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Yuan Magazine/History, Yuan #163, Yuan Latest Issue/从一张珍藏照片回顾河水山的变迁

从一张珍藏照片回顾河水山的变迁

文图·黄绍安

翻遍了整本《消失的华校》一书,没看到有关“公立全民学校”的记录或报导,心中有点怅然若失。刚好找到1960年我在公立全民学校念五年级时拍摄的一张黑白照,这也是我念小学时硕果仅存的一张旧照片。那是华文老师王世发带领我们五甲班的同学去爬山出发前的一张全体照,目的地是坐落在直落布兰雅组屋区邻近的万寿山。

1960年,公立全民学校五甲班师生合影(后排中为华文老师王世发)

从照片中,依稀还记得几个同学的名字:其中一位男同学钟浩礼,后改名为钟成新,曾获得政府奖学金到海外学习,归国时报章还大事报道他的成就;有一位女同学陈红妹,据说她毕业后负笈日本学习美发手艺,在当年也算是一件值得留意的事;还有一位男生罗凯民,是全民学校校友,也是民歌歌手罗琼芳的弟弟;另一位则是书法家林锐彬,还有他的姐姐林佩芳。和班上许多超龄的同学相比,我们的年龄可相差了好几岁,那是60年代新加坡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回想60年代我们爬过的万寿山,当时还是一处未经开发的原始山丘。当年爬山时曾拜访过山上的两座神庙,迄今香火依旧十分鼎盛。只是周遭已经发展为直落布兰雅组屋区,而山丘的另一端也已经被夷平了。

当年的公立全民学校(Chuen Min Public School)矗立在中峇鲁一处山坡上,校长是刘晋民,他写得一手好书法,也是一位太极高手。全民学校的校训是“勤、朴、亲、诚”,校歌则是由音乐老师钱兆明谱曲填词,我已忘了大部分歌词,只记得开头八个字是:“星洲全民,巍然矗立……”现在依稀还哼得出它的旋律。

1961年我念6年级,有一天上课时发生了河水山大火,烧毁了学校的两间课室。我当时背着书包仓皇离开学校,奔向中峇鲁旧组屋区的方向,幸好在那里遇见了正在逃难的家人。

所有灾民暂时被安置在金声小学,住了9天后被分配住进刚建好的旧机场路新组屋。由于旧加冷机场距离中峇鲁全民学校太远,学校作了特别安排,调用几位老师,也借用蒙巴登华文小学的四间课室,让居住在旧加冷机场组屋的同学利用下午的时段继续上课,一直到学校修复后才回到原来的学校。我也参加了年底以华文为媒介的小六会考,科目包括华文、英文、数学、科学、地理和历史。

全民学校后来与河水山大火被烧毁的公立介穀学校合并,改称公立介民学校,校舍设在Jalan Membina。我在1967年申请新加坡公民权时曾造访过介民学校,要求校方提供我在学校念书的记录,而与我会面的林有义校长也曾是我的数学老师。

记得当年中峇鲁周围的学校除了全民学校和介穀学校,还有工商补习学校、 成保政府华文小学和彰德学校。随着河水山组屋区迅速发展,介民学校迁入新校舍,再度易名为立达小学,其他新建的中小学还包括立达中学、德才中学、立道中学、河水山小学、河水山东小学、河水山西小学和立道学校等。经过时间的洗礼,以上学校都先后关闭,至今仅留下名字的是彰德小学和工商小学。

当年的成保小学(图源:南洋商报)

成保政府华文小学虽然停办,但教育部却利用空置的课室作为评卷中心,因此每逢年底中四会考评卷时就有大批教师集中在那里,午餐时段则涌向中峇鲁巴刹旧小贩中心享用传统美食。学校前的一块大草地则是大天球马戏团的常驻表演场地。

已关闭的立道中学(图源:互联网)

立道中学关闭后,它的校舍取代了成保小学,成为新加坡考试与评鉴局新的评卷中心,庙湾小贩中心也成了评卷老师享用午餐的地点。至于河水山东小学和河水山西小学也合并为河水山小学,关闭后成了考试与评鉴局的办公楼,后来再迁往芽龙峇鲁旧维多利亚中学校舍办公。河水山小学旧址则重新发展为新的考试与评鉴局大楼。2021年豪华壮观的考试与评鉴局大楼在武吉河水298号落成开幕,它楼高七层,从此所有与测试与评卷有关的工作都集中在同一屋檐下了。

已关闭的河水山小学(图源:互联网)

考评局新大楼(图源:互联网)

从这一张旧相片算起,一晃已度过了60多个年头。在这一段岁月里我目睹了河水山一带许多的变迁,也见证了考试与评鉴局数次的搬迁,可说是人生中的一种机缘吧。

(作者为教育部前课程规划员)

Home/Yuan Magazine/History, Yuan #163, Yuan Latest Issue/从一张珍藏照片回顾河水山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