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Yuan #150, Yuan Magazine, /从“吃风”说开去

从“吃风”说开去

文图 · 汪惠迪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应聘到新加坡工作,初到贵境,什么都感到新奇。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因而官方语文有马来语、华语、淡米尔语和英语四种。英语是政府行政用语,也是各族同胞相互之间的通语。华语是华族的共同语,除此之外,还有福建话、福州话、广东话、潮州话、客家话、海南话等六种主要方言。这种多语现象如果是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并不稀奇,可是在一个蕞尔城市岛国就颇具特色。人们来到有花园城市美誉的新加坡、一个多语并存的社区,可以听到马来语、淡米尔语、英语和华语及好几种南方方言,华洋轇轕,南腔北调,宛如进入一所语言大学。开国总理李光耀和现任总理李显龙都谙熟英语、马来语、华语和闽南话,华族平民百姓会讲英语、马来语、华语和一两三种方言者也大有人在。新加坡人的语言能力令人艳羡。我从事文字工作,作为“新客”,初来乍到,对新加坡人,特别是华人的语文生活特别敏感。内子生于新加坡,亲人都在新加坡,因此我经常有机会跟他们聊天。记得有一次在闲聊时,我听到他们用福建话说,有位亲戚全家到中国ziah hong去了,我知道福建话ziah就是“吃”,可“风”怎么ziah呢?在中国的普通话里,“风”不能ziah,倒是可以“喝”,而且只能是“西北风”,“东南风”就不行。“喝西北风”比喻没有东西吃,挨饿。在某些方言,比如吴语(上海话)中,就不说“喝西北风”,只说“吃西北风”。后来,我才知道,新加坡华人所说的“吃风”是借词,源自马来语Makan angin,Makan是“吃”,angin“风”,原意是“散步”“兜风”, 引申为“旅游”“度假”等义,由此,又衍生出“吃风楼”,“吃风楼”即“度假屋”。

“度假屋”之所以叫做“吃风楼”, 或因“度假屋”大多建于度假胜地,山明水秀,风景优美,且远离尘嚣,清净优雅,是香港粤语所谓“叹世界”(享受生活)的好去处。既然“度假屋”是休闲、享乐的好去处,把它叫做“吃风楼”,似亦顺理成章。香港奉行“三语两文”政策,“三语”指普通话、广州话和英语,“两文”指英文和中文,回归后的港人在日常生活中大多仍讲粤语。粤语不说“吃”,而说“食”(sik),如“食饭”“食粥”“食烟”,“喝西北风”就说成“食西北风”。
同是“西北风”,可“喝”,可“吃”,可“食”,“喝”“吃”“食”义近,用法有什么分别呢?

“喝”指吸进液体或流质食物,“喝西北风”的“喝”,用的是它的比喻义(吸入)。“喝”表示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用“饮”,甲骨文中的“饮”像人俯身吐舌捧尊就饮,引申可指饮料,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而固定短语如 “饮水思源”和“饮鸩止渴”等成语中的“饮”,不能换成“喝” 。 “饮”唐代 用“喫”,明代用“吃”,现代通用“喝”。

“吃”指把食物咀嚼后咽下去,有时也指“喝”,上海话里的“吃”能延伸表达多种意义,不但可以“吃西北风”,还可以“吃上风”(碰上好运气)。

“食”作名词,表示一切可吃的东西;作动词,表示吃,“吃”在普通话中常单用。但是“食”表示“吃”在普通话中不单用,一般只出现在合成词和熟语中,如“美食”“废寝忘食”。古代汉语中“食”常单用,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大老鼠呀大老鼠,别吃我的小米,《诗经·硕鼠》)。 俗语“民以食为天”也不说“民以吃为天”。

“民以食为天”出自《史记·郦食其列传》。故事说,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困在成皋,他想放弃成皋,这时谋士郦食其(Lì yìjī)劝道:我听说知天命者为王,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对老百姓来说,粮食最重要。现 在楚国粮食囤积在敖仓,楚军未派重兵把守。如果大王派兵去攻打,夺得楚国的粮仓,那就等于争取了楚国的人民。这样一来,大王必然能扭转战局,打败楚军。刘邦采纳了郦食其的建议,便派兵攻取敖仓,扭转了战局。因此郦食其的名言“民人以食为天”得以流传千古。

郦食其所谓“天”,是指“所依存、所依靠的”,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王者以民人为天”,因此打天下必须依靠老百姓,而老百姓要生存就得有得吃,如果食不果腹,甚至饿殍遍野,那是要造反的啊。

正因为“吃”对每个人来说是那么重要,所以这个“字词”(一个字同时是一个词)的含义十分丰富,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在中国普通话的5万6008个常用词语中,按频级升序(frequency level ascending)排列,“吃”居第184位。

在“吃官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种纸不吃墨”“黑方的炮被吃掉了”“他在公司里挺吃香”“这工作很吃重”“这事儿做起来挺吃力”等语句中,“吃”表示各种不同的意思,尤其是那些明明不能“吃”的事物跟“吃”组合,使学习者,尤其是初学华语的老外,或以英语为母语的华族学生在学习时倍感困难。

相比之下,“食”按频级升序排在第1864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跟“吃”相去甚远。它主要表示可吃的东西,如“主食”“副食”“荤食”“素食”“肉食”“面食”“零食”“猪食”“鸡食”;或表示供食用或调味用的,如“食材” “食品”“食物”“食糖”“食盐”“食油”;或用在成语中,如“食不甘味”“食古不化”“食言而肥”;“食补”“食疗”中的“食”表示进补或治疗的方式;“食言”指不履行诺言,失信。

在中国历史上,“民以食为天”的观念可谓源远流长,炎黄子孙无论身处何地,“以食为天”的观念无不根深蒂固。

可是光顾着吃行吗?不行,于是又衍生出“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意思是说,吃一定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食物安全以食物的品质为保证,而要保障食物的品质,须以食物的生产者、制造者的诚信为根本。食——安 ——质——诚,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曾几何时,中国台湾地区民众为抵制当局进口美国“莱猪”(指含有瘦肉精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的猪肉)闹得沸沸扬扬。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否开放“核食”(指日本福岛核灾区食品)又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是“食安”,而“食安”“以诚为根”。诚实守信是根本,诚信丧失,天良泯没,丧尽天良,“食安”落空,百姓遭殃。

(作者为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前语文顾问)

Home/Yuan #150, Yuan Magazine, /从“吃风”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