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展现的“祭祀”职能及其意涵 ——以花县会馆为例
庾潍诚2023-10-28T23:15:31+08:00老会馆展现的“祭祀”职能是它今后持续存在的一项重要理由。同时会馆进行“祭祀”活动也切切实实是老百姓践行“儒学”的一种具体行为表现。 [全 文]
老会馆展现的“祭祀”职能是它今后持续存在的一项重要理由。同时会馆进行“祭祀”活动也切切实实是老百姓践行“儒学”的一种具体行为表现。 [全 文]
在新加坡开埠初期,有不少处理去世移民的营葬与祭祀的华人坟山组织,同时也承担凝聚与整合所属移民社群的重要功能。 [全 文]
1987年开始,除了特选中学之外,新加坡全面落实英语作为第一教学媒介语的语文教育政策,华语教育自此进入第二语文的时代。 [全 文]
古琴,又称瑶琴、五弦琴或七弦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为崇高的乐器,历来受传统文人所喜爱,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笔者作为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古琴首席,自2016年起到新加坡进行访问演出开始,在此3年间,不断往返于中新两地,也调查了许多新加坡的古琴活动,感受到狮城群众对华乐的热爱,极为触动。有感于古琴文化近年来逐渐复兴,在大中华文化圈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际学术交流期间,因缘际会结识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的罗必明先生,多次就古琴方面与其进行交流,并作为艺术顾问,受邀举办了数场古琴知识普及的公益讲座,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藉此机缘,本人从华裔馆的资料入手,结合亲身参与的一些古琴活动,将新加坡的古琴发展情况介绍如下。 [全 文]
马新华人的建筑依据其使用功能的不同来分类。迄今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分成住屋、店屋、宗教和纪念建筑,后两者包括庙宇、会馆、石窟寺、戏楼塔和牌楼,至于农舍、渔民住所、矿工宿舍、窑洞、排屋、中西合璧的独立住宅和合院式住宅,则属住屋形式[1]。另一种分类法则有庙宇、会馆、居住建筑和混合功能建筑四类,居住建筑则分为排屋、合院式住宅、洋房/平房、别墅四种,混合式建筑则是指店屋。依据马新的实际情况而言,应以民居、神庙、社团建筑和学校四大类为主,民居属私人空间,后三者则属聚会、联谊、祭祀、教育等功能的公共空间。 [全 文]
在新加坡现代戏剧发展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新加坡艺术剧场(以下简称“艺术剧场”)首开新加坡华语剧场之先河:其率先于新加坡共和国独立前的1955年创立,次年新加坡第二个华语剧团“艺联剧社”成立。 [全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