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温度”的人民乐团

——访新加坡华乐团行政总监何伟山

文·沈芯蕊 图·新加坡华乐团

新加坡老城区的街景充满了南洋风情,色彩浓重而艳丽,每一帧都溢满南洋老电影的风味情致,一派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景象。而金融区的高楼大厦,高拔直指苍穹,其快节奏日程不输于任何一座现代化金融城市。古典与现代相交融,形成了新加坡的独特魅力。

新加坡大会堂就坐落在繁华忙碌的金融中心,新加坡华乐团常驻于此。大会堂于1965年10月15日由李光耀总理主持开幕,成为新加坡著名的大型活动场所,并获奖无数,2010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NHB)列为国家古迹。这是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且保留复古设计风格的建筑,已成为新加坡的历史坐标。

新加坡大会堂用时一年大规模翻新修复,恢复大会堂原有设计

H形楼梯扶手,方便观众行走

大厅的墙上,巨大的回字引人注目

售票处

经历 翻新 修复

现今新加坡大会堂用时一年,大规模翻新修复,恢复大会堂原有设计,并增添无障碍斜坡走道,H形楼梯扶手,方便观众行走,舞台木料和设计还原了当年大会堂的选材。新大会堂音乐厅的音响设备,是耗资360万新币,从美国Meyer音响公司引进的全新音响系统。新加坡大会堂是新加坡建国后非常重要的建筑,与新加坡国家体育场、国家图书馆、国家剧场,并列为新加坡四大历史古迹。现今,因为道路改建等因素,新加坡国家体育场、国家图书馆、国家剧场,都已在原址重建或迁建,而在原地进行翻新修复的就只有新加坡大会堂了。新加坡大会堂举行过各种重要的活动,“讲华语运动”便从这里开始。随着新加坡大会堂的修复完成,华乐团重返大会堂,在2018年将为所有热爱华乐之人献上精彩演出。

翻新后的音乐厅环境舒适,适合各类演出

开阔的戏院型规划设计,全场无支撑柱

翻新后的音乐厅环境舒适,适合各类演出。其拥有最先进的音响系统和隔音科技,拥有长绒地毯和高靠背座椅,座位间隔宽敞,可容纳800多名观众。开阔的戏院型规划设计,全场无支撑柱,能让观众无论身处任何座位,都可以对台上的精彩表演一览无余。无论是会议活动或文艺演出,大会堂音乐厅无疑是理想的场地。位于大会堂二楼的资料图书馆收藏了新加坡华乐团所有的演奏录音及出版物。贵宾休息室豪华又不失典雅,备有专用电梯和入口,远离聚众场所,不但可以让嘉宾独享尊荣,也让恭候及接待贵宾的工作,更为周到妥当。

尽管大会堂内部改头换面,装潢焕然一新,但其外观依然大致维持原貌,以保留其珍贵的纪念价值并突出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如今,新加坡大会堂设施完备的礼堂和多功能厅,令其成为举办世界级活动的绝佳场地。典雅的音乐厅以其先进的声光设备和完善的排练器材,使之成为艺术与文化活动最理想的场所。新加坡大会堂由新加坡华乐团管理,乐团的愿景是推动新加坡大会堂成为本地最著名地标和各种活动、会议的首选地点。

何伟山

温情 温馨 温度

对于现任新加坡华乐团行政总监何伟山来说,新加坡华乐团从儿时开始就不陌生。小时候的记忆清晰而温暖,住在附近的他,还记得第一次听音乐会、第一次吃麦当劳,儿时记忆缅怀,年月岁日流转⋯⋯ 现在这里成了他工作的所在地。何伟山受访时侃侃而谈。他在新加坡华乐团有近20年的文化艺术管理经验;他是新加坡华乐总会副会长;南洋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及音乐课程咨询委员会主席;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多个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文化贡献奖委员会副主席及晋江会馆青年团顾问。多年来,乐团以其高水准的专业演奏水平、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丰富多元的新颖演出形式,成为乐团典范。作为新加坡华乐团行政总监,何伟山以推广华乐作为使命,从音乐总监到驻团指挥、演奏家、作曲家、无论涉及哪一个专业领域,他的行政管理团队都会参与其中,大家集思广益,努力打造出一个优秀的华乐团。

何伟山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管理乐团。目前华乐团职员超过百位,开销庞大,乐团尽量提供优厚的薪金留住人才。他关心每一位成员,让大家有家的体验,从医疗福利到团员子女入学遇到的困难,他都一一尽力帮忙解决。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团员们愿意以乐团为家,真心付出。他还设立福利机制,每年提供每一位乐团成员100元新币的购票津贴。团员可以用来观摩、学习其他乐团的演出,这样既支持了本地的演出事业,也间接带动了市场上文化艺术的发展,一举多得。这些有“温度”的管理方式,成功地凝聚了人心。

何伟山在谈到管理之道时说:“要懂得艺术的管理和管理的艺术。需要一个艺管人在以热忱为前提下同时具备理性与感性的管理方法。”“艺术的管理”主要强调管理的方式,即理性、专业的管理方式。“管理的艺术”在何伟山看来更多的是一个艺管人的“温度”所在,如何才能让一个乐团具备凝聚力,热衷艺术、充满活力?他将新加坡华乐团打造为“家”,并且是充满温情的“家”。音乐是人与人进行沟通的渠道,管理者要懂得扶持弱势群体,要有悲悯之心与恻隐之心,始终相信乐音至善,音由心生。

对于华乐团的未来发展,何伟山认为:“乐团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如联合委约作品、建立曲库共享体系等,都可以有效推动华乐的发展,共享共赢,有利于乐团与华乐的发展。”

虽然华乐团每年的开销非常庞大,可这并不是一门生意,不能单从票房数据定夺盈亏,公益演出提高的是人们的文化底蕴,素质、素养,单纯以数据说话不足以概括全部,要用心表达,不能没有生命的温度。华乐团每年都会举办筹款活动,有非常多的热爱华乐的人们慷慨捐助,在乐捐者名单里,捐赠85万新元以上的栏目条里,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名字,那就是李显龙总理,何伟山觉得这不只是钱的问题,试问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总理会个人掏腰包捐款给华乐团,这不仅表达总理对华乐的热爱,而且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华乐团的士气。

回家 回响 回顾

公益音乐会是新加坡华乐团自成立以来不遗余力去完成的一项活动。该音乐会能使华乐更贴近生活,吸引大众,让不懂音乐的人也能够坐下来欣赏音乐,爱上音乐。新加坡华乐团有许多贴近民众的音乐会系列,如:例常音乐会、午餐音乐会、户外音乐会系列、关怀系列、社区音乐会。无论你和家人在一起,还是与友人相伴,甚或独自一人,都可能与之邂逅。音乐能让人赏心悦目,带来听觉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音乐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情绪得到释放,放松身心,就像回家的感觉。

新加坡华乐团在2018年新乐季,用“回家·回响·回顾”作为主题,带大家回到修复完成的新加坡大会堂,用心聆听,闭上疲累的双眼,享受一场真正的音乐盛宴。

新加坡华乐团属下还有一个组织──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该乐团是一支拥有超过90名才华横溢,年龄介于11到26岁的青年所组成的华乐团。乐团已被列入新加坡教育部支持的国家卓越计划之中,从学校发掘有潜质的人才,成为新加坡未来华乐的支柱,有卓越华乐才华的孩子在升学上也享有极大优势。2003年起,新加坡华乐团正式接纳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为属下青年华乐团,并于2004年举办了首场音乐会。2015年4月1日,乐团也正式归于国家艺术理事会管辖,由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支持。

《少年之锐2018》音乐会

笔者有幸聆听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和新加坡华乐团于2018年3月17日(星期六)晚上8点在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呈献的年度音乐会《少年之锐2018》。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连同三位指挥,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音乐总监郭勇德、顾问叶聪和副指挥倪恩辉,演奏名作曲家的作品。

音乐会的第一段由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音乐总监郭勇德和副指挥倪恩辉带领青年乐团演奏赵季平的《飞天》、饶余燕的《骊山吟》和王宁的《庆节令》。

音乐会的第二段由新加坡华乐团和两位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的成员:石礼晶(二胡)和陈欣宇(琵琶)呈献王乙聿的二胡协奏曲《蓝色星球 – 地球》以及赵聪的琵琶协奏曲《丝路飞天》。石礼晶自9岁开始学习二胡,15岁以优异的成绩考获中央音乐学院及南洋艺术学院联办的国际考级、新加坡国立大学艺术中心主办的考级两张演奏文凭。琵琶才女陈欣宇自8岁就获2012年新加坡全国华乐大赛琵琶少年组冠军、10岁获2014年新加坡全国华乐大赛琵琶青年组冠军。

最后,在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顾问叶聪的指挥下,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和新加坡华乐团一同把音乐会带入高潮。两支华乐团联合演奏彭修文的《夏之夜》和《金陵交响乐之沧桑》。

音乐会在掌声中落幕,精彩的表演让人意犹未尽。笔者突然有一种感觉:人们可以通过声音来感知外界的事物,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上天赋予人类的这种感官,让悠长婉转,清越飘逸之声于耳际回响,这种感受真是妙不可言。散场后,沉浸在乐声中的人们,三两成群在夜晚的灯光里散开,延续和传递着狮城岛国那不断跳动的音符。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