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Culture, Yuan #158, Yuan Magazine, /春风化雨传承京剧的林美莲

春风化雨传承京剧的林美莲

文 图 · 蔡曙鹏

戏曲行话说“十年磨一剑”,林美莲用11年打磨《王熙凤》。她用心、用功、用劲,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精益求精的精神,给我们的京剧舞台留下了一台好看、好听、琳琅满目的好戏。她的《王熙凤》2011年首演,2016年重演,今年6月三演。因为新冠疫情,天韵京剧社两年多没有演出,这个《王熙凤》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她既是这个演出班子的培训者,又是这个演出的组织者,更是这部戏的主演者。

林美莲的京剧缘,应该从父亲林来喜说起。他是戏曲界前辈人人敬重的武戏师傅。粤剧名伶朱敬芬在排演粤剧《珠联璧合》时跟林来喜师傅学过戏。她回忆:“林师傅的动作又脆又利落,一招一式的示范,清清楚楚。学的人比较容易记住。他强调,刀枪的招式要张弛有度,要注意鼓点的铿锵顿挫。”小时候,美莲跟着父亲到平社去看热闹。一回生二回熟,社里的大爷大妈叔叔阿姨们看她明眸皓齿,活泼可爱,都觉得她是可造之才。但父亲为了避嫌,没有特别照顾她、教她。平社长辈们高亢的唱腔和风格化的念白,尽管和稚童天地里的音乐世界有很大差别,美莲并没有抗拒。更何况叔叔阿姨们对社里的小朋友都特别好。糕点来了,他们少不了要她多吃点。直到有一天,胡妈妈章宝明说:“美莲,这次,你来参加《三娘教子》的演出,好不好?”美莲就这样参加了这部戏的排演。这是明末清初戏曲大家李渔的作品之一,戏名既然叫《三娘教子》,母子的戏都重要。美莲要把因为被人讥笑为无母之子的委屈与怨气,向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的后娘爆发出来。这个京剧名剧里儿子扮演者的难处,对演员来说还不在于那两句二黄原板,而在于一个无知的小孩对抚养他、教导他的后娘从误会到理解与感动的转变的演绎。美莲的初试啼声,得到长辈和观众的掌声。不过,真正让美莲崭露头角的是她的第二个戏——《杨门女将》里的杨文广。

百乐门电影院五看《杨门女将》

“余生也晚,错过了中国戏曲电影风靡新加坡的五、六十年代。无缘观赏当时中国京剧界名家的《群英会》、《借东风》、大武戏《大战雁荡山》,也没有机会看到号称“保存了原舞台京剧的特色,又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长处,展现当时中国京剧院培育的新一代演员的京剧大片《杨门女将》”。不过上天总是会照顾有心做事的人,正当平社筹备《杨门女将》演出时,有一间叫百乐门的电影院正好放映两天的《杨门女将》。“那是没有网络、手机的年代。能在最需要的时候看到想看的戏,真是天欲助我也。我在两天内看了五场《杨门女将》,特别全神贯注看杨文广的戏。他和祖父杨继业、父亲杨延昭三代并称杨家名将。电影里的杨文广,英武中有几分稚气,十分可爱。但我是个新手,接到任务,真是战战兢兢。毕竟京剧要求演员一举手一投足一开腔,都有其经过两百多年打造的艺术规律可循。”演杨文广的时候,美莲只有20岁。出色的演绎,就好像把她演娃娃生的戏路给定下来了。

芝风1994年指导林美莲演出《廉锦枫》

良师打开了古典美的大门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诞生的京剧,从古老的徽剧和汉调吸取了母体艺术的营养和长处,其核心审美特性是建立在华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基础上的古典美,经过代代名家的不断打磨,形成一个复杂的表演体系。对刚入门的初学者来说,可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眼花缭乱。美莲有福气,起步时遇到良师。除了平社众位前辈外,还有王云霞、秦雪玲、胡芝风和岳惠玲。王云霞是启蒙老师,秦雪玲是美莲接触的第一位来自中国的京剧老师,《卖水》这出戏给她奠定了扎实的花旦表演技巧和基本功。岳惠玲老师传授的《红娘》则让美莲对荀派表演和唱腔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美莲特别受益的是实践与理论都有造诣的胡芝风。胡老师原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学生,转行拜梅兰芳为师,在京剧舞台上以《李慧娘》闻名于世。“她是一位优秀的演员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京剧理论学者。往往在说戏、排戏的时候,把她在《艺海风帆》《胡芝风谈艺》《戏曲演员创造角色论》《戏曲艺术二度创作》《戏曲舞台艺术创作规律》《戏剧散论》等专著中的精华,用浅白的语言说给演员听。很多她说的话,我后来的教学与表演中不断的感悟与运用。艺术的求索真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胡芝风的指导下,美莲演出了《穆柯寨》和《廉锦枫》,分别扮演穆桂英和廉锦枫,完成了她在表演上的一个跨越。

林美莲1998演出《穆柯寨》剧

原本演娃娃生和小生已经小有成绩的林美莲,没有料到她会改行当,演花旦去了。那是因为台湾程派青衣刘贞模老师。当时正准备唱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在1937年应程砚秋之约而写的名剧《锁麟囊》。刘老师看林美莲眼神犀利,腰肢柔韧、脚下灵巧,扮相俊美,不演花旦戏可惜了。果然,林美莲在戏里的梅香步步姗姗,口齿伶俐,获得好评。1981年,平社推出著名剧作家范钧宏根据陈仁鉴先生写的莆仙戏移植的《春草闯堂》。这部戏新加坡潮剧团余娱儒乐社、陶融儒乐社都先后搬演过。这是一个训练不同行当演员的好戏,也是美莲第一部担任主演的全本戏。平社《春草闯堂》的演出叫好又叫座,那是一次集中了老中青演员的盛会,和林美莲演对手戏的胡知府,是著名演员白言。后来多次重演,白言因年纪大而推辞,接棒的是和她日后成为夫妻的罗德民。

但丁说过: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他们夫妻成为旨在培养新血,继承、提倡与发扬优秀京剧艺术的天韵京剧社的开路先锋和大将。30年前,眼看许多前辈年龄日增,京剧演出渐少,罗德民、林美莲感到非常焦虑。如何找接班人,一直让他们揪心。1994年的德明校友聚会上,他遇到谢泽文校长。谢校长听罢罗德民的陈述,立刻邀请他和美莲到德明开课教京剧,上坡路上遇到了伯乐。就像当年因为蔡亮校长的支持,南洋女中才有了制作与演出赵清阁的《红楼梦》,布莱希特的《四川一好人》,王纪厚、刘喜庭的《人参娃娃》以及到两部双语话剧韩玉珍的《茉莉公主》和任德耀的《马兰花》的纪录。翌年,德明中学开始办京剧班。除了在疫情爆发期间暂停活动外,每年都组织演出,让中学生粉墨登场,体验京剧的音乐之美、语言之美、表演之美,在技法规范里体现京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在每一次演出中传承规范,维护文化传统。

令罗德民和林美莲感恩的是谢泽文校长开了个好头,之后的历届领导陈天福、孙正伟、符传丰、刘德荣校长都认同这个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因而德明中学的京剧课,延续了二十几年。在学校开戏曲课,为学生排戏,以戏带功,重要的是培养同学们对学习华族戏曲的兴趣。历年来教过的戏包括《拾玉镯》、《穆柯寨》、《春草闯堂》之“坐轿”、“闯堂”和“认证”、《花木兰》之“代父从军”和“喜结良缘”、《花田写扇》、《柜中缘》、《红菱艳》、《铁弓缘》、《醉审》等等,不同风格的大小戏。德明的京剧组始终立足于中学生学习京剧的审美需求,孜孜不倦地进行文化宣教、每年给他们提供不同的艺术熏染的体会。这些同学很多是品学兼优的好苗子。有些毕业后去了外国深造或工作,对念书时学习京剧的机会非常怀念。茹易同学说:“进入德明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这辈子会跟京剧有这么深的缘分。2006年我加入德明中文学会京剧组,认识了两位老师,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这个可能会陪伴终生的爱好。在德明的日子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成为今天的自己。到今天,自己从一个中学生变成上班族中的一员。时间改变了很多,但庆幸的是,两位老师,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终生的爱好和德明给我的东西,都没变。慢慢体会到生活不易,我不奢求自己可以把世界改变多少,但求不忘初心,不畏艰险,为德明和天韵尽自己一份力,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也有不少在成家立业后,仍旧回来参加台前幕后的工作,因为他们知道京剧是华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从中国戏曲学院走进导演专业的道路

在家人的支持下,获得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奖学金的她,于2012年远赴中国戏曲学院攻读导演系戏曲导演专业。林美莲是班上表、导、演三个方面资历最深的大姐大。这时的中国戏曲学院和在搬进丰台区之前的规模、设备和阵容,不可同日而语。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新的机遇。林美莲非常谦卑,像海绵一样吸收每一位老师和每一节课的核心精髓。在戏曲学院的四年里,除了课业,她有机会参加校内外讲座和研讨会;听学者论述理论或名家谈艺;看到许多名团名角的精湛演出;欣赏历史题材的当代创编;在老师指导下与同学交流读书与看戏的心得。老师们的视野、胸怀、品德和意志,鼓舞学生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说道:“我非常享受与珍惜这段留学时光,在这四年,可以说把我从资深票友蜕变为专业导演的一个过程。”2016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载誉归来。

林美莲2016年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毕典礼上与夫婿罗德民合影

林美莲2015年为青春版《春草闯堂》说戏现场

新加坡舞台上的红楼戏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在继承中国古代小说艺术传统的基础上,达到了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峰。42年来,在新加坡话剧和戏曲舞台上,红楼戏几乎不曾间断过。最早出现的红楼戏是1980年第三届艺术节上冈州会馆由胡桂馨主演的粤剧《红楼梦》。1987年3月,东安会馆由朱敬芬主演的粤剧《红楼梦》问世,一个月后赵清阁的话剧版《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建校70周年的演出。1988年,也有两部红楼戏上演。分别是双语话剧团演艺坊演出了赵清阁写红楼二尤的《雪剑鸳鸯》,和余娱儒乐社采用沈湘渠根据川剧移植的潮剧《王熙凤》,在社会发展部主办的传统戏剧节上隆重公演。2000年福建公会芗剧团演出了沈秀珍主演的芗剧《情殇红楼》。我国戏曲学院2006年为莱佛士女中排演了学生版的黄梅戏《王熙凤》,这部半小时的小戏以王熙凤掉包为主线,参加了该年学院主办的第七届《青年剧展》。2014年新加坡琼剧团演出邓光华改编、陆铭芳作曲、林嘉执导、来自海南的符永福和许天生领导、星海艺术研究会华乐团伴奏的《忆·红楼梦》。这台琼剧,从宝玉宝钗的婚礼开场,用倒叙手法,回忆黛玉进府到黛玉归天的辛酸血泪。2017年姚金枝也主演了她的剧团新越韵演出的越剧《尤三姐》的《折簪·饮剑》二折。这42年来的红楼戏的特点可以说是剧种多,话剧、舞剧兼有,各个团队以其不同的方式,截取了《红楼梦》的关键情节,讲述大观园里不同人物的故事。

然而,像林美莲这样执着,一排二排三排《王熙凤》的,在我国戏剧界极为少见。王熙凤毕竟是曹雪芹刻画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作者在她还没出现时,就通过了冷子兴的口中这样描绘她:“模样又极为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在民国剧作家陈西汀京剧写的八出红楼戏当中,《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可以说是最有戏剧爆发力的一部。但天韵京剧社演出此剧,改剧名为《王熙凤》有其道理。因为大闹宁国府的热闹之后,还有二姐吞金和秋彤骂架的重头戏。戏叫《王熙凤》,更能把目光投向这个她敢做敢为,不信阴间有什么地府的大管家。她就曾经对铁槛寺的老尼姑这么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兴儿说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三排《王熙凤》艺术上的跨越

天韵京剧社第一次演《王熙凤》,由戏曲学院艺术总监张莉执导。林美莲说:“那次,我能集中精神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二排时,开始把在导演系学到的知识用上了:了解戏、知戏情、明戏理。演员对角色的态度,决定了演员表演的高度。有些演员能聚精会神进入角色,戏就演得比较好。有部分演员参加过首演,可以说驾轻就熟吧。这次三排,好多演员没演过这个戏,我又要演,又要导,比较辛苦。但是因为疫情爆发期间,我有比较充裕时间学习,看了不少影视作品,很受启发。例如演员的台词更加注意语速、语气等。几位青年演员把戏不多的小角色都演得很到位。此外和我合作多次的灯光设计方珍文,也帮忙营造了不同场景的气氛。”

2022版的《王熙凤》,制作严谨,主要演员技巧的掌握和传达人物情感状态准确。因此观众能获得美感享受。王熙凤的扮演者没有把人物简单化,毕竟她是贾家选拔出来的卓绝群伦的人物。饰演贾母的田平与她的对手戏,从剑拔弩张到经王熙凤巧妙偷天换日,为自己赚的一千两百银子、还得了贾母给她一个新的称号:“贤二奶奶”,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把宁国府这场戏推上高潮。陈西汀的剧本节奏明快,导演处理流畅,戏以冲突的发生、开展和高潮的结束,体现出起承转合的结构技巧。特别出彩是在王熙凤除掉尤二姐的威胁之后,又出现一个刘伟嘉扮演的粗野冒失、莽撞无礼的秋彤。刘伟嘉把这个粗枝大叶的人演得栩栩如生,为最后一段戏,加强了喜剧性。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展现的团队精神。戏份不轻的马标(饰演兴儿)和茹易(饰演贾珍)兼任舞台监督,周昊宇(饰演来旺)和刘伟嘉(饰演秋彤)兼管布景道具。饰演尤二姐的陈韵连同旦角社友,兼管服装并协助赶场的演员们。传承京剧的共同目标,成就了这台《王熙凤》精彩演绎。

《王熙凤》的艺术成果,离不开与林美莲相濡以沫37年的夫婿罗德民。台下是夫妻,台上也是夫妻。他们的相遇,碰出这一段京剧情缘,为天韵的发展书写出华美的篇章。

林美莲2017年导演的《清风亭》是学生京剧的重要篇章

作者为新加坡戏曲学院创院院长、民族音乐学博士

Home/Culture, Yuan #158, Yuan Magazine, /春风化雨传承京剧的林美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