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Yuan #115, Yuan Magazine, /新中关系不止25年

新中关系不止25年

《新中史话》 | 文·严孟达

1978年底,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问了曼谷和吉隆坡之后,来到了新加坡。在欢迎他的晚宴上,邓小平向李光耀总理祝贺,说他有一个美丽的城市,一座花园城市。李总理当时的答复是,中国可以做得比新加坡更好,因为新加坡的华人是中国南方没有土地的农民后代,中国有的是学者、科学家、专家。邓小平听了没有回应。(见《李光耀观天下》第28页)

邓小平那次访问东南亚三个国家,却唯有新加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新加坡短短的四天里所看到的一切,也进一步加强了他改革开放的决心。

新加坡是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在中国人眼中因此感情特别复杂。在新加坡可以做得到的事情,中国难道就不行吗?

不管有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新中两国关系一直都很密切。20世纪南来的华人在新加坡落地生根,“回不去”之后,对中国老家的感情仍难以割舍。他们在这里讨生活,无论自己如何拮据,都会尽可能定期汇寄一些金钱、衣物用品回去接济中国老家的亲人,这种乡情联系一直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时才被切断。同时被切断的是,中国对新加坡的文化影响力。文革之前,许多中国来的电影都会在新加坡造成轰动,就如风光片《泰山南北》都可以在新加坡连续放映多个月。

文革期间,新加坡也严禁任何宣扬共产党的电影、刊物等的入口。中国海员带来了红色小册子毛语录,引起新加坡政府的高度警惕。

中国十年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关系的黑暗期。文革结束之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为新中关系打开了一扇窗户,让阳光透了进来。新加坡第一代领袖吴庆瑞博士(当过副总理、财政和国防部长)在80年代中引退时,还被中国政府邀请去当海南岛的经济顾问。吴庆瑞也因为跟中国年轻一代官僚的接触,发现到中国人学习能力特强,中国人只会比新加坡人聪明,不会比新加坡人笨。吴庆瑞在中国的经验进一步巩固了新加坡以本身的发展经验去跟中国发展新型关系的决心。之后,新中两国关系突飞猛进,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讲话”掀起了学习新加坡的热潮。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园的合作是后话,现在两个政府正在探讨第三个政府级的合作项目。

作为一个人口只有500多万的城市国家,新加坡今天已是中国最大的投资来源国,这应该是新中两国在1990年无法预见的。新中两国关系不断加强,两国早就应该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新加坡领袖刻意等到马来西亚和印尼之后才跟中国建交,以消除这两大邻国对新中关系的猜忌,就因为在他们眼中新加坡是个“华人国家”。

在中国人的眼中,从政府到民间,新加坡也一直都是个“华人国家”,即使新加坡领导人、外交官多次纠正,这一点似乎无法改变。一位新加坡企业家最近向我透露,中国政府曾经为了感谢他在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贡献,要发给他一个奖状,奖状上写着“爱国华侨”四个字,他因此拒绝接受,他极力向中国政府解释,他是新加坡人,他“爱”的“国”是新加坡,不是中国。

在文化方面,中国对新加坡的影响力有增无减。主要原因是,新加坡积极强调各族发展传统文化,保留优良的价值观,中国文化给了新加坡华族精神养分。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朋友不只一次向我反映,他们在新加坡接触到中国高水平演出的机会比在“国内”(指中国)还多。随着中国政府在新加坡设立中华文化中心,以及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倡导的华族文化中心的设立,将把新中两国的文化交流推向另一高潮。

新中两国游客的频密互访,两国之间基本上已消除了“神秘感”。而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已成为新加坡人口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中的血缘关系是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加浓厚。这份新添的血缘关系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深层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加坡在外交上会如中国所希望的那样向中国靠拢。

新加坡外交最基本的考量因素,跟任何国家都一样,以本身的利益为出发点。随着中国重新崛起,中国对亚洲邻国的外交压力也不断加强,尤其是对于新加坡这个他们眼中的“华人国家”,另有一层期望。新中关系源远流长,发展友谊的过程也历经风波,两国今后的关系还会在不断磨合中成长。

缔造新中新型关系的邓小平和李光耀先后辞世了,未来领袖还需不断重温两国关系是怎么走过来的。中国是超级大国,新加坡则是超级小国,两国在互重平等的基础上交往才能不断巩固两国关系。

李光耀与邓小平在总统府国宴上亲切交谈。左一为邓小平夫人卓琳,右一为黄华(中国外长)夫人何理良(1978年,新加坡。林孝胜供图)

(作者为本刊编委主任)

Home/Yuan #115, Yuan Magazine, /新中关系不止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