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应变”地游走在人生舞台的张岳成
章秋燕2023-10-28T02:06:58+08:00“在慢慢老去的路上,我们也要为自己好好地活一回:镇定而从容地享受生活;随机应变地游走在人生的舞台。” [全 文]
“在慢慢老去的路上,我们也要为自己好好地活一回:镇定而从容地享受生活;随机应变地游走在人生的舞台。” [全 文]
现年81岁的杨蕙敏,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在9名兄弟姐妹中,她是长女。她的父亲杨柳江先生出生于福建省诏安县玄钟村,是新加坡潮剧界响当当的人物,在中国潮剧界,杨柳江也很有名望,被列入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潮州音乐人物传略》中。 [全 文]
他可说是第一个能够跨越语言的藩篱,自如地在舞台上使用华语和英语诠释同一个角色,并深获好评的演员。 [全 文]
看着演员们对角色的充分理解和深切感受,常常让他无比羡慕能在舞台上演绎故事,盼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站上舞台,展现风采。 [全 文]
陈濛(原名陈婉贞)告诉我,她已经88岁了。但从她灵活的体态和清晰的思路,我根本无法猜出她的实际年龄。令人诧异的是她如何保持那么旺盛的精力?她笑言自己除了天天练气功,还终日陶醉在艺术天地里,因而不知老之将至。 [全 文]
第一次见到戏剧界和舞蹈界前辈梁巧珍,马上感觉到她那股火力充沛的激情。她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滔滔不绝的说话,不像是位已经是82岁的人。梁巧珍是新加坡少有的舞蹈、话剧、电视剧、歌唱集聚一身的四栖演员。 [全 文]
至今戏剧圈前辈们提起1960年南大戏剧会演出的《第一个微波》,都会说那是剧坛介绍印度戏剧的重要开端。但是该剧的导演郭颜开当年南来,在海上经历的可不是微波粼粼、漾影依依的平静。 [全 文]
陈明菊是五十年代积极参与话剧活动的前辈,退休多年,却是雍容大雅,健康亮丽。见到了她,让我想起伦敦大学学院(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基于6000多名参加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的结论:从事艺术活动的人乐观、健康、长寿。采访她的那天,她回忆往事,如数家珍。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