大赛,宗乡总会于周日(10月28日)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六楼钟声坚演奏室举办了手机微电影拍摄工作坊,邀请了本地电影制片人Saleem Hadi讲解如何利用手机功能拍摄出画面好、质感佳的影片。活动吸引了45人出席。

手机微电影拍摄工作坊2020-04-20T14:14:06+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