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Yuan #150, Yuan Magazine, /流汗沾衣热不胜——观汗知病

流汗沾衣热不胜——观汗知病

文图·李曰琳

新加坡地处赤道,四季如夏,烈日炎炎之下,汗如雨下的情形时有所见。虽然运动时挥洒汗水是令人愉快的事,但有时高温流汗也让人觉得烦恼。

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天气炎热,或因为衣着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原因,身体为了调节肌体温度会排汗,因而出汗量增多,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多汗作为一种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伴随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除了治疗原发基础疾病之外,西医治疗多汗症的方法包括药物和手术。口服抗胆碱能药物抑制汗腺分泌,或服用抗焦虑药、Beta受体阻断剂以缓和心跳,进而减少出汗;在出汗多部位注射肉毒杆菌,抑制汗腺周围自主神经功能;每周1-2次电离子透入疗法减少汗腺分泌;最后一步是直接进行神经手术,切断受影响部位汗腺的相应神经,让汗腺不能分泌汗液。

中医认为血汗同源,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由津液化生而来,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多汗是由于阴阳失调,皮肤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种病症,并分为自汗和盗汗两种。

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出汗,醒来汗止,称为盗汗。笼统地说,自汗多属阳虚,盗汗多属阴虚。

产生自汗盗汗的原因

1.病后体虚:体质虚弱、病后体虚、弱不经风、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虚的人,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汗腺开泄而自汗不已。或体虚气弱,又感受风邪,导致营卫不和,卫气不固而致汗出。
2.情志不调: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耗伤心血,虚火内生,阴液不能内藏而外泄。或情志不舒,情绪愤怒,气机郁滞,肝郁化火,火热逼津液外泄,而致自汗盗汗。
3.嗜食辛辣: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增多。

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人体温度,但出汗过多或持续时间较长,也会发生精气耗伤的病变,以致出现神情倦怠,肢体乏力,不思饮食等症状。一般来说,汗症多属虚证。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出汗,则属实证。病程久或病情较重者,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自汗过久可以伤阴,盗汗过久则可以伤阳,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的情况。

中医治疗自汗盗汗

首先着重辨明阴阳虚实,然后根据不同证候用药。若虚症,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若实证,则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若虚实夹杂,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根据这个治疗原则,一些主要的证型治疗如下:

1.肺卫不固证:常见汗出恶风,稍动一下汗出不止,或局部、半身出汗,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晄白无华,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使用桂枝加黄芪汤加减,以益气固表。药用桂枝、白芍、黄芪、生姜、大枣、甘草等调和营卫,气虚加党参、白术健脾补肺;兼有阴虚加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兼阳虚,加附子温阳敛汗;汗多者加浮小麦、龙骨、牡蛎固涩敛汗。

2.心血不足证: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

治疗:使用归脾汤加减,以养血补心。药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五味子、牡蛎、浮小麦收涩敛汗;血虚严重者,加枸杞、熟地补益精血。

3.阴虚火旺证: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使用当归六黄汤加减,以滋阴降火。药用当归、生地、熟地黄滋阴养血;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五味子、乌梅敛阴止汗;潮热甚者,加秦艽、银柴胡、白薇清退虚热;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牡蛎、糯稻根固涩敛汗。

4.邪热郁蒸证:蒸蒸汗出,汗黏,汗液容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尿黄,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疗: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肝泄热化湿。药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清肝泄热;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养血和营;糯稻根敛阴止汗;里热较甚,小便短赤,加茵陈、薏苡仁除湿清解郁热。

多汗症的预防调摄

1.勤洗澡,穿透气性能好的衣服:可以有效地去除出汗引起的臭味;需要勤换内衣,衣服要保持干燥清洁,轻盈透气的衣料比较凉爽,可以减少出汗。

2.放松心情,劳逸结合:有些人在压力、紧张、焦虑时会流汗不止,适当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可以缓解出汗的程度。

3.少食辛辣厚味:吃咖喱、辣椒或其他辛辣食物,会使人感到灼热,人体就需要通过流更多汗来调节体温。

准备多一件衣服和手帕:汗出时,毛孔散开,易于感受风寒而感冒。注意避风寒,防感冒。汗出后,应及时用手帕将汗擦干,换上干燥清洁的衣服。

(作者为中医学博士)

Home/Yuan #150, Yuan Magazine, /流汗沾衣热不胜——观汗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