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History, Yuan #175, Yuan Issue, Yuan Latest Issue, Yuan Magazine, /先贤黄亚福“墓志铭”释读

先贤黄亚福“墓志铭”释读

文图 · 庾潍诚

先贤黄亚福(1837-1918,图源:互联网)

粤籍先贤黄亚福(清道光十七年1837-1918),字彦廷,号甫田。原名黄福基,在南洋通称黄福、黄亚福。他是早期新马两地的大闻人,也是柔佛州开埠功臣、著名港主和实业家。黄亚福原是一名木匠,18岁时因避战乱,从家乡中国广东台山南渡新马一带。后逐渐发展成为橡胶种植园主、建筑商,并成为柔佛州政府的主要建筑承包商。

据传,黄亚福与苏丹阿布峇卡、皇后花蒂玛(黄亚娇)关系非常要好,新山许多历史建筑均由其承建,包括柔佛大皇宫、新山监狱、新山沿岸长堤等。以黄亚福命名的“亚福街”是新山市中心最繁忙的街道之一。他还曾因承包柔佛苏丹王宫工程而获颁柔佛王室效忠勋章。

作为早期南洋华人先贤,黄亚福白手起家、勤劳奋斗,终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实业家。他积累大量财富后,乐善好施,大力回馈社会。1854年,黄亚福移居新加坡,先后参与创办广益银行、养正学校、广惠肇留医院等机构。

黄亚福于1918年(高龄81)在新加坡寓宅逝世,土葬于广惠肇碧山亭新五亭。1980年左右,广惠肇籍的碧山亭坟场清山,转建为住宅用途的碧山市镇,黄亚福的坟墓也随之被清挖。这位先贤的灵骨,据我多番查找后,知道现今仍安奉在碧山亭(大牌24)。原先其墓前的一对守墓“洋石狮”(上面标注:意大利佛罗伦萨制作人为Raoul Bigazzi,Sculptor and Art Dealer,Florence),则在清山后由黄氏后人捐赠并移置碧山亭观音大庙的入门处。

黄亚福墓志铭拓片照片(图源:《新加坡墓碑铭集录》网页)

近来,我查阅资料时偶然看到一篇黄亚福的“墓志铭”的拓片照片,收录于《新加坡墓碑铭集录》网页版。“墓志铭”是悼念亡者的文字篇章,内容叙述亡者姓名、籍贯、生平事略,以及对亡者一生的总体评价。它不仅记录亡者的生平事迹,供后人悼念,同时也激励、启发后人效法亡者的崇高品德。如今有机会目睹黄亚福的“墓志铭”,肯定对这位先贤的生平事迹有一手、最直接的认识,实为珍贵史料。

据本地吴安全先生(Raymond Goh)提供我的资料显示:黄亚福的“墓志铭”原镌刻在一块大石碑上,石碑安放在一只石乌龟(正确名称应叫“赑屃”)上面。石碑位于黄亚福和他的妻子赵氏的坟墓后面,向东。遗憾的是,记录黄亚福“墓志铭”的这块大石碑在清山过程中,也丟失不知所踪。如今,我们只能根据拓片照片,寻读“墓志铭”之文。

经查,这篇“墓志铭”的作者陈洵(1871-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广东新会县潮连乡人(今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生,1942年卒于广州,终年73岁。陈氏是民国著名词人,曾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后逃避战火,旅居澳门避难。《长亭怨慢·谭子端家燕巢复毁再赋》是其代表作。另外,“墓志铭”的题书者梁鸾玱(?-1947),南海西樵人,字芝生。与康有为同学于朱九江先生之门,光绪年间秀才,曾掌花县县政。工书法,变化魏隶书而自成一体。

我根据拓片照片,释读了先贤黄亚福坟墓这篇“墓志铭”,并按己意分段和做了标点(难辨识的字以□表示)。以下,是“墓志铭”原文:

清授资政大夫黄君墓表

新会陈洵 撰文、南海梁鸾玱书丹

君讳福基,字彥廷,号甫田。广东新宁县人也。曾祖宏让,少孤,厉(励)志勤苦造家。祖鹏尊,父懋朝,竝(并)行义有闻。

君承先德,殖财煊隆。凡生平善举若万□□义田、乡学、新宁广海善堂、星洲广肇惠方便医院,固已?言其仁心,诵其德,□□爰自弱龄遭乱流播,及席丰大,素履弗渝。

常语人曰:吾年十八遭冦扰,失恒产,在家无以养。乃辞二亲,随贾人客南洋,中更四年,稍致甘旨,遽奔母丧,父之旋背。今门巨立,而亲不待矣!恒以数年,□归里,每辞祠墓,辄顾视怆恻。闻者愓息传之。

又常语人曰:吾亲所往,吾族吾乡,皆吾亲所爱敬者也。吾遭乱幸存,存而幸自立,与吾同遭乱而流亡、转死与失业无栖似者,甚可念也。故恒约己勤物,其施与恒先亲后疏,先乡后国,挥斥万金而不徒豪举助国,养民而不取声势。无声色之好,服玩之娱,糟糠白头,始终庄敬其立身,为有本尔。

岁壬子,君自南洋归,时君之子景棠辟所居园,与吾辈为诗,社月恒数会,会则君必来视,杖履超然,朴素如儒者。顾景棠曰:此足消遣与安乐法也,则其襟度可知矣!

故能处乐不淫,延庆于后,春秋八十有二,戊午年八月八日病终星洲寓宅,遗命留葬所,卒以其年九月十六日,葬星洲碧山亭之第三亭。原君尝入赀,授二品,三代皆赠如君。官夫人,同县赵氏,生子:景棠、兆焜、兆镇、兆珪。

景棠有文誉,拔贡籤兮河南知县,改官江西道,负先君三年卒。

兆焜,候选员外郎;

兆镇、兆珪均英国大学法科毕业生。

侧室彭氏生子兆源,英国大学矿科毕业,生女四。长美琼,适张;次美好,适关;次美苏,适□;次美宽,适白。

承重孙:秉照;孙:秉湘、秉盛、秉章、秉华、秉权、秉铨。

君葬后二年,兆焜等以君之德,宜有表睹,俾余为辞。余曰:富者分其有余以与人,使鳏寡孤独有所养,以补国家政教之穷。虽曰好行其德,要以得势益彰。盖所不足者,非财也,或者以之于声名争气势则德将不终。惟君天性孝慈,志行纯笃,蔼然挚然,以及于人,施之有道,行之有序。盖不仅分财之美者,另衍旁派,条达曲畅。《传》曰:“本立而道生”,是余之所欲铭者也。铭曰:

迁述货殖,原大则饶,脱俗浇凉,负势争高。粵有君子,可风来禩。所宝非财,乃曰仁义;树风不息,仁孝之情;为善必果,恩昭令名,睿音永矣,民同悲悼!峩峩封邱,海天冥窈! 

以下是释文转读:

清授资政大夫黄亚福君的墓志铭

新会陈洵 撰写、南海梁鸾玱题书

君讳福基,字彥廷,号甫田。广东新宁县人。曾祖名宏让,幼年父母双亡,一心自我鞭策,勤苦持家。祖父名鹏尊,父亲名懋朝,这两代人都以做好事而闻名。

(亚福)君继承祖先德泽护佑,发了大财。

黄君平生致力行善,就像……(为赡养族人)购置田产、办乡学、在新宁创办海善学堂、在星洲(新加坡)创办广肇惠方便医院,等等,已说明黄君深具仁心,而众人歌诵他的善德善行。……(黄君)年幼即遭遇战乱影响,后来生活优裕,依然节俭而不改其志。

黄君经常告诉别人说:我十八岁即遭遇战乱,家财尽失,待在家乡根本无法维持生计。于是辞别双亲,跟随商人移居南洋,间中历经四年拼搏,略有积蓄,却没想到母亲溘然仙逝,父亲不久后也过世了。如今,我家庭财富雄厚,而双亲已不在人世了!此后,(我)每隔几年就要回返家乡,每次拜别父母的坟墓祠堂,都会动情回望,感叹不已。听到(黄君)这样说,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黄君还经常告诉别人说:我双亲所交往的,都是我的族人、我的同乡乡里,他们都是我双亲尊敬爱护的人。我遭遇战乱乱世而幸运生存下来,又幸运自立成家立业,这跟我那些同样遭遇战乱而流离失所、死亡、没有工作以栖身生活的相比,这些人真让人同情思念。正因如此我经常约束自己,而勤勉于做事。因此我捐助救济他人,必定优先帮助亲人,然后再帮助陌生人;同样,我优先捐助家乡,然后再帮助国家。我捐助万两黄金也不白白一味只想帮助国家(而忽略乡里亲人)。我帮助乡里和亲人,并不是为了取得良好名声或声威。我没有声色之好,更没有不良娱乐嗜好,和夫人白头偕老,从始至终都约束自身,只因为我做人有原则罢了。

壬子年(公元1912),黄君从南洋归来。当时黄君儿子景棠开辟了住所的地方,跟我们这些同辈朋友相互作诗为乐,每个月经常都会有好几次见面。每次见面,则黄君必定过来看一看。黄君老者形象超凡脫俗,一身装扮朴素。黄君看着景棠,说:(作诗为乐)足够你平日消遣,让生活安乐无忧啊。于此可见黄君的心胸大量!

由于黄君胸量大,因此能生活快乐而不放纵,生活也因此高寿,活到八十二岁。戊午年(公元1918)八月八日,黄君在星洲的住宅过世。他临终交代要安葬在居住地,最后在该年九月十六日,土葬于星洲碧山亭的第三亭[注]。考查黄君曾纳钱财得官爵,因此获授二品官爵,三代人也都追赠如同黄君的爵位。黄君的官夫人,是同县赵女,育有四子:景棠、兆焜、兆镇、兆珪。

长子景棠,深具文学才华,声誉美好,“拔贡”后任河南的县长,后来改任江西道长官,只可惜先黄君三年而过世。

次子兆焜,是候选的员外郎;

三子兆镇、四子兆珪,则是英国大学法科毕业生。

黄君的另一个夫人(侧室)彭氏,生子兆源,毕业自英国大学矿科。兆源生女四:长女美琼,嫁给姓张的;次女美好,嫁给姓关的;三女美苏,嫁给……;四女美宽,嫁给姓白的。

黄君的嫡长孙(承重孙):秉照;其他孙儿:秉湘、秉盛、秉章、秉华、秉权、秉铨。

黄君土葬之后两年,兆焜等感念先父黄君德行高超,应当撰写墓志以让别人瞻睹,于是催促我写些文辞来纪念黄君。我认为:有钱人把他们的财富分享给别人,让那些丧失或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人得到生活安顿,以辅佐国家政治教育的不足。虽说这些都是很好的善德善行,但恐怕也要有诸多资源才得以办到。可能有所欠缺的,不是钱财,而在于,是不是有人为善乐施只不过是为了取得声望和名气。如果真的是出于这种目的,则善德善行也并非是真实的。然而,黄君天性是真实的孝顺慈祥,心志和德行也是纯洁和实在的,他所做的都是出于一片真心,以能真正帮助他人,施舍有道,所做的又井然有序。然而黄君不只是分享他的财富而已,他所做善德善行都能出入有度。《论语》(学而篇)说:君子做事有原则底线,那么不管治国、做人也就会灵活变通。(因为黄君做到这点)这就是要给黄君撰写“墓志铭”的原因所在。铭文如下:

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作《货殖列传》,提到:善于经营,积累财富,脱离庸俗,不与人争高低。有君子在,风范长存。其珍爱者并非财物,而是仁义之心;他传承的美德,永不停息,仁者之情始终存在。善行必有回报,恩泽昭昭,名声远扬。后人哀悼,丰功伟绩如巍巍高丘,铭刻于天地之间!

注:正确的应该是碧山亭新五亭的肇字山,碑文写第三亭,实误。

位于碧山亭(第三亭)的黄亚福坟墓全景(图源:《新加坡墓碑铭集录》网页)

(作者为哲学博士、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