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30日

探索新加坡最后一个渔村

2022-09-13T17:22:36+08:00

也许你也和我以前一样,不知道新加坡最后一个渔村到底在哪里。最近网红的新加坡最后一个渔村——实里达渔村(Seletar Fishing Village),吸引无数游人到访,这个隐藏都市一角、鲜为人知的渔村终于揭开了面纱。 [全 文]

探索新加坡最后一个渔村2022-09-13T17:22:36+08:00

马来戏剧邦沙旺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2-09-14T14:38:54+08:00

已故马来艺术界前辈哈芝哈密阿末(Hj Hamid Ahmad)以毕生精力传承与维护的马来戏剧邦沙旺(Bangsawan),没落一时,看似近乎走入历史。然而,近年邦沙旺进入校园。 [全 文]

马来戏剧邦沙旺 柳暗花明又一村2022-09-14T14:38:54+08:00

文学的半径 ——追忆前辈作家陈华淑

2022-09-14T11:35:09+08:00

1980年9月,我出席新加坡写作人协会(后复名为“新加坡作家协会”)主办的中秋迎月会,第一次见到了黄孟文老师和陈华淑伉俪,以及王润华老师和淡莹伉俪等作协理事和会员,过后应邀破格加入作协。 [全 文]

文学的半径 ——追忆前辈作家陈华淑2022-09-14T11:35:09+08:00

蔡厝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023-01-05T14:50:11+08:00

新加坡西部的蔡厝港地广人稀,走过19世纪的种植园与20世纪的甘榜之路,如今有17万居民在约5万个建屋局单位里安家,地铁和轻轨穿梭在千家万户之间。 [全 文]

蔡厝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2023-01-05T14:50:11+08:00

闽南谚语102则

2022-09-14T14:40:02+08:00

闽南谚语可说是闽南普罗大众创作出来的。他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务农时,用闽南话创造出了大量的谚语,内容有劝世的,有鼓励的,有讽刺的,有骂人的,多姿多彩。这些谚语展示了闽南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而且不少谚语具有很美的押韵和诗句特色,有些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全 文]

闽南谚语102则2022-09-14T14:40:02+08:00

林氏大宗祠九龙堂祖先牌位中的“宗”与“乡”

2022-09-14T14:41:42+08:00

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龙堂家族自治会(简称九龙堂)是一个跨方言群的血缘团体,在广东民路拥有一栋落成于1928年的会所。在这栋有着西洋古典外观的建筑里,一层供奉着一千多尊林氏牌位,完整保存了自建堂以来供奉的牌位,二层则是奉祀被林氏称为“祖姑”的妈祖林默娘、开林太始祖比干、开林始祖林坚。每年举办两次的集体祭祀活动(称为春祭、秋祭),是了解本地华族祖先牌位制式与奉祀习俗的极佳场所。 [全 文]

林氏大宗祠九龙堂祖先牌位中的“宗”与“乡”2022-09-14T14:41:42+08:00

康乐尔与红儿

2022-09-14T14:42:10+08:00

榴梿飘香的季节就会想起“榴梿理论”(Durian Theory),想到这有趣的理论就想到了埃瑞·约翰·亨利·康乐尔(Edred John Henry Corner),一个好长的名字!就简称他为康乐尔好了。 [全 文]

康乐尔与红儿2022-09-14T14:42:10+08:00

情牵华社

2023-01-05T14:49:44+08:00

2022年2月,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简称宗乡总会)收到了一份珍贵的赠礼。曾担任宗乡总会秘书长近20年的华社前辈蔡锦淞先生将自己精心保存36年的三份文件捐赠给宗乡总会,这些文件详细记录了1984年宗乡总会成立缘起及经过,再现了宗乡总会筹建时的背景、创建原因,以及参与筹建的相关人员所做的工作,对研究本地社团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 文]

情牵华社2023-01-05T14:49:44+08:00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