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eople, Yuan #166, Yuan Highlight Article, Yuan Latest Issue, Yuan Magazine, /蔡适吉:舞者需要天分+努力+坚持

蔡适吉:舞者需要天分+努力+坚持

文 · 章秋燕     图 · 受访者提供

初见蔡适吉是在今年9月9日假滨海艺术中心剧院演出《极境·和平》的舞台上。看着她舞姿轻灵,身轻似燕,身体软如云絮,双臂柔若无骨,很难想象她在该演出前,已有五年不曾跳舞了。她目前在聚舞坊主要是负责编创,但这并没有成为她松懈的借口,反之,她比任何舞者都更加用心,每晚排练后在家中继续练至凌晨才就寝。足见她是一个常鞭策自己以达尽善尽美的人。

现年41岁的蔡适吉,是聚舞坊当代艺团创意总监,是本地资深舞蹈家严众莲老师的大女儿。回忆起自己的成长过程时,适吉说她小时候并没有玩具,唯一的“玩具”是陪着她成长的钢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她三岁就跟着母亲到舞团上班,母亲对艺术对生活的执着与认真态度深深地影响着她,导致她对自己的要求也颇高。“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是她的座右铭。“每一个尝试无论成功与否,我都要看到自己的增值增长。即使增长的幅度很小,我也会觉得那是值得的。”

从三岁开始,适吉就开始接受叶月琴老师严格的舞蹈训练。月琴是严老师的得意左右手,但她不因适吉是严老师的女儿就特别优待,反而对她格外严厉,因此责骂也更多。在月琴这名良师益友孜孜不倦的教导下,让天分高而沾沾自喜的适吉觉悟到:除了天分外,更为重要的是努力加坚持,才能成为舞者。

为理想而“声东击西”

蔡适吉希望为母亲严众莲分担重担

适吉从小目睹母亲独自经营舞团的辛苦,令她感到心疼。于是,在她心灵深处早已决定:有朝一日会回到聚舞坊成为母亲的支柱,不再让母亲那么辛苦。

她国大政治系毕业后,便在新传媒做了一年助导。她意识到拥有一张专业舞蹈文凭对将来接棒聚舞坊的重要性,便向母亲提出修读舞蹈编创课程的意愿。“一般人认为我们搞华族舞蹈都应该去北京,但是妈妈却颇有远见,她鼓励我往西方国家深造,她认为以后新加坡的走势一定是很西化的。有东方的底蕴,往西方求索,不失为一种‘声东击西’的优势互补。另外,妈妈也要求我修读舞蹈编创文凭前,先考获一张硕士文凭。我明白妈妈的苦心,她是在为我铺后路,她是担心如果有一天我放弃舞蹈,至少我的最高学历是硕士。”

适吉顺着母亲的唯一要求,在南洋理工大学取得了大众传播硕士学位,之后毅然报读美国帕切斯舞蹈学院。可是,整个过程并没有她想象中顺利,她被学院拒绝了。虽极度失望,但她并没有放弃到美国修读编创课程的想法,于是积极主动地给学院发了一篇感人信函。结果令她喜出望外:学院回函同意以试用的方式录取她。她不负所望,第一年就获得奖学金顺利升学,第二年的毕业作品《宛在水中央》更是以第一个亚洲人的身份获得学院颁发的最佳优异成绩奖,并代表学院参加艺术节。

“当时,我想证明给妈妈看,证明给自己看,我最初的选择是对的。只要坚持和努力,滴水也能穿石。在美国的两年,重新唤起了我对华族文化的尊重。身处美国,当很多作品都很西方时,让我想找回自己本身的文化力量,然后将它体现在作品里。所以,我的毕业作品能得到评审们的青睐,是他们能感受到它与很多西方现代舞的不同。我的作品彰显了东方的气场与风格,与其他现代舞相对比,更显独特魅力。”

2009年,适吉从美国帕切斯舞蹈学院毕业后加入聚舞坊,并在2010年9月9日于国大文化中心(University Cultural Centre)办了一个属于她的专场演出《深思·记忆·告白》。这次的专场演出对她来说意义非凡:一份在美国习舞的总成绩单。她以八支舞蹈,如《宛在水中央》、“The Screen Act”、《五行》等舞蹈记录了在美国的点点滴滴,总结了在美国的所思所想。除了自编自演,她还特地邀请了在美国很著名的编导来排舞、一群了不起的台湾舞者来助阵。当晚的演出,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为她在美国的学习画上美丽的句号。 

留学美国开启了适吉的视野,对传统舞蹈艺术有了新的诠释:“传统华族舞蹈过于叙述性,不断地在讲故事,导致形式大于艺术的呈现,甚至大于舞蹈的本质。学成归来后,我意识到形式要服务主题,应该是配合呈现,而不是大于呈现。举个例来说,东方舞者在呈现‘水’时,喜爱用水袖。但其实可以使用身体的任何部分来呈现水,只要你给人感到行云流水的气息,它也是水。我们不需要一个道具的辅助,来告诉人这是什么。”

作为当代艺团的年轻全职舞者,适吉清楚知道若要让传统艺术赋予新的生命力,让现代人有所领会,就必须靠年轻人走出一条新的路。于是,她便与同学兼挚友吴燕丹携手把当代艺团的剧目逐一地编排起来,带领聚舞坊进入另一个层面。在她们的带领下,除了一些迎合节庆的演出外,聚舞坊不跳中国式的华族舞蹈。适吉认为中国毕竟有别于新加坡,中国式的华族舞蹈并不能代表新加坡。所以,聚舞坊不需要走在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后面。适吉的远见为聚舞坊开创了一个新的舞蹈方向,建立起一个属于新加坡人文化的舞蹈。聚舞坊除了以传统华族舞蹈形式演绎体现华族文化的意境之外,也大胆尝试把其他艺术形式,如现代舞以及其他友族同胞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作品当中,摆脱传统华族舞蹈的框架,实现了底蕴根植于东方传统,形式绽放出新世代亚洲精神的崭新局面。

2011年8月20日,在SOTA剧院演出《棋》,前排中为蔡适吉

2023年9月9日,《极境·和平》于滨海艺术中心剧院公演
(左站立者蔡适吉、右站立者吴燕丹)

蔡适吉在《极境·和平》中的舞蹈造形

以娘惹土生华人题材编创舞剧

抱着融合、传承和推广本地文化的理念,适吉开始探讨将土生华人的文化融入舞蹈里。她与优秀的团队辛勤耕耘,创作出极具南洋风采以及土生华人文化特色的新作《风织歌》,并在2014年8月16日假拉萨尔艺术学院盛大演出。《风织歌》以歌舞剧的形式,演绎娘惹穷家女嫁给华人布庄富商后振兴布庄生意的故事。该舞剧汇集了本地多名艺术家共同策划呈献,其中包括对土生华人文化素有研究的编剧黄鼎翔、知名娘惹服装设计师黄俊荣、作曲人温成荣、音乐人玖建,当然少不了聚舞坊才华横溢的蔡适吉、卢雪萍和吴燕丹。这部舞剧不仅好评如潮,李显龙总理在8月17日国庆群众大会上以华语发表演讲时也特别提到它,肯定了聚舞坊多年来的努力与创新,表扬了聚舞坊在探索本地南洋舞蹈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继《风织歌》后,聚舞坊当代艺团做了蛮多跟娘惹土生华人有关的舞剧,其中一部是在2017年4月8日假华族文化中心上演的《婚礼》。《婚礼》沿袭《风织歌》的南洋韵味,以土生华人婚礼为主轴,用“情节舞蹈”的生动特色结合多种艺术媒介,融入饮食、染布、绣珠鞋等特色元素和桥段,将异彩纷呈的土生华人文化呈现在大舞台上。该舞剧讲述的是心地善良的娘惹女子“慧娘”如何以勇敢、热忱与坚毅的态度为自己坎坷的生命谱写出传奇式的婚恋和人生经历。除了由当代艺团三位资深编导卢雪萍、蔡适吉和吴燕丹负责编舞外,也再次邀约了黄鼎翔负责编剧,黄俊荣为该剧担任服装设计与顾问。在音乐上,还特别请年轻编曲人张珈寿为舞剧的大部分片段写曲,也找来年轻歌手林延芯与李泓伸演唱主题曲。《婚礼》的演出得到极大的回响:代表新加坡到台湾故宫和台南博物馆参与交流和演出,同时也受邀参加釜山国际艺术节。

为舞蹈注入新加坡历史元素

“在演出了不少以本地娘惹土生华人为主题的舞剧后,我开始意识到聚舞坊不可能一直做这样的作品,毕竟取材有限。和妈妈讨论之后,她点出新加坡虽小,历史也不算长,但我们却有很多故事可以发展。再加上,我的先生谈及在现在的‘龙牙门’(岌巴港)做导览的经历,他发现指代新加坡的‘旧名’不少,龙牙门便是其中一个。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便想用龙牙门为新地标,创作一部跟新加坡自身历史有关的叙事舞剧。我们在创作前,做了很多准备功课,例如翻阅书籍、上网和到博物馆寻找相关资料和素材,还访问本地知名历史学者柯木林老师。其实对我而言,为舞蹈创作进行的调研,是一趟学习和探索的旅程,让我更加重视和珍视这个充满色彩和文化底蕴的舞作。”

《龙牙门重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型,并于2019年假华族文化中心远东机构表演厅盛大演出。这部四幕舞剧将观众带回到700年前,描述了桑尼拉乌他玛王子航行到淡马锡、发现龙牙门以及淡马锡发展成今日大都会的过程。为了这部舞剧,适吉更是用尽各种方式联络印度尼西亚编舞大师狄迪科·尼尼·索沃克(Didik Nini Thowok)。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在面簿与狄迪科老师取得联系,对方也爽快地答应腾出时间来新加坡给舞者们上一个星期的传统印尼舞蹈集训课。

“加入印尼舞蹈是因为700多年前建立新加坡王国的桑尼拉乌他玛是个印尼王子,所以我希望舞剧里能有一段印尼传统宫廷舞。除了是我给自己设定的一个小突破外,同时也藉此机会学习新舞种。”另外,适吉也邀约马来舞团实利·瓦里珊(Sri Warisan)一起携手合作呈献这部舞剧。24名来自聚舞坊和马来舞团的舞者,通过华族舞狮、马来传统歌谣(Dikir Barat)和现代舞步,生动地呈现出爪哇皇室和不同族群的欢乐场面。

《龙牙门重现》的丰富故事内容和跨文化叙事,开启了聚舞坊的新篇章,引起人们对探索新加坡故事的兴趣。该作品不仅让舞者本身有所进步,也让观众有所学习和体验。不同舞蹈语汇的交织,让舞者与观众一同浸濡到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历史场景之中。

为庆祝成立30周年,聚舞坊今年6月3日至4日假华族文化中心表演厅推出《河清·坊立》舞剧。通过老团长的回忆,该舞剧将两个故事串联成一部“剧中剧”。在讲述聚舞坊30年以来的发展史之余,同时也穿插清理新加坡河运动这一史实,借喻舞团的茁壮成长。凭着该舞剧,适吉再次冲出了自己的舒适区,与吴燕丹首次挑起编剧的担子。初任编剧,虽说不易,但也让她们俩乐在其中。由于该舞剧深受欢迎,华族文化中心欲将目前正在mewatch播放的《河清·坊立》制作成一个电视节目,提供更大的平台让人们去欣赏这出舞剧。

在问及对聚舞坊未来的展望时,适吉透露:聚舞坊这一路走来确实不易,但她们将继续把每一年都当成第一年,以最初创办聚舞坊的热忱,为打造出本土化的舞蹈艺术尽一份力。“我只是想以当初进团的初心认真地做,希望让更多新加坡人看到我们的努力,看到我们一直在寻求突破,寻找个性。另外,我们也希望培育出一群想跳舞、爱艺术,又敢于实践的年轻人,薪火相传。”

是的,打造出有新加坡特色的华族舞蹈,不仅需要才华、努力和坚持,也需要丰厚的底蕴和深沉的积淀,甚至是几代舞者的浸濡和传承。因此,在努力探索的同时,不忘初心,薪火相传,不失为一种远见卓识。

蔡适吉全家福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