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小话

文· 汪洋

漫长的玉雕历史中,鱼这个题材始终都有,唐代就更不例外了。图中的白玉鱼,长约11厘米,厚约2厘米,玉质细润,手感饱满,腹部平直,当初应该是文人高士文房的镇纸,鱼的鼻孔可穿线也可作为腰佩。

遥想那时那人,清骨倜傥,肆意游走,情由心生,纸于案上,取腰上玉佩,镇纸恰好,提笔挥毫,快意至极。

唐代开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纹饰,即流云纹。流云纹是卷云纹的延续和发展。唐代的流云纹极富新意,漂亮飘逸。图中的鱼尾和鱼鳍以植物型出现,如荷叶,与鱼身浑然一体,仿佛鱼随水游戏,充满动感(见图1)。以器形纹饰看此物,断代是唐不为妄语。当然一件古玉的鉴别不仅是以上两个方面,鉴是手段,是基本功,这里不用多说;赏是目的,赏的前提是美,美才值得去品,值得去拥有。

图1

这个玉佩在红山文化玉器里形制是不多见的,和我结缘已有很长的时间了。时不时拿出来赏玩,看着它不断的变化同时发现自己也在慢慢变化。很正常,时间会把一切打磨得灵动也会将一切变得枯萎乃至消亡。人养玉一时,玉养人一世。人的一世不过几十年,和几千年的玉相比不免时生悲凉。

时光的那一头难以想象,可谓“空山不见人”,而今的这一头它却在我身上,彼此静静相守,似乎有点“但闻人语响”。

高古即是久远。苍苍茫茫,红尘滚滚都镌刻在了玉上,且在你的书案上。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和时间去悲凉呢?

这是一个以蜥蜴为原型的摆件,长约17厘米,背部是减地平突的卷云纹,四肢大腿部位是勾连谷纹。神态凶猛灵动,全器呈鸡骨白状(见图2)。

图2

从来就是,真正形成鸡骨白的古玉很少见到。主要出土于三代以上的古墓葬中,素来深受藏家珍爱,故身价十分昂贵。鸡骨白古玉多为地方玉种,不像和田玉那样致密细腻,埋葬的地区和环境都比较温暖潮湿,因此才出现了鸡骨白。

试着想象一下,这个器物应该为四件,用途是席镇,无疑也是避邪的护身物。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玉的主人和随从来到绿草茵茵的竹林席地而坐,座垫四个角摆放着四个这样的瑞兽(见图3)。坐其中央,梵香笃静,与天地话语。古物总是这样,赏之安逸,令人暇想。

图3

作者为文物鉴赏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