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戏院
虎威2023-02-03T11:35:48+08:00与大华戏院结缘那年我正在念小学三年级。举家因故搬到大坡二马路一座店屋的顶层居住。“新家”有三个窗户面向二马路,望过去,便是当时看来巍峨的大华戏院。 [全 文]
从古到今,琴艺的代代相传,主要靠读书人。读书人又称“儒”,因而琴曲中有不少弘扬儒家思想之作。然而,翻开历来的琴谱,就会发现宣谕道家遁世思想的曲子也很丰富。道家曲受欢迎的程度,或许比儒家曲还要高些。 [全 文]
叶季允(1859-1921)、释瑞于(1867-1953)、邱菽园(1874-1941)和李俊承(1888-1966)四位人物分别在早期新加坡的舆论、宗教、文化和商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他们才情横溢,具有高深的文学造诣并留下了珍贵的著作,其非凡的文学成就值得受到重视。 [全 文]
由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筹建的“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加紧建设中,这是总会成立30年来一项特大的工程,也是总会在继承与发扬华族文化优良传统上所做的巨大贡献,可喜可贺不在话下,任重道远也是不言而喻。 [全 文]
喜闻在宗乡总会的大力推动与各方的配合支持下,一座崭新的“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将于2016年耸立在新加坡大会堂旁边的停车场,从此岛国的华族文化活动将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大楼。在此预祝“中心”顺利落成,早日为我国的文化发展史添新章。 [全 文]
扎根本土 放眼未来 ——访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主席蔡天宝 文图·编辑部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建设是由宗乡总会倡议的。请您谈谈:当初为何会有这样的构想?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方向有别于宗乡总会,我们要创建的是一个创新、多元并且能促进社会和谐的组织。这个构想跳脱了“籍贯”的框框,突破了藩篱。我们的目标是汇集所有华裔族群以及华族文化于一堂,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一个中华文化之殿堂。社会上下,包括政府都对“中心”寄予厚望,因为这将是一个多功能且具有影响力的组织。透过这个“中心”,我们规划发展策略,凝聚所有华社力量以开拓文化与文创产业。换句话说,我国华社不会是一盘散沙,相反的团体之间将会有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打造华族文化的品牌,丰富我国的多元风貌。 政府在“中心”的建设上给予了什么样的支持? 李显龙总理在2012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及华族文化中心,并且给予了高度的支持,表示政府乐见其成。此外,他也呼吁社会各界给予不同层面的赞助及鼓励。在实际行动方面,政府拨出新加坡大会堂边的停车场作为中心发展地段,并承诺赞助高达90%的建筑费与95%的运作费。与此同时,政府也委任一名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表出任本中心董事,以便与政府沟通和联系,更有效地进行推广和协调工作。 您兼任宗乡总会会长及“中心”主席,您认为这两个机构在传扬华族文化方面分别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两个机构的目标一致,是相辅相成的伙伴关系。宗乡总会是华族社团的最高统筹,一直以来都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传承工作,特别是传统文化,以期达到薪火相传。至于“中心”,范畴将会拓展,目标对象也不再局限于既定印象中的“会馆”。我们把触角延伸到各文化艺术团体、年轻族群,当然还包括新移民组织。换句话说,“中心”将涵盖的层面更深更广,不仅受众扩大了,连文化发展这块也包含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务必让“中心”与时俱进,具有前瞻价值,并且能持续发展。我们也希望“中心”能成为一个文化交融平台,拥抱不同的群体,包括非华族人士,如此一来可以促进了解,强化凝聚力。总的来说,宗乡总会将维持原有的路线和角色;而“中心”则是吸纳所有主流、非主流文化的组织。两者各司其职,同时也互相合作,终极目标就是要达致社会和谐,确保优良文化生生不息。 您认为本地华族文化的特色是什么?“中心”将如何突显本地华族文化的特色? 新加坡是一个新旧交替、中西融汇的国度,拥有多元文化色彩,因此本地的华族文化也包含了这点。我们除了传承了传统中华文化与价值观,也融合了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特色。包括我国的华裔先贤,也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的习俗。经过岁月的磨合后,我们渐渐发展出属于新加坡道地的华族文化,既与全球各地的华人血脉相连,又融合了异族风采。因此我认为,本地华族文化是具有包容性的,可说是华族文化版图上的一朵奇葩。“中心”的成立就是一种凸显本地华族文化特色的方式。接下来,“中心”将透过各项活动吸引大家走进来。这些活动将以不同的形式和姿态呈现,以配合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兴趣圈等。我们也设有文化走廊,展示丰富精彩的资料,让所有人一探本地华族文化的多元风貌。此外,我们也可以主动和学校联系,带领学生前来参观,鼓励他们参与“中心”活动。如此一来,学生既有活动场所,也能受到文化熏陶,对于培养优秀的下一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心”将如何吸引其他与华族文化相关的组织的参与?它是否也开放给其他族群? 我们以开放的姿态鼓励相关组织的参与,像是艺术团体、土生华人社团、新移民组织等等。我们欢迎他们加入本中心,并提供良好的平台让大家互相切磋交流,发表成果。我们会加大宣传力度,定期举办活动,以加强团体间的互动,建立友好关系。希望能借此机会,让新加坡华族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了促进社会和谐气氛,我们也将考虑对其他族群开放,希望能发展更深一层的合作。详细情形有待商榷。 您对“中心”有什么样的期许? 首先,我希望“中心”能朝气蓬勃,让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第二,“中心”要极力吸引年轻一代的加入,因为要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生命力且创新的组织,年轻人的力量是必不可缺的。再者,我期盼“中心”能秉持海纳百川的精神,跨越身份、地域、阶层、年龄等限制,让所有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一同继承传统,推动创新,丰富华族文化的多元面貌。最后,我希冀“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使命,扎根本土,放眼未来,为我国打造魅力四射的文化生态。
记得第一次到“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拜访时,笔者是一个“不速之客”。那时,“中心”的办公用品才刚般来。桌子上,来不及归类的文件及器材凌乱地堆放着。一个忙碌的身影,正亲力亲为地打理着一切。“朱院长您好!”还来不及改口“朱总裁”,我脱口而出。看见有人不请自来,朱添寿连忙放下手上的文件,热情地与笔者打着招呼,完全没有半点“总裁”的架子:“刚开始工作,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什么都得自己亲自动手”。这就是草创之初的“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全 文]
2012年正月,宗乡总会会长与通商中国主席蔡天宝在新春团拜上宣布,宗乡总会正在探讨设立全新的华社文化中心。这将是一个推广华族文化艺术,带动族群互动,凝聚华社各群体的中心。出席团拜的主宾李显龙总理即时回应说,政府欢迎宗乡总会所提出的这一构想,乐见其成,也会给予配合与协助。他说:“政府向来鼓励和支持各个族群保留和发扬各自的文化和传统。对于这个华社文化中心,政府乐观其成,并且将给予配合和帮助。”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