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三剑客致力于保护“邦沙旺”
马来三剑客致力于保护“邦沙旺” 文 · 蔡曙鹏 图 · 受访者提供 “三剑客”哈飞兹(左一)、扎伊德(左二)和阿斯汉(右一)演出前与拉哈尤 · 玛赞政务部长(右二)合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涵盖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同时也具有历史赓续与民族认同、艺术审美与文化自信、开放共享与商业经济的多元价值属性。在科技猛进、社会速变、传媒兴旺、生活方式与内容需要不断调适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的活态传承,并非易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遗传承人为创造主体,以传承群体为赓续主力,以文化产品为表现形式的应用于生活和审美艺术的统一体。邦沙旺作为马来传统艺术的种类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更是马来文化、语言、历史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过去的百多年,邦沙旺曾在苏门答腊、马来亚半岛、廖内群岛、新加坡广受欢迎。其华丽的服饰、歌舞叙事的表演风格,曾经拥有大量观众。 儿童题材邦沙旺《夜莺》扮演者Anggun和公主扮演者Tyara在戏中对峙的场面 淡滨尼天地演出邦沙旺喜剧《魔瓶》,观众踊跃 近年来,一群充满热情的马来青年致力于保护邦沙旺(Bangsawan)。这批年轻人于2022年创立了马来传统歌剧学院,并在2025年2月9日至2月24日成功举办了“邦沙旺艺术节”。这一盛大的文化节为期两周,内容丰富,包括在吉丰民众俱乐部、淡滨尼天地和巴西立民众俱乐部公演三场儿童邦沙旺戏剧《夜莺》和《魔瓶》,以及主办表演、音乐、道具制作、讲故事、台词等多个工作坊。此外,艺术节还设有邦沙旺奖学金颁奖典礼、专题讲座的环节,并在滨海艺术中心小剧场连续上演五场大型新作——《斯里维克拉玛维拉国王》(Sri Wikrama Wira),该剧以新加坡历史上第二位国王为题材,以邦沙旺的叙事方式展现了《马来纪年》中的一段传奇故事。这一精心策划的文化推广项目,获得了滨海艺术中心、国家艺术理事会、李氏基金、新传媒、新报业媒体、人民协会、城隍艺术学院、淡马锡胡姬剧团、盛宝等多家机构的支持。无论是活动规模还是参与人数,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马来传统戏剧邦沙旺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志贤国务资政(中)和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陈国明(右白衣者)在儿童邦沙旺《夜莺》演出后合影 艺术节成功背后的三剑客 在艺术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成功往往离不开那些默默耕耘的推动者。在八十年代末,曾是新加坡濒危剧种的邦沙旺,近年已经转换为一个能见度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和怀揣梦想、肩负文化传承责任感、具备卓越创造力、风华正茂的三位人物有关——49岁的阿斯汉(Noor Azhar Mohame),49岁的扎伊德(Muhd Zaid Ismail)和36岁的哈飞兹(Muhd [...]
方百成:用行动诠释文化传承与守护
文化的薪火相传,离不开每一代人的热忱与坚守。 [全 文]
万国的侠骨仁心:让特需群体实现生命价值
万国(Buangkok)是个21世纪冒起的组屋区,属于后港5万多个组屋单位的一部分。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