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代广帮总坟的“墓联”用词和特点
文图 · 庾潍诚
创立于清朝同治九年(1870)的“广惠肇碧山亭”,是新加坡本地广州、惠州、肇庆三属人士的坟山组织。在1960年代汤申律大路旁,尚存同治十年辛未(1871)的地界石碑。到了1970年代,政府征用碧山亭土地发展碧山新镇用途,当时碧山亭拥有324亩土地,超过10万余穴坟墓。碧山亭的所有总坟在1979年以后陆续清挖,在原地保留的8英亩土地则获批准转型为现代化骨灰塔,服务大众。
-800x512.jpg)
广帮猪肉行诸先友总坟,立碑于民国三年(摄于1914)
这七位广帮先民很可能为了争取广帮利益而械斗身亡,被尊称为七君子奉祀-800x530.jpg)
广帮肇府“七君子”列公合葬之墓,立碑于清道光辛丑(公元1841)这七位广帮先民很可能为了争取广帮利益而械斗身亡,被尊称为“七君子”奉祀
碧山亭坟场在陆续“清山”之时,执事者委托了当时碧山学校的郭明校长(1922-1997)协助拍照记录总坟。根据记录,旧碧山亭“封山”前总坟的黑白照片应当存世291张。较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和各种原因,笔者在2023年重新整理这批黑白照片时,陆续搜集目前流传、库存、底片重洗以及从刊物海报翻拍的等等,总共只找回286张,遗失了5张(约1.7%)。笔者立即将这些能找到的照片扫描成电子版存档,并根据这几百张照片,仔细研读了其总坟石碑上的“墓联”文字。
“墓联”文字蕴含历史讯息
我们知道,在今天的新加坡除了极个别情况(例如宗教或15年限的土葬)以外,大规模“土葬”已被禁止。因此旧时代“土葬”流传下来的资料或文献是非常珍贵的。其中,碧山亭保存的这批黑白总坟照片,就是一种实物史料文献。它们佐证了新加坡的时代发展,也展现了本地广帮殡葬习俗的文化观念。
在陆续整理这众多照片的过程中,笔者渐渐发现这些照片蕴含了极丰富的历史讯息。从时间跨度来看,最早的总坟是清朝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的曹志(曹亚志)墓碑,下延光绪、宣统、民国,最迟至公元1975为止,时间跨度足有一百四、五十年。就性质来说,这些总坟可以归纳作不同类别:姓氏类总坟、同乡地域类总坟、业缘同行类、会馆社团书室类总坟、善堂佛堂宗教类总坟,等等。这些总坟虽然在“清山”以后消失不见,但是幸运得以保留下来的286张黑白照片仍然可以提供我们直观的认识。我发现总坟照片上面除了记录先辈名字、社团堂号、立碑年份等等讯息以外,某些碑文还保留了“风水坐向”记录,以及两侧的石刻“墓联”(墓碑两侧的对联)。
这些“墓联”成对镶篏墓碑两侧,最短四字,最长十一字。其中以七字最常见,另外也有八或九字。四字墓联如:“灵钟揽水,祥发星洲”(中山榄镇总坟);七字墓联如:“碧草芳兰生福地,祥麟彩凤绕青山”(南北园狮山社总坟);八字墓联如:“天地钟灵生城吉穴,河山毓秀发达同人”(冈州天河慎远堂总坟);十一字墓联则仅见于“武功堂苏氏大总坟”,只可惜其碑漫漶无法释读(仅可略见少数几字:荣、昌、仁、义、万山)。
“墓联”在内容方面的特点
根据现存保留的286张总坟黑白照片记录,文字内容有以下特点:
第一,“墓联”的首二字篏入和组合以彰显墓主们的姓氏、地域、行业或会馆社团的地位。例如:从事“沙藤”职业的总坟墓联:“沙结明堂瘗白玉,藤盘福地蕴黄金”,首二字取“沙藤”。又如墓联:“生气勃勃因证果,商业隆隆始建行”,首尾四字拼成“生果商行”(广帮生果商行总坟);又如:“花花祭芝范,邑邑故魂安”(花邑总坟),首二字拼成“花邑”(今花县会馆)。其它墓联类此,尝鼎一脔。
第二,“墓联”偶引用《易经》卦名或语句。例如:“太坐乾巽来龙盛,原兼坤巳万代世”(太原堂温氏总坟),乾巽坤皆卦名(另按,墓联此处写坤,其实是错误的。该墓的山向“坐乾巽兼坤巳”应当写“兼亥巳”);又如:“隆案前朝洄巽水,镇山后拱振乾纲”(中山隆镇大总坟),巽乾皆卦名;又如:“龙纳天然恒益水,穴居地道坎离峰”(刘氏大总坟),恒益坎离皆卦名,且恒益、坎离阴阳爻互错;再如:“安土敦乎仁”(四邑李氏女先灵总坟)出自《周易系辞传》,意思是随遇而安,宽厚而爱人。
第三,“墓联”或引据家族先辈名人以励后代。例如:“文章超北宋,胤祚衍南洋”(渤海欧阳氏义坟),可以推知该墓以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永叔、醉翁、六一居士1007-1072)为后世欧阳家族之楷模。又如:“孝行千秋彰孝友,诗人历代著诗孙”(高要黄江夏堂大总坟),据墓联推测该黄氏家族当中很可能有大诗人文学家,因此墓联特别强调诗人诗孙。
第四,“墓联”內容带有浓烈的溯源追本观念。例如:“怀念梓桑修祀典,远追木本尽乡情”(中洲叶姓总坟),桑梓表达对中国故乡本土的思念,也追溯先祖同姓血缘之谊;又如:“三姓同一脉,万派溯流源”(溯源堂历代先人坟墓),此墓为雷方邝三姓合墓,“墓联”彰显三姓同源的血缘浓情;又如“台山乡土身虽别,江夏先人骨亦安”(台山黄江夏堂总坟),身别故土,埋骨异域,此联道尽故乡之情。
第五,“墓联”文字非常注重“风水”。华人传统是非常重视和讲究“风水”的,从阳人居住的“阳宅”到祖辈先灵百年归宿的“阴宅”都要讲究。墓地选址最好“点穴”要傍山依水,好的“风水”能兴旺子孙后代。例如:“龙真钟毓秀,穴的奋英才”(汝南堂濂溪别墅周家祠),特别强调“龙真”和“穴的”的风水宝地。其它“墓联”用字也一样反复强调“瑞气”“旺地”“福地”“佳城”这类风水用词。
“墓联”在用词方面的特点
除此之外,广帮总坟“墓联”在用词方面颇有讲究。总体看来皆嘉言懿德、善行德积之词。归类各种用词有以下特点:
第一,“墓联”上下联用字对仗整齐。用字展现典型的传统诗词对仗形式,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又或数字对数字。例如:名词“青山”对“黄土”(奕世堂岑氏总坟)、数字“百代”对“千流”(颖川堂陈氏总坟),再如“梨花添义塚,园茂结佳城”,动词“添”对“结”(梨园行列位男女先友总坟)。年代久远,很多黑白照片的“墓联”文字漫漶不可辨,但我们也能藉助对仗格式约略猜测其文,例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柴竹陈妙琛姑娘之墓),正是藉助对仗格式推测如此。再如“绿水青山秀,碧云秋月明”(南海滕涌冯务本堂大总坟),也是根据上下联文字和检视照片来推敲。
第二,称呼“本地”的用词:星洲、星岛、南国、南洋、海岛、南岛、狮子岛、马来邦。广帮人士南来谋生,这些用词都指代本地。相对的,思念中国故土则用“梓桑”、“乡土”、“广东”,但不多见。
第三,称呼“坟地”的用词:牛眠、马鬛、马踣、福地、佳城、青山、祥山、旺地、名山、吉穴、佳穴、龙山、龙虎穴、龙穴、虎山、瑞穴、窀穸、吉地、吉壤、净土、乐土。养生送死,人生大事,但从上可知阳生者称呼坟墓多都用正面、具能量的褒词较婉转地替指坟墓。这样的用意也表示亡者有所依归并护佑后人安康幸福,同时也是阳生者祈愿美好的心理表现之一。
第四,称呼“祖先亡灵”多用尊称之词:英灵、英魂、英才、前辈、侠骨、先友、先人、先灵、先祖、先人、先贤。据此可见,阳生者对祖先亡灵都带有一份极尊敬的敬意作称呼。
第五,从墓联用字来看,祖先亡灵安葬以后,阳寿者想追求的美好未来和寄托不外这三者:“寿”(长寿)、“丁”(后世子孙),有佑后人、世代昌、庇后人;“财”(发财)。例如:“总集福荫,坟发寿祥”(吕罗行列位先友总墓)、“诠真道法源流广,云锦礼作世代昌”(诠真堂云锦行大总坟),再如“中星应福地,山水发丁财”(中山堂甄氏大总坟)。
第六,各种墓联使用的“意象”,则可以再归作以下几类:
自然类 | 天、地、乾坤、云、风、山/峰/峦、土、穴、河、水/泉、星/星海、霜、雾、月、气 |
动物类 | 龙、虎、麟、鹤、鳖、凤/凤凰、鲤、牛、马、鸦 |
植物类 | 花、木、桃、李、柏、松柏、杞椒、松、竹、梅、枝、叶、草、兰 |
金石类 | 白玉、黃金、钟 |
据上表,广帮总坟“墓联”所用的“意象”和字多取自宇宙天地大自然,再融以人事社会,具有典型的“天人合一”思想,例如:“青山藏侠骨,黄土伴英魂”(奕世堂岑氏总坟)侠骨英魂与青山黄土合一;又如“顺接名山培碧地,意团结合建义坟”(顺德江尾星槎顺意堂总坟),有山有地之自然而人事团结合建义塚。
小结
总归来说,这些跨度一百四、五十年的旧时代广帮总坟“墓联”用字,既带有强烈的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敬祖归宗观念以外,也揉和了本地南洋色彩。这些“墓联”用字都是积极、正面的褒义字词,见证了华人南来谋生的前辈以及后人对未来美好的祈愿和追求。
(作者为哲学博士、广惠肇碧山亭文物馆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