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Yuan #117, Yuan Magazine, /总会三十 坚如磐石

总会三十  坚如磐石

文·蔡天宝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步入了而立之年。30年的历程一路走来,有坎坷,也有辉煌。值得庆幸的是,宗乡总会在成长的路上能够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奠定了如磐石般坚固的根基。

自1985年成立以来,宗乡总会便坚持不懈地为华社谋求福利,负起领导众会馆的责任。在首任会长黄祖耀先生的带领下,宗乡总会先后成立了“宗乡会馆基金”及“中华语言文化基金”,以促进会馆间的合作关系及推广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在大型活动方面,家喻户晓的“春到河畔”是代表作之一。这项新春盛典于1987年正式开锣,30年来为新加坡民众和海外游人提供了一个欢度春节的极佳去处。

除了担任宗乡会馆的领头羊,宗乡总会也不忘履行其社会责任。1992年,宗乡总会与中华总商会联合成立了华社自助理事会,为有需要的华族国人提供各方面援助。接着,华裔馆也在宗乡总会的主推下于1995年正式开幕,以便有系统地整理及保存华人研究的史料。

2010年,我有幸接过了宗乡总会的领导棒子。有感于宗乡总会的发展刻不容缓,于是举办了集思营,希望借此寻找新方向,为会馆树立起新气象。我们整合出三大策略:协助会员成长;改变总会形象;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举办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

欲帮助会员成长,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前后举办了多场午餐聚会,邀请各会馆领导一边聚餐,一边共商华社事务。紧接着,宗乡总会也走进社团,举办“分区会馆交流会”,并邀请华社领袖共襄盛举,成功获得会员团体的热烈支持。透过这些平台,代表们畅所欲言,我们聆听大家的心声,设法排忧解难,同时推陈出新。在多场交流会中,我们深刻了解到会馆普遍面对资金不足、青黄不接、活动裹足不前等窘境。于是,我们动员全体同仁,从各方面着手,给予会员团体支援和协助。

在资金与活动方面,为了让会馆开源节流,宗乡总会在会馆文化活动资助金方面加强运作,赞助资金薄弱的会员团体开展文化项目。我们也定期主办各种活动,供会员团体参加,或邀请他们以联办、协办的形式参与。如此一来既可惠及其会员、丰富会务,又可节省开支,一举数得。

宗乡总会亦十分重视宗乡组织的永续发展及年轻一代的栽培,因此教育、培训和科技运用也是我们所关注的。为鼓励会馆的会员及职员掌握新技能,宗乡总会和新跃大学合作推出了学士课程资助金,为宗乡团体栽培优秀人才。总会还设立了宗乡总会奖学金,鼓励年轻人到中国顶尖大学修读学位,为我国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才。

我们明白,提携后进及栽培接班人是至关重要的。宗乡总会高度关注年轻一代的发展,因此也纳入了不少新生代,像日益壮大的青年委员会和义工团,以及颁发宗乡总会奖学金以吸引青年才俊便是很好的例子。

我们深知,要应对日益多元和复杂的环境,就必须适时做出调整并重新定位。有一点不能忽视的,即是新媒体的力量。几年前我们成功设立宗乡总会网站,同时邀请会员团体共襄盛举,因而获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宗乡总会也开办培训班,帮助资源有限的会员架设微型网站,将会务上线。随后,手机应用程序《宗乡汇典》正式面世,为会馆提供了一个保存资料文献、传播资讯的平台。值得一提的是,由义安理工学院学生开发的双语应用程序及资讯网站“时光老店企划”也成为总会的支持和发展的项目。

2011年,宗乡总会设立“年度杰出会馆奖”,以表扬会馆在弘扬华族文化等各层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奖项的意义在于鼓励会馆自我提升,开展有意义、有创意的项目,同时也让众团体互相观摩借鉴,激励彼此成长。在得奖者中,有历史悠久的会馆,也有新移民团体。我们从中看到了宗乡团体的转型与革新,令人深受鼓舞。在照顾会员团体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集思营上的第二大策略,即改变形象。为此,我们着手举办具号召力的活动,从吸引年轻人,加强社会融合,重视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着手,努力树立新形象。

在青年事务方面,相关活动如交流会、对话会、体育节等,都成功令年轻族群对会馆文化有新的认识,从而带动越来越多人投身华社。上述的“年度杰出会馆奖”在迈入第四年之际,我们也新增一项“推展会馆青年事务”的评分标准,以肯定年轻一代在宗乡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

与此同时,宗乡总会竭力推广教育工作。以“走入校园”为例,我们透过示范讲解把传统文化介绍给莘莘学子,寓教于乐,令华族及异族学生同时受惠。另一方面,宗乡总会也组团率领民众走访会馆以及本地各大民族的地标性建筑,借此认识不同的宗乡团体及友族的民俗文化。一系列多姿多彩的活动深受各界欢迎,亦不乏异族同胞和新移民朋友的响应,这与集思营上的第三策略,即促进国民融合与凝聚力不谋而合,令总会多添一道和谐的光彩。

为了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使我国各民族能够进一步地团结奋进,我们不但在《源》杂志上增加了部分的英文提要,加强与各界的沟通,而且还与马来传统文化馆、印度文化中心、新加坡欧亚人协会及华族文化中心合作,报道和介绍与异族同胞相关的内容。就在在今年十二月,宗乡总会还将举办《四大种族建国奋斗史》讲座,以便深化种族间的共识,携手迈向新的里程。另外,为了使新移民能够更快地融入本地社会,总会于2012年开始出版了《华汇》杂志,向新移民传递有关讯息和知识。这些举措,都一一在印证集思营的思路。

今年,宗乡总会也配合新加坡金禧年举办了“我的新加坡故事”微电影大赛。我们将年轻人感兴趣的事物,如:影视、科技、媒体等综合起来,构思了这项活动;再结合本土素材,促使人们发掘新加坡故事,重新认识各种文化、传统还有精神价值。这是我们前所未有的尝试,而公众的热烈回响证明了这一步走得非常值得。

另一份金禧献礼则是出版《新加坡华人通史》专著。这是一本以新加坡华人为主线的历史著作,记录了新加坡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史实、成就与贡献。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对新加坡的历史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

时代不停地进步,宗乡总会也力求与时俱进。在第26届常年会员大会上,我们一致通过修改章程,以适应新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在新章程下,宗乡总会开始招收准会员,以便更有效地团结华社相关的民间组织。此外,总会也广纳人才,扩大理事会阵容,并引进多名新移民领导,以更全面地拓展会务。

另一项由总会发起,获政府与民间支持的项目——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华族文化中心的设立,标示着新加坡文化迈入了新纪元,它将是凝聚华社、融合社群的又一股中坚力量。

纵观这些年来的发展与转变,我们相信宗乡总会已充分扩大服务范围和影响力,逐步达致弘扬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凝聚力的目标。不过,在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并不止步于此,而是继续积极思考如何更上一层楼。

比如,我们不可忽略受西式教育、以英语为主的华裔族群。他们是华社的一份子,同样能贡献力量,回馈华社。我们应改变思路,以开明的态度和他们互动。有鉴于此,双语双文化教育事业的推动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是一股趋势,也是我国华社的特点。倘若我们善用这项优势,未来所发挥的影响力将是无远弗届的。我认为每个群体都有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我们不妨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相信从不一样的视角出发,能更有效地跨越樊篱,使他们对宗乡团体、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当然,宗乡总会更不忘海纳百川以及和睦精神的重要性。我们当以身作则,敞开怀抱欢迎友族与新移民同胞,并积极招收非宗乡组织为准会员。未来我们将再接再厉,把触角继续延伸,与不同的组织和群体共享资源,拓展合作关系。

华族的文化传统从来都讲究兼容并蓄,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宗乡总会除了弘扬华族的传统文化,建立紧密的会馆网络以外,我们更要着力于吸收新趋势下的新观念,使传统与现代相生共荣。作为我国华团华社的中流砥柱,宗乡总会将继续努力不懈,兢兢业业地服务社群。期盼与大家携手共进,令宗乡精神历久弥坚,继续缔造辉煌。

Home/Yuan #117, Yuan Magazine, /总会三十 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