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2日

“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大赛线上工作坊

2021-09-18T12:49:15+08:00

随着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和《联合早报》携手举办的“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大赛报名截止日期日益临近,为助参赛者一臂之力,主办单位所举办的4场免费线上工作坊(中英各两场),其中的2场已分别于2021年9月4日和12日举行。 9月4日中文工作坊参与者合影截图 9月12日英文工作坊参与者合影截图 首场工作坊邀请了著名编剧兼导演巫培双前来和参与者分享拍摄与制作微电影的心得和诀窍。巫培双现为长信传媒文学统筹部总监,也编写、导演过无数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其中就包括了《我是孝子》和《小孩不笨》等等。 以中文进行的工作坊通过一系列理论知识解说、讨论与互动等,加深了参与者对于电影制作和剧本写作的领悟。巫培双导演强调了写剧本中的“忌”与“记”,其中便包含了避免以对白交代剧情,也涵盖了写剧本不可缺少的“起承转合”和写作的诀窍。巫培双导演更是播放了多个影视片段,其中包含了不同故事元素,让参与者理解剧本在融合理论知识后,实际演绎出的视觉效果。 巫培双导演与参与者分享理论知识 巫培双导演为参与者播放的影视片段,学习如何运用理论知识 第二场工作坊以英语进行,请来身兼多职的本地电影制作人Saleem Hadi,他讲解了如何利用手机功能拍摄出画面质感佳的影片,也介绍了拍摄中不同剧情或情感所使用的不同种类的镜头,如:双镜头,超近距离镜头与高低镜头等等。不仅如此,他也展示了如何进行后期制作,把手机拍摄的内容剪辑成高水准的微电影。 Saleem Hadi导演为参与者介绍不同种类的镜头 Saleem Hadi导演在工作坊分享满满的干货之余,也让参与者当场尝试运镜,如跟拍,以及所介绍过的运镜方式,使他们感受拍摄中的实际操作。 Saleem Hadi让参与者练习拍摄不同的镜头 错过了这两次的工作坊的朋友们不用担心,10月份还会有另外两场(中英各一场)工作坊。主办单位分别邀请了监制兼编导、编剧洪益兴和巫培双导演参与最后两场的工作坊。 工作坊的详情如下,切勿错过。 第3场工作坊(中文) 日期: 09.10.2021 (星期六) 第4场工作坊(英文) 日期: 16.10.2021 (星期六) 时间: 下午3pm – 5pm 平台:  Zoom 有意参加工作坊的朋友,请点击浏览 https://sfcca.sg/microfilm-workshop 了解详情。

“我的新加坡新常态”微电影大赛线上工作坊2021-09-18T12:49:15+08:00

2021年06月15日

“喜洋洋庆端午绘画比赛”得奖名单

2021-06-15T00:24:11+08:00

  儿童组 Children Category 🏆 一等奖 First Prize 🏆 王韋軒 Ethan Wong Wai Hin 林熠熠 Lim Yi Yi Yu Xuan 🏆 二等奖 Second Prize 🏆 Chong Jing Wen 薛雅恩 Jolene See Ya Ern 陈知樾 Noelle Chen 🏆 [...]

“喜洋洋庆端午绘画比赛”得奖名单2021-06-15T00:24:11+08:00

云上端午 · 线上屈原故里文化之旅

2023-08-03T16:28:08+08:00

6月13日,“2021线上端午节嘉年华”之“云上端午·线上屈原故里文化之旅”在线上平台Zoom举办,吸引了108人在该平台参与,同时也在宗乡总会的面簿进行了直播。 参与者在活动开始前合影截图 活动邀请了资深媒体人汪丽贞 (Wang Li Zhen)和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委员兼融合大使运佳博士(Dr Yun Jia) 主讲和主持,活动透过预录的视频介绍了屈原的故里旅游景区,再由两位主持人以中英双语加以说明。 许多学者认为,古时候的楚地,即如今的湖北秭(zǐ)归,是屈原的故乡。那里的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有著名的屈原祠,又称清烈公祠,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祠堂内有屈原青铜像、屈原衣冠冢、纪念屈原的陈列馆等。而屈原故里的端午节习俗,如:包粽子、挂菖蒲和艾叶、喝雄黄酒、划龙舟等,这些习俗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线上文化之旅播放关于屈原历史背景的短视频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的视频介绍 除此之外,活动也介绍了端午节的历史文化。端午节的来源有3个常见的说法,第一个是“沐浴除毒”,相传古人在农历五月盛行采摘兰草,以兰草汤来沐浴除毒。第二个说法是“驱鬼避疫”,人们会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插菖蒲、艾叶以驱鬼,熏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来避疫。最后一个说法则较为人所知,端午节是追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屈原和伍子胥就是端午节历史背后的灵魂人物。 “沐浴除毒”是端午节来源的其中一个说法 除此之外,活动也介绍了端午节的历史文化。端午节的来源有3个常见的说法,第一个是“沐浴除毒”,相传古人在农历五月盛行采摘兰草,以兰草汤来沐浴除毒。第二个说法是“驱鬼避疫”,人们会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插菖蒲、艾叶以驱鬼,熏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来避疫。最后一个说法则较为人所知,端午节是追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屈原和伍子胥就是端午节历史背后的灵魂人物。 此次的线上文化之旅也为观众解析了中国南北方的端午节习俗差异,以及世界各地如何庆祝端午节。中国南方主要吃咸粽、挂艾草、佩戴香囊、赛龙舟;而北方则会吃甜粽、在手腕和脚腕佩戴五丝彩线来辟邪、以踏柳赋诗的方式来纪念屈原。在日本,端午节也是儿童节,有挂鲤鱼旗和吃柏饼的传统习俗。韩国的端午节则是敬奉神灵的日子,其中的江陵端午祭更是具代表性的传统庆典。马来西亚同样会有龙舟节和包粽子大赛,而越南则有涂雄黄酒、带五色线的习俗。新加坡对于端午节也会隆重其事,除了举办国际性的龙舟赛事,本地推出的粽子种类和口味繁多,主要是以娘惹粽、福建粽和广东粽为主。 新加坡的粽子种类繁多 由宗乡总会、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大巴窑中民众俱乐部联合举办的“端午节嘉年华”,每年都备有一系列项目庆祝端午节,其中包括经典的旱龙舟比赛、端午美食摊位、文化表演、文化展览、全国中小学美术现场比赛、端午线上小游戏等。 往年“端午节嘉年华“的精彩活动 继去年首次举办“线上端午节嘉年华”后,主办单位今年也以同样的方式陪伴大家度过端午佳节,“云上端午线上屈原故里文化之旅”则是这项活动的落幕之作。 活动结束前,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主任周兆呈博士宣布了2021线上端午节嘉年华“喜洋洋庆端午“绘画比赛的获奖名单,以及线上端午小游戏”跃上龙舟“的决赛胜出名单。有意欣赏“喜洋洋庆端午“绘画比赛获奖作品的公众,可浏览www.sfcca.sg/2021/06/15/喜洋洋庆端午绘画比赛得奖名单。

云上端午 · 线上屈原故里文化之旅2023-08-03T16:28:08+08:00

2021年01月30日

“揭开AI‘魔法’探索大众化应用”线上讲座

2021-04-26T23:15:31+08:00

由宗乡总会主办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揭开AI‘魔法’探索大众化应用”线上讲座,于2021年1月30日通过Zoom视讯平台圆满举行,吸引了62人参与,同时也在宗乡总会面簿进行了线上直播。本次的讲座由现任职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吴龑博士担任主讲嘉宾,带领各位出席者探索人工智能(AI)的奥秘之处。 参与者在活动开始前截图留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AI已逐渐走入大众生活,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本次的讲座中,吴龑博士主要从AI的发展进程、应用实例、还有AI是如何改善大众生活,以及如何在2030年前实现全国AI策略愿景等方面,向大家讲述并剖析了AI的重要价值。 诞生于1956年,AI概念是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John McCarthy首次提出,用于泛指创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学。作为一门技术科学,它涵盖了电脑系统的学习能力、推理能力和自我矫正能力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吴龑博士指出,在70年的发展进程中,AI经历了约三次的跌宕起伏,直到2006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并进入发展热潮期。他也表示,AI的发展起伏主要取决于资金的投入以及大环境的影响。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的跌宕起伏 随着AI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大众可能会担心未来的日常工作逐渐被取代,导致就业危机。针对此课题,吴龑博士在线也为大家解答疑惑。以工业革命的历史来分析,每次的工业革命都造就了全世界的生产总值大幅提升,可见AI技术每次的进步都能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了大众生活质量,催生更多新兴产业,释放出更多就业岗位。因此,吴龑博士表示大众无需太过担忧岗位被人工智能给取代。 AI将创造更多岗位 随后,他也列出了AI的几项应用实例,其中包括AI 在社会服务中的应用,如:本地地方法院(State Court)目前运用的自动笔录,正是采用AI技能协助梳理与记录法院审理流程中的对谈内容。此外,还有A*STAR所开发的安保机器人,也同样采用AI技能为公共安全提供了支持,协助本地警方部队于疫情期间在劳工宿舍进行巡逻工作。 AI社会服务应用实例 吴龑博士也在讲座尾声提到,为实现人工智能策略所设的全国AI策略愿景,成为开发与使用AI的领导者,并在各个应用场景为大众与企业提供便利,AI Singapore也于近期成立了“100个实验”(100 Experiments)项目,向企业发出邀请,希望帮助企业解决数据痛点。 全国AI策略愿景 通过本次讲座,出席者对AI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开阔了自身的眼界。

“揭开AI‘魔法’探索大众化应用”线上讲座2021-04-26T23:15:31+08:00

2020年12月26日

“Singlish & 新加坡式华语,你真的都会吗~”线上讲座

2021-01-27T16:08:03+08:00

由宗乡总会主办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Singlish & 新加坡式华语,你真的都会吗~”线上讲座,于2020年12月26日通过Zoom视讯平台圆满举行,吸引了87人参与,同时也在宗乡总会面簿进行了线上直播。主讲嘉宾吕霖轩和魏俐瑞博士与大家一起探讨了新加坡式的英语和华语。 讲座的首位主讲嘉宾为958城市频道主持人吕霖轩,他在讲座中分享了从剧场演员到电台主持人的职业身份所经历的有趣故事,让他逐渐适应了新加坡式的语言。他认为,语言的主要目的是沟通,只要能够更好地进行表达,就算新加坡式华语掺杂了其他语言,依然能够达到沟通的目的。他也鼓励观众要对自己说的语言有自信,不要害怕出错,就算犯下口误也能够从错误中成长,学习不同的文化。 新加坡式华语词汇 分享中,他也列出了传统新加坡华语的几种构成规则,例如由不同方言杂糅及演变而成的词汇,如“鸡婆”一词源于福建方言,意指碎碎念、多嘴。另外还有借鉴英文和马来文而产生的词汇,如“巴士”源自于英文的“Bus”,意指公共汽车;名词“巴刹”源于马来文的“Pasar”,意思即是市集、市场。从吕霖轩分享的不同例子中,见证了新加坡多元文化融合的象征,体现出具有生命力的新加坡华语。 新加坡华语的构成原则 随后,本地诗人作家兼文学评论家魏俐瑞博士也表达了对Singlish(新加坡式英语)的看法。他指出,Singlish并非是英语不好的人所说出的英语,而是独具一格的语言。新加坡拥有的殖民地历史以及多元种族的文化背景,所衍生出的Singlish是包容性极强的一种语言。 魏博士举出了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会遇到的Singlish例子,如“Makan”一词源自马来语,指“吃”的意思;形容词如“Shiok”则表示很爽;“Sabo King”意指工作中的害群之马;而由福建话的“不行”及马来语“承受”所组成的“Buay Tahan”,则是受不了的意思。他也提到了Singlish中趣味十足的语助词,如“lah”“leh”“loh”等,短短一个单词就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意思和态度,成为Singlish以及新加坡式华语的特色之一。 工作场合中的Singlish例子 Singlish中的语气助词 另外,魏俐瑞博士也特别分享了他将知名法国故事书《小王子》翻译成新加坡式英语版本的“The Leeter Tunku”部分桥段,并且邀请出席者一起朗读,感受Singlish的美妙之处。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中,两位主讲者以及讲座主持人运佳博士都不约而同表示,能够说出标准的华语和英语固然重要,但学习新加坡式语言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土文化,同时也有助于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而这项讲座也为出席者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促进本地人与新移民的理解与交流。

“Singlish & 新加坡式华语,你真的都会吗~”线上讲座2021-01-27T16:08:03+08:00

2020年10月31日

“黄埔河畔的多元文化印记” 线上文化之旅

2020-11-03T21:46:25+08:00

由宗乡总会举办的“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体验系列之“黄埔河畔的多元文化印记”线上文化之旅,于2020年10月31日通过Zoom 视讯平台进行,吸引了58人参与。 参与者在活动开始前截图留念 本次活动由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委员许亚送代表致辞,他表示,出席者可透过这场线上活动认识黄埔一带,并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多元文化事迹。这场线上文化之旅也是宗乡总会首次运用360度全景技术,让出席者仿佛身历其境于黄浦河畔一带参观导览。 活动特别邀请了本地文史工作者李国樑担任导览员,介绍黄埔区沿岸的多个文化遗产景点,如:南生花园、蒙哥马利桥、前新中国汽水公司、加冷河、宏文学校等,让参与者一窥黄埔河畔的历史变迁。 “黄埔河畔的多元文化印记” 导览路线 其中,李国樑也分享了许多相关的历史文化趣事。比如早期的文庆一带,也可被称为“芒加脚”(Mangka-ka)。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与南生花园息息相关。相传以前的南生花园种植了大量的菠萝蜜(马来文称Nangka),因此这一带便从中得名。据李国樑解释,“Nangka” 的念法对于当时的先辈来说有些困难,所以他们便称为 “Mangka”。 文庆一带 另外,导览中值得一提的景点还包括了回教圣人哈比诺后人之墓。据李国樑介绍,政府在去年原要重建这个外观看似普通的货仓,但却意外发现旁边的小屋藏有坟墓。经调查,才发现是传奇人物哈比诺的后代。 回教圣人哈比诺后人之墓 出席者可在活动中参与选项作答,测试自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 在整个导览过程中,李国樑都以轻松欢快的方式进行讲解。每当完成一个介绍环节后,主办单位都会穿插与讲解有关的提问让参与者选项作答,让他们更了解活动内容。即便透过线上的方式参与文化之旅,参与者仍然感受到了黄埔河畔的多元文化色彩,同时深化了对新加坡文化历史街区的认识,获益不浅。 https://youtu.be/IaCdStTpimc #SingapoRediscovers #重新探索新加坡

“黄埔河畔的多元文化印记” 线上文化之旅2020-11-03T21:46:25+08:00

2020年09月27日

第二届“心系新加坡”摄影比赛线上颁奖典礼

2020-10-06T20:25:36+08:00

由宗乡总会及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主办,三江会馆、新加坡厦门公会、新加坡南安会馆为协办单位的第二届“心系新加坡”摄影比赛,于2020年9月27日在线上平台Zoom举办了简单而不失隆重的颁奖典礼。这场赛事也获得了国家融合理事会及新加坡彩色摄影学会的支持。 本届比赛设有三组类别,分别为“心系中华文化”、“心系多元文化”,以及“心系特选系列”之“新加坡精神:职场点滴”。活动共收到了885份参赛作品,参赛者皆来自不同背景、族群和年龄层,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透过镜头展现了新加坡社会的人文百态。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主席兼宗乡总会名誉会长蔡天宝在预录的视频中表示,他希望这些作品能够激发大家进一步探索自身的文化,增加文化认同感,也更珍惜这个种族和谐的家园。 宗乡总会会长陈奕福在录制的致辞中透露,新加坡精神:职场点滴的主题,是配合去年新加坡开埠200周年而定,借此鼓励公众通过镜头,捕捉各职业阶层在不同工作领域,为我国作出贡献的无名英雄。 他说:“这个主题也恰好呼应时局。过去半年多来,抗疫前线人员为新加坡所付出的一切令人动容,他们在面对挑战时充分地展现坚韧团结、与人民同舟共济的无畏精神,这都确切地体现了“新加坡精神”。” 此外,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贸工部政务部长刘燕玲也受邀为颁奖典礼预录致辞视频。她表示:“新加坡建国55年以来经历过不少的挑战和危机,但是我们每一次都成功克服了困难,把危机转变成契机。这些摄影佳作就是我们一次次走出困难,开创更美好生活的见证。” 新加坡彩色摄影学会会长吴伟承代表评审团致辞时指出,本届赛事收到了多姿多彩的作品,评审团谨慎地选出了当中的佳作。他认为作品的内容需要突出,其构图、取景,以及按下快门时的想法都是获奖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筹委会为了增强学生对于艺术和审美的交流,在本次比赛中特别增设学生组别,为年轻学子打造了展现摄影作品的平台。 主办方收到了223份来自7所学校的学生作品,分别是蒙福中学、育林中学、四德女子中学、维多利亚学校、茂桥中学、新加坡女子学校及共和理工学院。其中,共和理工学院更荣获了最佳学校支持奖,该校的52位学生提交了共158份参赛作品,反应十分踊跃。 第二届“心系新加坡”摄影比赛获奖名单 心系中华文化系列(学生组) 心系多元文化系列(学生组) 心系特选系列之“新加坡精神:职场点滴”(学生组) 心系中华文化系列(公开组) 心系多元文化系列(公开组) [...]

第二届“心系新加坡”摄影比赛线上颁奖典礼2020-10-06T20:25:36+08:00

“新时期下,引领宗乡会馆文化与融合活动的革命”讲座

2020-09-14T16:09:51+08:00

宗乡总会线上讲座“新时期下,引领宗乡会馆文化与融合活动的革命”,鼓励会员转型迎接新挑战 由宗乡总会举办的线上讲座“新时期下,引领宗乡会馆文化与融合活动的革命”,于2020年9月6日通过Zoom视讯平台举办,吸引了92人参与。 讲座开始前,出席者开心截图留念 本次活动邀请了宗乡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委员兼融合大使运佳博士主讲。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的他在讲座中分享了如何有效应用线上平台,例如:Zoom作为线上会议、沟通和举办活动的工具。 线上交流平台的使用 运佳博士提到,如今因为疫情的关系,许多在线下以传统模式举办的活动都开始转移到线上举办,而在线上举办的活动遵循了几个原则,即“可传播、可参与、可执行、可展示”。 运佳博士以宗乡总会线上端午节嘉年华作为例子 他以早前宗乡总会在线上举办的“端午节嘉年华”为例,委员会特别设置了活动官方网站,还有“粽香除疫绘画比赛”和“屈原粽子大作战”线上游戏。这个项目转移到线上举办后,主办单位能够通过网络的数据分析,更了解活动的优势及弱势,从中检讨改进。 除此之外,运佳博士也透露,在后疫情时代,活动主办单位可以进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活动,从而增加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参与。最后,他也提出活动的主办方应如何善用各式各样的网络平台,从而让活动更好地促进本地社会融合。 网络平台有助于促进社会融合 运佳博士建议,主办方须针对活动受众的背景、年龄、参与的目的和内容等,根据不同需求,利用不同的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他举例,本地新移民大多数使用微信,而时下年轻人则更倾向于Instagram、抖音短视频等,运用这些社交平台,能有助于吸引不同种族、背景的人士参与活动,从而促进社会融合。 讲座的尾声,运佳博士进行了讨论环节,与参与者互动交流。

“新时期下,引领宗乡会馆文化与融合活动的革命”讲座2020-09-14T16:09:51+08:00

2020年07月21日

粽香除疫绘画比赛

2020-07-21T17:23:21+08:00

粽香除疫绘画比赛成绩已出炉! 本次的粽香除疫绘画比赛以“新加坡众志成城抗疫情“为主题,结合端午祈福,展现青少年儿童在疫情期间,保持积极与乐观的心态,继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本次比赛共收到146份作品,恭喜各位得奖者! 欲知更多详情,请见 www.duanwucarnival.com 儿童组 首奖得主 Goh Chiling, Monica 年龄:8 Zhang Min Qi 年龄:12 杜艾轩 年龄:11 二奖得主 Kuo Kai Tong Ashley 郭凯童 年龄:10 Ruby Guan YiChen 管翊辰 年龄:10 Zhou Ruiting Sara 年龄:6 三奖得主 Ethan [...]

粽香除疫绘画比赛2020-07-21T17:23:21+08:00

2020年06月08日

“当我们宅在一起”短视频竞赛

2020-06-12T01:27:31+08:00

“当我们宅在一起”短视频竞赛的总冠军和“最受欢迎奖”成绩已出炉! 恭喜 @ronlowphoto温馨感人的视频获得评审青睐,摘下了总冠军。视频内容着重在家人之间的互相关怀与扶持。因此,无论遇到什么难关,只要有家人相伴肯定都能携手渡过。同时,也恭喜 @the.music.eveninger, Ang Hock Chye 和 Jaze Ong 获得“最受欢迎奖”! 大奖得主: @ronlowphoto (www.instagram.com/p/CA2y8jcA9t5) 最受欢迎奖得主: 1) @the.music.eveninger (www.instagram.com/p/CASqd9YFHs1) 2) Ang Hock Chye‎ (www.facebook.com/sghometogether/posts/119360153097760) 3) Jaze Ong (www.facebook.com/sghometogether/posts/116047650095677) 谢谢所有参赛者的作品,发扬新心相连的精神!欲观赏所有得奖作品,请到 www.sghometogether.sg。 短视频竞赛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以及 Zaobao.sg 联合主办。

“当我们宅在一起”短视频竞赛2020-06-12T01:27:31+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