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谈虎符

文 图 · 符懋濂

我肖虎又姓符,也许最适合在虎年谈虎符。按照华人姓氏的各种来历,官职是其中之一,符姓应该与虎符有关。换言之,源自山东琅琊的符姓先祖,很可能是周代掌管虎符的重要官员。根据周代秦人编辑的《世本·氏姓篇》,“鲁顷公之孙公雅仕秦国为符玺令”,也就是鲁国公雅在秦国当官,掌管秦国的兵符和玉玺(印章)。可见符姓虽非大姓,但其祖先却出身鲁国贵族。

那么,什么是虎符?虎符又称兵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军事信物,即中国古代的兵权军令凭证。兵符其实有几种,除了虎形还有牌状的,但以前者为主要代表。那么,为何偏偏是虎形?众所周知,老虎勇猛强悍,自古就是万兽之王,在古代图腾崇拜(拜物教)中居于重要地位。而在汉字与成语里,与猛虎相关的也为数不少,如“山中无虎猴称王”。因此,虎符本身寓意深刻,一则象征王权至高无上,军令如山虎;二则象征王师的将士们虎虎生威,所向无敌!

收藏于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杜虎符 (图源:互联网)

关于虎符的起源,尽管传说是轩辕黄帝的杰作,但不足为信。比较靠谱可信的是西周军事家姜子牙的重大发明,最初是竹片制成,后来才改用青铜铸造。到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各国争霸与兼并战争,日益频繁,虎符使用自然大行其道。

虎符的作用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授予兵权,另一种是调兵遣将。虎符体型很小,只有几厘米长,由左右两半合成。右半留住在朝廷,左半授予统兵将领(或拥有兵权的地方官吏)。如果需要调动军队驻防,协同追击入侵外敌,或者要在外驻军班师回朝,中央朝廷就派出专员,携带着右半虎符到军中,必要时还附上诏书,传达朝廷的圣旨。可见虎符的权威性,非同凡响!

小小虎符为何有指挥、调动千军万马之大威力?中国地域广袤,天高皇帝远,古代通讯又不发达,朝廷如何调遣军队?在战争频繁的情况下,虎符就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它是用青铜合金铸造而成,工艺精湛,两半材质色泽高度一致,加上两半各有鎏金铭文,使得伪品无法与真品精准“合符”,伪造半边虎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据郭沫若研究,作为军事凭证物的虎符,凭着其权威性与可信度,给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以莫大助力!

郭沫若是研究虎符的专家学者

郭沫若所著剧本《虎符》(图源:互联网)

在中国古代史上,虎符不仅是政治与军事的图腾,也是文学艺术的符号。根据《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元前257年,信陵君魏无忌指使如姬盗走虎符,让他调动八万魏军击败秦军,解救了赵国邯郸之围,使得其姐(赵国平原君夫人)转危为安。这早已传为历史佳话,在民间故事、地方戏曲中呈现。如姬是魏王宠妃,即信陵君的嫂子,干嘛要为他冒着杀头风险?我想他们俩关系非同一般,信陵君曾为如姬报了杀父之仇;至于他盗走虎符之前,是否也有“盗嫂”行为,谁也说不准,只能留给民间说书人去演义。在抗战期间的1942年,郭沫若又把窃符救赵的故事,写成五幕历史剧《虎符》,不断搬上话剧舞台,更使得带着传奇色彩的虎符故事,更为后人津津乐道!

同时,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符号,虎符或兵符在古典诗词中出现的次数,实在多到无法统计。单单在唐宋名家诗词中,就可找到涉及兵权、守将的以下诗句,主要来自与军事有关的送别诗、咏史诗。

应见鄱阳虎符守,思归共指白云乡(出自李颀《送从弟游江淮谒鄱阳刘太守》)

虎符三校列,鱼胄万夫迎(出自李绅《到宣武三十韵》)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出自李商隐《异俗二首)

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出自罗隐《送王使君赴苏台》)

此中若可安,不服铜虎符(出自元结《游潓泉示泉上学者》)

谁言恋虎符,终当还旧丘(出自韦应物《月晦忆去年与亲友曲水》)

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出自岑参《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宁知白日照,犹得虎符归(出自范仲淹《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吾皇有意缚单于,槌破铜山铸虎符(出自苏轼《赠青潍将谢承制》)

众所周知,兵权是“国之大器”,是王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朝廷授予虎符仪式,当然十分隆重,朝中大臣都得出席。唐代诗人张籍《送李司空赴镇襄阳》多少反映了这场景,更寄托了对受兵符者李司空的期盼,即带兵镇守襄阳城,确保国泰民安:

中外兼权社稷臣,千官齐出拜行尘。

再调公鼎勋庸盛,三受兵符宠命新。

商路雪开旗旆展,楚堤梅发驿亭春。

襄阳风景由来好,重与江山作主人。

宋代词人晏殊《沅溪沙》对授兵符的描绘,显得更加精彩到位,脍炙人口;词末同样殷切期盼将士保家卫国,让老百姓过着和平安定日子: 

铜虎分符领外台,五云深处彩旌来。

春随红旆过长淮,千里裤襦添旧暖。

万家桃李间新栽,使星回首是三台。

正因为虎符属于“国之大器”,它必须授予英勇善战的将领。对此,爱国诗人杜牧《史将军二首(其二)》说得很肯定。以下前四句描绘史将军的英勇形象,后四句则强调兵符应授予像史将军之类的“虎臣”,才能抵御西北外族入侵,避免安史之乱重演。全诗这样写道:

壮气盖燕赵,耽耽魁杰人。

弯孤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湟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诗仙李白也关注国家安危。他的《古风其三十四·羽檄如流星》是首五言叙事诗,长达二十四句,讲述南征前军情紧急,得马上使用虎符调动军队,派往云南边陲。它开始几句写道: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综合上述,可见小小虎符威力大、影响深,是古代中国人政治与军事智慧的结晶。

(作者为文学博士、本地资深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