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记忆中的波东巴西
文图 · 陈春花
-800x628.jpg)
1970年代的波东巴西菜园,背景为刚兴建不久的大巴窑八巷组屋(图源:李国樑—从夜暮到黎明网页)
波东巴西(Potong Pasir)在上世纪60年代曾经是个甘榜,又名沙塘口。说这里风景怡人,一点也不夸张。这里有个清澈、水产丰富的小池塘,周围被屋型不一的浮脚屋所包围,有单层、双层和三层楼的建筑物。所有的浮脚屋都是前半部分连接路面,而后半部分有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悬建在水池上,底层是由六到八支木质坚硬又耐水的红木桩支撑着,看起来相当稳固,但还是让人感觉有点不踏实。
每家每户的卫生间,是建在后半部分的水池上。一家子的大小内急,都是在这个特制的厕所里解决。这既省水,又不会留下夜香,多实际啊!
可是,这池水却一点也不脏,更不会发出臭味。为何呢?因为当上面有一条条的粪便落下时,下面就已经有几十条听到“水声”的草鱼快速游来,齐齐张开大口,所以这里的草鱼是非常肥壮的,也就吸引了许多外村人闻风前来垂钓。而住在甘榜的村人,是绝对不会捕鱼来吃的。
沿岸种植不少挺拔高大的椰子树,当微风吹起,椰叶随风摇曳摆动,水中的倒影,不管是椰树或是浮脚屋,就会随着池水而荡漾其中,这景色确实太入画了。
为了方便村民往来甘榜和市区,池塘中央也特别搭起一道弯曲的长木桥,既可方便村民往来,也给甘榜天然的风景线加分。因此,不时会见到三三两两的摄影爱好者,或是美专师生,站在木桥上拍摄美景,或是就地作画,这也就成了木桥上的另一道“风景”。
我在这个甘榜居住了二十年,甘榜里有两所小学,村前是志成学校,村后是云峰学校。我和二哥都是在志成学校完成小学教育的。

笔者兄妹儿时在甘榜住家大门外留影
波东巴西本是个小农村,这里有多户务农为生的农家人,他们种植了各种蔬菜,还饲养了不少家禽。村里有一条大水沟(加冷河道),水沟上有道木桥,是衔接村前与村后,方便车辆和这里的村民到桥的另一头。桥头左边住了几户印族农家人,他们在自家的大牛棚里,饲养了上百头牛和羊。每天早晨八点钟左右,会有上百只的牛群,在主人的驱赶下,到附近的大池塘去“沐浴”。
波东巴西的地势低洼,每年的12月份,会因连续下几天大雨而发生水灾。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1978年,两天连绵不断的滂沱暴雨,造成新加坡全国各处泛滥成灾。尤其是波东巴西,因加冷的水位高涨,结果洪水泛滥成灾,水位竟涨达一米以上。
那天,我和哥哥们一早就到市区工作,当我傍晚放工回来甘榜时,却被村外的长辈们阻止进村。他们告诉我,村内的洪水已超过警戒的水位,而且衔接的那道长木桥已被洪水冲毁,冒险进村太危险了。当时,我很担心家里父母的安危,好在村外好心的长辈让我打电话,联络上家人,知道两个哥哥已经安全回到家里,这才放下心来。家人一再告诉我,千万别冒险进村。于是,二哥联络上住在市区的女友莲姐,告诉她甘榜的状况,并恳求她让我到她家留宿一晚。此时,我也听到村外的人说,已有好几个村民遇难。我心里顿时更挂念家人,也担心村内的水位还会持续高涨。
我来到二哥女友的家,受到她家人的热情关照,还特别腾出大房给我。而他们一家七口,却挤在另一间房和客厅,让我很过意不去,也很感动。可我整晚却无法入眠,心里老担忧着家人的安危。
第二天一早,我在莲姐大哥的陪伴下尝试回家。我们来到村口时,水位已开始减低了。我们步入水中,慢慢地往家的方向走去,水开始时只盖过我的腰间,可越走近村口,水位越高,已经淹到我胸口。当时我心里非常恐惧,万一不小心跌倒,是会被水流冲走的。好在那位大哥长得够高。他用力地扶着我,稳步向村口走去。
当来到衔接大水沟的大木桥时,我们先用单脚去试踩踏木板,确认木桥没有危险,才稍微放心地向前走。我们当时都很担心,万一脚踩空,就会整个人陷入水中,被急流冲走。我们艰难地走了半个多小时,才来到我家的铁门外。只见铁门紧闭,许多家具都在里面漂浮着,家人都到了二楼去避水患。父母看到我平安回来,牵挂整晚的心总算放下来,连忙向莲姐的大哥道谢。
我们的房屋共有四个住户,除了我们一家五口,还有姑姑一家子、叔叔和祖母。户外有个庭院和储藏室,储藏室的上层有个小阁楼,是我们小时最爱逗留的“小天地”。闲暇时,我们都会上阁楼小憩或做功课。此时庭院的水位还是很高,我们就先到阁楼上歇息,也可看看四周水灾的状况。
-800x526.jpg)
1978年的波东巴西水灾,居民逃生时沿途救猪 (图源:李国樑 (图源:李国樑 — —从夜暮到黎明网页)
此时,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我们随着声音的方向望去,赫然发现有个男邻居,一手拉着一撮长长的黑发,向路口游去。当时,我心里一怔,那可是一具遗体。他拉着遗体在水中慢游到路口的一只舢板船边,把遗体交给前来接应的救援人员。这一瞬间,我心情沉重,默默地为这个不幸遇难的死者祈祷,愿她一路走好。
甘榜的水位,在三天后慢慢地退去。在经过一场大水灾的“洗礼”,甘榜更显得满目疮痍,到处留下了一堆堆的黄泥团,角落也有不少溺毙的家禽,不时散发出一阵阵令人恶心的腐臭味。
这场大水灾的破坏力极大,甘榜在这场水灾中尽毁,根本无法再居住。过后,政府派了市区重建局的职员前来视察,确认此处已不适合再居住,只能尽快安排全村居民,迁徙到附近新建的组屋区,并计划将波东巴西再重新发展为新镇。
接着就进行大规模的填土工程,填高低洼的地面,填平池塘。同时,疏通与修建被堵塞的加冷河道,改善排水的系统,以解决往后的水患问题。
波东巴西的所有住户,在政府建屋发展局职员的协助下,全都在三个月内分配到心仪的住所,先后搬进新居,并适应了住在高楼的日子。
如今此事已过去四十多年了,但这段波东巴西大水灾的陈年往事,我至今还印象深刻,久久都无法忘怀。
(作者为新加坡文艺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