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eople, Yuan #162, Yuan Magazine, /跨国联姻的林谋盛七妹文霞

跨国联姻的林谋盛七妹文霞

文 · 陈煜     

对于新马抗日英雄林谋盛(1909-1944),世人多关注他为国捐躯的无私奉献,鲜少关注他的品格成长与家庭生活。林谋盛不仅是战友眼中忠诚可靠的领导,业界信赖的商人,妻子挚爱的丈夫,孩子慈爱的父亲,也是11位同胞手足的兄弟。林谋盛的父亲林路(1852-1929)娶有6位夫人,养育19子9女,前10子2女为领养的,后9子7女为亲生的,包括五夫人方牡丹(1885-1930)生下的7子6女,六夫人陈氏生下的2子1女。1907年林路55岁之龄,方牡丹在南安后埔为他生下第一位亲生女儿碧霞,两年后生下第一位亲生儿子谋盛,虽然家中排行十一,却是弟弟妹妹眼中真正的“大哥”。

对于林路亲生子女出生与移居的研究,显示出这位星洲头家的人生轨迹,也印证20世纪初南洋华侨家族对于祖籍地和侨居地观念的转变。据其17子大琛回忆,林路对于在本地出生的儿子不再按照家谱(辈序金字)和族谱(辈序谋字)取名,可以推测1919年初七女文霞出生后,林路将方牡丹带到新加坡,同年底产下再生(15子)与早夭的孪生弟弟(16子),而后生下大琛(17子)、锦霞(8女)、菊生(18子)、七四(19子)、清霞(9女),不难推断1906至1919年间林路频繁往来两地。

1929年林路在新加坡逝世,次年方牡丹亦离世,彼时他们最小的儿子七四3岁,最小的女儿清霞仅2岁,20岁的谋盛由香港返回新加坡执掌家业,亦承担起照顾未成年弟妹的责任,生母过世后不久与颜珠娘结婚,先是居住在鼎兴园家族宅邸,后在Palm Grove路兴建自宅,为先后成年的弟妹主持人生大事,包括1940年将七妹文霞嫁给来自缅甸的陈振青。彼时林谋盛已是本地青年领袖,他与父亲林路所建立的家族声望,为这场闽侨跨国联姻奠定了互信的基础。对于林文霞生平的回溯,有助于了解林路家族的世系传承,让人得见南洋华侨世家联姻形成的庞大社会网络。

闽商家族的跨国联姻

陈振青是缅甸仰光闽籍钜商陈碧峯(亦写作碧峰,1887-1953)的三子,原籍泉州西门外塔后村(今丰泽区北峰街道)。陈碧峯少年时前往缅甸谋生,白手起家创办利川米行,成为富甲一方的米商,在新加坡和香港设有分号,是缅甸华社德高望重的领袖。南洋华侨常以跨国的地缘网络共同为祖籍地做贡献,陈碧峯虽远在缅甸,因慷慨好义乐于捐助,在星洲闽籍社群享有相当的知名度。1937年初他与李光前、陈文确等泉州籍人士,以及林谋盛主理的福安有限公司等商号,为福建私立泉州中学捐款建筑校舍,捐款位列第一和第二的分别是他与李光前,各捐国币1000元。

林谋盛七妹林文霞从中华女学中学部毕业,正值适婚年龄。1940年7月初,陈碧峯带着三子振青南来新加坡,在林家老友庄丕唐的介绍下,陈振青与林文霞相见,两人的年龄家世教育程度匹配,互有好感。在男方家长与女方兄长的主持下,在林谋盛加东宅邸举办订婚仪式,邀请数十位亲友见证,包括家族世交黄孟圭与曼士兄弟、胡少炎、庄惠泉等。在订婚仪式上,介绍人庄丕唐报告了两家结缘的经过,相识不久的年轻未婚夫妻带着腼腆的笑容,在镜头中留下珍贵的订婚合影。

1940年陈振青与林文霞的订婚合影(图源:陈淑芬)

陈碧峯对于这场门当户对的联姻极为满意。他对记者坦言选择媳妇的条件:“除常人所要求外,尚必女郎之父兄係由祖国来者,盖因由祖国来者,无论旅居久暂,均有回故乡之思,对于祖国善举,亦较为关心。”进一步解释说,陈林两家原籍均在泉州,且住家相距不远,久仰林志义(即林路)大名,能迎娶林家女儿为媳是家门之幸。订婚仪式后,他设宴款待林家姻眷和双方亲友百余人。陈碧峯对这桩婚事极为重视,在订婚仪式后两个月,择定9月11日为良辰吉日,他以晋江人的身份借用武吉巴梭晋江会馆为儿子举办隆重婚礼,邀请本地侨界闻人和双方眷属出席,中午12时的结婚礼由庄惠泉主持,南侨总会代主席陈延谦证婚,400多人见证了这场世家联姻,随后设下30余桌晚宴款待200多位嘉宾。

为庆贺两家联姻,陈碧峯捐出国币1万1000元,其中6000元交给南侨筹赈总会,4000元交给晋江会馆(包括2000元捐泉州救济会和2000元捐泉州慈善堂),1000元用于救济难童。陈碧峯的这一善举不仅表达对于祖国家乡的热爱,也是感谢同乡会的支持,并给予姻亲家族充分的体面。9月26日,陈碧峯带着新婚的儿子媳妇经槟城返回仰光,林家亲友与社会人士百余人在车站相送。林文霞辞别新加坡的母族,踏上人生的新旅程。

泉州西门外陈家宅邸

与许多成功的华侨一样,陈碧峯在缅甸积累财富后返乡兴建宅邸,1932至1935年间耗费巨资,建成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50平方米(不含天井面积)的宅邸。坐北朝南的建筑群包含中、东、西三座相连的大厝,两侧设有护厝,是极具代表性的闽南华侨住宅,融合了闽南传统民居与南洋建筑风格。三座大厝的前落均为闽南传统建筑做法,但后部的布局各不相同。牌匾题为“锦亭远秀”的中座规格最高,为一进两落五开间的传统布局,推测是在陈家祖居上重建的主厝。牌匾题为“慰蘐小筑”的东座为三开间,前部为压缩的一进两落做法,后部是满铺的双坡大厅,推测为陈碧峯母亲的居所。牌匾题为“爱晚吟簃”的西座同样是三开间,前落与后落之间是满铺的双坡屋顶大厅,后落是两层洋楼,屋顶设有女儿墙和巴洛克山墙,推测是陈碧峯子女的居所。

泉州陈碧峯故居(作者摄)

以建筑规模而论,陈碧峯宅邸在闽南并非顶流。屋顶形制简洁,燕尾脊装饰少量剪粘,屋顶以平瓦为主,局部为皇宫起筒瓦做法。宽46米进深9米的工整前埕,铺设长条石板,南侧以及东西两侧设有围合的石砌矮墙。这三座大厝的前落采用上等建筑材料,建造工艺精湛,堪称闽南华侨住宅的典范。尤其是在闽南特有烟炙砖的利用上,构思精妙,切割拼接出各种花纹,镶嵌精美的砖雕和石雕,令人目不暇接。石构件则采用南安丰州的上等石料,青石与白石组合雅致,雕刻手法多样,匾额对联均为名家题写,是闽南石雕的杰作。

故居中的精美砖雕石雕(作者摄)

陈碧峯以重金为家人打造了华洋一体的居住环境,以碑刻记录家族变迁与宅邸兴建的过程,表达对先祖的孝思。其太高祖朴轩公早年丧父,事母至孝,于困境中培育五子成才,其子颂南公官至御史,名动天下。陈碧峯忆及幼时同样处境艰难,靠着努力终能光耀门庭。1932年他从缅甸返乡归省,由于地方时局不靖,计划在泉州城内或是厦门鼓浪屿兴建宅邸安养留守家人,但母亲以“生斯长斯不忍轻去”的理由,并以1857年高祖叔力排众议安居此地为先例,劝说儿子在家乡建宅。陈碧峯遵从母亲的意愿,将祖居翻修扩建,二战爆发后日本侵占缅甸,他率家人从仰光返乡避难。

辗转新华间终老缅甸

据陈振青女儿淑芬回忆,1942年父母遵照祖父的指示前往泉州避居,父亲开车带着怀有身孕的母亲沿滇缅公路北上,在重庆意外与11哥谋盛和17弟大琛相遇,异乡重逢的三位手足不甚唏嘘——谋盛忍受与妻儿分离的痛苦,大琛在华语授课的大学艰难求学,千里跋涉避难的文霞刚生下长子起予。经历漫长旅途的陈振青与林文霞抵达泉州老家。

二战结束后,陈振青与林文霞决定带着孩子前往新加坡,重回娘家鼎兴园居住,1946年在那里生下长女淑芬,1948年与1949年先后生下次女淑媛和三女淑娴,一家人度过美好的时光。1948年陈碧峯返回缅甸重振商务,1950年将三子一家召回仰光,林文霞不得不再次告别母族。1953年陈碧峯逝世,振青与文霞带着孩子避居碾米厂,1961年迁回仰光,将子女送入华侨学校学习,1962年缅甸政局巨变,家族产业遭受重创,两人经营杂货铺养育2子6女。

1970年代陈振青林文霞与子女合影(图源:高思安)

林文霞(左二)与姐姐们的合影(图源:高思安)

1970年代,林大琛曾到仰光探望姐姐一家,留下珍贵的照片,曾经的林家七小姐已是挽着发髻穿着沙龙的中年妇女,脸上依然是恬静的笑容。陈淑芬不愿多谈祖父去世后家族的纷争,只是遗憾声名显赫的母族远在新加坡。即使遭遇生活变故,母亲依旧泰然处之,常常安静地看书,以书信与天各一方的族人传递思念。陈振青于1985年去世,享寿65岁,林文霞于2004年逝世,享寿85岁,葬于仰光福建公墓。缅甸开放后他们的子女曾到新加坡探望舅舅阿姨,至今保持联络。

结语

林文霞一直珍藏着家族照片,其中一组是少年时与姐妹侄女拍下的合影,待字闺中的林家女生穿着旗袍,踩着高跟鞋,戴着项链手表,一派时髦惬意的装束。她们过着优渥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嫁入门当户对的侨商家族。林文霞在兄长谋盛的安排下结识陈振青,这段跨国联姻为她带来相伴一生的爱侣,也让她远离母族终老于缅甸。

无论是星洲林家还是缅甸陈家,都未曾预料祖籍地和侨居地的政局彻底改变了家族的命运。在缅甸,1962年陈碧峯家族丧失大部分产业;在中国,其泉州宅邸在1949年后被占用,1952年做为泉州师范校舍,1954年做为中共泉州市委党校校址和北峰高级社办公处,1958至1968年期间为北峰公社办公处,1969年后一部分作为北峰中学图书馆使用,1981至1989年为福建地球物理探矿队租住,直到1990年落实华侨政策,留守泉州的陈碧峯后裔才得以搬回祖居。尽管2001年6月被评为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文革摧残的陈碧峯故居亟待保护修缮。

(作者为ON-LAB创办人兼主持人、本刊编委)

Home/People, Yuan #162, Yuan Magazine, /跨国联姻的林谋盛七妹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