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Culture, Yuan #160, Yuan Magazine/国家图书馆收藏早期新加坡中医药研究资料

国家图书馆收藏早期新加坡中医药研究资料

文图 · 高小行

新加坡的中医药历史是和新加坡华人移民史息息相关的。根据《新加坡华人通史》一书所述:开埠后不久,来自中国华南地区的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这些人包括闽南人、潮州人、广东人和客家人等。[1]

中国传统医学也随着华人的南移和定居而传入新加坡。新加坡先贤宋旺相在《新加坡华人百年史》一书中提到:在新加坡开埠后的第二个十年(1829年至1839年),就有一些中药材店,如开元(Kye Guan)、成得记(Seng Tek Kee)、同善(Tong Sian)和福安堂(Hok Ann Tong)。[2]区如柏在《祖先的行业》一书中也提到:客家人南来后最早从事的行业是药材店。周兰记和胡文虎、胡文豹开办的永安堂等中药行即是客家人所经营的。[3]

本文从专题文献的角度,介绍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新加坡早期中医药发展研究资料,为进行文献普查的专家学者及读者提供相关资讯。

书刊

1.《医航》

《医航》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库(Rare Materials Collection)收有10期《医航》。索书号:RARE Chinese 610.951 YH[HYT]。1929年,新加坡最早的中医药团体组织——“新加坡中医中药联合会”成立。它在促进中医药界同仁团结一致、相互切磋、宣传中医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5年5月,该会创办出版了《医航》刊物,由新加坡早期中医药界领导者之一黎伯概(1872-1943年)主编,向中医药界人士和民众介绍医药学术和心得,阐扬中医学术真谛。

2.《医药月刊》 

《医药月刊》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善本书库(Rare Materials Collection)收有部分《医药月刊》。索书号:RARE Chinese 610.951 YYYK。  

《医药月刊》主编黎伯概医师是“新加坡中医中药联合会”的发起人之一。他于1900年南来新加坡时年28岁。《医药月刊》自1930年2月创刊以来,前后出版了24期,每期平均有20篇文稿。分设有论坛、学说、治疗、药物、专著、报导、杂说、研究与卫生常识等专栏。这个时期的新马中医药医刊为宣扬中医药学术、声援中国维护中医药权益与存亡斗争,互通信息及维护中医药的基本权益而呐喊。

3.《医粹》

《医粹》

1945年日本投降后,新加坡中医药界又开始活跃起来。当时许多资深中医师深感必须成立自己的组织,于是在1946年10月成立了中国医学会。1946年12月10日及28日分别于《南洋商报》与《星洲日报》增辟《医粹》和《医统先声》两个双周刊,以宣扬中医药学术及促进中医药的发展。1947年,中国医学会更名为新加坡中医师公会。1948年1月,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将《医粹》与《医统先声》之论文录集成册,书名为《医粹》。《医粹》合订本的发行在当时是新加坡医学界的一件盛事,该书汇集了战后初期许多新加坡老中医的著述佳作。《医粹》主编是吴瑞甫医师。他于20年代末,在厦门创办中医学校及主编中医药医刊,后于中日战争时期徒迁新加坡,以医术济世。索书号: 闭架馆藏RCLOS Chinese 610.951 YC。

4.《新加坡中医中药联合会特刊》

《新加坡中医中药联合会特刊》

新加坡中医中药联合会为纪念“三一七”国医节,于1948年发行该纪念专刊,内有关于纪念“三一七”国医节的文章、会员通讯录及探讨中医药功能的文章。索书号:闭架馆藏RCLOS Chinese 610.951 XJP。

5.《医药与卫生》

《医药与卫生》

成立于1946年10月27日的中医药学术团体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在1954年至1955年期间,以普及中医药与卫生保健知识和宣扬中医药学术为宗旨,代表医刊为《医药与卫生》。

《医药与卫生》在发刊词中这样写到:“……原子时代的医学已由个人治疗进到社会治疗;而技术使用亦由治疗医学进到预防医学。因此现代医师非仅要在医药知识技术上求深造,并须养成公共卫生服务的兴趣,藉以预防社会一切病害的发生……本刊定名,便基于这个观点”。该文指出了定名考量及编辑方针。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收藏第一期的《医药与卫生》(1954)。索书号:闭架馆藏RCLOS SER 610.951 MHMJ。

6.《星马中医药学报》创刊号

《星马中医药学报》

1954年9月22日,马来亚联邦政府宣布中药入口征税25%,对新马中医药界影响深远。这个时期中医药界的工作除了继续发扬中医药学术之外,也团结中医药界及争取共同利益为宗旨。1961年,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和马来亚华人医药总会联合出版《星马中医药学报》(季刊),前后出版四期。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闭架馆藏收有1961年星马华人医药总会出版的《星马中医药学报》创刊号。索书号:闭架馆藏RCLOS SER 610.951 CMJ。

7.《医药与卫生》——中医专门学校第一届同学录(1955)

《医药与卫生》——中医专门学校第一届同学录

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在新加坡中医药发展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早在1953年,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就致力于发展教育,培训中医药人才。1953年1月成立了“新加坡中医专门学校”。该校1976年更名为新加坡中医学院,迄今已经经历了70年的漫长岁月。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收藏有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出版的“中医专门学校第一届同学录”(1955)。见《医药与卫生》(页9-16)。索书号: 闭架馆藏RCLOS SER 610.951 MHMJ。

8.《医海文澜》

《医海文澜》1

《医海文澜》2

老一辈名医黎伯概(1872-1943年)是“中医中药联合会”的发起人之一。这个成立于1929年的社团,是东南亚第一个医药组织。黎伯概遗著很多,1933年,他拟出版行医学论文集《医海文澜》,未完成。1976年,这部著作由长子黎宽裕整理、许云樵校注后,编成《医海文澜》四集问世。[4]

四集的内容是:

甲集——中国医学原理:原题《医科象数理化通论》,详述中医学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乙集——中医理论:论述阴阳五行学说,《内经》、《难经》和《伤寒论》的医学精义,也谈论中西医学的汇通方法;

丙集——药理医案:讨论中医药的科学性及医案医理的吻合性;

丁集——医史文献:收录黎伯概对医学时事的观感和文献。索书号:RCLOS Chinese 610.951 LPK。

9.《四时感症论》 

《四时感症论》

晚年任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会长并筹建新加坡中医专门学校(新加坡中医学院的前身)的吴瑞甫(1872-1952年),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他成书于1934年的《四时感证论》后来于1979年由许云樵以其医学知识增注,中医学研究院1981年出版。索书号:闭架馆藏RCLOS Chinese 610.951 WRP。

手稿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文化史料中,除了书籍之外,也包括手稿。2014年,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将新马著名史学家许云樵(Hsu Yun-Tsiao,1905-1981年)5000多本珍贵的书册、日记手稿等捐赠给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收藏。许云樵晚年时,将一部分精力花在研究和编辑中医药书籍,并通过手稿记述他研究中医学的心得。以下许云樵有关中医药的研究手稿,收在国家图书馆的闭架馆藏——《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许云樵馆藏》[Singapore Federation of Chinese Clan Association(Hsu Yun-Tsiao Collection)]:

1.许云樵校注《医海文澜》的手稿;

2.许云樵增注的《四时感症论》手稿;

3.《马来本草辞典》手稿;

4.《癌方药物简释》手稿;

5.《茅瓜叶根治糖尿》手稿。

馆藏内许云樵教授有关中医药的手稿还包括:

1.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基础(1976年8月1日在中医学研究院演讲稿);

2.中医学研究院第四届毕业特刊献辞(1980年1月4日,永久名誉顾问);

3.中医学研究院第二届毕业班献辞;

4.中西医药学发展的异同及其交流(1977年5月15日在中医学研究院演讲稿);

5.新加坡糖尿学会六周年纪念会长致辞;

6.为中医学研究药物展览会揭幕致词(1977年1月8日)。

因篇幅有限,本文不能一一列述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新加坡中医药发展的医药文献馆藏资料。欢迎读者到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大厦李光前参考图书馆查阅。

注释:

[1]柯木林(2015),《新加坡华人通史》(页48),新加坡: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Call no.:RSING 959.57004-951 GEN).

[2]宋相旺(1993),《新加坡华人百年史》(页36),新加坡:新加坡中华总商会。(Call no.:RSING 959.57004951 SOS).

[3]区如柏(1991),《祖先的行业》(页52),新加坡:胜友书局。(Call no.:RSING 338.08995105957 ORB).

[4]陈鸿能(2001),《新加坡中医学先驱人物与医药事业发展:1867年至1965年》(页32)。新加坡:新加坡中华医学会。(Call no.:RSING Chinese 610.9225957 CHN).

(作者为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高级图书馆员)

Home/Culture, Yuan #160, Yuan Magazine/国家图书馆收藏早期新加坡中医药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