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火苗照亮着陈明菊
章秋燕 2022-05-17T15:41:38+08:00陈明菊是五十年代积极参与话剧活动的前辈,退休多年,却是雍容大雅,健康亮丽。见到了她,让我想起伦敦大学学院(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基于6000多名参加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的结论:从事艺术活动的人乐观、健康、长寿。采访她的那天,她回忆往事,如数家珍。 [全 文]
陈明菊是五十年代积极参与话剧活动的前辈,退休多年,却是雍容大雅,健康亮丽。见到了她,让我想起伦敦大学学院(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基于6000多名参加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的结论:从事艺术活动的人乐观、健康、长寿。采访她的那天,她回忆往事,如数家珍。 [全 文]
1980年9月,我出席新加坡写作人协会(后复名为“新加坡作家协会”)主办的中秋迎月会,第一次见到了黄孟文老师和陈华淑伉俪,以及王润华老师和淡莹伉俪等作协理事和会员,过后应邀破格加入作协。 [全 文]
认识黄彩鸾,应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记得有一次看音乐会,听到台上一位歌手在唱我早年创作的歌曲《杨桃结果满山岗》,当时我并不认识她。中场休息的时候和她打了招呼,感谢她唱我的歌,才知道她就是黄彩鸾。从此以后,彩鸾办音乐会的时 候,总会邀请我去聆听。 [全 文]
“居者有其屋”理念的实践者,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与父亲——“南洋画派”的开创者,新加坡泰斗级画家刘抗都是令人仰望的大师。 [全 文]
新加坡油画名家、2006年度文化奖得主陈楚智的工作室位于传统的文化保护区。这里一幢幢殖民地风情的黑白屋散布于郁郁葱葱的林木和草地之间,典雅,静逸。游走其间,轻风和着鸟鸣,时间仿佛静止,甚或倒流,宛若世外桃源。 [全 文]
1937年在马来西亚巴生出生的宋和才,和他那个年代的许多东南亚华人一样,都想到由当时马来亚和新加坡民间团体与华人社群创办的南洋大学深造。他的故事和同时代的年轻人相似,走过了曲折崎岖的道路,才进入这所在1953年5月由新加坡福建会馆陈六使主席牵头、联合中华总商会、潮州八邑会馆、三江会馆、琼州会馆、福州会馆、客属总会、广东会馆等华人社团共同筹办的以华语为教学媒介的大学。 [全 文]
无论篇幅长短,张挥笔下的文字总与他的过往纠缠在一起:他的恭锡街、他的双口鼎、他的东高地、他的大华小学;他的亲人、他的乡邻、他的玩伴、他的恩师;他的伤、他的痛……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抹不掉,挥不去…… [全 文]