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eople, Yuan #143, Yuan Magazine/宗乡青年的楷模 ——专访第二届宗乡杰青奖得主

宗乡青年的楷模

——专访第二届宗乡杰青奖得主

文· 欧雅丽

2017年至2018年度“宗乡杰青奖”的三位得主: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的黄亮(左)、新加坡黄氏总会的黄子扬(中)以及中山会馆的温伟雄(右)

如何吸引年轻人加入会馆,让宗乡事业后继有人,一直是本地宗乡团体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2016年,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为激励年轻一辈积极参与宗乡事业,弘扬华族文化,特别设立了“宗乡杰青奖”。此奖项每2年评选一次,从会员团体中选出在宗乡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年轻人予以表彰。

自该奖项设立以来,已经评选出两届“宗乡杰青奖”得主。在新一届“宗乡杰青奖”即将开始接受提名之前,《源》杂志专访了2017年至2018年度“宗乡杰青奖”的三位得主,他们分别是中山会馆的温伟雄、新加坡黄氏总会的黄子扬,以及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的黄亮。三位得奖者都是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利用自己的学识和才能,积极创新会务,传承先辈的精神,回馈社会。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能让更多的青年走入会馆,继续将宗乡事业发扬光大,推动我国华社迈向朝气蓬勃的未来。

中山会馆温伟雄

在2013年之前,温伟雄从没想过自己会参与会馆的活动。2013年,恰逢中山会馆主办第十届中山恳亲大会。从小跟着家人参与中山会馆的女友(现在已是温太太)要去会馆帮忙筹备,为了陪伴女友,伟雄也一起到中山会馆帮忙。参与会馆活动后,之前不知道自己籍贯的伟雄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爷爷就是中山人,便加入中山会馆成为正式会员,也让自己的父母和姐妹也加入了会馆,一家人自此与中山会馆结缘。

也是在这一年,伟雄决定转换职业轨道,从会计转换做房产中介,事业逐渐上升,组建团队,开始创业。尽管工作越来越忙,伟雄仍然将自己的部分精力投入到会馆活动中。他经常去会馆帮忙,和青年团的人一起为会馆策划活动。2017年,中山会馆庆祝成立180周年,时任会馆副秘书长兼青年团副团长的他带领团员们策划了一系列创新的庆祝活动,比如在端午节时包180粒粽子送给老人院;去东海岸捡垃圾180分钟等。这次大庆后,会馆的前辈们很赞赏他做出的成绩,在2019年换届时他被推选为第一副秘书长兼青年团团长。

在会馆担任要职后,伟雄开始思考如何想办法为会馆扩招会员。除了说服身边祖籍中山的朋友入会,他将会馆的网站进行了更新,也在脸书上花钱做广告,让更多祖籍中山的人能认识中山会馆,从而愿意加入会馆。此外,他致力于建立人际关系网,将不同年龄和背景的成员连接起来,让彼此互惠互利。他邀请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商界前辈们,给团员们做经验分享会,分享的内容大都是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创业、教育等,让年轻人体会到会员间的互助友爱,吸引他们走入会馆。

加入会馆6年多,伟雄每年都会参与会馆组织的中山寻根之旅。这项活动让他有机会认识祖辈曾经生活的地方,也获得了与在新加坡生活完全不同的体验。通过会馆这个平台,他参与了很多国际间的交流活动,比如每次在不同国家举办的世界中山恳亲大会,让他有机会认识其他国家的中山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2017年去中国参与一项有亚非青年参与的活动,认识了一些来自非洲的年轻人,很惊讶他们可以说流利的华语,还会唱华语歌。伟雄说:“通过会馆这个平台,我有机会和其他国家的年轻人接触,我才发现新加坡的年轻人太安全了,在新加坡上大学、找一份薪水还可以的工作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是对一些国家的青年人来说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新加坡的年轻人想要创业的并不多,而其他国家的年轻人就比较有创业的冲劲。”

谈起参与社团活动的收获,伟雄说:“在我的人生中,有四个重要部分,分别是家庭、事业、我的信仰以及会馆。我觉得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我信仰耶稣,有时候在会馆也会和不同信仰的人分享,让别人了解基督教。我有一个2岁的孩子,我在会馆服务,做一些慈善活动,也能让孩子认识到做人不止要有事业,也应该要回馈社会,这也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至于事业,建立好的人际关系,不用刻意为之,机会也会自然而然找上门来。”

新加坡黄氏总会黄子扬

黄子扬小的时候常常被爸爸拉去参加新加坡黄氏总会的活动,那时候他很讨厌去,觉得很闷。然而,长大后去澳洲读书,待了七八年,回到新加坡之后,他却主动走入了会馆,积极参与黄氏总会的活动。

子扬说:“我在四五年前加入黄氏总会,当时刚从澳洲回来,在国外待了很久,想要融入回新加坡社会,也想做一些回馈社会的事情。当时黄氏总会正在筹划重建会所大厦,可是我了解到黄氏总会的会员老化严重,缺乏年轻人,即使拥有好的硬件设施,也可能因为没有年轻人而难以为继。于是决定在黄氏总会成立青年团,让更多黄氏子孙了解自己的根。”

为了让青年团成长壮大,拥有法律和会计背景的子扬用运作一个创业公司的方法组建了自己的团队,选出专人负责行政、财务和媒体宣传等工作。他们运用社交媒体平台,设立了会馆的脸书页面、青年团专属的电邮,印制了团员的名片,以及颇富设计感的统一T恤,甚至特别为青年团的成立举行了仪式,让每位团员对加入黄氏总会青年团有荣誉感和归属感。团队组建好之后,他还给每位团员制定了KPI,要求每个人每月至少拉一个人入会。在大家的努力之后,黄氏总会青年团迅速成为一个拥有四十多位活跃团员的团队,并且都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年轻人。

子扬认为,要吸引年轻人走入会馆,首先要树立黄氏总会的形象,不要让年轻人觉得会馆是老一辈活动的场所,为此他建议将黄氏总会的英文名改为“Huang Clan (Singapore) Association”,简称“Huang Clan”,简单易记,一目了然。第二就是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方式,改变对待年轻人的方式,让他们易于接受;第三就是要注重教育,让年轻人了解黄氏总会的历史,让他们知道会馆在现代的新加坡扮演什么角色,将来又会扮演什么角色。基于这三点,他在黄氏总会实行一系列举措,让黄氏总会在保有传统精髓的前提下改头换面,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对年轻人敞开。

为了留住年轻人,子扬从年轻人感兴趣的社会课题入手,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每年华人新年的时候请客工吃火锅共度新春的活动。子扬说,当初策划这个活动,灵感就来源于早期会馆帮助下南洋的新客的历史,想要延续先辈的精神,关怀外籍客工,让他们在万家团聚的华人新年感受到温情。2016年首场活动就邀请了100多位外籍客工到黄氏总会会所吃火锅,还为他们准备了卡拉OK和红包。令子扬最为感动的是,当天活动结束后,他看到一些客工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坐在会所外面看手机,那一刻他觉得这些客工似乎对黄氏总会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有人在关心他们。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关注,本地的一些主流媒体如联合早报、海峡时报、新传媒、958电台等都有报道,媒体的曝光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黄氏总会,并看到它的新变化。

子扬也时常鼓励年轻人提出自己的想法,青年团的团员如果有好的点子可以借会馆这个平台来付诸实践,接下来他们正计划关注本地的一些单亲家庭,以及一些无家可归的人。除了注重青年团的成长,子扬也积极帮助会馆的长者们适应新时代、新科技,他特别安排年轻成员教导理事们使用电子产品。两代人在这些互动中增进了了解,跨越鸿沟,共同推动黄氏总会的转型。

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黄亮

来自广东汕头的黄亮加入潮州八邑会馆源于一个特别的契机。1999年,他来新加坡留学,次年来自潮汕地区的学生想要成立一个学生组织,但遇到了一些困难。他这才了解到新加坡有个潮州八邑会馆,在会馆的协助下,他们成立了新加坡潮汕留学生联合会(简称“新潮留”),隶属于会馆。新潮留在潮州八邑会馆的支持下,举办了很多活动,也不断发展壮大,汇聚了百多位来自潮汕地区的留学生,黄亮也出任了“新潮留”第三任主席,经常参与会馆的活动,与会馆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后来,黄亮成功获得政府奖学金,赴美留学两年。学成归来之后,他在政府部门任职,并且重新回到潮州八邑会馆,继续参与会馆的活动。当时会馆争取到第八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主办权,黄亮担任筹委会的副主席,专门负责论坛的部分。在这次活动中,他的优异表现获得会馆长辈们的认可,他获选担任青年团署理团长。2016年,潮州八邑会馆举办第二届潮州节,黄亮积极参与其中,他展现的卓越才能再次被会馆董事会认可,被推选进入董事会。目前,他在会馆担任副总务兼青年团署理团长,是最年轻的副总务。黄亮说:“潮州八邑会馆非常看重年轻人,也愿意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会馆为了让更多年轻人进来,扩大了董事会,给更多年轻人机会,董事会还有比我年轻的董事。”

为了吸引年轻人,黄亮推出了很多年轻人感兴趣的项目。例如,在2015年新加坡建国50周年妆艺大游行上,他组织了两三百名青年团成员和学生,联合其他潮属社团,以红头船为载体呈献精彩节目,荣获了“最受观众喜爱团队”奖项。2017年,由他带头牵线,与中国潮人创新经济促进会联手举办“全国潮人创新创业大赛”,为本地青年企业家提供发挥的平台。2018年,他担任《新加坡潮人故事》新书发布会筹委会副主席,积极推动潮人文化和精神。

黄亮说:“我初中毕业就来新加坡留学,在此之前并没有很重视潮州文化。但是来到这里参加了潮州八邑会馆,会馆的一个宗旨就是传承和推动潮州文化,才知道它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几年,潮州八邑会馆积极将一些优秀的潮汕文化到来新加坡,并且进行时尚化年轻化的包装,让我真正懂得了潮州文化的美。我还通过会馆了解到潮州人在新加坡的历史,以及很多优秀的潮州先辈们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感受到潮州人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这些让我体会到作为一个潮州人是多么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或许是会馆长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黄亮放弃了在政府部门的职位,开始自主创业。尽管工作繁忙,他还是分出一部分精力参与会馆的活动,为了在有限的业余时间里兼顾家庭和社团,他还拉着同为潮汕人的太太一起参加。太太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和他一起为会馆服务,社团生活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黄亮说:“在会馆的时间长了,一踏进会馆就会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在会馆大家都喜欢说潮州话,人也都很熟悉,有种大家庭的感觉。”

作者为本刊记者

Home/People, Yuan #143, Yuan Magazine/宗乡青年的楷模 ——专访第二届宗乡杰青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