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Oneness #42, Oneness Magazine, /《华汇》10周年庆推出电子版与时并进,同心迈前。

《华汇》10周年庆推出电子版与时并进,同心迈前。

苏秉苓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

配合创刊10周年,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出版的季刊《华汇》与时俱进,现已推出电子版,让海内外读者可随时随地阅刊。

《华汇》于20129月首次出版,以关怀、团结新移民社群为出发点,展现新加坡风土民情和多元文化,旨在协助新移民更快融入新加坡的生活,促进新移民与本地社群的交流。季刊至今出版了41期,访问的各界新移民超过300人。

促进了解的平台

1118日,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受邀出席《华汇》创刊10周年庆典,为电子版主持上线仪式。出席庆典的还有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和多名理事。

刘燕玲在致词时表示,《华汇》是一本高质量的刊物,通过生活化的内容和人物专访,呈现新移民的故事和心路历程。她是《华汇》的忠实读者,每次收到最新季刊,都会第一时间送给母亲和大舅传阅。有了电子版,转发分享精彩内容更即时方便。

她指出,早期,各宗乡会馆协助南来的华人适应环境,

现在任务涉及面更广,宗乡总会与政府携手合作,配合国民融合理事会主办各类活动,加深新移民对本地社会的了解,促进新移民与本地人的双向交流。

刘燕玲还说:很多新加坡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例如说话时掺杂英语、方言、马来语等,对刚来的新移民来说,是相当难懂的,可能会造成生活上的一些困扰。因此,希望大家更有同理心,了解新移民融入多元社会、多元环境的挑战。《华汇》就是一个促进新旧移民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

她受访时也肯定了社团组织为新移民融入所付出的努力,并指出华社组织是新移民和国人交流的桥梁,在协助新移民融入的同时,也维护新加坡华人的独特文化。

新移民是社会的生力军,大家独特的背景、生活经验和能力,为新加坡带来新动力和创造力。他们在融入我国社会时,也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和文化,这能帮助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文化接轨。

“华汇之星”协助融入

为感谢新移民的支持,宗乡总会特别颁发华汇之星证书,给《华汇》的专题报道人物专访两个栏目的受访者,他们包括前乒乓国手王越古、前新闻主播王嬿青、龙舟国手Gauri Savadi等。

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致词时说,作为国民融合理事会的伙伴之一,宗乡总会致力于推动社区融合,加强社会凝聚力。他也希望华汇之星能发挥作用,协助更多新移民融入本地。

宗乡总会理事、《华汇》编委会主任周兆呈博士说,新加坡华族文化有丰富的历史和在地演变,随着新移民社群的增多,本地华人的社会生态也有了更为丰富的组成。《华汇》在印刷版以外推出电子版,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读者也认识本地的社会生态。这也是宗乡总会继20229月推出《源》电子版后的第二份电子版杂志。

庆典上也举办了《路历程面面观》分享会,在周兆呈博士主持下,新加坡华乐团琵琶首席俞嘉、风和投资合伙人李晓波以及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馆长游俊豪博士,向约200名与会者分享移民新加坡的心路历程。

《“新”路历程面面观》分享会

出生音乐世家的俞嘉于1997年到新加坡,加入刚成立的华乐团,至今已服务超过25年。华乐团既是她的第一份职业,也是终身职业,她坦言,自己的艺术生涯成长与新加坡密不可分。

2019年,她与新加坡华乐团成功在柏林音乐厅完成历史性欧洲巡演首演。当台上打起新加坡国旗的刹那,她深深感受到自己成为新加坡人的喜悦,以华乐团为豪。

10年人生轨迹分享路历程的李晓波,五年前为征服777挑战(七天内在七大洲完成七个马拉松),在新加坡寻找导师,结果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跑者。

跑出健康和友谊的他,成立了励基金会来回馈社会,通过跑步为总统挑战赛筹款,借以鼓舞人心,影响生命,这是我在新加坡的人生。新加坡是小而美的社会,只要敞开心扉就能交到朋友,而且有许多热心者愿意分享专家意见。

游俊豪博士用两个故事,分享新移民如何雅俗兼容。第一个故事的男主胡建成来新多年,在建筑业闯出成绩后开设美术馆,让新移民与本地艺术家交流。第二个故事讲述了潮州菜馆新移民老板如何把美食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产的过程。

谈到自己来新23年,他自嘲被宠坏了,这里井然有序,知道在哪个时间点和地点能办好事情;其次是有诚信,政府说到做到;再者,新加坡是高度全球化的城市,全球化的优势得以发挥并结成硕果。

《华汇》10周年庆典的欢愉场面。

有意线上阅读《华汇》的公众,只需到www.sfcca.sg/oneness注册账号,

就可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