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Culture, Yuan #175, Yuan Issue, Yuan Latest Issue, Yuan Magazine, /多元庆三喜,粽香聚民心——记2025端午嘉年华

多元庆三喜,粽香聚民心——记2025端午嘉年华

文 · 许迎辉     图 · 编辑部

“端午嘉年华”于2025年5月25日圆满举行

2025年5月25日,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会所内人声鼎沸,粽香四溢,一年一度的“端午嘉年华”盛大登场。超过一千名来自不同背景的民众扶老携幼,穿梭于各个活动区域。孩子们的笑闹声、竞赛区的加油声、舞台上悠扬的音乐声,交织成一幅充满活力的节庆图景。作为庆祝新加坡建国60周年、新加坡宗乡总会成立40周年,以及欢庆端午节三喜临门的重要活动,本届嘉年华以凝聚多元社区、弘扬中华文化以及庆贺双周年为主轴,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彰显全民共庆的精神。

主宾与嘉宾们共同参与“夹粽子竞赛”,为端午嘉年华拉开序幕,左起为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国会议员蔡引舟、宗乡总会文化委员会副主任萧立娟和副秘书长潘家海

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蔡引舟先生受邀担任主宾,与民众共度佳节。蔡先生在致辞中表示:“端午嘉年华已连续举办15年,成功吸引了不同背景的居民共同参与。值此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希望今天的活动让大家从一个全新视角了解端午节,与家人、朋友共度一段欢乐且难忘的时光。”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会长蔡其生先生随后致辞,他恳切地表达了活动的主旨:“我们希望这些(精心安排)的节目,能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增进亲子、祖孙之间的情谊,与宗亲、乡亲们共享欢乐时光。”两位嘉宾的发言,清晰地勾勒出嘉年华的核心价值:在欢乐聚会中传承文化,在互动体验里凝聚社群情感。

传统竞赛:趣味体验中的文化认知

本届嘉年华最令人期待的,是延续多年的传统项目“夹粽子”与全新推出的“品粽子”竞赛。两个比赛共吸引了将近50组队伍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

在“夹粽子”比赛中,参赛者夹起宗乡总会40周年的标志牌

“夹粽子”比赛采用接力制,参赛者需使用特制长夹将象征粽子的毛绒玩具、球或魔方夹起,运送至指定篮筐。积分前十的队伍可晋级决赛。每位参赛队员均小心翼翼,眼神专注,全场不时传来加油喝彩之声,孩子们更是跃跃欲试。许多家庭“全员出动”,亲子协力作战,成为文化代际传承的生动缩影。在活动现场,主宾蔡引舟议员、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等几位嘉宾也饶有兴致地拿起长夹,与民众同场竞技,亲身体验游戏的乐趣。

今年的“夹粽子”竞赛还特别融入了新加坡建国60周年及宗乡总会成立40周年的元素,参赛者不仅要用长夹夹起“粽子”,还需夹取象征本地特色的标志物,在趣味互动中加深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及对多元文化身份的认同。

家庭组队参与“品粽子”活动,共同感受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

小朋友蒙眼参加“品粽子”比赛,认真品尝粽子风味

首次亮相的“品粽子”竞赛则是一场味蕾与文化知识的双重挑战,在寓教于乐之余,促进大众对端午节传统与各籍贯粽子的认识与了解。初赛阶段,参赛者需在限定时间内品尝由主办方精心准备的潮州粽、广东粽、福建粽、娘惹粽、客家粽与海南粽等不同籍贯风味的粽子,快速辨识出其所属籍贯。决赛阶段难度升级,挑战者必须准确说出自己品尝粽子中的三种主要馅料,选项包括竹笋、猪肉、香菇、板栗、鸭肉、虾米和红豆泥等。赛后,一位参赛者感慨道:“尝一口粽子,就像翻开了一本活的籍贯文化书。”通过这一活动,参赛者与观众一同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富性,也加深对端午节背后多元传统的认知。不少小朋友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粽子文化的多样性,成为文化传承的最佳见证。

交融现场:舌尖与音符的多元交响

十余个特色美食摊位汇聚各籍贯粽子与节庆小吃,展现多元文化融合

美食向来是节庆中不可或缺的亮点。十个由宗乡会馆及民族团体精心布置的美摊位前,人头攒动,排起了长队。刚出锅的各式风味粽子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各籍贯的传统风味和节庆小吃琳琅满目,呈现出新加坡多元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舞台区则是艺术与欢乐的海洋。来自不同族群的街头艺人,用充满感染力的歌声和器乐表演点燃了现场气氛,台下观众随之摇摆,沉浸在节庆的喜悦中。一位年仅9岁的小钢琴家献上的精彩演奏,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这一刻,端午节的韵律超越了族群和年龄的界限,成为连接台上台下的共同语言,生动体现了文化的共享与交融。

润物无声:寓教于乐的文化传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嘉年华首次与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合作,联合推出一系列适合一家大小参与的节庆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添家庭亲子互动的乐趣,也深化了对端午节历史与习俗的认识。

《鼓声隆隆迎端午》巡回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节日的历史演变。从屈原投江的悲壮故事,到早期南洋华侨如何在异乡坚持传统,再到当下新加坡社会中各族群共同参与的节庆图景,展览串联起历史与现实,让观众仿佛踏上了一段文化时光之旅。

大家认真制作艾草养生锤,在手工体验中感受传统智慧

亲子互动区同样精彩纷呈。“端午童话故事会”上,讲述者将神话经典《宝莲灯》演绎得生动有趣。孩子们手持彩灯沉浸其中,童声笑语与故事光影交织,勾勒出属于他们的文化初体验。“端午习俗对对碰”小游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将印有艾草、龙舟、粽子、屈原、五色绳等端午元素的图片卡,与对应的文字卡配对,在轻松互动中了解节日习俗。一旁的“端午手工艺站”,艾草养生锤DIY区域人气火爆。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挑选艾草、仔细捆扎、用心装饰。这一活动不仅传递着艾草驱邪避疫的传统智慧,更将文化的认同感,如同细密的针脚,温柔而牢固地“缝”入年轻一代的心田,让抽象的文化变得可触摸、可感受。

童画寄情:画笔下的节日与家园

“儿童及青年线上绘画比赛”颁奖典礼也在嘉年华当天举行。本届比赛以“童绘狮城60载·共庆总会40年”为主题,共收到389幅参赛作品,参赛者年龄介于4至16岁。小画家们以童稚而真挚的笔触,描绘新加坡家园之美,勾勒出狮城街景中的节日风貌,表达对华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作品内容充满童真、温度与创造力,展现出华族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自然生长、鲜活流淌的生命力。

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先生为小画家们颁奖

余韵悠长:节庆之后的文化印记

随着鼓声渐息、粽香散去,2025端午嘉年华圆满落幕。从一盏灯、一幅画、一口粽子,到一场比赛、一段故事、一份手作,这场嘉年华不仅重现了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更让文化真正”活”在了当代人的日常里。

宗乡总会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年复一年坚持举办端午嘉年华,不只是为了纪念节日,更是为了延续一份文化的温度与社群的凝聚力。它汇聚来自不同背景的民众,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体验端午习俗、认识中华文化,并借此促进理解、交流与连结,其意义早已超越了节庆本身的热闹。它是在欢聚中守护文化根基的坚持;是通过美食、游戏、艺术和手作,让传统文化生动“活”起来的实践;更是让不同背景人群相聚、微笑与交流,为新加坡多元和谐社会注入的温暖凝聚力。

主宾蔡引舟议员与主办单位代表合影留念,左起: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节目处长李仪文、宗乡总会文化委员会主任杨应群、蔡引舟议员、宗乡总会会长蔡其生、副会长曾建权、晚晴园

(作者为本刊兼职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