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eople, Yuan #170, Yuan Highlight Article, Yuan Issue, Yuan Latest Issue, Yuan Magazine, /弘扬华族文化的最佳路径 ——艺术总监艾家諆访谈

弘扬华族文化的最佳路径

——艺术总监艾家諆访谈

文图 · 亚真

艾家諆

她是新加坡艺术剧场(以下简称剧场)艺术总监、她是新加坡新移民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作为艺术总监,她对剧场的发展有什么理念?作为新移民,她有何杰出贡献?带着这两个疑问,笔者走访了这位年轻的本地戏剧人——艾家諆。

2002年,作为南洋艺术学院戏剧系的第一届毕业生,家諆正式加入了剧场,开始了至今近二十年的舞台生涯与艺术创作。多年来,她一直秉承着“弘扬华族文化的信念,用儿童剧提高儿童华文水平、陶冶儿童对戏剧美的感知、扩大儿童的想象力和视野、向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她以演员的身份投入了200多场演出,编剧和导演的作品近50部,演出场次近700场,观众达到20万人。为了能帮助华语戏剧培养未来观众,她还走入校园,担任戏剧老师,所执教过的学校包括:公教初级学院、南洋女子中学、公教中学、新加坡女子中学、圣尼格拉女校、公教小学、圣安德烈小学等等,2018年开始还兼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歌舞剧社艺术顾问的职务。

2014年至2023年,她曾5次与许崇正总裁带队,出席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导演的作品《王子与乞丐》《小蝌蚪找妈妈》《小魔女的童话故事书》《环保小天使》《骄傲的小白兔》荣获优秀剧目奖,并获得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

以下就用问答的形式,让您对家諆从事华语儿童剧创作的心路历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入职剧场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在新加坡从事戏剧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华语戏剧,更别说华语儿童剧。其实,演儿童剧比演成人剧还困难,因为你得从儿童的角度,抱着好奇和童真,去思考和理解他们的想法。孩子往往是最严厉的观众,只要你的戏不吸引他们,他们马上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完全不睬你的戏。儿童剧对小朋友的成长、为人、待人处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帮助。许多华人地区如台湾和香港,专业戏剧工作者都重视儿童剧,而且演出水平很高。

其实演儿童剧的满足感非常大,尤其是看到全场几百名小孩子,跟着你一起互动,完全投入你所编织的奇幻世界中,这种情感认同是从事儿童剧创作的工作者最为欣慰的。在潜移默化中,向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儿童剧具有强大的力量。

尽管儿童剧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戏剧艺术的分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仍不重视儿童剧,对儿童剧感兴趣的剧场工作者也很少。大多数的成人演员,都倾向于演出成人剧,或是更受媒体关注的音乐剧。一部分人觉得制作儿童剧很简单,只是讲一些简单、直接的故事,做一些夸张的表情动作,无法感受到制作儿童剧的满足感。一些剧场工作者甚至认为,儿童戏剧根本不能算艺术,对它不屑一顾。

政府对华语儿童剧的资助相较于英文戏剧也是少得可怜。新加坡华语儿童剧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人才匮乏,资金短缺。以艺术剧场为例,我们每个职员都要身兼数职:教课、演戏、写剧本、导戏、做服装、做道具、做布景、海报设计、视频剪接等等。我从一开始只负责演戏,到现在什么都做,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的确也是一种成长。

经历过哪些苦与乐?

首先是选择了自己的兴趣作为职业,所以不觉得苦。再就是,在剧场前辈及同事们潜移默化的感召下,作为从中国南来的新移民,我已将从事华语儿童剧这份工作,视为与弘扬华族文化相关的事业。这其实是每一个华人应尽的责任或义务,况且我还有固定的收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切的苦都觉得是有价值的。

如果硬要我说真正比较辛苦的时候,那还是每次演出前装台和演完后拆台。因为我们人手有限,每次最多也就四五个人,要把整台演出的布景从我们的工厂搬到剧院组装,演出完还要全都拆散再搬回工厂。

今年3月份我们刚演完的经典儿童剧《王子与乞丐》,维多利亚剧院的工作人员都对我们竖大拇指说:“好厉害,我们从来没见过,一个人又要演戏,又要装台,灯光也是自己做,换景也是自己来。你们好棒!”当时觉得既心酸又骄傲!哈哈哈……

说到欢乐时刻或者高光时刻,那应该是:每次演出结束后,听到观众热烈的掌声;看到那些就算等几十分钟,队伍排出几十米,仍然要和演员合影的观众朋友;目睹跟演员说,你们演得真棒,我会继续看你们下一个演出的家长。这些场景最让我开心!

还有: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喜欢华语儿童剧,觉得辛苦都变成了甘甜。

作为艺术总监怎样把握艺术的发展方向?

剧场到2025年就70年了。怎么让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牌剧团在艺术上取得突破?怎么样让这个戏剧团队继续发展壮大,是扛在我肩上的重大责任。目前的工作,当然就是要制作观众喜欢的、优质精良的儿童剧。新加坡孩童的华语能力一般没有那么好,要怎么演才能让小朋友既看得懂,又能喜爱,这的确是一个挑战。

我们尝试通过更富有新意的舞台效果和更有趣的表演形式去解决这个问题。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也想尝试应用先进的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来加强舞台效果。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会努力达成这些软、硬件的提升。

但最终我们还是得重视编、导、演水准的提高。我们必须适应儿童的年龄智力和兴趣等特点,让戏剧作品达到浅白易懂又内涵丰富,从而让孩子了解故事内容、拓展想象力和视野、从中获得美的熏陶。还得兼顾提高儿童修养、陶冶儿童情操、在寓教于乐中完成让他们热爱华文华语的使命。

目前剧场每年平均推出6-7个大型儿童剧,已经建立了稳固的儿童剧观众群,每场演出票房平均有90%,一年观众人次可高达两万多人。这些华语儿童剧不只能为成人剧场培养未来观众,更能点亮童心,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能关注和重视新加坡华语儿童剧的发展;也希望剧场能创作更多精彩的华语儿童剧,带领小朋友走进艺术及华族文化的殿堂;更希望能将剧场,打造成更加专业的“新加坡儿童艺术剧院”。

哈哈!也许这只是幻想!

对儿童剧本土元素的融入怎么看?

其实,“多民族文化的融入”,剧场早在初创时期就已提出过这样的概念。

剧场一直是非常支持本土元素的创作,这其实也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我们没有急于求成,因为要保住“新加坡艺术剧场”这块近70年历史的老招牌,生存才是硬道理!剧场前辈刘仁心曾说过:“只有学校支持,华语戏剧才有希望”。这也是我们的共识,所以,剧场就走了儿童剧的路线。但是,我们不做所谓的“实验戏剧”,没有一味追求“本土元素”,其原因,就是我们不拿孩子做“实验”。

首先,要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改编成儿童剧,让孩子们对优美的华语不抵触,进而产生兴趣。再来,当他们愿意走进剧场,观看华语儿童剧时,我们就呈上新加坡一些本土的经典故事。如《风雨牛车水》《红山传说》《马来英雄巴当》,或者根据学校课文改编的本土特色的儿童剧《环保小天使》《家香不起来》,根据新冠疫情创作的《防疫小天使》等。我们也尝试和百力果合作,把他们的学生作品改编呈现在舞台。比如:《我们的家园》《我不寂寞》等。

制作有新加坡特色的华语儿童剧,其实一直是我们演出及学校教课的努力方向,我也希望除了我们现在每年推出的东西方经典儿童剧,和原创儿童剧外,能够继续制作适合中学生参与的教育剧目。也可以参考学校的课文,或者新加坡本地作家的文学作品,与他们合作,把更多更好的作品搬上戏剧舞台。

但这不能急于求成!我相信,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我们未来能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新加坡本土特色的华语儿童剧。

领导者与主创人员的工作方法和艺术理念有冲突吗?

应该说,我与许崇正总裁(PBM以下简称许总)的思路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坚持用寓教于乐的儿童剧来引导孩子热爱华文华语、灌输华族文化中优秀的价值观、人生观;将儿童剧融入本土元素的艺术探索,是在语言优美、内容健康、儿童喜闻乐见的前提下,谨慎践行,不急于求成。

至于领导者工作方法,不了解许总的人,可能都会觉得他的脾气不好。我刚加入剧场工作时,感觉他有戏剧人的脾气,同事工作不到位时会大声呵斥、不留情面。但当我和他接触久了,发现他是一个非常真诚、善良、乐于助人、敢说敢干的人。我能在剧场工作这么久,除了热爱儿童剧,也是因为亲眼目睹许总为“新加坡艺术剧场”这块招牌的无私奉献;为弘扬华族文化的热忱付出。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新移民,这让我非常的感动和钦佩。

许总不是学艺术的,退休前是花旗银行电脑中心高级副总裁,但他年轻时就加入艺术剧场。在这里摸爬滚打几十年。剧场面临解散时,他毅然的接过重任,义务带领剧场继续前行,直到现在。能有多少人为了一个不挣一分钱的兴趣爱好,坚持付出这么多年,不求回报?能有多少人只为了让新加坡的孩子喜欢华语,喜爱华族文化而坚持这么多年,无怨无悔?很多人都以为剧场是许总的生意,他一定从剧场赚了很多钱。但剧场是公益慈善机构,不属于任何个人,在许总退休加入剧场做全职之前,他没拿过剧场一分钱。有时剧场资金紧张,都是许总自掏腰包拿出钱帮剧场渡过难关。

2002年我加入艺术剧场,看到的是许总亲力亲为地带着大家做布景,做道具……直到今年他已经70岁了,还在和我们一起搬搬扛扛。我们都说:你快放下吧,我们自己搬,他也总是笑笑的在旁边帮头帮尾,说大家一起做快一点。

就是他的这种精神鼓励了我,让我知道有人不忘初心,为了本地的华语戏剧锲而不舍;有人心怀华族文化,为了能薪火相传而默默付出。也就是他的这种精神支持着我,让我知道继续努力,再苦再难决不放弃,这是弘扬华族文化的最佳路径,就能为新加坡的华语儿童剧贡献一份力量。

笔者在结束访问时,颇有感慨:许总,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华人;家諆,是“新移民”。作为新移民的家諆,对事业的追求,对社会的贡献,其实离不开对信念的坚守!这个信念就是:对华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许总,显然做到了这一点。家諆,我们看到了她的成绩,但她显然还在努力当中……

(作者为本地专业舞蹈员、写作爱好者)

2023年8月19至22日,在戏剧中心上演 《灰姑娘》时,与演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