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Literature, Yuan #161, Yuan Magazine, /新移民深耕新华文学

新移民深耕新华文学

文 · 张森林

移民

新加坡本质上是一个移民社会。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先后独立建国之前,在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英国资本家牢牢地控制着新马的工农商和交通运输等领域,每年有难以估量的超额利润流入英国。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大量劳工流入新马,使得这个区域逐渐形成多元种族的社会特征。

作为一个以移民为主体的社会,新加坡华文文学的源头离不开中国。有关中国作家对新华文学的影响,学者林万菁的《中国作家在新加坡及其影响(1927-1948)》(1994年)、郭惠芬的《中国南来作者与新马华文文学》(1999年)等书,已有详尽的归纳与论述。

2003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出版了由骆明总编、王宝庆主编的《南来作家研究资料》,从国家层面上认可中国南来作家对新华文学的贡献。这本书出版后20年,也就是2023年,新跃社科大学中文课程推出新移民顾楠楠博士开发的新课程《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来作家与新加坡》,回溯十位南来作家的经历和创作历程,他们是:张叔耐、曾圣提、谭云山、叶尼、郁达夫、胡愈之、李汝琳、姚紫、连士升、李星可。

如果说南来作家是新中国成立前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群体,对新华文学的底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1990年新加坡和中国建交之后,从中国来新加坡的新移民潮,则展开了另一轮的新移民对新华文学的深耕之旅。我在这里仅举数例说明。

从2000年开始,新移民饶巧虹、王文献、赵庆、李叶明和穆军先后进入新加坡作家协会理事会服务。截止2019年,除了上述五人之外,作协新移民会员还包括赖世和、邹璐、何逸敏、陈思齐、马龙云、陈彦熹、张秀美、唐正明、周昊、南治国、张松建、孙侠、何华、章星虹、游长樱、郭楠和周通泉等,约占会员总数的一成,这些新移民的加入犹如一股清流,为作协的写作版图带来了新的气象。

2012年,新跃大学出版了新移民学者罗福腾副教授主编的学位论文集《新马华文文学研究新观察》。此书收录八篇以新马华文文学为研究方向的毕业论文,它们几乎全是新跃大学中文课程毕业生的学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罗副教授与郭振羽教授合著的《多元和统一:新加坡的语言与社会》,荣列香港“《亚洲周刊》2022年全球华人十大好书(非小说类)”。此书胪列图表所显示的统计数字,解释了新华文学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方言杂糅成风的习气。

从2012年开始,在时任新跃大学客座讲师欧清池和吕振端的号召下,一些新跃大学中文课程毕业生加入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创作学会,参与工程浩大的《新华文学大系》编务,并撰写长篇绪论,其中就包括了主编《新华文学大系·中长篇小说集》的新移民王永刚。

2015年,时任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王兵在教导《中国现代文学及其教学》这门课时,赫然发现那些整日忙于中小学华文教学的同学们,内心深处对于文学的热情并没有完全熄灭,而在批阅学生的期末报告时,突然想到把其中成色不错的若干篇章编辑成书,这就是2016年新移民王兵主编《品读新华文学》一书的出版来由。尽管王兵目前是在福建师范大学执教,但他对于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主的东南亚华文文学仍然心心念念,从而发起申请一个名为“东南亚华文文学史料专题研究”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中国级别最高的人文社科类课题。

2016年,两位新移民——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徐兰君副教授与硕士毕业生李丽丹合编的论文集《建构南洋儿童:战后新马华语儿童刊物及文化研究》出版。此书主要收录徐兰君之前六年所指导的国大中文系学生写的与本地儿童文化相关的荣誉论文、硕士论文以及他们的课堂期末论文。

2018年,作协主办的“新华文学青年诗歌奖”筹委会的九名成员中,中国新移民占了三位:陈彦熹、穆军和李叶明,显见新移民已经成为写作团体的一股中坚力量。

2007年,新加坡教育部属下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推出驻校作家计划。这个为提高中学和初级学院学生华文写作能力而推行的专项计划,是至今涵盖面最广,参与作家、学校和学生人数最多的驻校作家计划。十年后,新移民作家邹璐作了一份详尽的《驻校作家计划十周年研究报告》,收录在蔡志礼和希尼尔合编的《驻校作家计划十周年学生作品精选集:青春同行》(2019年)。

2022年11月12日,新加坡作家节以“南来作家”作为主题,邀请五位新移民:张松建副教授、章良我、邹璐、穆军、李叶明(主持人)针对这个课题进行深度交流,这再次突显了南来作家对新华文学的参与深度。

据我所知,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曾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写作人才,他们之中,就包括了后来进入国大中文系深造的新移民安诗一和廖依然等。他们在毕业后分别进入新加坡文教界任职,继续发光发热;同时也加入新加坡华文文艺团体,参与刊物编务与文艺表演等事务。

新跃社科大学中文课程的一些学生,毕业后组成一个积极的写作群体,不时在报章上发表文学创作,以及与文化和社会课题相关的言论。这个写作群体中不乏新移民,如潘金娜、惠林然、孙志伟、杨静等,他们加入新加坡南洋孔教会,担任儒学课程或古典诗词的讲师,扮演文化传承的桥梁角色。

在他们之中,孙志伟担任《雨林诗刊》编委之一,并在由云南大学主办的“第一届东南亚南亚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其所撰写的论文《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几幅风景——甘榜、组屋与“黍离之伤”》,表现不俗。

几年前,新移民谭瑞荣甫出任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源》杂志的总编辑,就做出了不少编务上的改革,包括推出“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以鼓励不同体裁的本土文学创作,以及邀请资深撰稿员对卓有成就的新华作家进行深度采访,通过对话与报道的形式,保留珍贵的新华文学资料。此为新移民深耕新华文学的另一范例。

总而言之,目前的新华文学景观,是由南来作家、本土与新移民作家学者共同编织出来的,在论述新华文学的各种层面的建设工作时,我们需要给予公允的评价与客观的评述。

(作者为本地作家)

Home/Literature, Yuan #161, Yuan Magazine, /新移民深耕新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