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语言藩篱 ——刘锦煌更上一层楼
章秋燕2023-03-04T01:47:06+08:00他可说是第一个能够跨越语言的藩篱,自如地在舞台上使用华语和英语诠释同一个角色,并深获好评的演员。 [全 文]
他可说是第一个能够跨越语言的藩篱,自如地在舞台上使用华语和英语诠释同一个角色,并深获好评的演员。 [全 文]
看着演员们对角色的充分理解和深切感受,常常让他无比羡慕能在舞台上演绎故事,盼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站上舞台,展现风采。 [全 文]
陈濛(原名陈婉贞)告诉我,她已经88岁了。但从她灵活的体态和清晰的思路,我根本无法猜出她的实际年龄。令人诧异的是她如何保持那么旺盛的精力?她笑言自己除了天天练气功,还终日陶醉在艺术天地里,因而不知老之将至。 [全 文]
第一次见到戏剧界和舞蹈界前辈梁巧珍,马上感觉到她那股火力充沛的激情。她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滔滔不绝的说话,不像是位已经是82岁的人。梁巧珍是新加坡少有的舞蹈、话剧、电视剧、歌唱集聚一身的四栖演员。 [全 文]
至今戏剧圈前辈们提起1960年南大戏剧会演出的《第一个微波》,都会说那是剧坛介绍印度戏剧的重要开端。但是该剧的导演郭颜开当年南来,在海上经历的可不是微波粼粼、漾影依依的平静。 [全 文]
陈明菊是五十年代积极参与话剧活动的前辈,退休多年,却是雍容大雅,健康亮丽。见到了她,让我想起伦敦大学学院(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基于6000多名参加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的结论:从事艺术活动的人乐观、健康、长寿。采访她的那天,她回忆往事,如数家珍。 [全 文]
1937年在马来西亚巴生出生的宋和才,和他那个年代的许多东南亚华人一样,都想到由当时马来亚和新加坡民间团体与华人社群创办的南洋大学深造。他的故事和同时代的年轻人相似,走过了曲折崎岖的道路,才进入这所在1953年5月由新加坡福建会馆陈六使主席牵头、联合中华总商会、潮州八邑会馆、三江会馆、琼州会馆、福州会馆、客属总会、广东会馆等华人社团共同筹办的以华语为教学媒介的大学。 [全 文]
古人常说柳影摇曳,临风起舞。正应和柳波一张穿旗袍的黑白旧照,明艳的照中人正如扶风之杨柳。眼前虽已是近93岁高龄的慈祥老人,但她不像“弱柳”,展现的“角色”却是刚性与韧性,展现了其强大内心的喜乐。 [全 文]
林仰忠的声音,相信许多年长人士都非常熟悉。他不仅在播音领域是资深播音员,在其他有关声音的行业也都有着一席之地。从播音员到戏剧演员再到潮语老师,虽然职业角色不断转换,但林仰忠一直用他那把磁性的声音传承着华族文化,用中正耿直的人格,演绎着人生的不同角色。 [全 文]
在家里,谢芝炫是慈祥的母亲和温柔的妻子;在工作中,她是经理、总监、高级管理人员;在电台、剧场,她是经验丰富的广播员、演员及导演。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