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Literature, People, Yuan #171, Yuan Highlight Article, Yuan Issue, Yuan Latest Issue, Yuan Magazine, /快乐一首一首唱给你听 ——李荣德的声音之路

快乐一首一首唱给你听

——李荣德的声音之路

文 · 林高     图 · 受访者提供

李荣德近照

今年6月29日,新加坡李氏总会邀请李荣德讲《我的声音艺术之路》,我特地赶去听。原来他小时语音也不标准,后来参加丽的呼声少儿班,星期六下午在播音室录制广播剧,经郑昭英、曾鹏翔两位老师及师兄、师姐严格指正;其他活动还有诗歌朗诵、相声、快板、唱歌,有不少机会纠正错误。1981年,他全职投入新加坡广播局配音组,又遇到香港配音界名人毛威和王玫二位老师的指导和提携,才更上一层楼。而今数码科技在新闻媒体上越来越凸显它的角色,“早报视频”“早报博客”“互动新闻”应运而生——“声音艺术”一转身成了“工作需求”。为备不时之需,新加坡报业控股传媒学院请李荣德为记者和编辑开班训练语音,他自信地担起老师,一班接一班,教得很开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还是先放下他的专业,从爱好说起。因为我发觉,退休后,李荣德很自觉地要做一个“天天乐龄”。他喜欢唱歌。小时住在惹兰乌美,偏巧卖唱片的店就在隔壁,唱机天天播歌曲,他天天跟着学唱。洋服店和摄影馆的大哥大姐是左右邻居,都疼他,听他唱得好,就怂恿他唱,八九岁他就爱上表演,一点也不胆怯。他感恩父母给了他一把好听的嗓子。年纪半百以上的人听他唱老歌,会起共鸣,许多记忆回到眼前,偏古早很多记忆彼此是重叠的,一唱都醒来,化身为蝴蝶翩翩起舞,缤纷交错。友人相聚的场合或旅游途中,荣德若受邀也就唱,用歌声使空气活泼起来。他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年纪将古稀,若聚在一起把记忆叫回来,一首一首地唱,不是很好吗?于是他决定登台献唱,这叫“快乐分享会”。

此事要从2019年6月说起。先是李国民建议到“新智文教”开唱,不收费,他兴致勃勃就去了。有了信心和动力,同年8月又办一场。爱听老歌的朋友真不少,场面温馨感人。荣德强调,他演唱的宗旨是分享快乐。2020年初在后港联络所的演唱,适逢新冠病毒开始肆虐,听众依然热情到场支持,尤其令他感动。我是荣德的老朋友,在现场,我看到他十分雀跃和满足。至今办了六场“快乐分享会”,荣德说,最令他欣慰的是,为“轻安村慈善与教育基金会”(简称轻安村)筹款的两场演唱都很成功。“轻安村”一视同仁,不分种族、无论宗教背景。愿景是通过教育,提倡互助关爱,建立环保意识,并努力迈向一个安乐、和谐、美丽、包容和团结友爱的理想家园。

2024年,为《我最爱唱的歌》慈善演出献唱

荣德说,能为“轻安村”贡献一份力,他很自豪。2022年在麦波申联络所演唱,总共筹得15万元,主办方和他都十分感谢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2024年4月6日,他壮起胆来答应“轻安村”在醉花林再次专场为筹款献唱:《我最爱唱的歌·六》。两点半唱到五点。开场就唱《眼镜找朋友》《小燕子》《小白船》等儿歌。我说:“听众不是儿童呀。”荣德说:“儿童都长大了,歌声勾起记忆。”难怪六百听众热情投入。第一次有部长莅临为嘉宾,荣德特别紧张而兴奋。那天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致辞鼓励之外,还留下来听歌到全场结束,散场时又主动与李荣德合影留念,并告诉荣德,他喜欢老歌,下一次还要来。荣德不只一次喜上眉梢对我说起。我问他,下一次是什么时候?2025年1月4日,照旧在醉花林,他说。

2024年,在安养院义唱

自2017年起,每月一次李荣德和新加坡失智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合作,唱老歌给会员和看护者听,老人需要陪伴和关怀。他们会轻声跟着唱,还点歌。荣德说,有一次他唱《草原之夜》,一个80几岁的老人家舞动双手,也哼唱起来。身边他的女儿看见了既开心又诧异,对荣德说,她的爸爸很久没开口说话了。新加坡失智者协会在明地迷亚路(Bendemeer Rd),演唱地点通常安排在中西餐厅,譬如博物馆西餐厅,樟宜机场中餐厅。老人由自家人带去。2020年有社交限制,却也没有中断给老人唱歌的安排——改用线上直播。另外,“佛光山义工团”的法师则不定期邀请李荣德为NTUC安养院及医院唱歌。荣德说,感恩我的歌声有机会发挥神奇的力量。那些老人大多坐在轮椅上,无精打采地来,眉开眼笑地离开。

李荣德不是单枪匹马行动,为“轻安村”筹款办的“快乐分享会”,他会请吴锦发、黄明南和师妹袁沛莹来伴奏以及和声助唱。李国民是得力的幕后帮手,字幕和背景就是他精心设计的。

播音和配音的成就

回头来说他的专业。我早在1998年就认识李荣德。1997年底我出版第二本微型小说集《笼子里的心》,荣德邀我上他主持的节目叫“空中图书馆”。“空中图书馆”采访本地和外地到访的作家,一个颇受关注的节目。1994年2月1日由“新加坡国际电台”启播,每周一次,至2008年7月31日停播,维持14年6个月,不容易啊,难怪荣德颇引以为傲。他说,本地作家几乎都上过他的节目。外地受访的作家包括刘再复、余光中、白先勇、余秋雨、王蒙、隐地、舒乙、刘墉等。潘受老先生去世的前一年(1998)接受采访,谈为什么创作古诗。他穿睡衣,用闽南话朗读自己的诗,录音仍妥善保留着,十分珍贵;隐地十分友善,过后还邮寄尔雅出版的书相赠;刘墉亲切动听的声音则留给他深刻的印象。零零星星一些作家个人的风采,记忆犹新。

荣德最喜欢、最有成就感的工作是配音。配音在幕后进行,对于他,幕后反而增加神秘感。观众在电视上和电影院里看得入了神,演员的声音却是他,仿佛欢笑、痛苦、激愤、伤心都由他控制似的。配音的工作不简单,往往同时要为多个角色配音,一下是这个,一下是那个,随时转换。荣德说,他喜欢这个挑战,只要你喜欢,什么角色你都想“进入”发出他的声音。声音有很强的塑造力,发挥得好,是很好玩的事。譬如曾志伟主持香港电影金像奖,观众喜欢。曾志伟讲广东话,声音的特点是尖、薄,带点搞笑,荣德要模仿他的“真实声音”,要对嘴型,还要装他说话的神气,就很好玩。卡通片有卡通片的要求,譬如《忍者神龟》,他配傻乎乎的猪、乌龟少年、老鼠师傅、蒙面坏人……在几个角色之间转换声音。姜是老的辣,一点都不假。

李荣德的声音很红。80年代香港粤语连续剧都要华语配音,即使外地人只要在新加坡生活一段日子,也都熟悉他的声音吧。1979年新加坡提倡讲华语运动,1980年荣德报名接受全职配音员训练,1981年开始配音工作。起初配的都是正派角色,姜大卫、刘松仁、周润发演的电影。山口百惠主演的《疑惑》,他配三浦友和。万梓良演的《太极张三丰》及《游侠张三丰》,从他年轻配到年老,当时不会发出武功高强者的狂笑,毛威老师教他怎么运气,才掌握到窍门。还有,配过新加坡电视剧《新兵小传》及泰国电影《人妖打排球》里的娘娘腔角色;美国电视剧或电影中打不死的硬汉如阿诺施瓦辛格;本地电视剧《荒原》他同时为黄文永及陈澍承配音。

后来因王玫老师引荐,他在台湾政治大学当学生的四年期间,也干起电影配音工作。没有新加坡人在台湾做过配音,他是第一个。荣德说,他去报到,坐了几次冷板凳,领班不相信:“来自新加坡能当配音员?”“国语会不会说呀?”领班终于让他尝试:“荣德,你进去试试这个侍者。”侍者只说:“先生,请问要喝什么?”荣德上阵了。看了他的表现,领班说:“你是哪里学的?嘴型对得这么好,语气也这么好。”他说:“我已经在新加坡配了8年了。”其实在台湾配音更具挑战,到现场才知道配什么角色,而且配电影没有演员的原音可以跟。荣德说,配音的重要技巧是对嘴型,一边跟着剧本,时间要抓得准,半秒不差,经验老到之外,要镇定,才能得心应手。

赋予“声音”更多的意义

说到这里荣德颇有些感慨,近年来本地电视台播放的一些片子,配音失去本土味,腔调不同,发音不一样,听起来别扭。为了省钱吧,把片子送去国外配音,结果出现“水土不服”的配音效果。荣德对配音的要求甚高,对“为了省钱”很不以为然。

国庆庆典现场做旁述,荣德有丰富的经验。1994年和1995年负责电台现场解说。接着是电视现场旁述,前后做过6次。荣德说,最紧张的时候是机动部队出场,装甲车之类,要紧跟着导播的镜头切换,所以得准备充足的资料,随时应对,责任重大。有机会在国庆庆典的现场观礼,用自己的声音把欢快带进每家每户去,工作虽然吃力,他仍感到兴奋而光荣。此外,为新传媒时事组拍摄的《星期二特写》《焦点》,还有《财经追击》作旁述,具有另一番的意义。他特别记得,日本NHK拍摄的纪录片《丝绸之路》广受欢迎;2015年录制的“光耀一生”是为了纪念建国总理,后二者的旁述也都是他的声音。

2020年艺满中秋有一个《方言诵古诗》节目,李荣德在滨海艺术中心的大堂朗读,听众在线上听。李荣德擅长朗读,滨海艺术中心请他另外做了两场诗歌欣赏,其中一场是“狮城地标诗”,本地诗人以著名景点和留有历史轨迹的地标做诗,温习集体记忆,他用声音带出其中情怀。

近年来到学校、讲演会及报业传媒学院教课

人生的因缘像是前世就安排好的。李荣德还在“丽的少儿班”的时候,正当青春变声,他的恩师曾鹏翔对他说:“你将来很适合走广播的路。”他真的走上广播和配音的路。因为投入,不断琢磨怎么赋予“声音”更多的意义。他热爱客家歌谣,是“茶阳(大埔)会馆客韵团”的台柱。有好几次我看见他在朋友欢聚的场合愉快地唱起客家山歌。“快乐分享会”上也选唱粤语歌、潮州歌和闽南歌。他知道,文化能量会随着歌声传递开去。

1977年,在高二演讲比赛荣获冠军

1991年,在台湾为美国电视剧配音

(作者为本地作家、新加坡文化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