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Yuan Magazine/Art, Yuan #163, Yuan Latest Issue/异域同天:鉴真和尚与东山魁夷的启发

异域同天:鉴真和尚与东山魁夷的启发

文图 · 张夏帏

在新加坡只通晓英文的圈子内,对日本画家东山魁夷也许还挺陌生,尤其是当这个名字读成Higashiyama Kaii时,不知是何方神圣。但是,在美术界的华文群体中,这个名字若以“东山魁夷”四个汉字说出,大多数人都知道指的就是那位日本近代国宝级的绘画大师。

刚巧我今年三月底受老友刘奇俊盛情相邀,在书城近意美术馆与他进行一场“遇见东山魁夷”讲座的对谈,获得相当好的反应,因而引起写这篇短文的动机。

书城近意美术馆举行的遇见东山魁夷座谈会,由刘奇俊担任主讲人(右二),张夏帏为对谈嘉宾(右一)

奇俊兄早在1980年代曾为我主编的《海峡时报——双语版》撰写艺术评论的文章,并推介日本画坛重要人物如东山魁夷、横山大观、竹内栖风等大师。通过与他合作我也学习到一些有关日本美术的知识。时隔几十年竟还有机会与他再度携手合作,也的确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今年81岁的刘奇俊毕业于日本东京海洋大学水产系,曾在日本生活20年,对日本文化的研究有相当的心得,曾出版有关日本美术专著,更何况他在日本时曾与东山魁夷相识,回国后还陆续与他保持电话联系,所以由他来主讲这个课题,实恰当不过。

其实,选择讲这个题目就因为许多人对东山魁夷不太熟悉,“即便人们都听过他的名字,但未必了解他为何如此著名,或具体做过了些什么,”奇俊解释说。另外一个原因是东山魁夷与中华文化传统有相当密切的渊源。

东山魁夷(1908-1999)是日本著名的美术家、文学家,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之后,1934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哲学系深造,攻读美术史,后来成为日本战后美术代表人物。他以充满灵性、抒情的笔触、色彩,表达日本大自然景观的风景画,如《道》《绿响》《残照》等独具特色的作品,著称于国际画坛。此外,他在日本文艺界还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散文家兼诗人,与川端康成齐名,两人并称“日本散文双璧”。

我们对谈时,论及东山魁夷的作品总绕不过他的水墨画以及日本唐招提寺御影堂内日壁龛、隔扇、拉门上的绘画。坐落于古都奈良的招提寺乃唐代来自中国扬州的高僧鉴真和尚(688-763)所创建。

1971年唐招提寺的长老们要求东山魁夷为这座寺庙绘制壁画,来纪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但让人不解的是,寺里这组共计83件,历史文化上有如此重大意义的艺术创作竟不对外开放,一年当中仅限几天允许参观外,长年大门深锁。所幸这批国之重宝曾于2019-2020年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之后也曾陆续在日本富山县美术馆、宫城县美术馆以及岩手县立美术馆展出。当这组以中国与日本风景为主要内容的绘画,以及寺庙里的重点文物包括鉴真的塑像运达上海时,中国媒体按耐不住兴奋的情绪而称之为“鉴真回家”的旅程。

鉴真自743年起从扬州出发,11年间或遇风浪或遭官方阻截,前后历经了五次失败,最后于753年成功抵达日本。鉴真和尚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虽屡屡失败却百折不挠,冒着中国东海险恶的风浪,一心一意就为传播佛教教义与中华文化。如医药、书法与雕塑艺术,真令人肃然起敬。

鉴真748年第五次东渡航程中,所乘船只因遇大风浪而远离航线,漂至南方的海南岛,结果在那里滞留了一年,然后从那里游历了桂林、黄山、广州等各地,最后由陆路回归老家扬州,不幸途中染疾,却又治疗不当而至双目失明。

过了五年,鉴真不仅并未因瞎了眼睛而气馁,放弃东渡的初衷,反而更加坚毅不移,于753年重新踏上第六次征途。此次,他率领了一个24人团,乘了一艘较大的帆船,终于安全抵达,在九州鹿儿岛登陆,受到当地人民最盛大、热情的欢迎。他很快得到当时孝廉天皇与圣武太上皇的礼遇,入驻奈良的东大寺。后来于759年移至另一处修建了唐招提寺。鉴真圆寂前在日本生活的10年间,偕同中国诸僧人致力于弘扬佛教与传播中华文化,留下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画家东山魁夷深深地受到鉴真和尚不折不挠的精神与伟大贡献的启发,决意倾全力去完成制作壁画的工程。

“东山魁夷接受了制作唐招提寺壁画之重任后,慎重地将其他一切事务统统搁在一旁,全心全力地去创作,前后共花费了10年的时间才完成。”奇俊说。

为了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画家曾两次访问中国,在桂林、黄山、太湖、扬州等地写生,亲临鉴真在日本与中国各地的行迹,追溯鉴真的历程与感受他的体验。在画家的壁画里中国这些地方的风景都相当的特定和具体,但是当表现日本方面的风景,他却采取笼统概括的方式来处理,这是因为鉴真抵达日本时,眼睛已经看不见那里的风景了。

“在思考该用哪一种媒介来绘制这组壁画时,东山魁夷决定采用水墨画的形式。水墨画虽源于中国,但在日本亦已成为深厚的传统,两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显著的差别。无论如何,画家认为水墨是最恰当不过的选择。”奇俊说。

要如何画好中国名胜如黄山、桂林,东山魁夷从一开始就觉得这些都已被历代中国画家画绝了。几番思索后,深入思考水墨画的表现在日本与中国美学上的异同,实验融汇结合终于形成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他对鉴真和尚、水墨艺术与日本传统文化的顶礼。

当唐招提寺的壁画以及国宝文物于2020年在上海展出时,奇俊兄与我都很兴奋,期盼有机会观赏向往已久的旷世之作。但是,由于冠状病毒肆虐下的严格禁令,使我们无法成行,让我们仅能望洋兴叹。如今每当提起这件事,奇俊兄总要感叹:“那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成为我的终身遗憾!”

说到疫情,不禁想起一段网上曾流传一时的小插曲。当疫情爆发之初,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局捐赠湖北一批口罩与其他物资,包装标签上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意思是:我们虽所处之国度各异,但天上的风和月却是我们共同所有的,表达出不同地域人民之间的情谊,令人深为感动。原来,这句话出自日本长屋亲王(684-729),布施千件袈裟给唐朝众僧,袈裟上绣着他的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来结缘。”后来,鉴真和尚因此偈而感动,发愿东渡日本弘法。有人戏言:千件袈裟只须感动一个人就够了。

说的也是,就因为那个人是鉴真,他千多年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包括画家东山魁夷以及我们所有的人!

(作者曾任《海峡时报》双语版主编、好藏之兼吴冠中美术馆馆长)

Home/Yuan Magazine/Art, Yuan #163, Yuan Latest Issue/异域同天:鉴真和尚与东山魁夷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