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眼中的“母亲英雄”
——林谋盛夫人颜珠娘
文 · 陈煜 图 · 林谋盛家族
林谋盛少将(1909-1944)是新马万众瞩目的抗日英雄,也是本地唯一建有纪念塔和纪念墓的华族先贤。无论是二战前华侨抗日救国运动中风华正茂的翩翩君子,还是二战后民众激情讨论的为国为民捐躯的抗日英雄,出生于中国为新马解放付出年轻生命的林谋盛,代表着当年华侨对于祖国和居留地的双重认同。
林谋盛被捕后受尽折磨,在对妻儿无尽的思念中,于1944年6月29日因痢疾病逝于华都牙惹日本人监狱。1945年12月7日,林谋盛夫人颜珠娘(1908-1979)携长子良玉将其遗骸运回新加坡时,万人空巷迎接这位“富豪英雄”的归来。1946年1月13日,英国殖民政府与民国政府在市政厅前以军礼为他举行公祭,成千上万的民众出席观礼,将装有林谋盛遗骸的特质匣子安葬在麦里芝水库畔的墓中,以木十字架做为标记。
二战后颜珠娘作为英雄遗孀与7个遗孤为本地民众所关注,后渐渐淡出公众视野。林谋盛留给颜珠娘的遗书公布后,世人歌颂英雄的无畏精神,甚少言及在他牺牲后陷入生活困境的妻儿。1942年2月12日林谋盛仓促逃离新加坡后,颜珠娘带着年幼子女四处避难,独力将他们培养成善良正直的人,实现丈夫的遗愿。这位海峡华人知识女性,以坚强的意志与虔诚的信仰,走过不平凡的一生,是儿女心目中的“母亲英雄”。
海峡华人知识女性
林谋盛出生在传统的福建人家庭,其父林路娶有6位夫人,生母方牡丹比父亲小33岁。林谋盛是家中第十一个男孩,却是林路的第一个亲生子,尽管弟弟谋晋(林路六夫人所生)仅比他小6个月,林路对这个酷似他的儿子有着不同寻常的期望。林谋盛和谋晋两兄弟在出生地南安后埔和鼓浪屿英华书院接受良好的中英文教育,1925年随家人来到新加坡,双双进入莱佛士书院读书,一同前往香港大学攻读学位。1929年12月11日林路在新加坡去世,两兄弟不得不中断学业,3天后抵达新加坡。
林路的去世对于家族有着重大影响,所幸享寿78岁的他留有遗嘱,年长的儿子早已成年辅助家业,林谋盛得以接手家族生意。尽管是老派的华族大家长,林路亦重视女儿们的教育,林家聘请毕业于美以美教会学校的颜珠娘做家教,返回新加坡的林谋盛,对于妹妹们交口称赞的英文家教感到好奇,偷偷跑去观察,对颜珠娘一见钟情。1930年10月31日生母方牡丹不幸病逝,按照华人习俗若不在其丧期百日之内结婚,就要等三年孝期结束。颜珠娘较林谋盛年长一岁,适婚年龄的两人决定尽早成亲,1931年1月在三哥林金泰和四哥炯轩的主持下,在林氏大宗祠九龙堂注册结婚,留下珍贵的婚礼照片。
颜珠娘出生于清贫的海峡华人家庭,得以进入教会学校接受英文教育,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由于父母无力抚养众多子女,幼妹明娘被送给他人抚养,珠娘长大后偶遇与自己长相相似的妹妹,发现她处境艰难,深感痛心。当林谋盛向她求婚时,她希望未来的丈夫能够与她一起照顾家人,林谋盛欣然同意并信守诺言,颜明娘后来嫁给15弟林再生,两家亲上加亲。
婚后两人与家族成员同住在鼎兴园,这个庞大的福建人家族是以福建话沟通,颜珠娘很快学会福建话,与大家生活融洽。林谋盛与颜珠娘鹣鲽情深,婚后11年间生育8个子女,包括长女蕴玉、长子良玉、次子振玉、次女玲玉、三子怀玉、四子南玉、三女爱玉、四女秀玉。玲玉两岁时不幸早逝,夫妻二人深感悲恸,渴望能再有女儿,接连生下两子后才又喜得一女,名为爱玉,表达对于女儿的宠爱。
林谋盛重视家庭,感情专一,喜欢孩子,是恋家的男人。其密友李金泉曾言及林谋盛的生活习惯:“平时有早起习惯,栽种花卉自娱,晚间除出席福建会馆及建筑公会会议外,甚少外出,多在家中欣赏音乐,一生不贰色,尤为难得。”林谋盛子女回忆当年母亲忙于生育,是父亲带着他们出门兜风逛街,也曾带母亲到金马伦高原玩,拍下了她手捧玫瑰的照片。
为母则刚避难生存
林谋盛因肺部问题,在医生的建议下搬离鼎兴园,先是租住靠近海边空气清新的房子,1930年代在实龙岗上段Palm Grove Avenue兴建宅邸,是本地著名建筑师何光耀(1903-1942)所设计。颜珠娘曾提及林谋盛选址的考量,因他在华社享有盛望且交友甚广,选在交通不便的偏僻之地建宅邸,特意将门前道路修得崎岖不平,是为了谢绝不必要的来访者。
1942年初日军开始炮轰新加坡,曾有炸弹在邻居落下,林谋盛考虑到市中心较为安全,将妻儿转移至源顺街福安公司店屋,与一些家族成员同住。也就是在这里,他匆匆与妻儿吻别,交待13弟谋炎照顾家人。
聪慧的颜珠娘认为林谋盛已在日本人的黑名单上,新加坡沦陷后,日军会很快找上门,因而决定不搬回鼎兴园,而是找到娘家人,带着孩子到圣约翰岛避难,侥幸躲过日据初期日军的搜捕。由于岛上缺乏饮用水,不适合孩子生活,两个月后他们辗转回到本岛,在不同的亲友家中借住。由于断绝生活来源,颜珠娘不得不变卖珠宝维持生计。
在新加坡时局较为稳定后,颜珠娘在林路家族的安排下搬回鼎兴园。此时家族生意遭受重创,饼干厂因设备被日本人收买而关闭,砖厂在林谋炎的主持下继续生产,得以向日本人换回生活物质以维持庞大家族的生活。林谋炎偶有谋盛的信息,却不敢将实情告知颜珠娘,只是向哥哥报告母子平安。虽然不知道逃亡天涯的丈夫的处境,颜珠娘坚信他会平安归来,因为林谋盛曾在街上被印度相士拦下,说这场战争会令他功成名就。她期盼着战争早日结束,丈夫将荣耀归来。
二战后的英雄遗孀
二战结束后,颜珠娘带着孩子返回自家宅邸。每天傍晚时分,女儿们坐在门口等待父亲归家,最终却是等来了父亲的战友告知其牺牲的消息,遗骸埋葬在怡保监狱。林谋盛子女回忆说,母亲在得知消息数日内,体重锐减形容枯槁,强忍悲恸带着年仅12岁的良玉,跟随庄惠泉等人北上迎回父亲的遗骸。
林谋盛牺牲后留下孤儿寡母,所幸其战友成立林谋盛烈士纪念委会,由林庆年担任主席,庄惠泉担任义务秘书,为他追讨应得的荣耀。国民政府追认其为少将,为遗属颁发抚恤金。林谋盛生前与英军将领有着深厚情谊,在他们的支持下,英国殖民政府同意以隆重的军礼举行公祭,在征求颜珠娘的意见后,将其安葬在麦里芝水池畔。为林谋盛修建纪念塔和纪念墓的过程长达10年,在庄惠泉的奔走呼吁下得以完成,邀请英国殖民政府高级官员和社会各界出席纪念塔的奠基和揭幕仪式。林谋盛夫人颜珠娘携儿女出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战前林谋盛经商极为成功,颜珠娘照顾家庭,过着衣食无忧的优渥生活。临终前林谋盛在遗书中写下家庭财务状况和可以提供协助的友人,惟愿妻儿能依靠遗产维持生活。颜珠娘感念丈夫所结交的朋友均极有诚信,她曾自信地说,若是有任何困难,丈夫的朋友们定会鼎力相助。然而,没有了稳定的家庭收入,她要独力抚养7个孩子长大绝非易事。林谋盛牺牲后仅获得民国政府的抚恤金,颜珠娘亲自写信向英国政府申述烈士遗属的权益,1947年获得批准,每年获得400英镑抚恤金直至终老。
林谋盛牺牲时颜珠娘年仅36岁,所幸家族成员施以援手,渡过危机四伏的日据时期。林路家族的福安有限公司于1961年清盘后,颜珠娘跟随林谋盛的弟弟们进行商业投资,例如13弟谋炎的木材厂等。二战期间在林谋盛支持下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的17弟大琛,1945年返回新加坡后与嫂子一家同住,并加入林谋盛生前入股的石厂,帮助嫂子照顾年幼的侄子侄女,确保她的股东权益。颜珠娘也让妹妹一家在其宅邸入口处盖房子,以便相互照应。
颜珠娘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极注重孩子的教养。她遵从丈夫的遗愿,让孩子们学习音乐与华文。因此男生们学小提琴,女生们学钢琴,还为他们聘请华文家教。林怀玉医生曾言,母亲希望他们在不同专业领域学习,将来可以相互扶持,因此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专业。良玉于1952年获得哥伦布奖学金前往澳洲阿德莱德大学攻读土木工程,1958年学成回来加入政府部门,后成为新加坡地铁的创办人之一。振玉在英国攻读经济学位、怀玉在澳洲修读医学、南玉在澳洲修读商科。
结语
早期富裕华侨家族多通过联姻加强社交网络,身为富二代的林谋盛迎娶出生寒门的颜珠娘,可见这位海峡华人知识女性的不同寻常,这是他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危难时刻颜珠娘能够担负起家庭重任,做出自己的判断度过险境。虽然对爱妻须独力面对未来充满愧疚,他坚信她能将孩子们抚养长大,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她是他的信赖与依仗。
在华商妻妾成群的年代,林谋盛忠于婚姻家庭,与颜珠娘心意相通。在为丈夫选择墓地时,她坚决要求在两人欢聚的麦里芝水库畔,拒绝武吉知马旧日本人神社的墓址。颜珠娘在对丈夫的思念中度过一生,每日带着鲜花到爱人的墓前倾诉衷肠。林谋盛子女回忆说,虽然父亲很早过世,却似乎一直都在他们身边。1954年采访他们的记者曾感叹,进到林家能感受到英雄并未远去,他的巨幅肖像悬挂在客厅正中,下方摆放着钢琴,孩子们在他面前演奏音乐玩耍嬉闹。
当林谋盛义无反顾为家国赴死,颜珠娘默默承受思念之痛,抚育儿女成为她的人生目标。她1955年因药物中毒入院,后在长女蕴玉的陪伴下到澳洲养病,与在那里读书的儿子们团聚。1959年林良玉学成返回新加坡,子女纷纷成家立业,儿孙满堂。晚年颜珠娘罹患肝癌,与四子南玉一家居住在老宅,于1979年9月25日病逝,在分离37年后与林谋盛在天堂重聚。
(作者为ON-LAB创办人兼主持人、本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