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申的传奇故事
郭永秀2023-01-05T03:13:28+08:00她是本地声乐教学的开拓者之一,早年本地最先从事声乐教学者,除了田鸣恩老师和李豪老师以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陈毓申老师了。 [全 文]
陈濛(原名陈婉贞)告诉我,她已经88岁了。但从她灵活的体态和清晰的思路,我根本无法猜出她的实际年龄。令人诧异的是她如何保持那么旺盛的精力?她笑言自己除了天天练气功,还终日陶醉在艺术天地里,因而不知老之将至。 [全 文]
Four generations ago, life was much dazzle and spectacle with the Seah brothers, Liang Seah and Peck Seah. They were, as researched by descendant Shawn Seah, “incredibly wealthy business people who lived at Orchard Road and Boat Quay, in beautiful houses surrounded by flowers.” [全 文]
今年3月19日我应吾庐俱乐部之邀,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做了一项专题讲座,题为“郭宝崑翻译剧本的重大意义”。因疫情关系,讲座在线上进行,现场听众人数只限受邀嘉宾,现场及线上观众总共有数百人,反应还算不错。 [全 文]
都说童年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时光,但跟佑璋的童年紧紧相连的,却是“贫穷”、“苦难”及“仇恨”这些令人不安的字眼。他的心中当然也有爱,那是母亲给予的,每当想起母亲为了抚养他们兄弟姐妹所遭的罪,他的眼里就蓄满了泪水…… [全 文]
新加坡华乐在上世纪五、六年代有过一段相当辉煌的时期。1968年国家剧场艺术团属下华乐团成立,掀起另一个高潮;70年代中,人民协会成立了人民协会华乐团,华乐开始成为职业性的工作;1996年正式成立新加坡华乐团,敦请时任副总理李显龙为赞助人,又掀起另一个高潮。2002年起至今,叶聪在新加坡华乐团整整担任20年的音乐总监。 [全 文]
吴淑虎和我同年到台湾大学读中文系,住男一宿舍,我在三楼,他二楼。每天我都绕过去叫醒他,上课了!他偶尔赖床过了钟点就干脆翘课。我比他大一轮生肖,十二款动物的脾性略有所知,足以摆个大哥样子说他两句。 [全 文]
林谋盛少将(1909-1944)出生于福建南安后埔,1925年南来星洲。其父著名建筑商林路于1929年去世,正在香港大学读书的林谋盛,中断学业返回新加坡奔丧。他继承家业经商成功,积极参与星马华社抗日活动,1942年初匆匆逃离新加坡,1944年6月29日牺牲于怡保日军监狱。 [全 文]
我的丈夫英培安和我共处45年,去年1月10日他因胰脏癌去世。培安是一位专业作家,一共出版了29本著作,包括杂文、诗、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及文学评论。他离世后,不下10位文友在《源》杂志、《联合早报》、台湾的《文讯》、马来西亚的《中国报》及香港的《声韵诗刊》发表怀念他的文章。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